书城文化中华圣贤经典——信
23784800000014

第14章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是交友之基(3)

延伸思辨:不负所托也要量力而为

既然接受了朋友的托付,就不要让朋友失望,对朋友委托的事情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好。认真负责地办好朋友托付的事情,既体现了对朋友的重视,也体现了对自己人格的一种尊重。所以我们要力争成为值得朋友托付以大事的那个人,而不是令朋友一想起就摇头的人。

当然,美国前总统华盛顿曾说过:“一定要信守诺言,但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他告诫人们,因承担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为哗众取宠而轻易向别人许诺,结果却使自己不能如约履行,那是很容易失去信用的。

精彩典故:

赵氏孤儿

春秋时期,赵国有个忠臣赵奢,遭到奸臣屠岸贾的诬陷,被杀了。临刑前,赵奢对他的两个门客程婴和杵臼说:“我死后,你们一定想办法保住我的儿子,日后让他为我报仇,除掉屠岸贾这一帮祸国殃民的奸臣。”两人郑重地答应了。

赵奢被害后,他们两人就历尽千辛万苦去实践自己的诺言。赵奢的妻子是赵王的女儿,带着儿子住在王宫里。他们估计赵奢的妻子不会被害,但赵奢的儿子有可能保不住,就设法把他从宫里偷出来。当时这孩子只有半岁。程婴也有个半岁的儿子,就把他放在程婴家一块养。但是,很快屠岸贾发现孩子不在宫中,就到处搜查,结果没有查到,于是恼羞成怒,下令一定要斩草除根,进行全国搜查;若查不出来,就把全国3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孩子全部杀光。

程婴、杵臼看到这种情况,于心不忍,就商量出一个既能保住全国的孩子,又能保全赵氏孤儿的办法,拿程婴的儿子冒充赵氏孤儿献出去。由谁来献呢?献孩子的人要受到正义之士的谴责,而藏孩子的人也肯定活不了。最后杵臼说:“让我去死吧。我年纪大些,今后抚养的任务很重,时间也长,再说你能文能武,留下来也比我有用些。”于是杵臼把程婴的儿子藏在自己家里,而程婴去“告密”,并带人到杵臼家里去搜,果然搜出个孩子,屠岸贾的人当着程婴的面就把孩子摔死了。

当时屠岸贾要赏程婴一笔钱并给他官做。程婴说:“您多赏点钱,我不做官,我出卖了朋友,人家会骂我,不如多拿点钱让我远离京城,找个地方隐居起来。”屠岸贾误认为程婴是跟自己一样的势利之徒,没有多想就同意了,给了一大笔钱。

程婴带着钱和赵氏孤儿藏在深山里。一躲19年,不仅把赵氏孤儿培养成人了,而且调教得能文能武。程婴这才告诉这孤儿19年来的事情经过,赵氏孤儿最后终于在程婴的帮助下,报了仇,把屠岸贾一伙全杀了,把赵奢的案子也翻了。程婴和杵臼真可谓恪守信义不辱使命的典范。

嵇康托孤

三国时期曹魏末年,曹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为了争夺国家的统治权而明争暗斗,使得官场异常腐败,许多有才学的人都不想混入其中,便逃避现实。其中有七个有名的文人,他们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这七个人经常在竹林里闲游,并且经常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弹琴,试图寻找乱世中的一份清静。历史上把这七个人称作“竹林七贤”。虽然他们行为古怪,但是他们都是信守诺言、不畏强权、品德高尚的人。

当时的朝廷,表面上是曹操的后代当皇帝,实际上是丞相司马昭把持朝中大权,甚至暗中谋划夺取帝位。他为了扩大势力,争取社会名流的支持,想请“竹林七贤”出来做官。他首先邀请山涛,由于司马昭的祖母是山涛的堂姑祖母,山涛不好拒绝,只好答应了。

后来山涛又推荐嵇康到朝中做官。由于没有事先征求嵇康的意见,嵇康非常生气。他写了一封信给山涛,在这封信里,嵇康不但责备了山涛,还猛烈地批评了当时的司马氏集团。山涛知道嵇康诚实正直、清高直爽,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还是和嵇康保持着真挚的友情。但是这件事情使司马昭对嵇康怀恨在心。

后来一个势利小人钟会在司马昭面前说嵇康的坏话,司马昭就随便找了个借口把嵇康抓到监狱里,并且判处他死刑。

这个消息传出后,洛阳城里的好多人都为嵇康求情,山涛也几次上书请求为嵇康减免罪行,但是都没有用。

在临死之前,嵇康把自己只有十岁的儿子嵇绍托付给山涛,山涛爽快地答应了。嵇康把儿子叫到跟前说:“你山涛叔叔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只要他在,你就不是没有父亲的孤儿,他会像父亲一样照顾你。”

山涛是个信守诺言的人。果然,嵇康死后,山涛不怕司马氏集团把他和嵇康当做一伙儿的,对嵇康一家老小尽心照顾,更是把嵇康的儿子嵇绍当做亲生儿子一样看待。

十几年过后,司马炎当了皇帝,朝廷的混乱局面有所扭转。山涛就上书给司马炎说:“父亲有罪,和儿子没有关系。嵇绍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并且品德高尚,才华横溢,应该给予重用。”

司马炎采纳了山涛的意见,任命嵇绍为秘书郎。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嵇康信友托孤、山涛守信不避嫌抚育遗孤的故事。嵇康对朋友的信任和山涛的诚实守信都被后代人所赞扬。

当代镜鉴:不要辜负朋友的托付

孩童之间的友谊是最真诚的,他们为了表示自己对诺言的信守,常常会钩起小指,说道: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与孩童相比,成人世界一切以利益为第一位,充满了圆滑世故。一些人对朋友托付的事在口头上总是承诺“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可是过后却不会尽全力去帮朋友解决,而是能拖就拖,或者找个借口敷衍过去,把对朋友的承诺视作儿戏。相信在读了下面这个故事后,虚伪的人会为自己对友谊的态度而感到羞愧。

电影《夏洛特的网》讲述了一个关于动物之间恪守信义的故事。

在美丽的扎克曼农场,可爱的小猪威尔伯的诞生给农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在平日的嬉笑玩耍中,小猪威尔伯和一只小蜘蛛夏洛特渐渐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时光如梭,很快就到了收获的秋季,小猪威尔伯的体重似乎也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有一天,老山羊听到了一个可怕的消息——农场主正计划着把威尔伯当作今年圣诞大餐的主菜!这可吓坏了小猪威尔伯。

于是威尔伯找到了好朋友夏洛特,哭着对他说:“夏洛特,你一定要救我!”夏洛特对威尔伯说:“你不要怕,我不会让你死的,我一定要让你看到冬天的雪。”为了拯救好朋友威尔伯,夏洛特在蜘蛛网上编织出了许多赞美威尔伯的词语,希望以此引起别人的注意。经过夏洛特的努力,牧场和小镇的人终于相信威尔伯是一头非同寻常的猪,从而使小猪在展览会上赢得关注与赞赏,也幸运地活了下来。夏洛特最终完成了对朋友的承诺,但是自己却因为织网力竭而死去了。

夏洛特只是一只平凡的小蜘蛛,可是它对朋友的信义却是伟大的。朋友对它托付以生命,对于朋友的托付它能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予以帮助。这虽然是一个童话故事,却足以震撼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重拾真挚、无价的友谊,做到对得起朋友的信任,在面对友谊时内心无愧。

6.朋友之间要互相信任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译文:

孔子说:“使老年人都得到赡养,使朋友们都互相信任,使青少年都得到照顾。”

国学链接:公治长其人

公冶长(前519—前470)名长,字冶长,春秋时齐国人,亦说鲁国人。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终生治学而不仕。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第20位。因德才兼备,深为孔子赏识,孔子将女儿许他为妻。

诸子之言:

“朋友信之”是孔子的理想,真正的朋友要做到如《礼记·儒行》中所言:“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就算大家很久没见,当听到有关朋友的谣言时,仍能够做到彼此互相信任。

明代著名理学大师薛瑄也说过:“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以诚待人才能破除天下一切虚伪和不实。也就是说,要以一颗信任之心对待他人,而不能总是对人报以怀疑的态度,这样流言是非才能不攻自破。

延伸思辨:防人之心不可无

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以信任为基础的,友谊的真谛是以诚相待,互信互助。如果一个人对朋友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连朋友都怀疑,那么他无异于作茧自缚,永远也不会体会到友谊的快乐。

但是,我们不能在交友之初就给予对方完全的信任,以心换心的前提是对方的心同我们一样真诚。古语有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懂得防范意识的重要性。不要因为一时的轻信而给自己埋下安全隐患。

精彩典故:

刘道规靠信任赢得人心

东晋安帝义颐六年,卢循和徐道覆起兵叛乱,率领几十万大军杀奔都城建康。一时之间,东晋国内动荡不安,外围的强敌也伺机而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荆州立刻遭到敌人的包围。叛逃到后秦的桓谦卷土重来,荆州是桓氏家族的起家之地,根基深厚,他一回来,就招集了过去的部下两万人,屯兵枝江。后秦将军苟林率领骑兵一万人进驻江津。两支部队对荆州首府江陵形成了合围之势。摆在荆州刺史刘道规面前的,是一个异常严峻的形势。

有人向刘道规报告说,桓氏家族统治江陵几十年,现在城里的许多士兵和百姓都起了异心,悄悄作好了另外的打算,当前应该紧闭城门,严加防范。刘道规于是把将士们集合在一起,当众宣布说:“桓谦现在就在附近,听说先生们很多都有去投靠他的打算,不过我们这些从东方过来的文武官员足以应付各种事变,如果有打算去的人,可以自由地走了,我绝不禁止。”当夜便打开城门,一直到早晨也没有关闭,那些动过投降心思的人深受震撼,由衷敬服,竟没有一个人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