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信”表现为忠诚、敬业、负责、信任,“信”是员工的责任,每个员工都应该以诚信来要求自己。无论是身为上司还是下属都应该具有敬业精神,做到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切不可弄虚作假、偷奸耍滑。《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云:“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诚信是百行之源、成事之本。只有以诚、信、敬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攀上事业的高峰。
1.赢得信任,赢得成功的机会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译文:
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够到处实行五种优良品德,就是‘仁’。”子张说:“请问是哪五种品德?”孔子说:“恭敬、宽容、诚信、勤敏、惠人。恭敬则不会招致侮辱,宽容则能够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会被人任用,勤敏做事的效率就高,给人恩惠就会让人听从指挥。”
国学链接:阳货其人
阳货,名虎,字货,是春秋时鲁国人,鲁国大夫季平子的家臣。季氏曾几代掌握鲁国朝政,而这时阳货又掌握着季氏的家政。季平子死后,专权管理鲁国的政事。后来他与公山弗扰共谋杀害季桓子,失败后逃往晋国。
诸子之言:
子张有志于做官从政,所以在这里孔子教他一些为官的道理。《大学》中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中,“平天下”被放在最后也是最高一个层次。从这个意义上,“能行五者于天下”,也可理解为与“明明德于天下者”是一个意思,其政治含义毋庸置疑。
这样一来,对孔子说的五种品德,也可以重新进行解释。恭,可理解为指对待政务、上司、同僚的态度,要使自己得到尊重,当然首先要尊重别人。宽,指对待与自己不同政见或异己分子也要善于包容、和睦相处,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翻脸。信,指身为下属要诚实守信,不能欺下瞒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样才能够取信于上司,得到上司的重用。敏,是指思维敏捷,行动干练,讲求效能,这样才能够多出政绩。惠,则是要为治理对象创造更多的福利,如此一来群众也就服从管理了。
如果说,孔子对樊迟讲“恭、敬、忠”,主要是指个人品德修养方面,是与“内圣”相联系的;那么这里讲的“恭、宽、信、敏、惠”,则扩大了范围,是讲如何治理社会,也就是所谓“外王”之道。这五种德行,一方面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能行五者于天下”,也就是他所说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目的是使人民做到“有耻且格”。另一方面,这五种德行也体现了孔子一贯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风范。他认为每个有教养者,特别是统治阶级成员,都应做到恭敬诚实、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敬业负责、爱民惠民。
从对这五种品德之功效的解释,可以看出孔子无非是想让弟子做个“好官”,办事有效率有成绩,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上级的信任。在这五种品德中,“信”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周易·乾》中讲:“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意为君子说话、立论诚实不欺,真诚无妄,才能建功立业。也就是说,身为下属,只有首先做到诚信,才能得到领导的信任与重用,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从而获得成功。
延伸思辨:做事先做人
“做事先做人”,这是一个千古不渝的真理。人生一世,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古今中外,举凡成大器者,莫不将“做事为要,做人为先”的信念根植于心。
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堂堂正正,诚信无欺,才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基。身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襟怀广。襟怀坦荡,光明磊落,才会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敬。
正直的人不谋私,不贪利,不文过饰非,不偷奸耍滑,不阿谀奉承,不溜须拍马,不阳奉阴违,平等待人,公正处事。说话有根有据,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该说的就说,该做的就做,说的都是真话,做的都是正事。心术不正、故弄玄虚、口是心非,用心计,耍手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说君子言,台下行小人事,早晚会被他人唾弃。所以,做事先做人,做人一定要走得直,行得正,站得端。
精彩典故:
晏殊诚实无欺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真宗。真宗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题目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于是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的荣誉。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拔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吕范忠正获信
三国时,孙策任用吕范主管东吴财经大权。孙策的弟弟孙权此时年少,总是偷偷地向吕范要钱,吕范则一定要请示孙策,从来没有擅自答应孙权。因为这事孙权对吕范很有意见。后来孙权任阳羡县令,建立了自己的小金库以备私用。孙策有时来查账,功曹周谷总是为孙权涂改账目,造假单据,使孙策没有理由责怪孙权,孙权当时很感谢周谷。
可是后来,当孙权接替孙策统管东吴大事时,吕范因为忠信无欺,特别受到孙权的信任,而周谷却因为当初擅自更改账目,而始终没有得到孙权的重用。
当代镜鉴:用诚信秀出职场中完美的自我
在当今社会,求职者不讲诚信、弄虚作假的现象屡见不鲜。购买假学历,伪造各种职业技能证书及各种评优奖状,在履历中言过其实等等现象时有发生。山西某国有企业一次招聘了22名大学生,他们都来自一个学校。人事处处长在他们的简历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情况:担任过班、系、校学生干部的有15人,获各种奖励者21人。他暗中在这些学生的同学中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这22人中,真正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仅为8人,获系以上奖励者仅为12人。还有些学生在求职中“脚踏多只船”,同时与几家单位签约,从中“择优录取”,对“淘汰”的单位不负责任,单方面毁约。
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公司在对人才的要求中,都把诚信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英特尔公司坚决淘汰“掺水”简历,在考察求职者时,把诚信放在第一位。他们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诚信的品质比实际技术更加重要,如果新人秉性诚实守信,那么以后的道路基本不会走歪;如果新人为人滑头爱耍小聪明,那么怎么正确引导都可能偏离轨道。“第一是诚信,第二是个性与能力,第三才是教育背景”,深圳万科的老总王石这样给自己最看重的人才特质排序,而方正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诚信和协作精神。
从诸多大公司在用人观念上的不谋而合上可以看出,职场中诚信品质的缺失以及诚信对职业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做事之前一定要先做好人,只有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能成就大事业。
作为职业人,诚信,是我们赢得信任、获得器重的前提。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如果离开诚信的品质是无法实现的。《易经》有云:“人之所助者,信也。”诚信会帮助我们实现鲤鱼跳龙门的飞跃。
国际巨星成龙也曾经是一个无名小卒。在刚出道的时候,有一次成龙要出演一部电影,但是他所在的娱乐公司并不很重视这部电影,给他的片酬也很少。这时候,另外一家电影公司看出了这部电影的市场价值,于是他们想把成龙挖过去,并且承诺给成龙100万元的片酬。可是成龙没有答应,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和原来的电影公司签订了合同,做人不能没有信用。成龙所在的电影公司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非常赞赏成龙诚信的品质,于是花大力气给成龙打造这部电影,成龙因此成名。可以说,是诚信让成龙一跃“成龙”。
作为普通的求职者,诚信的优良品质,也是我们过五关斩六将,获得用人单位青睐的杀手锏。
国外某知名公司公开招聘副经理,一位应聘者来参加面试,总经理一见到这位应聘者,就马上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激动地说道:“上个月我在高速公路上出了车祸,幸好您救了我。等我完全清醒时,您已经走了。今天,我一定要好好谢谢您!”应聘者猜想可能是对方看错人了,他回答说:“抱歉,恐怕您弄错了,我并没有救过您。”总经理一脸不高兴地说:“难道我糊涂得连恩人都记不住吗?”应聘者仍然正色答道:“很抱歉,那确实不是我。”
应聘者回到家以后,心想这次肯定落选了。没想到第二天公司居然通知他去上班。后来,总经理才告诉他,根本就没有车祸那回事,这只是一道面试题目,可悲的是那么多的应聘者中只有他一个人是诚实的。
这位总经理精心设计的面试题给每个求职者都上了一课,也让我们懂得只有诚实才是进入职场的通行证,远离诚实也就远离了成功。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也会了解的。”他又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而容易叫人疑心。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
傅雷先生的这番话对我们来说可谓金玉良言,诚信是每个职业人必不可少的品质,它就如一张通行天下的金名片。每个职场中人都应该持有这张金名片,秀出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自己在职业生涯中越走越远。
2.一两忠诚抵得上千两智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国学链接:“三省”的几种解释
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三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诸子之言:
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在《论语·颜渊》中也有一段意义相近的话: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意为: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在这里,孔子也谈到了“敬业”与“忠诚”的两个问题。“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就是要求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努力追求,忠于职守。可见,我国古代圣贤对“忠诚”是十分看重的。
延伸思辨:忠诚不是愚忠
曾子要求人们对事业、交友、学习这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三个方面进行反省。其中,事业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曾子把对事业的忠诚摆在需要反省的首位,可见对其重视的程度。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把愚忠当做忠诚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狭隘地理解忠诚,认为忠诚就是无条件地效忠。其次,他们认为忠诚于老板就是绝对听老板的话,不论老板对与错。
在企业中,很多员工在老板面前唯唯诺诺,老板说一他也跟着说一,老板说二他也跟着说二,他心中明明有自己的看法,但不敢说出来,有时,明知老板错了,他们也大呼老板伟大、老板英明。他们以为,完全和老板的论调保持一致就是忠诚,完全听老板的话就是忠诚,奴性十足就是忠诚。更有人把忠诚与拍马屁混为一谈,他们对老板阿谀奉承,凡事都只图老板开心,工作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愚忠是不可取的,真正的忠诚并不是从一而终,也不是唯唯诺诺地顺从,更不是卑躬屈膝,而是一种对职业的责任感。忠诚也不是对某个公司或者个人的忠诚,而是对职业的忠诚,是一种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忠于职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这其中包含了一种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它们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
精彩典故:
詹谷忠诚守信十年
詹谷,清乾隆年间人氏,家境贫寒,为人忠厚守信。
上海崇明岛有一家当铺,店主是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的一位陈姓老人,他雇请了詹谷来当铺做伙计帮忙。詹谷在当铺十分勤勉能干,待客诚恳耐心,凡詹谷经手的钱财物品都一清二楚,当铺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店主把很多事情都放心地交给詹谷去做,对待他就像自家人一样。
后来,店主收到家信,说是妻子病重,要他赶紧回去。店主便将整个当铺托付给了詹谷,詹谷答应店主会尽力帮忙照顾当铺的生意,希望他快去快回。店主便放心地回了老家。
店主本来就年老体衰,加上忧虑焦心及长途跋涉,刚到家就一病不起,很快就病逝了。但由于两地相隔千里,讯息闭塞,詹谷并不知道这一消息。
店主走后,詹谷独自照顾着当铺的生意,不敢有丝毫松懈,生意发展得很好。他曾想回家探望父母妻儿,但因店主还没回来,所以一直没有成行。现得知店主早已去世的消息,想起当年店主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不禁潸然泪下。
随即,詹谷取出十年来的账簿交给店主儿子,所有账目均清清楚楚列于其上,又带着店主儿子清点实物,并一一交接。店主儿子非常感动,立即付给了詹谷十年来的薪水,并馈赠他四百两银子。
詹谷收下了薪水,但对赠送的银子却坚决不收,并说:“受人之恩,理当相报;受人之托,理当守诺。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勿需言谢。只是我已经出来十年,如今你来了,还请公子允许我回老家去与家人团聚。”店主儿子随即应允。
第二天一早,詹谷向店主儿子殷殷叮嘱完当铺的生意,就背起简单的行李告辞了。店主儿子望着詹谷远去的背影,感叹道:“真是位忠诚守信的君子!”
詹谷受店主一言之托,为履行一个承诺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即使面对巨额财物也没有丝毫私心,可谓忠诚守信的君子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