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圣贤经典——义
23785100000029

第29章 存义为荣,背义为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

晋朝有一个大将军叫陶侃,他不仅多谋善战,而且俭朴清廉。陶侃自小便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非常贤德,对陶侃要求很严,经常教育他要勤劳节俭。陶侃牢记母亲的教诲,即使以后当上了将军也不忘母亲的教诲。有一次,军队造了一批战船,战船造好后,工匠们将剩下的竹头、木屑随地乱扔。陶侃看了,觉得很可惜,就叫人把这些边角余料收拾起来,放在仓库里。大伙很纳闷:这些竹头、木屑还有什么用处呢?大将军这么做,未免太寒碜了吧!几天后,正巧下了一场大雪。雪一停,太阳一晒,积雪融化了,地上又湿又滑,再加上军营里进进出出的人又多,营门口被踩成了烂泥浆。这时候,陶侃叫人到仓库里把木屑抬出来,铺在营门口,地上一铺木屑就干得多了,走在上面也不滑了。大伙儿都高兴地说:“没想到木屑还派上了这么大的用场。”第二年,氐族人李势占据了四川,晋朝派兵去攻打李势,需要赶造一批战船,可是时间很紧,来不及把材料备齐,船才造到一半,铁钉就用完了,正在造船人着急的时候,陶侃又叫人送来了他收藏的许多筐竹头。竹头本来就很结实,又经得起水泡。工人就把竹头削成钉子,来代替铁钉。靠着陶侃送来的这批竹头,战船很快就造好了,晋朝的军队才得以按时出发。大家对陶侃节俭的品质深有感触,从此军中浪费的现象逐渐减少,这都是陶侃起的榜样作用。

当代镜鉴:生活优越更应俭朴

古人的节俭思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节俭是大德而非小节,是大智慧而非小聪明。现代人要生存发展,一定不能离开节俭作风的养成。因为自然界提供给人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节俭就意味着人类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发展是建立在拥有足够的能源基础之上的,资源枯竭就意味着停滞不前。我们今天的发展建立在节俭之上,就意味着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是为大义。

毛主席是一个非常节约的人,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有一次,他主持召开会议,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便留大家吃午饭。原来他准备的午饭只是一大盆肉丸炖白菜和几小碟咸菜,而主食也仅仅是烧饼。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自己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日本著名的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工人的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地换,纸张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约水。

真正劳动致富的人很少挥金如土、奢侈淫逸的。李嘉诚是世人皆知的华人首富,而他现在都住在30年前的老房子里;他担任公司总裁,对年薪的发放有严格的限制。台湾橡胶大王王永庆,不仅自己克勤克俭,而且也严格限制自己的零花钱,每一笔开销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这些事例无不生动地说明了养成节俭的习惯对一个人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注重对自己行为的约束,使其在各自的发展领域有所建树。与此同时,他们也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的现象比比皆是;过度包装、“长明灯”、“长流水”等随意浪费的现象更是不胜枚举。在这些不良现象中,“大款”、“公款”充当了主要角色。这些完全违背了孔子提倡的节俭的思想,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和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相违背,更与谋求人类共同利益的目标相悖。因此,我们应该在物质充足的今天提倡节俭,端正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道义,从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胸怀天下,以天下事为己任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国学链接:什么是“出世”和“入世”?

出世和入世是指佛家、儒家等学派对于人生的两种态度。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作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当局者迷,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地看问题,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

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讲到了入世和出世,不仅很好地阐释了孔子学说的精髓——“仁义”,也概括了整个儒家学说的核心,即对于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进行深入地思考。这句话和《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脉相承的。相比于孔子,孟子的主张更强调儒家文化中的“力”,这“力”,便是孟子学说中强调的“大丈夫之气”、“义气”。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这个思想对于中国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早已深入华夏的血脉,是真正的民族信仰。

诸子之言: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在孔子看来,世界上有两种人生态度,也就是存在着两种处事哲学:一种是独善其身的人,他们“见到善就如同赶不上似的急切追求,见到不善就像手试开水一样急忙地避开;另一种却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孔子还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类人能够隐居以保持自己的志向,行仁义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卫灵公》篇中,孔子又评论卫国大夫遽伯玉,说他“邦有道则仕;邦无道而五卷而怀之”。意思是说遽伯玉这个人很了不起,国家社会有道的时候就出来做事,担当大任务,但在邦无道、国家社会紊乱,他认为不能扭转时代转变的时候,就可以把自己像一幅画一样卷起来。孔子认为像他这样的人本身淡泊名利,才能有大的作为。

孟子曰:“人性本善,人兽不远,仅在一心。”“浩然之气,仁者无敌,尊贤而霸。”“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纯正的,做任何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心中要充溢浩然之气。

《老子》也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不管做什么都要心存善念,也就是要像水一样,不争名夺利,这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是大道义的重要体现。

延伸思辨:做事应量力而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句话是当时的专制时代,孟子与游说各国的君主实行仁义的宋勾践对话中的一句经典对白,如果得志造福天下,如果不得志自己也要洁身自好,绝不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不仅提倡儒家学说的仁义,还点出了儒家学说的核心:即对于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

用孟子的话来看,这几者之间还有延伸关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居仁由义,舍生取义”、“为民父母,与民同乐”、“浩然之气,仁者无敌”。

在现代社会,也可以这样理解:不发达的时候,做好自己就好了,做一个本分的人,使自己的修养素质得到提高,尽力而为。发达了,也要广做善事,为社会多出一份力,尽量多做好事,量力而为。

凡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是一种处世哲学。如果自己吃都吃不饱,又哪里有精力来从事公益事业呢?只有自己先保证了基本的生存,才有条件“乐善好施”,为公益事业尽一点力。当然,仅仅尽力而为是不够的,还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要能温良谦让,洁身自好又要能以天下为公而不以私利为重;有所不为,不处险地,要保留有用之身,以为天下担大任。这也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原则,即是外圆内方,有自己的立场和主张,还要讲究策略和技巧,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后,或者该前则前,该后则后,能够认清时务,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精彩典故:

杨继盛铁肩担道义

明武宗死后,他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也就是明世宗。刚即位的时候,明世宗在政治上采取一些改良措施,但是后来迷信道教,在宫内设坛求仙,就不再过问政事。凡是迎合他信道的,都能得到重用,大学士严嵩,就是因为他善于起草祭神的文书,逐步取得了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的地位。严嵩并没有什么才能,他只知道奉承拍马,以此讨得世宗的欢心。他当上首辅后,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干尽坏事。当北面鞑靼部(蒙古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对明朝构成巨大威胁的时候,公元1550年,俺答带兵长驱直入,一直打到北京城郊。明世宗派严嵩的同党仇鸾为大将军,统率各路援军保卫京城。严嵩担心仇鸾打败仗,指使仇鸾不要抵抗。结果,鞑靼兵在北京附近掳掠了大批人口、牲畜、财物,满载而归。京城附近十几万明军,竟一箭不发。一年后,仇鸾又勾结俺答,准备和鞑靼讲和。这件事引起了兵部员外郎杨继盛极大的愤慨。

杨继盛为人正直,看到严嵩、仇鸾一伙丧权辱国的行为,实在是忍无可忍。他向明世宗上奏章,反对议和,希望朝廷发奋图强,选将练兵,抵抗鞑靼。明世宗看了奏章,也有点心动,但是禁不起仇鸾一撺掇,反而把杨继盛降职到狄道(今甘肃临洮)做典史。杨继盛到了狄道,把自己的马和妻子的衣服变卖了帮助当地贫苦的百姓。杨继盛被贬谪后,明朝和鞑靼讲和,互相通商。但是不久俺答就破坏和议,多次进攻边境。这时候,明世宗才想到杨继盛的意见是对的,把他调回京城。这时,严嵩也想拉拢杨继盛,哪知杨继盛对严嵩深恶痛绝。他回到京城刚一个月,就上奏章给明世宗弹劾严嵩,大胆揭发严嵩十大罪状,条条有凭有据。这道奏章打中严嵩的要害,严嵩气急败坏,在明世宗面前诬陷杨继盛。明世宗大怒,把杨继盛打了一百板廷杖,关进大牢。杨继盛还留下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楹联。尽管杨继盛惨遭毒手,但是他一心为公、胸怀天下的爱国精神深深感染着当地百姓,因而被人称为“杨父”。

当代镜鉴:现代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以天下为己任,而在困窘之时还不放弃个人修养,做到心怀天下,能勇于担当时代重任的人就是真正的君子了。

在孔子之后,中国古代有许多名士在自己穷困潦倒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苍生黎民。

诗圣杜甫在自己的茅屋仅能容身、破败漏雨之时,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还想让更多的人住上好房子。他的诗句反映了他那博大的胸襟和炽烈的感情。

再比如范仲淹,他认为一个士人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该心系天下君民,都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此的气度,如此高远的志向,也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的典范。

众所周知,未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难想象,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主要应该具备三种品质: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坚持实践正义原则;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

也许现在很多人已经将社会责任感抛到脑后,可是我们很多人每天又在不经意间做着有社会责任感的事情,也有不少人在干着缺失社会责任感的事情。

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国民社会责任感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不是社会责任感强,当年我们怎能击退日寇,解放中国,我们又怎能战胜自然灾害呢?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造成了人们的诚信缺失,进而演变为次贷危机,因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萌生了一大批反国家、反社会、反人类的人。

历史上,从来不乏有社会责任感之人,从远古老子、孔子传播仁德教育,到马克思、恩格斯传播共产主义理念。从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到现在的高科技产品。正是由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了他们努力工作的决心和勇气。他们当中的每个人都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那些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人,也是世人深恶痛绝的。从发动世界大战的希特勒,到侵略中国的东条英机;从从事恐怖活动的恐怖分子,到鼓动他人反国家反民族的右翼势力,他们因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使人类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我们褒扬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也批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人,最重要的是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不管是做大事还是做小事,都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做。如果地球上的公民,每个人都有一种大义的社会责任感,那么世界上将不再有战争,我们的环境将不再遭受破坏,世界上也不会有贫困、饥饿和艾滋病。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在关注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也要担负起时代的重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久而久之,在这种好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就会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全社会成员同舟共济、团结一致,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7.临危不惧,舍生取义不失气节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国学链接:告子其人

告子,战国时思想家。名不详,一说名不害。曾受教墨子之门,善口辩,讲仁义,后与孟柯论人性问题,认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人性和水一样,“水无分于东西”,性也“无分于善不善”。“以人性为仁义”,犹如“以杞柳为桮桊”。其言论见《孟子·告子》篇。

由于孟子的思想与告子根本对立,故《孟子》中的记载不尽可信,而告子无著作,因此其真实思想已然无从考证。也有其人纯属杜撰一说。

诸子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