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在为清廷服务期间,曾多次提出收复台湾的想法,受到了康熙皇帝的肯定。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领2万大军和300多艘战舰向澎湖发起了进攻,并在不久后攻下了台湾岛,郑克爽等人投降清朝。这一战使得台湾纳入清朝版图,也实现了康熙皇帝“四海归一”、“天下一统”的愿望。
台湾收复后,康熙帝认为这是一个弹丸之地,不必太过重视,这时还是施琅提出了台湾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并提醒康熙,台湾仍被荷兰等国觊觎着,不可不防。康熙最终采纳了施琅的建议,在台湾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
可见,不管是从收复台湾还是从决定台湾去留问题上,施琅都坚决地扞卫了清政府对台湾的主权,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清政府来说,施琅的确是一位忠臣,而他当年离开郑氏集团的“叛将”身份,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知识链接
施琅在1864年2月上奏康熙的《恭陈台湾弃留利害疏》中指出了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台湾“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虽属外岛,实关四省之要害”。倘若放弃台湾为“红毛”(荷兰人)占据,“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虞”,“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现在,台湾的战略地位就更加突显,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稳定。
石达开缘何出走
150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曾有一位令清军闻风丧胆的将军“石敢当”,他就是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中较为勇猛的一位——石达开。在永安建制封王之时,洪秀全将石达开封为“翼王”,有“羽翼天朝”的含义,足以看出洪秀全对石达开寄寓了的深切希望和深深的信任。
定都天京后,石达开一直辅佐东王杨秀清处理政事,对于其他诸王的奢侈享乐行为,石达开向来是敬而远之,洁身自好。后来他率军西征,大败湘军,功劳卓着。实际上,表面太平繁荣的天朝中隐藏着众多的矛盾,这些矛盾终于在1856年的“天京政变”中全部显露出来。石达开本来企图阻止这些无谓的争斗,不料他反对滥杀无辜的倡议被北王韦昌辉误解,以为是在偏袒东王。面对北王的加害,石达开无奈开始了逃亡,自己的家人和部下则被北王势力残忍地杀害了。
“天京事变”结束后,洪秀全迫于朝中无人,又重新将石达开召回天京,主持政务。这一次,太平天国的各个首领本应该吸取教训,再创辉煌,可是为什么几年后石达开又再次出走了呢?
石达开回到天京时,受到了天京军民的热烈欢迎,洪秀全也封他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任命他掌理政务。石达开不计前嫌,马上开始了对太平天国的辅政。据记载,在他辅政的半年时间内,天朝不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又重新回到正轨,并有转好的趋势。可就在天朝慢慢走出阴影的时候,洪秀全的目光又重新放在了统治集团内部上,对于石达开极高的威望和赫赫战功,他心中再次不安起来,往日杨秀清独揽大权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于是,洪秀全封自己的两位兄长为王,授意他们在政务上进行干预,使得石达开受到了极大的牵制和排挤。
在不断地排挤和架空形势下,石达开可以选择这样几条路,分别是退隐归乡、率军远征、取而代之、投奔清军。石达开这样的一位忠臣,绝对不会选择叛变;退隐归乡的想法在那个斗争激烈的时刻也是行不通的。此时的石达开只有选择率军远征,这样既可以远离朝中纷扰,保住性命,又可以为天朝另辟根据地,也算是一条出路了。
于是在1857年,石达开带领一批队伍离开了天京,奔赴安庆,从此再没有回来。石达开的离开,不仅带走了一大批天朝中的优秀军事力量,也带走了太平天国重振威风的最后一次机会。
知识链接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波及范围最大时覆盖长江中下游数省。太平天国的建立者是洪秀全,他最初假借西方基督教义,将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进行结合,吸引了大量民众。太平天国不同于或者说先进于其他农民起义的地方在于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首次提出了废除旧土地所有制,成为太平天国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政治纲领。到了太平天国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位“新新人类”,他就是洪仁玕。洪仁玕写着有《资政新篇》,成为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虽然这份纲领得到了洪秀全的高度赞成,但仍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和当时落后的时代局面而成为一纸空文。
天京之围中洪秀全是自杀而死吗
清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864年6月1日),正值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在清军围攻下岌岌可危之际,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死于城内天王府,时年51岁。关于其死因,史学界说法不一,莫衷一是。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多数人认为洪秀全是自杀身亡。曾国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中记载,洪秀全是由于天京危急,日日烦躁,最终服毒自杀。但很多学者对洪秀全自杀一说表示怀疑。
20世纪60年代初,藏在曾国藩家中达一百多年的《湘乡曾八本堂·李秀成亲供手迹》正式影印发行,其中明确记述洪秀全是病死的。有学者指出,这一记述当是可靠的,因为曾国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是经曾国藩篡改过的。
自从《李秀成亲供手迹》发行后,大多数学者都确信洪秀全是病死的。
知识链接
洪秀全虽然在晚年犯了一些错误,耽误了太平天国的前程,但纵观他的一生,他仍旧为太平天国做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位特定时代造就的英雄。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的天京陷落,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长达14年,将太平天国的势力发展到18个省,攻占下的城市不少于600个,迅猛的发展状态对中外反动势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充分体现了当时农民阶级对土地的强烈渴望,即使这个制度没能广泛应用,但对于他也算是功劳一桩。尤其是他在晚年赞成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更体现了他较之其他农民阶级领导者的开明思想和开阔眼界。
清朝军舰何以扬名美国内战
说起清朝的军事水平,在世界上是谈不上先进的,清朝军队甚至还常常因为武器设备的落后而受到外国的欺侮。不过,在美国内战的时候,有一艘名叫“大清”的军舰却屡次立功,扬名南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真的是清朝制造出了先进的军舰吗?
这艘战舰的曲折命运,还要从一对美国兄弟的经历说起。1859年华尔兄弟来到上海谋生,当时正值太平天国的队伍席卷江浙一带,上海附近也乱成一片。华尔兄弟抓住这个机会,纠集了一些流落在当地的菲律宾人和军事流氓,组成了一支洋枪队。这支洋枪队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终于赢得了清政府的信任,华尔兄弟此时也发展为上海滩的军火商。
听到太平军要扩充军备,一路打到北京的消息,在上海的清官员顿时惊恐不已,华尔兄弟趁机提出了去美国购买军舰的建议。他们一方面对清朝官员渲染太平军士兵的勇猛、太平军水师的可怕,使用低价策略,声称“40万两白银就可以购买大兵轮一艘、小兵轮四艘”;另一方面则不断向清朝官员表明忠心,承诺不会做任何有损清政府的事。
经过不懈的游说,华尔兄弟终于在离开上海时拿到了40万两白银,后来还利用内战导致造船厂生意应接不暇等一系列借口要求追加资金,又骗取了上海方面汇来的60万两白银。其实他们并没有将这100万两白银全部用于造船,而多是用于个人的挥霍,仅用了一小部分经费打造了几艘比较劣质的军舰,分别是“江苏号”、“浙江号”和“大清号”。后来,中国国内矛盾迭起,清政府内部一团混乱,也就没有人再来追究这笔巨款了。
1863年时南北战争进入转折点,此时这三艘战舰被北方军收入麾下,开始为北方海军服务。据说,这三支战舰中“大清号”吨位最大,火炮最多,在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当时的一支名舰,也永久地留存在美国的史册中。
看来,所谓的“大清号”并不是大清国建造的,最后也没有用于清朝的战争当中,而是在遥远的美国发挥了作用,真可谓阴错阳差。
知识链接
清朝末年许多清朝大臣意识到建设国家海军的重要性,当时的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就是主张建设海军的核心人物。在他的部署下,清朝海军逐渐形成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三个重要力量,其中北洋水师是规模最大、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一支水师,曾经在当时的亚洲也是名列第一的海军。但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因为清朝政府的腐败与某些官员的盲目指挥和保守战略,加之冒险作战,导致北洋水师在海战中失利,随后全军覆没。南洋水师实力比北洋水师弱很多,曾经多次在反抗法国侵略者战役中有过突出的贡献,但因为清政府后来不够重视这支舰队的建设,1885年被法国海军直接在石浦港消灭。三大水师中福建水师是实力最小的,而且一直没有打过仗,最后被清政府解散,挪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