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沙哑的嗓子尽力高声地回答着:“爸爸要最——后,才能走!”
“最后的晚餐”与一位最后离村的转移干部
曾埠头乡通往闸口镇去的一条柏油铺成的公路上,一条人影在夜色中连走带跑地往前赶。他一手拿着只三节式的手电筒,一手夹着件在公安局紧急会散会时领取的救生衣。尽管如雨的汗水已经顺着手臂浸湿了手电筒和救生衣,但此刻如火的心情比他身上更热。他走两步跑两步,边走边跑还不时回过头往身后望望,希望身后能驰来辆什么便车。
他是从县文化系统抽调的一名包村转移干部,叫聂景鹏,县图书馆馆长。文化系统的十多名转移干部在县公安局参加紧急动员会后,乘上紧急调来的县新华书店一辆面包车,准备让车依次把他们送到各自的村。可是车在出城的路口,被近郊已经蜂拥而至的人流堵住了。大家当机立断:弃车步行。于是十几个人风风火火地赶到七八里路外的曾埠头乡政府,然后又分头往各自的村赶去。最苦的就是他,因为他包的江渡村还有十几里,这得一个多小时赶啊!
平常说时间就是金钱,今晚则应该说时间就是生命。现在早一分钟到村,让老百姓早一分钟转移就早一分钟得到安全。见鬼的是这时公路上的车辆难道都得到转移令了?
都躲起来了?不然怎么半天没来一辆车呢?不过后面没有来车,前面倒来车了,一道车灯划破夜幕,照亮了公路两边的林带,这显然来的是一辆大车。
这位快五十岁的平时不紧不慢的图书馆长,突然急中生智,几个大步跨到路当中,像位交警似的摆开了拦车的架势。只是他没有交警的停车牌可举,只好举起了橘红色的救生衣。
转眼车到了跟前,车灯直射到高高举起的救生衣上,反射出一团红光。司机可能从来没有在夜路上碰到过这种奇怪的拦车人,一定是吓了一跳。只听“哧”的一声刹车响,车猛地停住了,原来是辆大卡车,满装着一车梨子。
图书馆长又几步跨到司机台旁,对一脸惊惧的司机说:“师傅,麻烦您一下:这里分洪区马上准备分洪,我要赶到前面的江渡村去转移群众。麻烦您调个头,把我送一截了您再转来。”他见司机疑疑惑惑地打量着他,又接着说:“您看,我不是坏人,我是个国家干部,这像不像是骗您?”他说着一手扬了扬手电筒,又一手扬了扬救生衣。
司机终于打消了疑虑,当即调转了车头,并让拦车人上了驾驶台。这位好心的司机原来来自湖南洞庭湖区的常德市,是专程来分洪区运梨子回常德去的。
图书馆长赶到江渡村时,这里好像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村里有几位消息灵通人士从邻近的闸口镇先得到了分洪转移的消息,率先开始收拾东西。汛期在村里留守的村财经副村长看见有人竟敢擅自准备转移,以为又是听到了什么谣言,马上出来制止。
因为1981年有人造谣分洪了,江渡村的群众和远远近近的很多村的群众一样,经历了那次慌乱的自发转移,结果是虚惊一场。人们看村干部出来制止,心想这只怕又是谣言,于是收拾东西的人家又住手了。而就在这时,图书馆长和从乡里参加了那个站着开的紧急会议的村支书,几乎同时赶到村部。支书苦笑着对财经副村长说:“这次是真的,不是谣言。马上通知开村组干部会!”
农村的干部会,特别是村组干部会,常常被形容成通知八点、到会九点、开始十点。但今天方圆十几里的江渡村村组干部会,不到半个小时就全体到齐了。这个会也像县里和乡里的紧急会一样,开得从来没有过的简短和干脆。会议没有开场白,支书先用几句话口头传达了上面的分洪转移令,接着就由县里派来的“聂同志”作动员。图书馆长的动员也只讲了几句,只是说县委黄书记拜托他把江渡村的群众都要安全地转移出去,他也拜托在座的每一位干部,要使村里转移得不留一人,千万千万。图书馆长动员一完,各组组长和包组的村干部就拿起各组的转移通知单,火速奔各组而去。
各组干部开始呼吼着挨家挨户地发放转移通知单,支书和图书馆长则耐心地挨家挨户地进行检查督促。刚才已经平静下来的村子,现在又陡地一下沸腾起来。这晚的村民都特别听话,安排他内转就内转,安排他外转就外转,没有哪一户说半个不字的,更没有扯皮拉筋的,就连平时最“不服箍”的几个人,也是拿起转移通知单就开始收拾东西。难的是一些七老八十的爹爹婆婆,总是犟着不走,说是要留下看屋,说是水来了死也死得了,不管干部怎样呼吼,反正就是不走。这就苦了支书,他只好扯起嗓子,从这家劝到那家,从爹爹劝到婆婆,总算把他们一个一个劝上了路,支书的嗓子也就嘶了。
每逢这种情况,图书馆长也上前帮腔,嗓子也渐渐发起嘶来。
村里闹腾了几个小时后,渐渐平静下来。成群结队的人、车、牛组成的潮流,渐渐在夜幕中消失。大约转钟两点左右,支书领着图书馆长拖着极端疲惫的双腿,走进了自己的家。支书已记不清楚自从带队上堤以来,已经好久没有回家了。这时隔壁左右的人都已先后上路,只有他一家老小还在焦急万分地等着他回来。现在他终于回来了,不过他的第一句话则是对妻子说:“快把笼里的鸡都给我杀了,我们还没吃晚饭!”
当然执刀的还是他自己,妻子捉一只,他就杀一只,一共杀了七八只。夫妻俩又忙手忙脚地拔了毛,剁成块,盛了整整一大锅。
这时完成了包组转移任务的村干部们,开始陆陆续续地赶到支书家里集中,因为他们要开最后一次碰头会。等人到齐开完了会,一大锅鸡也差不多焖熟了,支书沙着声音说:“大家都还没吃晚饭,我今天请大家吃餐鸡吧。不知这餐晚饭吃了,我们再什么时候能够见面……”
支书的几句话使这十几条汉子一下子都垂下了头。如果是往日,面对这样香味扑鼻的黄焖鸡,大家早已一哄而上。可是此时此刻,大家都是默默地举筷,默默地咀嚼,再没有任何人做声,有人眼里分明噙满了泪水。这是江渡村,也可能是整个分洪区这个难忘的8·6之夜“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进行了一半就实在进行不下去了,人们都默默地放下碗筷,默默地向支书看了最后一眼,起身赶回各自的家去,因为他们的家人也都在等着他们。
支书把他们送出门,一直目送着这条条黑影像流星似的朝四方散去,并不停用那沙哑的声音在他们身后交代着注意安全之类的话。
都走了,现在只剩下支书一家了,现在该要收拾东西了。支书拉了把图书馆长,两人一起走到屋后的一个猪圈。图书馆长用手电一照,吃了一惊:好一圈白花花的肉猪!
数了数,共有八头,大的三四百斤,小的一两百斤。
支书苦笑着说:“它们怎么带得了呢?”支书边说边打开猪圈门,然后对着这些猪说:“畜牲们,我们要走了,管不了你们了,你们也自己逃命去吧。”几头猪不知这深更半夜里发生了什么,但见圈门开了,就哼哼叽叽的相互挨挤着往外走,好像也开始了转移。
支书的妻子这时已收拾了一包随身带的东西,这全村最后的一家人也要上路了。
支书抱歉地说:“聂同志,我们该走了,不能送您了。”说罢一家人弃家而去,家里除放走了一圈猪外,一切都原封没动。
支书的一家也在星空下消失了,全村现在只剩下了转移干部一个人!
几个小时前还人声鼎沸的村落,一下子就万籁俱寂了,只有头上的星星在无声地眨着眼睛。图书馆长的心里突然袭来一阵恐惧,他赶忙打亮手电,夹着那件救生衣,快步朝村外走去。
星空下,这最后一条人影好不容易走出了江渡村,走出了这难忘的8·6之夜。
星空下,紧急出走的众生相
通过广播电视和各级干部的紧急动员,分洪区内8万多农户的33万多男女老幼一夜之间倾巢而出,挥泪告别了自己的家园。在这千家万户紧急出走的过程中,出现了多少令人揪心、催人泪下的场面啊!
在堤上防汛的夹竹园镇紫霄关村村民李贞元,得到下堤回家转移的通知后,一口气跑回家门口,气喘吁吁地只对妻子说了一句话:“要分洪了,你快赶猪走!”自己则赶忙招呼老母上路。但82岁的老母死活不肯走:“我要给你们看屋呀!万一水来了,我这把年纪死也死得了。”李贞元是位孝子,怎能把老母一个人丢在家里?他赶忙拖出家里的板车,从床上抱了床棉絮垫在车上,不管老母肯不肯,一把将老母抱上车,拖起车就走。就这样,儿子拉着母亲,媳妇赶着猪,一家人匆匆地踏上了转移路。从李贞元进门到全家出门,整个时间不到二十分钟。
也是在堤上防汛的夹竹园镇金猫口村村民徐德贵,得到下堤通知时翻身跨上自行车就往家奔。他今晚不知哪来的劲,星光下慌不择路,逢沟过沟,逢坎越坎,车像飞了起来。后来自行车前后胎都瘪了气,他竟然没有感觉出来,硬是蹬着两只钢圈赶回了家。
他由于家里人口比较多,脑子里想的只有人、人,因此一到家赶紧装了一板车粮食,牵起一家老小六口人就走,猪圈里几头已经半大的肉猪,就无心顾及了。
夹竹园镇齐心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整整喂了40头猪,户主叫李国章。
他得到转移通知后,夫妻俩挑了31头半大以上的猪,一路上“罗罗”的吆喝着往夹竹园安全区赶。由于路上人车拥挤,灯光闪闪,猪群常受惊吓,乱奔乱蹿,夫妻俩急得直跺脚。5公里的路程,他们赶着猪群竟走了6个小时。到了目的地一清点,31头猪路上走失了10头。刚清点完,又有2头因中暑突然口吐白沫倒地而亡。
曾埠头乡大圣村一位姓廖的老汉,得到转移通知后只牵了头牛就出门,儿子媳妇也只带了点随身的衣服和粮食。牛是条大牯牛,它当然不知道现在是紧急转移,仍然像平日主人放它吃草时一样慢条斯理地踱着方步。老汉不忍心抽打他这位老伙计,就叫儿子媳妇先朝前走了,自己牵着牛跟在后面。乡亲们说您家这样走到哪年哪月去,他指着牛说我就是这个家当,不管怎样都要带上它。老汉何尝又不是心急火燎呢,但他不忍丢他的老伙计,也只能在心里干着急。
杨家厂镇荆和村有一家养鸭专业户,共养了300只蛋鸭,户主叫张井龙。得到转移通知后,他一屋的家产都舍得,就是舍不得这一手抚大的一群活蹦乱跳的鸭。他转移时什么也没要,只操起一根竹篙,吆喝着嘎嘎的鸭群上路。鸭群显然不习惯夜间赶路,嘎嘎乱叫着就是走不动,4个小时仅仅移动了两里路。村里的乡亲一阵阵从身边超过远去了,最后是村支书付维斌赶上了他。支书见他这个样子,算了算再走12个小时鸭群也到不了安全区,就一把夺过他的竹篙抛到路边,拉起他的手要往前赶,但他赖在路中死活不动。
“我这是300只生蛋的鸭,起码要值5000块呀……”他说着嚎啕大哭起来,支书也忍不住陪着哭了。结果,还是支书强制地推着他往前走,他只有把几声长哭,留给了身后被迫丢弃的鸭群。
曾埠头乡金牛村有位中年农民叫刘移民,是1952年修荆江分洪工程时动员分洪区内的居民移居安全区时出生的,父母亲给他取了这个名字作纪念。想不到46年后的今天,他成了一位名符其实的移民。他今年和妻子喂了十几头猪,头头长得肉滚滚的。还买了一头耕牛,花去了近两千块钱。接到转移通知后,夫妻俩实在舍不得一栏肥猪,但又无法带走,只好把几袋米糠全倒在猪槽里,又赶忙在菜园里割了几大抱苕藤堆在猪栏前,含着泪离开了这一栏猪。然后一人推着辆自行车,一人牵着牛,跟着村里的人上了路。
由于一路上人车拥挤,他们的这头牛似乎又走得特别慢,夫妇俩心急火燎。眼看着下半夜了,眼看着后面的人群一阵一阵地超过他们往前去了,夫妇俩狠了狠心,松掉了手里的牛绳,刚买来不久的一头牛也就这样丢弃在半路上。
曾埠头乡大圣村还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一户人家死了老人,请了道士来超度亡灵。正在钟鼓齐鸣、经声高诵之时,村组干部跑来通知马上分洪转移,屋里屋外所有的人一下子都呆住了。还是几位不知超度过多少亡灵的道士似乎最怕死,他们最先醒过神来,做法事的一套行头都不要了,更不用说要报酬了,抬起脚就跑,一路上还戴着平顶道冠,穿着黑色道袍。道士一跑,亲戚也开始跟着跑,朋友也开始跟着跑,一眨眼只剩下了自己家里几个人。怎么办呢,自己也得赶快走啊。于是一家人简单商量了一下,只好把老人的尸体抬到屋后,放进了往年存放甘蔗的地窖里,草草掩上几把土,磕了几个头,然后匆匆洒泪而别。
历史将永远记住8·6之夜荆江分洪区这个悲壮的场景:星空下,急行着33万双踏踏的脚步,挥洒着33万双默默的泪眼。
滚滚人流中,一位倒下又站起的中年妇女
这真是一场旷古未有的大转移。从分洪区内212个村庄同时紧急出走的人群,汇成一股股汹涌澎湃的人的潮流;人潮中那攒动的人头,真比夜空中满天繁星还要多。
这是8万多户人家哪!这是33万多男女老少哪!这是1万8千多头耕牛哪!还有那无以计数的猪、羊、鸡、鸭,还有那无法统计的大卡车、农用车、拖拉机、手扶拖拉机、马车、板车、摩托车、自行车。真是人流滚滚,车流滚滚。伴随着人流车流的,是大人的呼喊声、小孩的哭闹声、牛和猪羊鸡鸭的惊叫声、以及各种车辆的引擎声和喇叭声,再加上手电闪闪、车灯闪闪,往日夜里宁静的分洪区,今夜变成了一片沸腾的大海。
滚滚人流先是沿着各村的村级转移路,涌上分洪区内纵横交错的10条转移主干道,涌上207国道和公石公路,然后分别朝着各自的安全区推进。那大路小道上的人流车流,人挨人,车连车,一些桥头路口,人车就密集得像火车站的出站口。可贵的是今夜的人们都特别友好、宽容,没有抢道的,没有争吵的,更没有斗殴的。所有的人所有的车,都只是紧紧地跟着前面的人前面的车,此时此刻人们真是万众一心:这就是快点走出分洪区。
由于人流实在来得汹涌,常常在一些干道的桥头或安全区的路口发生阻塞。虽然人们个个心急如焚,但仍然保持着友好和宽容,也只好紧跟着前面的人和车。前面停,后面的也就停;前面的挪一步,后面的也就挪一步。好多个桥头路口,一时就被这样阻塞得凝固了。直到有关部门紧急向各个交通要道增派大量交警,阻塞之处才渐渐疏通。
在紧急出走、滚滚前进的人流中,让我们来追踪一位中年妇女携家转移的过程,以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