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科技活动
(第一节)科技普及
一、科普宣传
80年代中期以后,科普宣传主要是围绕“科技兴县”战略,开展以全县干部群众为对象的宣传活动,提高民众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强化科学技术意识。1986年,县委宣传部发出《关于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加强科学技术宣传教育的意见》,全县科普宣传进一步加强。每年由县科委牵头,联合文化、卫生等相关部门,在全县开展四次“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送法律”的“四下乡”活动。开展“科普之春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科技法律法规”科普宣传活动。点面结合,集中分散结合,闲日与集日结合,搭设咨询台,展示挂图、展板、实物,发放宣传资料、图书、法律法规文本、科技光盘,建读书屋、专栏,开展义诊、举办讲座。科普宣传重点是科技实用知识和应用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出台后。全县科普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形式更具针对性。将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的科学技术普及纳人干部学习计划。县委党校和各类干部职工学校及干部培训班将科学技术知识列人教学计划。对农民,重点加强科技常识的培训和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对回乡高、初中毕业生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进行经常性不定期实用农业科技知识轮训。在中、小学中增加科技知识学习内容,开展科技活动。2000年以后,全县各级各部门,组织宣传队多形式、多内容、多渠道全覆盖开展科普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1990—2005年,全县各单位团体参加各类科普宣传活动达1.87万人次,悬挂标语2380条,出展板1320块,图片6000幅,实物700件,发放各类科普报刊1.5万份,技术资料120万份,科技录像带230部1300盒,开展讲座4200场次。科普宣传还结合开展利民服务活动,1.4万人次接受服务。
二、技术培训
1986—2005年,全县各类技术培训从未间断,培训主体是县直各主管部门。县农业局培训农作物、经济作物等栽培管理技术,县畜牧局培训畜禽养殖管理技术,县水务局培训水产养殖管理技术,县蚕桑局培训栽桑养蚕技术,县农机局培训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技术,县林业局培训造林和森林抚育技术,县科技局统筹全县技术培训。培训分类主要有农业培训和其他培训。90年代前农业技术培训采取集中方式。培训主管部门根据全县农业培训面广、量大、季节性强的特点,每年在不同季节和时段派出科技人员深人各乡镇,集中培训乡镇干部、农技人员、农民。也直接深人田间地头,进行点对点培训。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青壮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办企业逐步增多,农村留守人员多是体弱多病,或老或少。培训逐年变为“会议培训、骨干培训为主,广播讲座、有线电视、板墙报宣传培训为辅”的方式。同时通过“四下乡”、“科普之春”等科技宣传活动,进行培训。2000年以后,培训更有时效性和针对性,邀请国内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家、教授来县培训技术。2003年,邀请省农业厅植保总站站长涂建华作《人世后种植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的报告,并培训种植技术。邀请四川农业大学著名养羊专家徐刚毅教授作养羊技术培训。2005年3月,邀请西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唐建华等专家培训畜牧饲养及畜禽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结合种养业特点,突出柠檬、通贤柚、水稻、小麦、玉米、红薯等高产无公害生产技术,生猪、肉牛、山羊饲养管理技术,水产、蚕桑养殖,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等技术。
80年代中期以后,全县经常性开展制造技术、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环保建设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活动。90年代以后,加大对法律法规及政策和相关专业技术的培训。2000年以后,经常开展全县性科技管理技术培训,对制造业、医卫业、文化科技、环保建设等技术人员进行现代科技动态、科技计划管理、科技成果利用、科技推广、技术服务、项目申报立项、专利法规、专利申报以及其他相关技术专业培训。多采用“以会代训”方式。20年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会)4183班次,培训1200万人次,使36万人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
三、科技示范
80年代,开始推广农业、畜牧业科技示范工作。建立科技示范户、示范村(社)、示范乡镇为辐射源,带动全县种植养殖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90年代以后,农机、水产、蚕桑、柠檬等陆续建立科技示范户、示范园、示范片。1991年,华严乡被定为“粮桑双丰收型科技兴农示范乡”。县、市科技人员驻乡指导,加强以蚕桑为主的农业科技示范乡建设。探索推广“以大行桑为主,小行桑、小桑园为辅,积极发展‘四边桑’”的新桑粮模式。推广和优化小苗直栽一步成园,鸡桑扦插一步成园,省力化养蚕等配套技术。到1994年底,引进湘7920等8个良桑新品种,栽桑面积达600公顷,占华严镇旱地面积的80%。累计发蚕种4.65万张,蚕茧增产2.68万担,新增产值2 680万元。粮食总产950万公斤,增产19.5%,人均净增产粮食60公斤。乡镇企业产值增加到3800万元,年均递增165%。工农业总产值达9127万元、财政收人实现1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1245元。分别比1990年增加505.4%、128.26%、128.44%。年均递增126.3%、32%、175元。科技人员还联系指导135户种粮科技示范户,135户养猪科技示范户,270户养蚕科技示范户。
1994年以后,县政府派科技人员在八庙等乡镇建立科技示范乡镇,推广水稻旱地育苗栽培等技术。2005年,安岳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定为全国柠檬科技示范区后,在部分乡镇开展柠檬科技种植示范。截止2005年底,全县共建立各类科技示范户15万户,科技示范片800个,示范田地10万公顷。
(第二节)技术承包
1981年,首次在城北乡、兴隆乡进行水稻、棉花病虫害防治项目承包试点,面积174.11公顷。1989年达到高峰,扩至10个区93个乡镇,面积3.56万公顷,12名农技干部组成的再生稻技术承包集团,承包1533.33公顷,指导6666.67公顷稻田,再生稻增产2000万公斤,平均亩产162.6公斤。10名科技人员承包2160公顷玉米施锌技术,净增粮食708.5万公斤,平均亩增221.8公斤。10名植保人员承包1万公顷小麦、水稻害虫防治技术,挽回粮食798.5万公斤。各承包单位(集团),采取多学科、多专业相结合,专业科技人员与农民技术员相结合,本地人员与外地人员相结合,科技人员与基层干部相结合的技术承包方式,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1990年,全县提出小春技术承包方案7项,因收费标准、办法、分配方案等存在的不足,承包人员岗位职责不落实、不规范,项目验收不及时,使其承包停止。
(第三节)对外交流与合作
一、国际交流
80年代中期以前,安岳县参与国际科技交流活动相对较少。1986年以后,国际科技交流逐年增多。交流方式主要是选派优秀科技人员赴国外学习、培训,参与援助欠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建设;引进外籍科研人员、专家学者来县研究、指导,开展技术交流。内容多系农业种植技术,农作物病虫害治理、医药卫生等。
80年代中,首次选派县人民医院医师吴应和随国家医疗队赴非洲参加援外医疗工作。1989年4月,选派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唐志先赴苏联进行农业考察,指导油菜、粮食栽培。90年代以后,再次选派唐志先等人赴贝宁共和国和美国夏威夷等地培训农业技术骨干和提供种植技术帮助。在贝宁还指导大学生实习,提供水稻、棉花、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种植管理的关键技术。
为解决柠檬主要病虫害,1999年聘请法国果树病理专家拉维里尔来县工作。与县内果树技术人员交流技术,实地考察研究柠檬苗圃、幼树园、成树园、柠檬砧木、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农艺措施;探讨县境温、光、气、热等自然条件与柠檬病害发生关系,确认柠檬果实表面凹凸不平的斑痕是灰霉病所致,并制订出防治技术方案。2000年以后,安岳与韩国金海市等交往增多,科技交流有所增加。2002年和2003年,韩国留学生(中国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罗现军、李连喜等人来县考察研究韩国古茶树种植与安岳的关系,去瑞云乡许家坝考察。截至2005年,安岳县选派2名专家援外,5名科技人员赴国外学习、培训。同时,从美国、法国、波兰、爱尔兰、荷兰、日本、新西兰、阿根廷、澳大利亚引进科技和教学人员30余人。
二、国内技术合作
1986—1990年,与国内其他地区有较低层次少数合作项目。1988年,由县科技情报站牵头,组织岳城区乡镇领导赴遂宁、简阳、金堂学习食用菌生产技术。岳城区建起3个菌种站。县变压器厂与清华大学、武汉钢铁厂材料研究所合作开发S11节能低噪声变压器。1990—1999年,县机械厂与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重庆汽车研究所、成都汽车发动机公司、河北峰峰支架厂,合作开发五十铃连杆。摩托车配件厂与海陵公司合作,配套开发生产50型、70型减振器。周礼机械厂与重庆江陵机器厂、山川机械厂合作,开发奥托轿车发动机缸盖罩、电机托架、后罩壳。县制药四厂与成都中医学院合作,开发中成药咽痛定颗粒、咳喘平、金钱草口服液。县金龙丝绸厂引进自动缫丝机生产白厂丝。轻型车辆厂与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合作开发东风2815型农用运输车。县柠檬果汁厂与中国食品发酵研究设计院合作,开发“柠檬王”系列产品。
2000年后,技术合作逐步由机械制造业转向农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及药品制剂业。2000—2005年,昌龙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省四川大学三康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红薯基地、销售脱毒红薯种。石羊管委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培育D香优26号、D香优527号、683/R15等69个杂交稻新品种和川农玉3号等39个玉米新品种。绿源柠檬发展有限公司聘请四川省食品发酵研究院副院长金济良、高级工程师卢加堡担任技术顾问,研制开发出柠檬果醋、柠檬洗面奶、柠檬酒、通贤柚子酒、通贤柚子饮料等新品。珍珠制药有限公司同成都科伦药物研究所、安徽科宇药物研究所、杭州中佳药物研究所合作,开发国家一类新药加替沙星片,四类新药阿奇霉素分散片、司帕沙星片等。到2005年,全县有50多个单位、乡镇、部门和26所院校、科研院所、30多名专家开展科技合作,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新项目近100项。
(第二章)科技成果应用
(第一节)自主研发科技成果
80年代中期以后,安岳在引进、消化、吸收外地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不断加大自主研发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研发成果逐年增多,涉及面涵盖工业、农业、医药、教育、文化等行业。
一、柠檬综合加工
安岳柠檬加工始于1979年,当时仅是磨油和榨汁。1988年,县柠檬综合加工厂引进意大利FMC公司四效五级蒸发器(浓缩设备)后,进行自主成果研发。除磨油、榨汁外,还生产三倍、九倍柠檬浓缩汁,柠檬饮料投放市场。2000—2002年,安岳聚神柠檬科技开发公司、绿源柠檬发展有限公司和绿海源柠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3家民营柠檬科技企业,自主研发出柠檬茶、柠檬浓缩饮料、糖渍柠檬片、柠檬干片、柠檬发酵果酒、柠檬果酱等新产品。
二、千万山羊生猪外向型产业互动工程
2003年,资阳市启动“千万山羊生猪外向型产业互动工程”,安岳列为建设单位之一。到2005年,分两期实现生猪、山羊加工出口“双百万”的规模养殖加工计划。安岳将工程建设作为自主研发科技成果项目。畜牧科技人员和畜牧养殖户,积极合作,重点发展能繁母畜。到2003年底,全县出栏生猪153万头、山羊46.4万只,畜牧业产值达17.5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6.09%。
首批发展存栏300只的种羊场20个,DLY种猪场20个。2004年1月,实施第二期工程建设,重点推行山羊、生猪商品育肥。年底出栏生猪173万头、山羊60.8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23.3亿元,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7.85%。发展存栏1000头以上的商品育肥猪场9个,存栏50只以上的商品羊场598个,引进纯种波尔羊125只,建立波尔羊人工授精站49个,波尔羊人工授精配种1.5万余窝。2005年出栏生猪193.05万头,出栏山羊63.8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26.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9.78%。发展出栏1万头以上的商品育肥猪场2个,出栏3000头以上的8个,建存栏20头以上的生猪家园4个,养殖农户109户,存栏20头以上的DLY种猪场427个。
三、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
2001年,安岳被农业部选定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新建单位。全县在项目区内,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措施,建设疫病控制、防疫监督、疫情监测、防疫屏障四大体系;消灭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四种疫病,完成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2003年10月,项目经省畜牧食品局验收合格。到2005年底,安岳县在项目区内建成较为完备的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和无“口蹄疫、禽流感、猪瘟和新城疫”四种重大动物疫病示范区。动物疫病防治、检疫、监督、疫病监测手段和技术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四、粮食膨化机
1983年,县机械厂研发出粮食膨化机后,县内部分机械制造企业相继生产其系列产品。1986年以后,各企业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完善和改进粮食膨化机性能,提高质量,增加产量。截至2005年,全县生产销售粮食膨化机系列产品7.5万台。实现产值4500万元。
五、岳城牌系列农用运输车
1984年,县轻型车辆厂自主研发生产岳城牌农用运输车。2001年,岳城牌系列农用运输车被列人国家汽车产业目录,由国家发改委实行“公告”管理。县轻型车辆厂被列为国家定点生产企业、国家汽车工业协会成员、四川省汽车产业协会成员。截至2005年,车型发展到20余种,生产销售农用运输车7万台,产值21亿元,实现利税4000万元。
六、5TY—27型玉米脱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