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初,县委、县政府和县卫生局在通贤镇开展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试点。制订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促使各级卫生机构进一步加强中医科建设。县区乡三级卫生医疗机构的中医科室设备设施、工作制度、人员技术水平在创建中普遍改观。各村卫生站经过调整充实保持1~2名中医药人员。每个乡镇卫生院均配备有中药饮片150种以上,中成药30种以上,中药急救药5种以上。每个村卫生站和民营诊所均配备有中药饮片100种以上,中成药30种以上。并使用针灸、火罐等多种传统中医方法为群众治病。截至2005年底,乡以上卫生机构共设中医病床400余张;配备有中医药技术人员749人,其中省级名中医2名、中医主任医师4名,居资阳市榜首,副主任中医师25名为全省同级之冠。
2001年6月,四川省中医工作现场会暨安岳县创建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验收会在安岳县城召开。专家一致认为:安岳县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工作,已达到《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标准》。县委、县政府和县卫生局向国家、省、市中医药管理局呈报《关于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申报材料,安岳获准列为创建单位。2003年10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评审组评审验收,认定安岳县农村中医先进县创建工作已达到《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标准》。成为资阳市第一个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第十章)医疗救助
(第一节)无偿献血
2000年,根据国家《公民义务献血法》,县委、县政府成立安岳县公民义务献血领导小组。将义务献血纳人对各级各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县政府向各管委、乡镇、部门、单位下达了无偿献血指标,11月21日,本县首次开展公民无偿献血活动,副县长孙军第一个报名。当天报名1611人,经过体检符合条件者914人,共献血18.32万毫升。是资阳市首次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献血最多的县。以后每年动员群众自愿报名,到资阳市血站派来的采血车上接受体检,合格者当场采血。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1625名自愿献血者献血32.6万毫升。县人民医院外一科住院病人吴某大出血,急需输血。血库无血源,值班医生罗世忠主动无偿献血300毫升,挽救了病人生命。当年,县人大、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等77个单位被资阳市政府评为“无偿献血先进集体”。2005年,资阳市血站在县城顺城街设立采血站。5年间,全县共组织自愿献血报名者7356人,经体检符合条件者4904人,累计无偿献血98.09万毫升。无偿献血和集中采血,彻底改变了过去医疗单位自采自供血液和血液上市交易、血液质量较差的混乱局面,切断了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在输血方面的传播途径,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有效。
(第二节)送医下乡
一、赈灾医疗
凡县境内发生暴风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引起山体滑坡、房屋垮塌导致人员受伤或生病等情况时,政府都派出医务人员到灾区开展防病治病工作。1986—2005年,先后从县直卫生单位抽调医务人员组织医疗队23支,医务人员1332人次,到23个乡镇灾区救治伤病员5436人次。
二、下乡义诊
1997年以后,县卫生局选派县直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参加县委、县政府每年一次的“三下乡”(文化、科技、卫生)活动。选派医务人员配合省市卫生部门组织的医疗队到乡镇、村开展义诊、咨询和卫生科普宣传。每年“五·一”、“十·一”组织医务人员到偏远山村巡回医疗,上门为特困病人送医送药。
三、支援基层卫生建设
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与条件较差的乡镇卫生院建立协作关系,赠送医疗设备和药品,帮助培训技术人员,免费接收进修人员,指导开展手术,对危重疑难病人进行会诊。1999年,县直卫生机构向对口乡镇卫生院赠送高压消毒锅等医疗设备9件,价值5.5万余元。
(第三节)医疗扶贫
公立卫生机构每年减免部分特困病人和“无主”病人(无人护送、无人陪伴、无人缴费)的医疗费。2004年,中央、省、市、县拨出专款,对农村困难孕产妇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其产前、产中、产后系列保健所需费用。住院分娩正常平产每例补助100元。宫孕产妇住院每例补助200元。享受医疗扶贫救助人数达到贫困人口总数的5%。平均每个乡镇3.5人。县政府决定对100户特困病人每户减免医疗费1000元。县卫生局向蒋能胜等100户特困病人分别颁发《卫生扶贫医疗证》。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10个卫生机构,减免100户特困病人医疗费7.86万元,医务人员向贫困病人捐款4200元。2005年,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为白内障复明手术贫困病人捐款5.1万余元。
(第四节)医疗援外
1985—1987年,县卫生局选派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吴应和赴非洲国家莫桑毕克,帮助培养卫生技术人员,为当地人民医治疾病。2004年,选派县人民医院外科主治医师罗海斌、五官科主治医师吴限亮、外科医师谢诚和中医院针灸科医师杨晓兵,到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医疗援助半年。次年7月,应丹巴县政府邀请,再次选派吴限亮和中医院骨科医师张红荣到丹巴县支援卫生事业建设。
(第五节)特殊救助
2005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县卫生局发起首次为艾滋病孤儿和艾滋病患者捐款活动。安岳宾馆、春风亭酒店、七味居酒店、资阳海诚服务公司,共捐款4200元。农业银行安岳县支行、特丽达公司、华通柠檬公司、四川禾邦制药有限公司和群众个人共捐款1.84万元,捐款全部用于救助艾滋病孤儿和艾滋病患者。
(第十一章)红十字会工作
(第一节)卫生救护
一、组织状况
1926年,安岳县建立红十字会诊疗所。1953年诊疗所被纳人卫生部门统一管理,与龙台区卫生院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称龙台红十字医院。2003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整顿全国所有红十字会医院。经省市红十字会检查验收,县人民医院被命名为安岳县红十字医院。龙台红十字医院更名为安岳县第二红十字医院。2004年,县第三人民医院和镇子中心卫生院经县红十字会(简称县红十字会)批准,建立红十字急救站。2005年,县中医院经省红十字会审查批准,冠名红十字医院。2003—2005年,县红十字会先后选送3所红十字会医院的3名急诊科主治医师参加省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师资培训班学习。学员回医院后,向本院医护人员讲解卫生救护知识,作技术操作演练。县红十字医院1998—2001年,抢救治疗各种灾害和事故造成的伤病员456人次,治愈率为99.96%,2002—2005年该院抢救治疗灾害和事故造成的伤病员3345人次,治愈率为99.98%。
二、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
1991年,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卫生部、公安部、建设部和教育部等15部委联合文件精神,安岳开始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工作。1991—2005年,县红十字会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初级卫生救护班183期,机动车驾驶员、建筑行业项目经理、质量安全员和供销社职工等共9152人次受训。学习水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一氧化碳(煤气)中毒、食物中毒、非典、禽流感、狂犬病等疾病和意外事故的预防、避险,以及现场初步处理伤病员等急救知识。向考试考核成绩及格的4 682名学员,颁发了由红十字总会印制的培训合格证书。2005年,安中运动会期间,红十字救护小组为运动员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卫生保健服务。
(第二节)救灾济困
县红十字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每年向市红十字会报告灾情,争取国内外红十字会援助。必要时,组织群众向灾区捐款捐物。并及时将上级下拨的物资和本县募集的款物分发到灾民手中。据统计,从1993—2005年,向52个乡镇、103个村、26.53万名受灾困难群众发放总价值563万余元救灾济困物资。1998年本县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县红十字会向忠义、高屋等9个乡镇发放香港红十字会捐赠的价值28万余元的大米、棉被、药品、衣服。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中,向县人民医院和永顺、大平等乡镇卫生院发放省、市红十字会下拨价值3.39万元的药品。2005年,向李家、坪河等8个乡镇发放资阳市红十字会下拨的大米、食用油、防寒服和胶鞋等价值10.2万元的济困物资。
(第三节)社区服务
1986年起,县红十字会组织医院和学校红十字会,上门为干休所、老年公寓、街道居委会、农村敬老院的老弱病残人和困难群众义务服务。1986—2002年,各单位自由选择困难群众,作为服务对象。2003年后,县红十字会组织基层红十字会在部分乡镇开展定人、定时、定点的划片包户服务。每年世界红十字日(5月8日)和元旦、春节,组织会员到五保户、低保户家中开展慰问和送温暖活动。2005年元旦、春节期间,县红十字会募集资金9300余元,登门慰问4个乡镇的166户困难群众,赠送现金和猪肉、米面。
(第四节)学校红十字会工作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章程》,自1986年起,开始在学校建立红十字会组织。截至2005年底,建立组织11个(中学5个,小学6个),有会员10123人。其中青少年学生9985人。依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1989年联合下发的《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规则》,各学校红十字会在每年世界红十字日等节日,利用多种形式,学习宣传红十字会法规、卫生救护和卫生防病知识。1998年,《红十字会法》颁布5周年,县红十字会组织县城8所学校400余名师生上街游行,同时举办广播电视宣传活动。2000年世界红十字日,组织县城8所学校600多名师生,举行红十字会知识演讲比赛,学校红十字会还为灾区困难群众和特困学生捐款。2004年,6所学校红十字会向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3万余元。2005年,实验中学红十字会为本校患白血病的女生周敏举行3场义演,将全部收人2.1万元献给了周敏。还为父母双亡的一名特困生捐款1.57万元。安中红十字会为3名患病特困生捐款3100元。
根据地市红十字会安排,1986—2005年,县红十字会先后为台湾同胞及其亲属查人转信528件次,查到下落的461人,其中已回内地老家探亲215人。县红十字会还办理涉台婚姻证明和取款证明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