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洞,位于县城西25公里的大埝乡望云山腰。洞为天然岩窟,高5米,宽35米,深20米,面积700平方米。洞内有一股泉水,清冽凉爽可口。洞口朝太阳,故名朝阳洞。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清虚真人利用此处的山势地形修建道观,名清虚观。道观周围广植树木、葛藤等植物,形成森林,环境清新,风景独特。明万历时安岳县令李奇英题刻匾额“朝阳仙境”,声名远播,迎来海内外众多道士和游客。清道光、咸丰年间,对道观进行过维修。民国时常住有道士。民国35年(1946),由道士何至乾、邓理达任道长。其时有庙地3.33公顷,山坡地4.67公顷。新中国成立后,部分房屋遭拆毁,道士被解散。县政府以此处风景优美,列为县级风景保护区,维修原道观危房。筹资维修三清殿,雕塑神像,修真传道。1986年12月,县政府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并成立朝阳洞道观管理小组。已修建有“24真人”及景观台等。道观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周围有森林区8公顷,古树1200余株,最大的古柏高40余米,胸围4米多,还有千年的古葛藤。2005年有道教教职员5人。
十、真果观
真果观,位于距县城33公里的云峰乡街村。唐代曾在此建三堆寺,历宋元明清。1932年,道士李真果(彭老道)定居此寺,首建皇经楼,开展道教活动。50年代宗教活动停止,但彭老道仍在此练功习武、健身,用中草药为民众治病,诵经习道,劝善济世,影响很大。1993年11月16日,县政府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并成立道教管理委员会。命名为“真果观”,由李真果的弟子薛永新捐资修建道观。薛永新捐资200万元,用于道观建设。已建成玉皇殿、观音殿、皇经楼、三清殿、斗姆殿、慈航殿、灵官殿、住宿楼、停车场等。现有道教教职员10人。
(第三章)民俗
(第一节)传统节日习俗
一、年节
传统节俗是我们的祖先创制出来的,修增过来和传承下来的。这种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变化日渐丰富多彩。它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和欲求,还推进和巩固社会秩序,发挥着独特文化功能。
旧时穷人称之为“年关节”,一般叫“过年”,是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到腊月即开始办年货、杀年猪、灌香肠、熏腊肉、缝新衣,尽其财力准备丰盛的年货。腊月二十三日夜,将厨房打扫干净,摆上糖食水果,点燃香烛,有的人家还要在锅内放锅灯(燃着的菜油灯),恭送灶神上天述职。接着就“打扬尘”,洗被盖、床单等,搞好屋内外清洁卫生。几乎家家都贴春联、门神,张挂年画。而今腊月间,农村不断有人家杀过年猪,备办酒席,请亲戚朋友过年。在外地工作的家人,都忙着随“春运”客流赶回家中团聚。
乡间小道,男女老少,来来往往,喜气洋洋。腊月最后一天为除夕,全家精心准备供品,祭奠祖先。除夕之夜,有钱人家张灯结彩,在堂屋前高悬大红灯笼。所有人家合家欢聚一堂吃团圆饭。家人相互祝福,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准备香灯供果恭迎灶神,然后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用看春节文艺晚会代替传统的“守岁”。零点钟声一响,城镇的夜空,烟花绽放,五彩缤纷;乡村鞭炮炸响,震耳欲聋。以此迎喜接福。祈求新年万事如意。正月初一凌晨“出行”,选择一地点焚香燃烛敬天神,有的回来时带一柏树枝插在堂屋门楣上,表示新年进财。早晨合家吃汤圆,象征一年得“圆宝”。然后到各游乐场所游玩,邻居相遇,拱手拜年,相互致贺。
二、春节
政府规定正月初一至初三为春节例假,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休假。传统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到正月十五,其间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安岳民间则把正月初一至十五视为节期。初二开始请春酒,亲戚朋友携礼品互相拜年祝贺,大户人家的排场大,要摆几十桌,一般要持续到正月十四。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安岳人称过大年),是热热闹闹中国年的闭幕式。晚上各家灯火亮堂,红灯高悬,象征福星高照,摆上供品,燃放鞭炮,点烛焚香送年。春节期间城乡突出的活动是各种社火,诸如舞狮子、耍龙灯、打腰鼓、扭秧歌。党政群团组织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慰问离退休人员以及举办团拜会、茶话会等活动。
三、清明节
清明节在农历三月,阳历4月5日前后,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亦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24个节气中,只有清明和冬至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人们对清明最为重视,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逝去的亲人的习俗仍十分盛行。传统习俗,家家备办酒肉、供果、香烛、纸钱、鞭炮、清明纸(有的叫坟飘)祭扫祖坟,挂清,对埋葬不足3年的新坟垒坟。有的家族举行“清明会”,族人聚会进餐,募捐资助族内穷困者读书。有的人家到野外“踏青”,采清明菜做清明粑吃。
清明节期间,学校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陵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政、共青团组织干部职工祭扫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清明正值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花红柳绿,一些城里人还保留着郊外踏青游玩的习俗。
四、端阳节
又名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因月、日都是五,故又称“重五节”,也称“重午节”。安岳有家家吃粽子、大门两边悬挂艾枝、菖蒲、大蒜梗驱邪免疫的习俗,有的人家还熬草药水洗澡,免生毒疮。80年代后端午饮雄黄酒、蛇药酒的人家渐少。乡间仍有年长者饮用,并在房前屋后喷洒雄黄酒或雄黄水杀菌防病。乡村一部分人家,未婚女婿要去未婚妻家拜端阳,女方则以伞或扇回赠。
五、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鬼节”,也叫“月半节”。迷信说法,冥府过年放假,让亡魂回家探视。中午,在堂屋摆上供品,烧纸钱,祭祀已故“回家”长辈。晚上泼水饭,烧纸钱赏孤魂野鬼。1986—2005年间,安岳城镇这一习俗基本不再流传,在农村,部分农户仍按旧俗安排活动。
六、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安岳人过中秋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不太一样。农村居民大多吃糍粑,城镇居民多吃月饼。有的人家在庭院里或在阳台或在楼顶上,一边吃月饼、水果,一边饮香茶赏月。1986—2005年城乡居民时兴在中秋节前互赠月饼,农村居民中也有赠送糍粑的。20年间,月饼种类越来越多,工艺越来越讲究,咸、甜、素味道各异,光面、花边各具特色。盒装月饼包装多种多样。安岳市场上多外地产月饼,也销售本地月饼。有的价格不菲,一盒售价几百元。
七、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安岳县城镇居民有登高秋游的习俗。现在的重阳节寓意和内容比过去增加了许多。1987—2005年的重阳节,各个单位举办各种尊老、爱老、关心老人的活动。九月九日成为关爱、尊敬老人的节日。
(第二节)族谱修撰
感恩念祖的海外华人华侨、台湾同胞、名门望族,为追踪家族文化,弘扬家族文化,修撰族谱,或续修族谱。安岳县1987年贯彻中国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目录的通知》,民间开始修编家谱、族谱,以《中华姓氏谱》为范例。安岳县有的家族自愿参加清源、并派、合族,编辑出版总族谱。安岳县已出版的族谱有:安岳版《杨氏族谱》(合族)、《唐氏族谱》(合族)、《黄氏族谱》(合族)、《张氏族谱》(合族)、《马氏族谱》、《李氏族谱》。至2005年12月,安岳县正在修订的族谱有13部。
(第三节)测字择期
测字先生要求被测人抽一根签(签上写有一字)、或自报一字、或自写一字,根据字的偏旁部首,字的意思,借助测字书或老师传授的口诀,揣摩被测人的心理,闻、望、询,察言观色,用模棱两可或一语双关的顺口溜解释被测人的过去、未来,吉凶祸福。测一字收取一定数额的测字费,10元、20元不等。若被测人表现出满意的神情,还要加收数额不等的利时钱。测字在安岳比较流行,县城和乡镇常见测字摊,赶场天更多。
“八字”先生或“阴阳”先生运用老惯历、算命书或老师传授的方法口诀,按被择人的生庚八字,选择日时是否相克犯煞,确定出殡、奠基、出行、动土、上梁、出嫁等的良辰吉时。择期在安岳相当流行。城乡老百姓家有红白大事一般都按八字先生或阴阳先生择定的日期举办。安岳县岳阳镇常名桥下、财政局外面河边一带,都有算命、测字、择期摊。有的算命先生稳坐家中,等客上门。在普州古城墙上贴有一块“文明提示牌”,上书“人生命运自作主,看相算命终害人,破除迷信尚科学,劝君远离算命人。”
(第四节)禁忌
禁忌,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禁忌涉及对鬼神、灵魂的敬畏与崇拜,对人类欲念的克制与限定,对传统行为恪守与遵从,对过往经验教训的总结与记取。禁忌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已在历史演进中传承、演变、改良、进步,形成特定时空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安岳民间,过去的禁忌有的已逐渐淡化以至消失,有的经世代传承,却依然流行。
服饰禁忌公众场合忌服饰不整洁。男子忌戴绿色帽子,女子忌穿过分裸露肉体的衣裙,也忌过分浓妆艳抹。孩童穿戴忌成人化。
日常行为言语禁忌未满月的产妇,忌串门。农村仍忌女人摸男子的头,也忌女人从别人扁担上跨过去。忌用刷把敲打锅盖,相传锅盖是灶王菩萨的脑袋。做生意或“跑合同”的人出门忌坐“奥拓”车,谐音“拗脱”,恐不吉利。习佛之人忌吃牛肉,忌伤生,特忌操刀杀牲。小便忌对门、对人、对坟,忌对着芭蕉、黄荆,说那会使其成“精”害人。人们依然相信“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忌在农历的每月逢七离家出门,忌逢八归家。正月、腊月不收帐,因“正月忌头,腊月忌尾”。
家有喜事,特别是逢年过节,要祭祀祖宗、敬奉鬼神,这些日子忌说“鬼”、“死”一类字眼,也忌恶言凶语骂人咒人,忌打破杯盘等器具。对公共服务行业的年轻女子忌称“小姐”。对奶童称赞忌说“长得乖”,而说“长得丑”。对人尊称忌称“老师傅”,这与“文化大革命”中一个俗龙门阵有关。乘船忌言“陈”(谐音沉),乘车忌言“翻”。对老年男子忌称“老头子(儿)”,应尊称“老人家”、“老太爷”。对长者忌直呼其名,那是大不敬。赌博者忌言“书”,因“书”与“输”同音。有麻脸在场忌言“豌豆”,当着癞头忌言“光”、“电”、“电炉”乃至“发电厂长”。
忌留年纪大的人做客民间素有“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住”的习俗,恐有不测。
宴请禁忌待客时,递烟、酒,忌单手,要双手。酒以敬客多次为尊,忌自饮不敬客。宴客席间忌提前离席,要始终陪坐。去别人家做客,要谨慎小心,不可毛手毛脚。主人没有招呼不人席。主人招呼后,要让长辈或主客先人席,忌据占主宾位置。饭菜忌食太饱,席间忌脱衣、松裤带,忌谈论酒、菜、饭不好,忌站起身拈远处的菜,忌主动要添酒添菜添饭,忌将盘中菜吃尽吃光。
婚姻禁忌姨妈、姑妈等同生母,姨表兄妹、姑表兄妹等同亲兄妹,严禁通婚。三代血亲通婚不利优生,《婚姻法》明文禁止通婚。民间有“骨肉还乡,家败人亡”的说法。民间还有异辈忌婚的习俗,认为这既是乱伦又违反科学。民间仍有生辰八字不合不通婚的习俗,主要忌八字生肖相克。
丧葬禁忌对丧家成年死者忌言“死”,言“老”。死者丧事已毕,忌再送礼。丧事期间,家人忌食肉鱼荤腥之品,忌饮酒作乐,忌性事。夫妻一方去世,另方不送葬。幼童及年老病弱者,忌观看死者遗容。在外凶死者,遗体忌人正堂屋,只能停放大门外或偏屋。
(第四章)语言
(第一节)方言
国家推行普通话,安岳县教师、学生和商界等一些临柜窗口人员学讲普通话。安岳话夹杂许多普通话语音词汇,属四川方言。安岳境内保留石板和龙桥两个方言岛。石板方言岛,包括横庙、协和、瓦店、磨滩、高屋、鱼龙、白塔寺等乡镇,形成一个南北走向的小方言岛。清初,该地居民祖上来自湖南辰州,说辰州话。居民同时使用辰州话、安岳话。龙桥方言岛,包括南熏、宝华、永峰、周礼。其祖上来自湖南湘潭、邵阳等地,居民说老湖广话。老湖广话属老湘语,与其他的老湖广话近似。周礼片区的千佛、拱桥,镇子片区的玉清、文化,驯龙片区的大埝,岳城片区的鸳大,也有说老湖广话的。这些人和说安岳话的居民杂处,受到同化,加之青少年受学校教育早,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与人交往增多,说辰州话、老湖广话的人越来越少,除保留老湖广话的少数口语词外,基本上用安岳话交流。方言岛的界限日渐模糊,范围渐小。
安岳方言词语中的一些词,意思较特别,收录一部分于后。“老疯”(意思是宝里宝气)。“勻均(读尽)”(物品大小差异小,如鸡蛋勻均;多少出人不大,如分得勻均;比较舒服满意,日子过得勻均)。“下圯壳蛋”(1.不敢承担困难的任务;2.承担的任务不能完成)。“假巴意思”(虚伪,假惺惺的)。“眼睛下乡”(注意力不集中,看了不该看的东西)。“妖艳活扯”(故意调皮)。“吃混堂锅盔”(浑水摸鱼,趁机捞好处)。“松活”(1.活计轻松;2.经济生活宽裕。)。“经试”(东西经久耐用)。“下数”(作“规矩”解,如不讲个下数)。“关火”(说话行事能起决定作用,这种人被称“关火匠”)。“打麻糊”(欺骗、蒙混过关)。“捡相因”(捡便宜的意思)。“汕谈子”(开玩笑)。“不落教”(又叫“不落胎”。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打耳屎”(打耳光)。“捡圯和”(挑便宜、轻松的事做),“圯耳朵”(怕老婆的男人)。“冲壳子”(1.摆龙门阵,即“吹牛”;2.说大话;3.说假话)。“梭叶子”(勾引男人的女人)。“屁眼黑”(黑起良心整人或捞好处)。“瓜兮兮”(狼狈相或傻乎乎的样子)。“塞炮眼”(被枪炮打死)。“走哪个荡”(到哪里去)。“黄了”(事情不成功)。“喝猫尿”(喝酒)。“豁别个”(哄我,骗我)。“烫手”(辣手,不好办)。“阴倒整”
(暗中干)。“蔫茄子”(比喻没能耐的人,也指精神不振)。“戳拐”(出了差错)。“眼浅皮薄”(见人发财眼红,思牟眼前小利)。“不落胎”(做事不落实或不落教)。“霉冬瓜”(比喻做事不顺、不走运的人)。黄棒(知识技能很差又喜逞能的人)。二杆子(没本事、品行差,又喜欢到处多事的人)。戳棒鰺(没明确目的,又四处招惹的轻浮人)。吊二客(喜欢说低俗龙门阵的黑色幽默者)。“牵索索”(替男女做媒)。“耍把戏”(故意做假象,作弄人)。“勾子”(屁股)。“打埋伏”(隐瞒真实情况)。“咬舌根”(说人闲话或造谣中伤他人)。“数数儿”(钱币)。“压马路”(在马路上散步)。“踩牛尾巴”(说话牵连到影射别人)。瓜眉日眼(傻乎乎的)。一*坨钱、一方钱(一万元)。
(第二节)惯用语谚语歇后语
一、惯用语
挨千刀诅咒他人,以泄愤恨。
矮半截比喻感到自己的地位、身份、气势、钱财不如他人而生自卑感。
叫叫麻雀没得肉比喻靠嘴巴虚张声势的人,无真实力、真本领,不可怕。
按到牛脑壳喝水比喻强迫命令,强求他人行不通,办不到。
豆芽没起脚脚比喻事情刚开头,还没啥进展。
巴不得心中迫切希望。
摆龙门阵指闲聊或讲故事。
背黑锅比喻平白无故替别人戴罪名、恶名。
不雅相在公众场合不懂礼仪,表现不雅观,不好看。
长舌妇专指那些人前人后多嘴多舌,用语言拨弄是非的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