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安岳县志(1986——2005)
2380700000159

第159章 人物(2)

毕业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1939年创谐剧,1941年创方言诗朗诵。1953年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回国即调人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后调省曲艺团从事谐剧、方言诗编、导、演。一生创作谐剧100余个,方言诗朗诵近200首,诗歌、唱词等170余篇。出版发行有谐剧专集《打百分》、《王永梭谐剧选》,谐剧录音盒带《卖膏药》,方言诗朗诵录音盒带《阿Q正传》等。他多次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贵阳等地举办谐剧专场演出,多次获创作、表演奖。在成都、重庆、温江举办4期“王永梭谐剧训练班”,培养专业、业余表演人才100多人。王永梭自编、自导、自演的谐剧和方言诗朗诵两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丰富了中国戏剧、曲艺艺术宝库,为民族文化的丰富和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其生平事迹被录人《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文艺家专辑》、《中国戏剧家名录》、《世界华人戏剧界名人录》、《中国四川曲艺家名录》等典籍。

黎强

黎强(1916—1999),原名李唯平、李碧光,男,东兴乡(今白塔寺乡)人。1935年考人成都师范,受车耀先等革命志士影响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赴延安抗大学习,在陕北公学高级研究班结业后,党组织派遣他回川工作,公开身份是安岳龙泉小学教务主任。1940年2月,赴成都进国民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受训。9月,被分在潘文华部团政训室任中尉干事。10月,秘密加人共产党。1943年潜人国民党中统特务机关,后官至少将师长。在敌特机关,他营救并保护了大批地下党员、进步人士、党组织,向党组织提供大量重要情报,铲除党内奸细。中共南方局领导让他以“我党有无黎强同志”为寻找党组织联络暗号。

1948年,蒋介石从四川调兵,黎强被调任补训总队政工室主任。1949年初,补训总队改编为第45军312师,黎强被任命为副师长兼师政工处处长。同年4月,率全师大多数官兵撤出南京。3天后,在浙江宜兴将所辖部队交解放军第三野八兵团88师改编。他在延安抗大的同学钱申夫(解放军团长),用暗号与党中央取得联系。中央复电要黎强去北京,经中组部介绍,黎强赴华中局社会部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黎强历任西南局公安厅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公安学院党史研究室主任、青海省人委副秘书长、陕西省委副书记、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四四川大学学名誉教授等职务。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四人帮”残酷迫害,得周恩来、董必武保护,得以渡过难关。

1999年3月2日,病逝于北京,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王永贤

王永贤(1917—1993),女,龙台场人。1938年9月,在成都经地下党员介绍加人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成都、重庆参加学生运动,宣传抗日救亡,慰问抗日将士,作《民声报》记者,参加编辑进步刊物。1940年,在重庆掩护川北工委书记,使党组织秘密会议正常召开。在地下党省委书记车耀先领导下,与车耀先女儿车崇荣一起组织学生运动。1947年,在上海尽力保护遭国民党追捕的革命者,送给路费、衣物,助其奔赴延安。为进步学生提供临时住处,躲避国民党迫害。

上海解放后,在华东纺织管理局、上海纺织管理局统计室工作。1961年,调上海化纤十一厂作计划统计工作。1987年离休后,义务担任同江居委会老龄委员会主任。

杨贯之

杨贯之(1921—1966),男,中江县盛池乡人。1938年春,成都协进中学高中肄业。4月,加人中国共产党,7月转正。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曾任地下党小组长职务。先后在中江盛池小学、通济元兴小学、苍山中学任教。作过蓬溪河边场盐管署管理员,参加征粮、土改工作。历任苍山区土改工作队队长、区委宣传委员、苍山中学校务管理委员会主任、中江中学校长、遂宁专区小学教师训练班教务主任。1952年3月,调任安岳县师范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后被选为县直属党委委员、县党代表、人民代表、政协委员。

他爱惜人才,重视言传身教,治校有方,为安岳、乐至、潼南等县培养了大批师资。“文化大革命”初,不堪忍受迫害,于1966年7月24日,在县城解放桥下投河自尽。1980年6月2日,中共内江地委为其平反昭雪,落实政策。

戴恒贵

戴恒贵(1922—2005),男,安岳人。194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历任地质矿产部所属川、滇、黔三省地质勘探大队总工程师,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所长,山东省梁宝寺矿区地质勘探工作质量监督员等职。是云南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他在地质勘探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参与中科院领导的“西南国土资源综合考察和发展战略研究”,对川、滇、黔三省煤田地质和川滇两省前震旦纪地层、矿产有深人研究,其研究成果均属国家大型重点科研项目。论文和专著,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学术价值,丰富了我国地质科学内容,对发展国民经济有着特殊贡献。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地质矿产部劳动模范。

谭兴庸

谭兴庸(1924—2002),男,生于瑞云乡。1948年,在四四川大学学教育系求学期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投身中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反对蒋介石的爱国民主运动。同年12月,四四川大学学肄业。1949年,进长咸中学任教。后历任城关区土改工作队长,第六区政府文书、生产助理员,石羊乡乡长,县土改工作团团员,县政府文教科副科长、科长,安岳中学副校长、校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党委书记,县委宣传部秘书、理论教员、副部长、调研员等职。

谭兴庸在安中任职20多年,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管理经验办学。他长期深人教育教学第一线,研究总结,细心指导,造就出一批思想道德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他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处理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谋私利,给干部职工树立了好榜样。1985年离休,享受正县级待遇。2002年7月病逝。

曾宪波

曾宪波(1926—1995),男,安岳县人。12岁随父去延安人鲁迅小学、保育院小学读书。1941年,升人自然科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同时参加革命。历任北平军管会华北军区空军司令部通讯股长、上海军管会空军部机要秘书、航空处气象处军事组副组长、华东防空司令部气象室主任(兼任上海气象台台长)、五〇二所卫星总体室主任、地面仿真设备研究室主任、国家气象局科学院大气探测研究所所长、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主任、高级工程师、711—5工程总指挥等职务。是中国自动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

1945年,参加接收美军军事观察组气象台和延安气象台创建工作。为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由延安至外地往返飞行,作好气象保障。1947年,气象台撤离延安,他转移、疏散了大批气象仪器。之后随军委三局气象队转战山西、河北,在华北军区电信专科学校陆空通信气象专业队任教学辅导工作。1948—1949年,奉命参加接收国民党华北气象台、南京中央气象局、上海气象台。在上海招收、培训百余学员。航空处气象处成立后,担任领导兼教员,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无线电探空人员。

1953年,赴苏联莫斯科包曼工学院仪器系自动控制仪器专业学习。1959年,回国投人自动化和航天事业。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任职时,制订自动化发展规划,开展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元部件研制,参与卫星元部件总体生产工厂建设。1968年,国防科工委第五研究院建立后,他积极参与航天事业初创,规划,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控制系统的研制做出贡献,获得嘉奖。

1986年11月,曾宪波离休,却仍关心我国卫星气象事业,对发展第二代极轨卫星风云三号和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并具体指导两颗极轨卫星运行。

李俊农

李俊农(1929—1994),男,出生于顶新乡。1950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担任天林乡人民政府财粮,县监委委员,兴隆区委第二书记、书记,县农工部部长,周礼区委书记,县革委政工股股长,生产指挥组组长,中共县委常委、副书记、代理书记、书记,政协第五届委员、主席、党组书记,第八、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共县委顾问。

早期,李俊农投人清匪、反霸、减租、征粮、土地改革等运动。任领导后,发动群众兴修水利、改土改田、发展生产、促进农副业全面增产。主持县委全面工作后,多次召开千人三级干部大会,召开中共安岳县第四届党员代表大会,统一全县党员、干部思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家庭联产承包制,发展乡镇企业,全县农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农民收人显著增加。担任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组织开展代表视察等活动,督促办理议案、提案,坚持依法监督。

李俊农为政清廉,作风正派,为人忠厚正直,平易近人,团结同志,关心群众,深受全县人民拥护和爱戴。

李长柱

李长柱(1930—1994),男,石板乡(1992年并人协和乡)人。1938年在安岳读书,1949年底在遂宁县高级农业中学毕业。1950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调川北革大学习,4月加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5月分配到开江县团委工作。参加过达县亭子乡土改、开江县土改,后任县团委宣传部长。1953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7月调西南团校学习。1954年9月,李长柱任开江县人委统计科长。1957年初8月,去四川财经学院统计专修班学习。1958年8月后,历任开江县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开江县委办公室主任、中共开江县委副书记、开江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开江县革委核心小组副组长。1971年12月,任开江县委副书记、县革委副主任后,会同各部门、水利专家制定治理新宁河的规划,发动万人整修新宁河,变害为利。抓宝石水库的修复重建和灌溉渠道网络配套建设,建成6800余万立方米中型水库,设计灌面4666.67公顷。1975年9月后,任开江县委代理书记、县革委主任、开江县委书记、县革委主任。1980年10月,在达县地区率先决定编纂《开江县志》。他发动群众集资,改善办学条件,修缮学校400余所。1983年9月,李长柱调任中共达县市委书记兼人武部政委,带领一班人,团结人民,抓经济工作,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风民主,平易近人,狠抓廉政建设。亲自主持查处大要案,受到省、地纪委表扬。1987年10月,任中共达县地委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翌年4月,任省纪委委员。1993年10月,任四川省人大达川地区工委副主任。1994年4月退休,12月31日病逝。

新编第二轮《达州市志》、《开江县志》、《通川区志》均在《人物》篇中为李长柱立传。

谭洛非

谭洛非(1933—1998),男,石羊镇人。1950年考人四川大学法学院政治系,1952年10月,提前毕业留校任校刊室编辑。1956年,任四川大学宣传部副部长。1983年,任省社科院副院长。其间,先后兼任社科院自然辩证法研究所和法学研究所所长、《毛泽东思想研究》副主编、《中华文化论坛》主编。1993年,任省政协委员、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他是省作家协会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

谭洛非主持、参与、审定的《抗战时期的郭沫若》一书,获省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著名理论家李希凡为其专著《“三国演义”谋略·领导艺术》写序,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出版专著还有《三国英雄谋略一现代企业管理启示录》、《三国英雄致胜奇谋》、《历史·道德评价的悖理与传统文化心理》、《三国首脑素质与领导艺术》等。编辑出版400多万字的《四川文史资料集粹》书稿。担任《中华儒学文化系列丛书》(全套9种),《巴蜀文化系列丛书》(全套10种)、《中华道学文化系列丛书》(全套8种)主任委员与主编。主编并写序的有《四川省志·社会科学志》、《“三国演义”研究集》、《“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等5部,任副主编并撰文的有《三国文化·传统与现代》系列丛书(全套10种);与胞弟谭兴国合作出版了《巴金美学思想论稿》、论文《巴金一二十世纪人类艺术良知》。与段渝联合编写了《濯锦清江万里流一巴蜀文化的历程》。

谭洛非十分关心家乡,曾陪同有关领导来安岳视察旅游资源,为家乡的饮水和用水问题,多次向省政协提交议案等。

荣本兴

荣本兴(1934—1996),男,永隆乡人。1952年1月参加工作。1956年7月至1958年8月,在县委审干、肃反办公室工作。后历任法院审判员,县检察院秘书,县公安局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教导员,县检察院检察长,县政法委书记,县纪委书记,第八届政协委员、主席、党组书记,县委调研员。六至九届县人大代表,四至六届县委委员、常委,中共内江市第一次党代会代表,省第五次党代会代表。1994年底退休。

田荣贵

田荣贵(1939—2004),男,永清镇人。曾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任宣传部秘书。后历任县文教局副局长,县文化局副局长、党总支书记、局长,县志办主任、党支部书记,县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县志总编。技术职务副编审。

曾在国家级、省、地级报刊、电台发表稿件730篇75万余字。在县文化局工作期间,被内江地区和省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主持首轮新《安岳县志》编纂,并任主笔,历时11年,七易其稿,出版后获省二等奖,县志办被评为省先进集体,田荣贵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

还参与《安岳石刻》等多种地方史料书籍的编审,主编《安岳新县志编纂大事记》。有32篇地方志学术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和大学学报发表。5篇被出版社的专著选载,两篇被评为省优秀论文并送全国展出。

夕心兀

罗志光(1945—2001),男,兴隆镇人。196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留校任党委宣传部干事。1972年调安岳,历任县委宣传部、县科委、县委办干事、副主任,曾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县长等职。1993年调任内江市计划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重点建设项目办公室主任。2000年任市计委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