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安岳县志(1986——2005)
2380700000160

第160章 人物(3)

在安岳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先后去成都、重庆、北京等地举办安岳籍在外人士联系会,争取对家乡建设的帮助、支持,听取意见、建议。1992年,邀请省直有关部门领导、专家,研究安岳经济发展战略。专家们针对安岳实际,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开发劳务资源等建议,理清安岳经济发展思路。他组织专业人才,研究安岳发展具体规划,论证、包装一大批工业项目和农业发展项目。使安岳农业基础明显加强,丝绸、轻纺工业快速发展。他筹措资金修建常明桥、改造普州桥,为县城开发打下基础。

罗志光多次担任市、县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被评为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荣获内江市第三产业普查国家级先进个人。

刘宜勤

刘宜勤(1939—2007),男,永清乡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的广播电视技术专家。1964年四四川大学学物理系毕业分至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副科长、科长、转播传送部副主任、播送部主任、技术制作中心主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广电总局科技委常委、中国电视电影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先后负责彩色电视制式试播台筹建,中央电视台八频道天馈线安装、调试,电视节目传送中心筹建,国内微波电路和国内外卫星电视节目交换,首都机场新闻中心筹建等工作。参与汉城亚运会、奥运会CCTV—TVB电视节目制作和传送机房技术方案的制定和运行。主持戈尔巴乔夫访华的卫星传送持续术总体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北京亚运会IBC技术方案制定、安装及运行。主要负责世界妇女大会、香港回归等大型活动电视转播和传送技术方案的制定。他利用数字压缩技术,实现用一个卫星转发器传送中央电视台五套电视节目的技术开发,建成我国第一个能容纳44套电视节目的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实验平台。第一次利用高清晰度电视转播国庆五十周年庆典和焰火晚会活动节目。多次出国完成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的电视报道卫星传送任务。主编出版《北京亚运会广播技术手册》、《电视制作论文集》、《电视技术文集》等专著。

(第二章)人物简介

唐朝华

唐朝华,男,1918年7月生于龙台镇。作为抗日老兵,手印被四川建川博物馆收藏。因为家贫,唐朝华读完小学四年级后,就在安岳县城学习印刷手艺。1937年抗战爆发,为响应安岳县后援会号召,于是年冬天由壮丁队补充到国民革命军18军67师398团3营8连,短暂集训后即随部队奔赴抗日战场。不久即任中士班长。为抗战,转战大江南北,先后参加过多次抗日大会战。有1942年5月的浙赣会战,1943年5月的鄂西会战,1943年11月的常德会战。唐朝华英勇杀敌,身体留下多处枪伤,荣获国民政府颁发的“抗日优待证”。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1947年在石羊场开设书店,1956年公私合营进人石羊供销社作营业员,1979年退休养老。

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四川建川博物馆在抗日战争博物馆辟抗日老兵手印广场,以“要把曾握住民族命运的手永留人间,要把中华民族不屈的伟大精神永传后世”为主题,收藏全国幸存于世的抗日老兵3000多人的手印。应建川博物馆的请求,唐朝华作为抗战老兵,将其左手印存列在建川博物馆。

曰无二

曾宪兰,女,1922年出生于安岳。1937年秋,在地下党员父亲的支持下,与3位进步同学结伴秘密徒步奔赴延安,被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从抗大参训队毕业,分配到中央军委三部从事机密情报工作,化名曾史强。

全国解放后,仍留三部工作(后更名总参三部)。60年代初,转业到地方,恢复原名。先后任北京饭店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北京市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曾宪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隐姓埋名几十年,默默无闻为党勤奋工作,在工作中坚持原则,遵守纪律,保守党的机密。

刘维勤

刘维勤,曾用名刘为清,女,1924年3月生于今岳阳镇。1942年6月,在遂宁参加“反贪污、反军管”学生运动,遭军警镇压,被学校开除。辗转在重庆一所女子师范和安岳两所小学任教,易名刘为清。1945年考上中央大学,1946年10月进人南京中央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1947年,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秘密加人地下党外围组织一一新民主主义青年社。194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49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获组织营救出狱,转移至安徽省滁县解放区,在县中学任教。1949年4月,南京解放,刘维勤返校参加中央大学接管工作。8月,选派去中央团校学习。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开国大典,受到毛泽东和朱德亲切接见。1950年5月后,她先后在青年团南京市委、郊委、区委工作,并任区团工委组织部部长。1953年,在南京玄武湖再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1954—1956年任哈尔滨101厂党委办公室、武汉钢铁公司(简称武钢)办公室秘书。1958年,被下放到黄陂金星公社劳动。1959年调任武汉钢铁学院党委宣传部马列主义教研室副科长、党支部书记,武钢党校教研室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下放湖北农场劳动。1971年获“解放”,回武钢负责干部学习和重建党校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任武钢党校副校长,为武钢培训了大批干部。1982年底离休。

唐兴汉

唐兴汉,男,1924年10月生于永清镇。少时家贫,得唐氏家族、亲朋好友和社会贤达资助,先后在县立中学、成都协进中学读书。1949年考人西南军政大学,毕业后在二野三兵团十二军担任文化教员、组长和政治助教,后转业至中央建筑工程部工作,被保送到中央文化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城市建设出版社、建筑工程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担任过技术设计组组长、出版部负责人、美术装帧设计室主任、图书质量总检查等职,破格晋升为教授、编审。曾任民政部中国社会出版社编辑部顾问、新闻出版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编写的《出版印刷工作常用手册》、《编辑出版印刷手册》等专著,成为当时众多编辑、记者和出版工作者案头必备工具书,被选送到日本东京展出,获广泛好评。

赵科进

赵科进,男,1926年生于山西省崞县(现原平市)上庄乡。1937年参加抗日救国儿童团,后加人抗日少年先锋队、游击组等组织。1942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历任抗日救国自卫队中队指导员、中队长兼综合性合作社主任,抗日救国工农青妇联合会(抗联会)主任,崞县一区抗联会主任兼农民部部长,二区区长,县委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晋绥分局党校五部团总支书记兼二队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南下工作团中队指导员、中队长和党支部书记等职。

1950年人川后,历任遂宁地委青年团书记,安岳土改工作领导成员兼永清区大队长、中共安岳县委书记兼县武装部政委、政协主席,乐至县委书记,内江地区计委副主任,威远县革委会副主任、核心小组副组长,地区革委会副主任、行署副专员、顾问和中共内江地委常委、内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等职。1990年离休,享受正厅级待遇。

抗日战争期间,组织变工队开展互助生产、互助信贷,采用劳武结合从敌占区购买食盐、布匹等生活必需品供给根据地群众。组织和参加减租减息,增加工人工资,发动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1947年调人晋绥军区军用采购处,深人北平、天津等地敌占区,购买大量物资运往解放区。人川后,参加剿匪、征粮、减租减息和安岳土改运动等。在安岳抓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将安岳由缺牛县变成余牛县。曾被选为三届省党代表,两届省人民代表。

姚诚

姚诚,笔名雪坡、雪波,男,1926年出生于岳阳镇。中学时向清禀生腾芷人学诗后。就学于勉仁学院中文系,游学白屋文学院,追随吴宓、吴汉骥先生苦攻诗词。22岁《雪坡诗集》问世,受吴宓教授赏识,推荐为《白屋诗》助教至安岳解放。曾任安岳文化馆职员、县政府扫盲办公室主任兼教员、安师校语文教员兼教研组副组长。1978年调内江师专、后转内江教育学院中文科任副主任,评聘为讲师、畐慠授。是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全国教育学院系统文学研究会、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教育学院系统古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省诗词学会理事。

先后参加《中国古代文学》、《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古诗文精读要解》等多种教材与著作编写。主编有《毛主席诗词讲解》、《诗歌教学与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诗词曲格律概论》等著作。著有《姚诚诗文选》传世。编写《书法十论》,诗词曲论述等多部著作。有《贾岛和他的诗歌》等多篇学术论文,分别获省、地和学院的科研奖。其诗词作品被选人《中华当代诗词作家名录》、《五十年环球汉诗精品》、《中华当代绝句精选》、《中华当代律诗精选》等诗选、诗刊。生平事迹被载人《中国教育专家名典》、《中华诗人大辞典》。

曾宪林

曾宪林,男,1929年1月出生于安岳。1938—1944年,先后人延安小学、大学中学部、自然科学院学习。1945年,进人晋察冀边区张家口建平县工业专门学校学习。1947年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分配在边区军工局15兵工厂工作。先当学徒、工人,后任工段长、车间副主任、设计员、厂共青团团委书记。1951年赴苏联斯大林机床与工具学院学习,并兼任中共留苏学生党委委员、留苏学生会主席。1956年回国进人北京第三机床厂筹备处任车间副主任。1957年起,历任大连机床厂车间副主任、副科长、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大连市机械局副局长兼局党组成员。1978年,调国家机械工业部北京机床局,历任副局长、党组成员和北京机床所党委书记、所长。1985年,调国家科委,任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兼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87年调任国家轻工业部部长兼党组书记。1993年,任全国人大党委委员、财经委副主任。曾被选为中共中央第十三、十四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全国人大第八届、九届常务委员。

张兴来

张兴来,男,1929年8月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神柏乡龙头村。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南下人川到安岳。在安岳历任秘书、副科长、科长、区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县革委副主任、县委书记兼县革委主任、县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治委员。1982年调内江,历任计委副主任、党组书记,农贸办主任、党组书记、政治部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副主任、农业委员会主任、人大党组成员。

参加工作后,参与办夜校,组织发动群众做军鞋、收勤米(公粮)支持前线。南下人安岳后,投人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征粮、土改运动。主持县委工作期间,带领领导班子制订水利规划,兴修水库、塘堰、河堤,扩大水利工程规模,治理岳阳河。发动群众改良土壤、增厚土层、改造低产田土,大搞绿化、改善生产条件、生态环境,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推广科学技术,使安岳粮食总产和提供商品粮连年居全省前列,调出肥猪亦居全省前茅。

“文化大革命”后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展全县农业区划调整,推动农、林、牧、畐J、渔五业协调发展,夯实安岳成为省粮食、生猪、柠檬生产基地的基础。在内江市人大工作时,坚持依法监督、集体行权,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督促、检查减轻农民负担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曾被选为省党代表、省人大代表。1995年12月离休。

熊明安

熊明安,名文思,男,1929年10月生于来凤乡。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教育家。1955年考人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留校工作。相继在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务处、教育科学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历任助教、科长、副教授、教授,教育史和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是学科学术带头人,校(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四川省和重庆市教育学科专家评审组副组长、组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省晏阳初和广西雷沛鸿教育思想研究会顾问等。

学术专著《中国高等教育史》获四川省、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并改编成高等学校教材。《中华民国教育史》、《中国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史稿》,与人合著的《简明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家传略》等多部著作均获省市等级奖。还主编有学术著作《晏阳初教育论著选》、《中国近现代教学改革史》、《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中国当代教育实验史》。还与人合著《西南师范大学校史稿》、《魏晋南北朝教育论著选》。撰写、发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贡献》等学术论文60余篇。熊明安的论著在教育学术界影响大,威望高,在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近现代教育中有一定地位。

王世焯

王世焯,男,1929年出生于龙台场。是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光学专家。四四川大学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从事光学玻璃科研。曾任光学材料研究部总工程师,光机所评定委员会委员,光学玻璃研究室主任。是国家科委光学材料组组员、中科院长春分院学术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

王世焯与光学元老龚祖同、王大珩完成全套工艺技术及多种玻璃配方研究课题后,转向光学玻璃新品种及新工艺技术、红外光学玻璃系列、有色光学玻璃系列及各类特种玻璃、玻璃物理化学应用基础研究。他培养出11名研究生,被评为中科院研究生优秀导师。有多项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有14种获国家发明奖,20多种新品种玻璃系列分获国家新品种二等奖,中科院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其中9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与人合撰的科技专著《光学玻璃》,获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他到过莫斯科、奥地利、维也纳、布加勒斯特、日本作学术考察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他被收人《世界名人传记》,《中国科学院科学名人录》和《当代中国科技名人成就大典》。

汪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