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前,手扶式拖拉机耕地年作业量仅86.66公顷。1987年以后,逐步推广机耕船、水旱作业各型旋耕机械。到2005年,机械化耕作面积达到年作业1.27万公顷。
1990年后,开始推行机械深施化肥,机械、半机械播种器,到2005年,作业面积分别达到0.2万公顷、1.2万公顷。1995年后,逐步推行机械化抛秧,2005年,作业面积达0.8万公顷。
(第五节)农机服务
1985—1998年,全县国有农机生产、经营企业13户,从事农机产品的生产、维修、供应。到2001年,生产打谷机、打米机、粉碎机、苕机、运输型拖拉机、各型水栗、60A型榨油机等农机产品十多种,供应农村市场。修理各种机具27万台次。到2005年,培训拖拉机驾驶员44期1326人,汽车驾驶员2期108人,乡镇农机企业管理、技术人员13期748人,植保机手5期480人。开展送农机科技下乡服务活动26次,送发农机科技资料7万多份。办理农机维修点合格证246户,经营合格证236户,农机推广许可证61个,扶持农机生产企业25户。农机管理部门加强农机化服务专业技术培训。
(第七章)农业开发
(第一节)农业综合开发
一、土地治理项目
1986年,安岳被列为四川省低产田土改良重点县。1988年在周礼、瑞云、华严3个乡开展低产田土改良示范。1989年,安岳县被列为川中丘陵地区改造中低产田土第一期工程项目(简称川中项目)重点县,1990年改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后连续实施该项目,每年均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到2005年,先后在书房坝、磨滩河、朝阳、康家桥等水库灌区和龙台河、姚市河、石羊河、清流河、濛溪河流域及国道319沿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项目实施区内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综合开发,采用水利、农耕、林业、科技等措施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把项目区建成沟端路直,田成方,林成网,沟渠相通,桥、涵、池、井、闸等设施配套,能排能灌、能水能旱的高产农田。共改造中低产田土3.18万公顷。新修整修排灌渠1287公里,新建桥、涵、闸、池、井等设施5.29万处,新修整修机耕道441公里,硬化田间道路889公里。新修维修提灌站57座,新修整修塘埝124口,新修整修拦河坝7处、囤水田46口,山平塘44口、新开坡地水沟89公里。新修坡地蓄水池、山粪池、沉沙池13.28万个。坡土增厚土层面积3966.66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3080公顷,增植经济林木658万株。新增灌溉面积4373.33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17万公顷,新增防涝排湿面积1.19万公顷,减少水土流失面积2766.66公顷。
二、多种经营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持柠檬、通贤柚、佛乐橙、蚕桑、稻田养鱼等多种经营和产业化发展。1995年开始,先后支持通贤建立通贤柚服务公司,柠檬总公司建300吨柠檬饮料生产线、兴国绿色食品公司建红苕快餐粉丝生产线、柠檬果汁厂建饮料生产线、瑞发食品公司对红苕粉丝系列产品生产线进行技改。2002年实施农业节水示范项目,在聚神、绿丰、德胜、吉龙、欣荣5个项目和龙台镇总计投人430.1万元。2002—2004年支持鸳大镇五凤村、易红村、七仓村,城北乡陶海村,岳阳镇船形村、水观村,龙台镇中坝村、码头村、石壁村、花果村,林凤镇玉带村、横山村,石桥铺镇长龙村、烽火村、祥灵村,永顺镇玉康村、永桥村建柠檬园,开展柠檬产业化建设。
三、资金投入及使用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由国家、省、市、县各级财政拨款及受益农民投工投劳折资。水利骨干工程由省、市、县水利部门支持。1989—2006年,共计投人资金2.67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拨款6884.32万元,省、市、县财政拨款5594.96万元,省、市、县水利部门支持400万元,专项贷款2204.25万元,受益农民投工投劳约300多万个(非完全统计),折资1.17亿元。用于土地治理项目1.24亿元,用于多种经营项目6668.9万元,用于科技示范项目5417.95万元,用于水利骨干工程项目2248.21万元。
(第二节)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8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水稻、玉米等作物系列规范化栽培技术,县农业局在石羊至鸳大公路沿线建多个万亩示范片。
1992年县畜牧局实施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工程,在岳阳、通贤等8个乡镇开展示范。
1996年建设通贤柚60里长廊,县农业局在通贤、人和、民主等乡镇建4个通贤柚高产优质标准示范园,带动通贤柚产业发展。1999年县农业局利用以工代赈项目在鸳大镇易红村租地10公顷,建立固定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示范种植优质水果、药材等高效益作物。
90年代县农业局实施农业部、省农业厅下达的培肥地力、水稻旱育秧、稻田养鱼、优质稻等专项示范项目,在天马、高屋乡建示范园区开展示范。
2000年县蚕桑局开始在岳阳镇、鸳大镇等市级蚕桑基地建设2000公顷丘陵蚕桑科技示范园。2001年县农业局在新民、岳新等乡镇建国家级柠檬标准示范园11个,2004年验收合格,达1PM标准。2002年东胜、通贤、石羊等乡镇农技站创办乡镇农业科技示范园。2003年县农业局在岳阳等12个柠檬基地乡镇建立柠檬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园466.66公顷,在通贤等4个通贤柚基地乡镇建无公害通贤柚生产示范园66.66公顷。2004年石羊镇政府开始建666.67公顷农业科技示范园,计划3~5年建成。2005年柠檬办建立5个柠檬标准化示范园。永清、石羊等乡镇建立666.67公顷银杏立体药材示范园。县农业局在鸳大镇五凤村、易红村、石桥铺镇烽火村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实施省农业厅“三百(百万亩水稻、百万亩玉米、百万亩苕、豆)示范工程”。在鸳大、石桥铺、永顺、天马等乡镇建水稻高产示范片2666.67公顷、玉米高产示范片2000公顷,示范区内人均增收粮食30公斤。
(第三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999年,安岳县依靠重点突破,典型带动,抓农村饮水解困、旱山村集雨节灌、渠系配套、扶贫新村、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等工程建设,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到2005年,累计完成投资4.75亿元,完成投人工日3.36个,完成土石方1.17亿立方米,累计出动机械台班14.1万个。新增蓄水能力238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6806.66公顷、节水灌溉面积9786.66公顷,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0.8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9.2平方公里,人饮水解困12.16万人。完成新建工程9815处、改建工程1.85万处(山平塘新建127口、技改6163次、石河堰新建27处、维修1542次,新建机井2315处,新建蓄水池6301口、建供水工程805处,完成渠道新建96.2公里、防渗502.6公里,疏浚河道2.95公里,修复水毁工程8789次)。
一、集中供水项目
2000—2004年建集中供水站28处、人工打井23眼。工程总投资1 515.94万元,其中国家投人878万元,主要工程量15.32万立方米,共建管道8.66米,日供水规模4481立方米,受益1.4万户4.87万人。
二、扶贫项目工程
2002—2005年扶贫工程水利建设总投资864万元,国家投人549.37万元,农户自筹141.33万元,投劳折资173.3万元。完成人工机井2305眼、蓄水池777口、引水管2.3公里、提灌站11座,新建改造山平塘336口,石河堰53处,改造囤水田49.60公顷,新增蓄水量110万立方米,新增灌面490公顷。
三、旱山村集雨节灌工程
2001—2005年年度集雨节灌工程涉及17个村,总投资1 253.08万元,其中地方自筹414.78万元,投劳35.32万个。主要完成工程:新建蓄水池1516口、改建山平塘62口。新增水量46.85万立方米,新增灌面828.73公顷。
四、水土保持项目工程
2000—2004年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1028.44万元,其中国家投人500万元。主要完成工程:坡土改梯土279.73公顷,新建蓄水池536口,沉沙池5530口,排水渠30.15公里,经济林644.50公顷,水保林1485.66公顷,封禁治理1957.33公顷,保土耕作3439.40公顷。
五、水库产粮大县万亩以下渠道配套工程
项目主要涉及书房坝水库、朝阳水库、磨滩河水库。完成工程总投资1057.51万元,其中国家投人920万元,完成工程量15.36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57.33公顷。
六、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项目涉及书房坝、朝阳、磨滩河、报花厅4座水库。完成工程总投资4437.46万元,其中国家投人3624.99万元。完成工程量42.95万立方米,完工后新增灌面4560公顷,保护耕地1246.66公顷,保护乡镇企业82家,保护下游8个乡12.48万人,增加经济效益285.89万元。
(第八章)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一节)调整产业结构
一、调整农业结构
80年代后期县委、县政府按照“面向市场、利用资源、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方针,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90年代种植业比重降至60%以下,畜牧业、渔业上升。1995年种植业占58.54%、畜牧业占34.67%、渔业占4.22%、林业占2.57%。2000年以后,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畜牧业快速发展,种植业比重继续下降。2003年种植业占46.38%、畜牧业占45.66%、渔业占4.22%、林业占2.48%,新列农林牧渔服务业占1.26%。到2005年农业总产值49.69亿元,其中种植业22.09亿元,畜牧业产值24.31亿元,渔业产值1.81亿元,林业产值8766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130万元。
二、优化种植业结构
80年代及以前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1985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86%(当年农作物种植面积为100%,下同),经济作物面积占14%。80年代后期开始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并为发展畜牧业扩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变以粮为主的粮经二元结构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2000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78.5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17.38%、饲料绿肥种植面积占4.09%。2001年后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5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68.9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24.57%,饲料绿肥种植面积占6.5%。
三、优化农产品质量结构
90年代开始,将注重农产品产量转向注重农产品质量。推广达部颁二级米以上标准的优质水稻品种,面粉面筋质量达中强筋标准的优质小麦品种,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高的优质饲料专用玉米品种,淀粉含量高的红薯品种。低芥酸、低硫甙含量的双低油菜品种,采用高接换种发展优质水果。至2005年,全县优质农作物达6.67万公顷,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0%左右,优质水果面积达1.33万公顷,占果园面积的78%。1987年畜牧业开始淘汰本地猪等劣质品种,繁殖推广优良品种,建设瘦肉型猪基地,使肥猪瘦肉率提高到50%以上。县蚕桑局、蚕种场2000年蚕品种换代后,粒茧丝长和解舒率提高。
(第二节)发展农业主导产业
80年代农村经济开始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农村种植、养殖、加工、营销专业户增多,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经济逐渐形成。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农业、开发“三高”(高产、优质、高效)农业。1992年决定“稳定粮棉油,发展名(牌)、特(色)、优(质)”。1994年决定“重点发展棉花、蚕桑、柠檬、通贤柚、梨形果(橙)、生姜、烤烟、生猪、肉牛、水产等‘三高农业’”。1996年决定发展柠檬、通贤柚、红苕加工、蚕桑、水产、畜牧六大主导产业。2005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八条龙”建设的实施意见》,决定大力发展柠檬、薯类、稻米、生猪、茧丝绸、通贤柚、中药材、竹木八大支柱产业。
(第三节)构建经营机制
一、建设产业基地
80年代以来,按照最适生态原则逐步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基地。到2005年,基本建成“三线”(“319”国道、“206”省道、龙台一姚市路)、“两片”(龙台辖区、岳城一镇子辖区)共23个乡镇9413.33公顷柠檬产业带;长河谝乡、城北乡等20个生猪生产基地,周礼镇、龙桥乡等15个红薯产业基地乡镇,通贤镇、来风乡等12个马铃薯种植基地,岳阳镇、鸳大镇等27个蚕业基地,石羊镇、瑞云乡等41个水稻种植基地,通贤、人和、长河编、天马、石鼓、团结6个乡镇5000公顷通贤柚百里产业带,永清镇、石羊镇等10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岳阳镇、石桥铺镇等47个竹木产业基地。
二、培育龙头企业
2000年后,围绕八大产业培养壮大华通、维纳斯、思味特、瑞发、怡园、佳一、荣华、政鑫、盛华、大兴、锦绣、帛秦、金盛、禾邦制药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每项产业都有几个加工经营企业,有1~2个龙头企业,实行龙头带基地联业主带农户。
三、推进业主经营
鼓励业主承包、租赁受让农村土地或接受土地人股或与农民签订合同,进行成片专项生产经营。至2004年初,全县已有农业规模经营户951户,经营土地4000公顷。有德盛柠檬种植场、资阳吉隆柠檬公司、欣荣柠檬产业有限公司、四海龙腾养殖场、大兴养殖场等较大业主。
四、建设营销网络
柠檬、粉条等营销大户、公司到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开设营销窗口、直销点,在通贤、周礼等乡镇建设通贤柚、粉条专业批发市场,各产销协会等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农产品营销。全县初步形成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产地市场为骨干,集贸市场为网点,营销队伍为纽带,大中城市直销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五、建立利益连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