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安岳县志(1986——2005)
2380700000031

第31章 工业(3)

(四)酿酒1986年,全县有酿酒企业15家,从业人员1 423人。主要采取固态发酵的办法生产白酒和采取勾兑、浸泡等办法生产曲酒、果酒、药酒。白酒生产原料为高粱、玉米、小麦、红薯干,勾兑果酒和药酒的原料为柠檬果、中药材。年酒类产量3800吨。县珍珠酒厂生产的珍珠系列白酒、曲酒在1986年以前被省、地评酒委员会评定为优质酒,被国家有关部门评选为优质产品,并人编《全国优质品农牧渔业产品目录》,产品畅销北京等18个省市。1986年后,因质量下滑,销售不畅而停产。全县白酒也因成本增加、设备落后、质量差等原因产量下滑。1990年,全县酒类产量下降到2200吨。

1993年3月,县国营酒厂破产解体。1997年,县珍珠酒厂破产,资产和人员并人四川珍珠制药公司。其后,全县酒类生产基本由个体企业承担。1995年,全县酒类生产情况好转,酿酒企业增多。1999年,发展到24家,年产各类饮料酒4861吨,产品除本地自销外,还销往全国各地。1994年8月,民营企业安岳县保健食品厂开发出“大丈夫”牌多鞭酒,快速畅销,产品销往全国20余省、市、区,还远销中国香港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1995年,该系列产品在亚洲体育用品和保健品博览会上荣获“强身健体精品金奖”。随后几年中,“大丈夫”牌多鞭酒逐渐失去市场,产量下滑,1998年被迫停产。2000年以后,酒类生产全部转人白酒和少量柠檬果酒。2005年有酒厂35家,从业3591人,年产各类饮料酒8245吨。

(五)饲料80年代中期,养殖业大量使用工业饲料,刺激安岳饲料加工快速进人大发展和兴盛时期。县委、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生产企业发展饲料生产。在生产经营上,采取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政策,鼓励开办饲料加工厂。对饲料加工所需的油枯(饼)、蚕蛹、麦麸等原料,由县政府相关部门实行计划分配,直接调人各饲料加工厂(点)。1990年底,全县饲料加工厂(点)由1986年的19家发展到36家。生产工业饲料(粉料为主)2.39万吨。

90年代,工业饲料加工生产逐步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型转变。国内正大、希望、通威等饲料工业集团的品牌饲料快速进人并占领全县市场,县内饲料加工业遭遇严重生存压力。粮食部门、乡镇企业及基层畜牧站等饲料加工厂(点)因技术、质量等制约,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逐步退出饲料加工市场。县政府为适应新形势,对饲料加工所需原料的调控全面放开,并组建新型饲料加工企业。1992年,在县饲料添加剂厂的基础上组建成康大饲料公司。1994年,畜牧部门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组建四川农业大学安康饲料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1月,公司又与通威集团合作,组建安岳通威饲料公司,装配一条先进加工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3万吨,产品范围扩展至猪、牛、羊、鱼、小家禽等五大类别,规格涉及四大系列,60余个品种。2000年以后,全县饲料行业通过改制、

重组、引进大型民营企业联合办厂等运作方式,逐步稳定了县内部分饲料生产企业。2000年,全县6家饲料生产厂,生产饲料8.98万吨。2005年,饲料生产量大大下降,通威饲料公司等8家企业,生产系列颗粒料、浓缩料和预混料1.76万吨。

(六)柠檬制品80年代中期以前,有龙西柠檬油加工厂和国营安岳良种场柠檬加工厂从事柠檬鲜果加工,主要生产柠檬芳香油和柠檬果汁饮料及少量柠檬酒。柠檬加工靠手工操作,龙西柠檬油加工厂只生产柠檬芳香油,果芯、核等因设备技术缺乏未能利用,全部倒人龙西河内,原料利用率极低,附加值不高。到1985年底止,累计加工柠檬鲜果不足5000吨,产柠檬芳香油1.77万公斤。产品主要销往广东、上海、广西等省、市、自治区。2005年底,全县有柠檬加工企业6家,从业2 485人,年加工鲜柠檬果8000吨,生产柠檬干片29吨,瓶装柠檬饮料864吨,易拉罐柠檬饮料4吨,柠檬茶20吨,柠檬酒769吨。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20万元,销售收人3174万元。

(七)酿造1986年,酿造业主要由安岳县酱园厂和各乡镇供销社的酿造加工点承担。全县有酿造企业39家,年产量4862吨。主要产品有酱油、醋、甜酱、海椒面、海椒豆瓣酱、红豆腐乳、绿豆芽、五香豆腐干、榨菜、冬尖、盐菜、盐蒜和泡菜等。90年代,酿造业生产经营放开,允许个体业主从事酿造生产经营,私营酿造快速发展。1990年,生产企业(网点)上升到56家,年产量6823吨。90年代中期,个体作坊式的生产模式,缺乏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不高,尤其是卫生指标难达标,逐渐失去市场。1995年,国营和集体酿造厂相继停产或破产倒闭,全县小规模作坊38家,酿造品年产量下降到2489吨。2005年,有酿造生产点23个,产量1.6万吨,从业2864人。

(第五节)建材家具煤制品

一、墙体材料

1986年,全县有砖厂47个(机砖厂6家),年产砖4595万块。村以下瓦厂40家,年产瓦1193万片。从业员2468人。主要是生产机制页岩砖、瓷砖、小青瓦及水泥制品。90年代以后,随着城乡建设的加快,墙体材料需求量大增。1997年,全县有乡办砖厂60家,从业人员2947人,年产机制砖3.71亿块,产值1.1亿元。部分企业大胆技术创新,取得一些技术性突破。1998年,鹏洋建材厂研制生产新型房顶瓦,获国家专利,后又研制新型平板瓦获国家发明专利。2005年,全县有机制岩页砖瓦厂43家,瓷砖厂1家,从业4689人,年产页岩砖98.56亿块、瓷砖1200万块,总产值9153万元。

二、装饰材料

1986年,全县有小规模装饰材厂6家,主要生产建筑用保温隔热材料、仿瓷涂料、地板砖、人造砖、人造大理石等,生产方式以作坊式为主。从业人员354人,生产各种装饰材料524吨。1992年发展到18家,从业人员1564人,产量3.99万吨。1994年7月,县籍石羊人戴伟强、戴青松兄弟在县城租房开办安岳县特丽达装饰材料制品厂,生产国内刚兴起的铝合金网格天花板系列产品,企业快速扩展,产品进人省内外建材市场。2000年以后,全县建筑装饰材料企业增多,产量随之增加。2005年,发展到69家,从业8984人,年生产铝合金装饰材料、机制地砖、玻纤瓦等建筑装饰材料523万吨,年产值3.45亿元。

三、水泥

70年代初,安岳在资中县兴隆镇建国营安岳县水泥厂。按国家计划从事水泥生产,人员310人,固定资产1280万元。1986年,生产水泥2.2万吨,产值1200万元(含水泥预制构件等产品)。1995年,企业职工528人,产水泥4.2万吨,产值8200万元,上缴税金20万元。90年代中期,水泥生产经营体制全面开放,国家取消水泥生产、销售计划,允许个体私营和民营企业从事水泥生产经营。1996年,占地1公顷的民营安岳县岳阳水泥厂在镇子镇建成,生产IS032.5.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全县两家水泥生产企业,从业人员689人,年产水泥6万吨。2000年以后,因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等原因,安岳县水泥厂连年亏损,产量下滑,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资不抵债。2003年8月21日,宣布破产。岳阳水泥厂继续从事水泥生产。2005年,年产普通硅酸盐水泥、425号普硅水泥和矿渣水泥3.66万吨。

四、水泥预制件

1986年,全县有14家水泥预制品厂,总产值5789万元。主要生产建筑构件、电杆、水管等。1997年,发展到28家,从业854人,年总产值8642万元。2000年,34家总产值9.46亿元。2001年以后,部分企业相继倒闭。2005年全县存11家,年总产值1.87亿元。年产预制件452万平方米,电杆6万根。

五、家具

1986年,全县无正规家具生产企业,家具生产主要由个体私营户承担,生产方式均以手工制作为主,主要产品限于木制床、立柜、平柜、书桌、饭桌、椅子、凳子及水桶等。有生产点57个,从业382人,年产各类家具5876件(套),产值428万元。90年代,家具制造业发展迅速。1990年,生产厂(点)增至83家,从业人员2864人,年产家具9875件(套),产值6987万元。生产方式由手工制作向半机械化转变,生产规模由小作坊制作向企业化生产过渡。2000年,随着企业化和机械化生产进程的加快,企业个数下降,产品项目增加。家具厂(点)降至64家,从业3597人,年生产家具9846件(套),产值2.46亿元。2001年以后,随着人们对现代家居要求的变化,家具需求量进一步加大,县内家具生产销售不断扩大,生产厂快速增多。2005年,全县有家具生产厂(点)167家,从业4523人,年产家具25.49万件(套),产值4.53亿元。主要产品有床、桌、椅、凳、柜、沙发等。

六、煤制品

1986年,全县有蜂窝煤厂(网点)14家,从业人员358人,年加工蜂窝煤1.49万吨。90年代,部分农村村民逐步改用煤炭,燃煤需求量相应增加。1996年,全县蜂窝煤厂(网点)发展到48家,从业846人,年加工蜂窝煤6.49万吨。1997年,县城居民开始使用天然气,蜂煤使用量逐年下降。2000年,加工蜂煤降至3.85万吨,县燃建公司蜂窝煤厂停产,全县蜂窝煤生产全部转人个体私营企业。2005年,全县有厂(网点)25家,加工蜂窝煤2.6万吨,从业456人。

(第六节)电力

一、输变电站

(一)电源1994—2002年,全县先后建成220千伏广惠变电站,110千伏龙台变电站、兴隆变电站,35千伏输变电站网络。县供电公司范围内,来自主网(国家电网)有220千伏广惠变电站一个电源输人点。供电电压等级为220千伏,经变压后直接输人110千伏安岳变电站和110千伏龙台变电站。

1.220千伏广惠变电站1995年12月,220千伏广惠变电站工程被电力工业部批准立项,1996年7月开工建设,1997年8月竣工投人使用。主变容量为12万千伏安,最大输出为11万千瓦。220千伏广惠变电站向县内和南充、重庆潼南等地供电。

2.110千伏龙台变电站由原四川省电力工业局内江电业局投资850万元,县政府电气化办公室集资850万元,合资建于1998年3月,1999年3月投人使用。主变容量为3.15万千伏安,最大输出为2.8万千瓦。110千伏龙台变电站向龙台、石羊、永清、兴隆等区域供电。

(二)35kV输变电站网络

1.周礼变电站由县政府电气化办公室集资450万元,建于1996年7月,1997年3月投人使用。主变容量为3150千伏安,最大输出为3000千瓦。

2.驯龙变电站由县政府电气化办公室集资540万元,建于1998年3月,1999年6月投人使用。主变容量为3150千伏安,最大输出为3000千瓦。

3.来凤变电站由国家全额投资450万元,建于2001年8月,2002年5月投人使用。主变容量为5000千伏安,最大输出为4800千瓦。此变电站投运,结束全县10kV线路60公里远距离供电的历史。

二、供电

全县用电分类为大宗工业用电、普通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非居民照明用电、农业生产排灌用电等。1986—2005年,全县电力得以快速发展。到2005年,管理有500千伏线路97.7公里;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各1座。农村低压线路2.28万公里。农村配电变压器2105台,容量5.26万千伏安;县城公用变压器240台,容量4.8万千伏安;工业用户专用变压器173台,容量2.77万千伏安。总容量达12.83万千伏安。电网覆盖率99.9%,村社通电率100%。按照营业区划管理规定,担负县内2310余平方公里区域、62个乡镇的工农业生产和142万人民群众生活用电的供电。

1986—2000年,供电公司统一负责用电业务和发展用户,同时,开展装、移、换、校验电度表和用电营业抄表、收费及审核,加强丰水期和枯水期用电的调峰管理,掌握负荷分配的主动权。1986年,用电最大负荷2.4万千瓦,用户6750户,年用电量3565千瓦时。1995年,用电最大负荷增长至3.6万千瓦,用户1.38万户,年用电量为1.09万千瓦时。10年间,用电量年均增长20.42%。2002年12月,全县完成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和农村电网改造。2003年1月1日起,城乡供电分别实行“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的经营管理方式。负责电力销售、抄表、收费、管理到户,开展“农村光明工程”和推行“八项承诺”等优质服务。截止2005年末,全县用电最大负荷达到5.9万千瓦,用户31.7万户,年用电量为2.21亿千瓦时。1996—2005年,用电量年均增长10.2%。2005年的用电量比1986年增长523.2%,翻了5.23倍。

三、线路及电网改造

(一)线路架设1986年,全县电力供区内35千伏线路长度124.5公里,10千伏线路长度1 393.3公里,220伏/380伏线路长度7551公里。至1994年底,供区内35千伏线路长度165.09公里,10千伏线路长度1477.8公里,220伏/380伏线路长度7861.7公里。其中,除35千伏线路为国营投资建设外,其余约占80%的线路均由各乡(镇)、村社或加工、工业用户集资、独资建设。1995年4月,电力公司实施大电网代管。12月15日,安岳被省电力工业局批准为电气化建设试点县。同年末,投资159万元的镇子、周礼、驯龙10千伏线路“两线改三线”工程完成。1997—2002年,多条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相继竣工投运,全县电网建设及改造基本完成,电网初具环网供电能力。新建的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累积投人3.1亿元。95%由省电力公司全资建设,5%由县电气化建设办公室自筹(贷款)或集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