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安岳县志(1986——2005)
2380700000030

第30章 工业(2)

1986年,农机具生产企业主要有国营安岳县机械厂、轻工机械厂、五金机具厂、农机修配厂、水栗厂和10个区农机修配站及个体作坊,年产农机具38万件,产值1062万元。1992年,全县农机企业大量生产小型榨油机、打谷机、打米机、轧花机、插秧机、打包机、打眼机、压面机、车床、刨床、膨化机、绞磨机、印刷机、水栗、铁风车、缫丝和制砖的成套设备。产值2273万元。此后,全县农机生产、销售市场逐步放开,国营、集体所有制农机企业实行经营体制改革后生产迅速上升。1994年,全县生产农机具390万件。1995年生产下滑,产值仅1300万元。

2000年以后,农机具生产经营逐步由国营、集体向个体私营企业转化,民营企业逐年增多,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也快速加大。农机具产品生产由民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2005年,全县有各类农机具生产企业17个,年产农机具159万件,产值4013万元。

二、农用车辆

80年代中期以前,县内没有机动车辆生产企业。1986年,县轻工机械厂开始生产农用车辆。1988年,首次生产出三轮车和轻型农用车系列产品402台。1993年,产农用车1060台。部分产品出口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1988—1993年的几年间,农用车系列产品先后获省技术监督局、省农机监定站产品检测一等品,省、市优质产品称号。1993年,五金机具厂投人农用拖拉机生产。1994年,产各型农用车辆1508台。

1994年以后,国家对汽车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轻工机械厂由于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受资金政策及市场因素影响,农用车生产急剧滑坡。1997年,两家农用车生产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产量仅177台。2000年以后,维持200台左右。2005年,仅轻型车辆有限公司(轻工机械厂)产农用车243辆,产值4000万元,从业283人。

三、机械配件

(一)汽车配件1986年,全县有汽车水栗厂、机械厂、轻型车辆厂和五金机具二厂等6个企业从事汽车配件生产,从业人员2486人,年产汽车配件3.51万台(件)。主要品种有:185柴油机连杆等30余种汽车配件。1986年以后,汽车配件产量大幅上升,质量不断提高。

90年代,全县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抓住机遇,开展技术创新,加强横向联系,先后与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汽车研究所等多家国内较大的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开发生产。90年代中期,全县汽车配件产量增加,质量快速提高,企业及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覆盖率大幅度扩展。1995年,产量上升到4530台(套),产值9500万元。汽车水栗厂和机械厂等企业开发生产的“长安SC110水栗”、“解放CA—141水栗”、“五十铃4JBI柴油机连杆”等多种汽配产品先后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全国质量稳定合格产品”等荣誉称号。

2000年以后,受市场、政策等因素影响,生产保持稳中有升,企业发展基本平稳。2005年,全县有5家汽车配件生产企业,从业865人,年产各系列规格汽车配件124万件(套)。

(二)摩托车配件1988年,安岳县电子电器厂与安岳县装潢印刷厂合并,组建安岳县摩托车配件厂,开始从事摩托车配件生产,主要生产摩托车减震器。1989年,生产摩托车配件456套,产值234.8万元。

90年代,摩托车配件生产企业快速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1991年,摩托车配件厂生产的摩托车减震器荣获中国摩托车减震器检测所颁发的“质量合格证书”。同时,成为全国17家摩托车减震器行业的定点生产厂家之一。减震器系列产品被列人国家摩托车配件产品目录,产品畅销天津、西安、成都、重庆等地。1992年摩配厂修建新厂,添置设备30台(套),扩大生产规模。又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和核工业部816厂建立协作关系。1995年,建成一条圆形消声器生产线,研制生产摩托车圆形消声器系列产品。与重庆嘉陵、建设、天津港田等摩托车厂开展长期稳定的配套业务,生产量大幅提高。1996年,产值达1500多万元,仓彳利税136万元。2000年以后,因企业体制和摩托车配件市场竞争激烈等多种原因,生产经营逐年下滑,2003年5月,全县摩托车配件厂停产。

(三)纺织器材1986年,县内仅安岳县纺织器材厂从事纺织器材生产。为国家纺织工业部和省轻工业厅指定生产厂家。有从业人员220人,年生产各种纺织器件86.9万件。产品有钢丝综、金属综柜等800多个品种。生产计划由纺织工业部和纺织工业厅直接下达,原料由纺织器材工业总公司按计划调拨,产品由纺织器材工业总公司专销。1990年,生产纺织器材91.36万件,配件229吨,产值600多万元,销售收人700多万元。产品钢丝综经国家纺织工业部检测中心检测,达到纺织工业部FJ104—78标准,获纺织工业厅优良产品称号。1991年,纺织器材市场趋好。1992年,纺器厂投人165万元,开发喷水、喷气、无棱、剑干织机使用的钢片综。1995年,生产纺织器材131.36万件,配件859吨,产值1890多万元。1996年以后,纺织器材市场放开,国家调整相关政策。1997年,纺器厂改为股份制企业,建立安岳县华兴纺织器材有限公司。当年生产经营不畅,产值下降,仅生产纺织器材1.6万件,配件22吨,产值300多万元。1998年,被迫停产。2003年12月企业解体。

四、金属制品和变压器

(一)保险柜及活动房1986年,安岳县金属结构总厂(以下简称县金属结构厂)、龙台机具厂、兴隆机具厂等6家企业从事保险柜及活动房生产。从业2431人,产值8652万元。主要产品有:保险柜、文件柜、野营活动房、钻井配件等。年生产金属保险柜4011台,野营活动房767套。1990年以后,市场需求变化,野营活动房生产下降,金属保险柜上升。1993年,生产保险柜6815台、活动房181幢、石油配件150吨。1995年,县金属制品企业均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1996年12月,县金属结构厂破产,其他企业也相继倒闭或终止生产保险柜及野营活动房。1997年,县金属结构厂部分下岗职工,分别组建民营企业四川省安岳县普乐保险柜厂和四川省安岳县民乐金属结构厂,主要生产保险柜、机密文件柜、表箱、信箱、爆炸品保管箱、集线箱、金属机具等。2000年,金属制品年产量8856件(台),从业1945人,产值8623万元。产品销往省内外。

2000年以后,两家企业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员工积极性大大提高。2005年,从业984人,产金属制品24万件(台),产值2204.9万元。

(二)变压器1986年,全县仅有南洋安岳县变压器厂从事电力变压器生产经营。90年代以后,生产快速发展。1993年,变压器厂实施企业体制改革,组建县内第一家股份制工业企业一一四川省安岳县普华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35千伏以下各类有载(无载)节能、防雷、防盗电力变压器及特殊变压器等8个系列4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公司生产的S10型节能电力变压器获国家专利证书,国家科委列为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1995年,实现销售收人2400万元。SZ7防雷变压器和S9型电力变压器,分别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和科技成果二等奖。S11型节能低噪声电力变压器获国家专利证书。1997年,公司更名为四川省安岳盛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由于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企业亏损逐年加大,在成都和海南的两个分厂相继停产。2001年1月,公司停产。

五、印刷

1986年,全县有国营安岳县印刷厂和乡镇及个体印刷企业12户,从业586人,产品452万件,主要印刷中小学生作业本和杂件,年产值423万元。1989年,印刷行业实行多渠道经营,国营企业生产经营下滑,民营个体企业快速发展。全县印刷企业增至37家,石桥铺镇占21家,形成“石桥印刷一条街”,全镇印刷量2198万件。新华印刷厂和时新印刷厂增添彩色胶印机、划线机、电脑和激光照排机,安岳印刷行业实现从铅印到胶印,从文字印刷到线条印刷,从黑白印刷到彩色印刷的“三大转变”。安岳印刷产品销往成都、云南、贵州等地。1995年以后,印刷品市场产能过剩,部分企业先后转产或倒闭。全县印刷企业减至18家,1997年增至21家,从业1382人,总产值3818万元。1998年,国营安岳县印刷厂停产,2003年解体。至此,县内印刷业全为民营。2005年,全县印刷企业17家,总印量为29.02万令,总产值4500万元。

(第四节)农副产品加工

一、红薯制品

(一)淀粉生产1986年,全县红薯淀粉加工主要由农户采用小型机器或手工(石磨)加工为主。有从业人员1.86万人,加工淀粉3.12万吨。1990年,淀粉需求量快速加大,一批小型加工企业建立。年底,发展至24家,从业2186人,生产淀粉5.87万吨。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发展,有一定生产能力和规模的民营企业建立。1997年9月,安岳县瑞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瑞发”嫩肉淀粉、“瑞发”苕粉销往全国各地。县内红薯淀粉加工走向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周礼镇逐渐形成川东地区红苕淀粉生产和销售集散地。2000年以后,淀粉生产销售进一步向规模化企业集中,企业数量逐年有所减少,产量却保持上升势头。2005年,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14个,从业1089人,年生产淀粉15万吨。产值4460万元。

(二)粉条生产80年代中期以前,全县无专业粉条生产企业,粉条由农户以家庭作坊式生产,工具多以石磨、铁锅等为主,产量不高,质量较低。1986年,全县有粉条加工从业人员1756人,年产粉条840吨。同年底,在周礼镇建成占地1.2万平方米,西南地区最大的粉条销售专业市场,推动全县粉条加工生产,加工户逐步增多。90年代初,随着家用小型粉丝机的推广使用,周礼镇部分村社相继建立一批家庭作坊式工厂,加工生产粉条,小型加工厂发展到38家,从业1823人,年产粉条1685吨。

1996年,县委、县政府从发展粉条生产的实际出发,将红苕加工列为发展农业经济的六大产业之一,推进粉条加工生产的“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培育粉条生产机械化、企业化、规范化新型加工企业。周礼人蒋兵等率先建成周礼瑞发食品有限公司,实施机械化生产。并在周礼等地建立红苕生产基地,实施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公司配置淀粉加工和烘干生产线、粉条生产线、快餐粉丝生产线和粉皮生产线,生产22个规格的产品。在瑞发食品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全县粉条加工人员和年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到1998年,全县粉条年产量达2456吨,从业人员增至2589人。1999年以后,全县先后又在石桥铺镇和工业园区组建兴国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思味特食品有限公司和维纳斯食品有限公司等几家大型粉条生产企业,从事粉条、淀粉、粉皮等加工生产。2005年,全县有粉条加工企业17个。“兴国牌”淀粉和瑞发纯红苕汤粉还先后获“四川省名牌金牌”、“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优质奖”等殊荣。

二、粮油加工

(一)米面1986年,米面加工主要由粮食局系统的面粉厂和各区粮站加工厂进行,产品有大米、面粉、面条。从业428人,年加工米、面11.6万吨。1990年后,国家对粮油加工的政策放宽,鼓励个体私营业主从事粮食加工,市场化进程加快,粮食局系统的粮食加工厂(点)多因亏损停产倒闭,个体私营加工厂(点)快速增加。全县各类粮食加工厂(点)发展到6359个,从业1.12万人,年加工粮食19.8万吨。90年代中期以后,县城和部分乡镇个体私营业主开办一批粮食加工企业,主要加工大米,年加工能力均在500~2500吨。1995年,全县粮食加工全为个体民营。2000年以后,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粮食加工企业。资阳市荣华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四川省安岳县政鑫粮油贸易公司、安岳县长康米厂、四川省安岳县宏强粮油责任有限公司等具一定规模的企业相继建立。2005年,全县有粮食加工企业43个,从业5489人,年加工米面23万余吨。

(二)油脂80年代,粮食局榨油厂和各区粮站榨油加工厂承担植物油加工。1986年,全县有植物油加工厂16个,加工油菜籽等7574吨。1990年,全县有小型榨油厂23个,95型榨油机31台,加工食用植物油脂8189吨,非食用植物油脂24吨。90年代以后,国家对油料加工的政策逐步放宽,个体私营业主不断增加。到90年代末,粮食局系统的大小榨油厂先后停产退出市场,全县粮油加工为民营企业取代。2000年以后,植物油市场需求增加,一批设备先进,具一定加工规模的民营企业建立。石羊新建4个榨油厂年加工食用植物油脂各300吨以上。2004年,新建安岳县欣鑫油脂厂,年加工油菜籽等油料能力8000吨,浸出油枯1万吨。2005年,全县有油料加工厂36家,从业2861人,年加工各种植物油脂2.33万吨。

(三)猪肉制品1986—2000年,全县猪肉制品加工主要由食品公司和供销社所属加工厂(点)承担。加工企业主要有安岳县肉联厂、肉联二厂、三厂。主要产品为冻猪肉、化猪油、腌制品和少量猪鲜肉。90年代,随着人们膳食结构不断调整变化、猪肉市场和畜牧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全县猪肉制品的加工和销售量逐年下滑。2000年以后,国营和集体肉制品加工企业相继改制、停产、倒闭。2003年,畜牧食品局所属肉联厂解体,被四川省安岳县红奇食品有限公司收购。至此,全县猪肉制品加工全部转由民营和个体企业承担。2005年,全县肉制品加工企业(点)发展至168个,从业3846人。大部分企业在乡镇,以手工作坊生产为主,精深加工能力十分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