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理气自我按摩七步功
23869100000013

第13章 相辅相成求化解(1)

一祛病除痛

祛病除痛由“适宜观赏的颜色、心情最怕处、五谷滋养、水果润泽、祛病锻炼”五者相辅相成。

肝病患者适宜观赏的颜色是青色,最怕气急,爱食米饭、小豆和梨、李,锻炼功法以双手拍足尖固肾水,使肝木得到肥水的滋养而消除病痛。

心病患者适宜观赏的颜色是赤色,最怕郁结,爱食麦面和苹果、杏、梨,锻炼功法以手甩腕、股撞墙、手推助行徐步走,两者动静结合,睡前热水泡脚,多睡以养心。徐步走能动脑想问题,来解开郁结,后脚掌是任脉络穴,能大补气虚而防喘。甩腕能使皮肉、筋骨、关节都得滋润而活络,股撞墙使腹部得到清理而二便通畅,心情舒畅。

脾病患者适宜观赏的颜色是黄色,最怕潮湿,爱食粳米、甜点和枣,锻炼功法以双手交叉翻手上举或前托和掐膝眼起落,加强三焦经的气化能力。掐膝眼起落,壮实脾胃功能。辅以手推助行徐步走,多活动身体,动静相宜,焕发全身活力。

肺病患者适宜观赏的颜色是白色,最怕气上逆,最爱食玉米、辛味食品和桃、橘、梨,锻炼功法以俯撑踮脚功使大脑神经舒畅,能安然入睡。辅以掐膝眼起落,壮脾胃之气,神清气爽,吃得香甜。

肾病患者适宜观赏的颜色是黑色,最怕燥火,爱食豆类、栗子、藿香味食品,锻炼功法以嗨字功为主,“嗨”发自少腹宗筋处,与脑门的太阳穴相对应,是全身阴阳平衡,增强体力的关口,也是气血通顺的方法。辅以掐膝眼,壮脾胃使肾虚得到较快恢复。

二水热病的化解

勇而劳甚则肾汗出,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出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病。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是肺肾俱病。因肾是至阴,主盛水和输布津液于全身;肺是太阴脉,主精气宜发于全身,其本在肾。肾脉上贯肝膈入肺中,肾气上迫则水气入肺。风病伤于寒而传为热,是寒盛而生热。其热在头而病发在腹胻。

治法:用双手掐按头顶,有软处即风邪。力掐、密掐分其邪,旋而散其毒,风善串动,故再掐其面。五脏风邪皆现于面,眉是肺,目是心,鼻是脾胃,目下是肝,耳是三焦、膀胱,颧是胆,颊是小肠,下巴是冲、任、维脉和大肠、肾,有甲痕处均密掐、深掐分其邪,旋而散其毒。

三六经受病发寒热

膀胱经是六阳之长,统摄阳分,其脉连于风府穴与督脉阳维脉相会合,循行于头背之表,为诸阳主气。人在感受寒邪以后就要发热。第一天时从头下项挟背抵腰,所以头项和腰脊疼痛。第二天传于胃经,胃经挟鼻络于目,下行入腹,所以身热、目痛、鼻干,不能安卧。第三天传于胆经,胆经下循胸胁,上络耳,所以胸胁痛而耳聋。第四天传于脾经,脾经散于胃上络咽喉,所以腹胀而咽干。第五天肾经受病,肾经络肺上系舌本,所以口燥舌干而渴。第六天肝经受病,肝经环阴器,所以烦闷而阴囊收缩。如果六经都受病致营卫不运,就不免死亡。如果不再感寒的,第七天膀胱病衰,头痛少愈。第八天胃病衰,身热少愈。第九天胆病衰,耳聋微闻。第十天脾病衰,腹饥思食。第十一天肾病衰,渴止,舌干乃已。十二日肝病衰,囊纵,少腹微下,此时邪气已去,病也日趋痊愈。

治疗上,受病未满三日的,邪犹在表,可发汗而愈。若已满三日的,邪已入里,可用泻法。凡余热不尽的,是热重时强进饮食,因食不化而生热,与余热相合而重新发热。

其表里同感寒邪的,第一天膀胱与肾同时发病则耳聋,阴囊收缩,四肢发冷。如发展到水浆不入,意识昏迷不知人事的,就是凶兆。

肝热病则尿黄、腹痛,多卧,身热。当邪热与正气相搏时则狂言惊骇,胸胁胀满疼痛,手足躁动不安,不能安卧,如肝气上逆则头痛、眩晕。

心热病是先不乐,数日才发热,心烦,善呕,头痛,面赤,无汗。

脾热病是先头重面痛,心烦欲呕身热,腰痛不可俯仰,腹满泄泻,两颊痛。

肺热病是先感体寒怕风寒,舌黄喘咳,胸背牵痛,不敢深呼吸,头微痛,出汗怕冷。

肾热病,先腰痛胻酸,苦渴数饮,身热项强,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

肝热病是左颊先见赤,心热面先赤,脾热鼻先赤,肺热右颊先赤,肾热颐先赤。病未发见赤就掐旋,是治未病。掐前先饮冷开水一杯,使阴寒之邪气由内达表而泄于外,并使病人少穿一点衣服,使热退身凉而痊愈。

治病用双手掐背脊的气街,从大椎穴直到股,力掐、密掐、细掐,有痛点和有甲痕的就是邪毒留着处,掐到无印痕时就旋而散其毒,再重拍16下,恢复其原状。

四水浆不消发水饮病

水液滞留于体表及皮下组织,若出现胁下坚痛是水溢胁下,取任脉中脘穴(在脐上四寸处)。

腰觉清冷,脊发强直,四肢无力,易怒,咳嗽,气少郁闷而呼吸不利,及厥气上逆而肩不能举,腋生瘰疠、瘘疮,肌肉跳动,取脾募肝经章门穴(在胁侧胁骨下),掐而分其邪,旋而散其毒。

溢饮水道不通,尿黄,小腹痛而拘急肿胀、洞泄,体痛牵引至骨,是肾气不化,水邪不行所致。取肾的募穴、胆经的京门穴(在腰中季胁下),用双手掐胁下痛处,掐而分其邪,旋而散其毒。

饮而口仍渴,身蜷伏,口多唾,这是水溢于脾经所致。取隐白穴(在足大趾内侧处)掐旋之。

臂肘腠理气滞,水溢皮肤,取三焦经臑会(在肩隅下三寸处)掐而旋之。

五胸中寒发脉代代脉、结脉、促脉,皆有止象,结与促是一止即来,代脉之止是良久方至。形成原因有二:一为内脏气机衰微,气虚血亏,不能推运通行,脉气不续,难以自还;二为突遇惊恐或闪挫跌仆使气机不续,另外妊娠也可发生。

其口脉代不至,四肢厥冷,是胸中有寒,使阳气内郁不能外达所致。肺居胸中朝百脉而主诸气,取肺经云门穴(在肩骨内侧)掐而旋之。

胸中有寒,阳气不振,出现脉代不至,头重脚轻,两足站立不稳,少腹胀满,气上冲心,胸胁支满,咳嗽而痰中带血,取肾经然谷穴(在足掌内侧中心处、赤白肉间)掐而旋之。

早晚练俯撑踮脚功百次以上,以补肺肾之气,能助阳去寒,恢复元气。

六欠哕唏振寒噫、嚏泣、耳鸣、啮齿、善忘卫气白天行于阳分,夜间行于阴分,阴气主静主夜。夜间阳气尽入于阴中,阴气充盛则合目而眠;天明时阳气尽出于阴中,阳气充盛则清醒。肾是阴中之阴,若受邪则阴阳不合,相引而欠,故肾主欠。数欠的当掐肾经照海穴(在内踝下),旋膀胱经申脉穴(在外踝下),以调阴阳而和跷脉。

人发生呃逆,肺主哕,是因饮食入胃后,其中精微部分,由脾上输于肺,浊气从胃下行,现因中焦有寒,使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当与新入的谷气混于一起而互相搏击致气不下行,逆出于胃,因而发生呃逆。肺主一身之气,故肺主呃逆,治时掐肺经太渊穴(在手腕桡侧处),旋胆经荣穴大都穴、俞穴太白穴(在足趾侧面),则中焦升降自调,胃中浊气亦降。

泣而抽息是阴盛阳衰,阳气阻绝不行,故注而抽息。唏也是如此。治时掐膀胱经通谷穴和束骨穴(都在足小趾外侧),以宣发阳气;旋肾经然谷穴(在足里侧中心处)、照海穴(在内踝下),以抑制阴气。

振栗恶寒是寒气侵往皮肤,阳气不能卫外,卫气不能温肌肉充皮肤,则阴寒之气过盛而阳气反虚所致。治时掐膀胱经通谷穴(在足小趾外侧)、胆经侠溪穴(足小趾、四趾岐骨间)、胃经内庭穴(在足二、三趾岐骨间),以补阳气,通行顺畅。

嗳气是寒入胃,则中阳不振,运化无力,厥逆之气反从下而上散,复从胃中上出所致。取脾经太白穴(在足大趾节后)、胃经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处),均用掐法以振奋阳气。

若系饮食积滞而成,宜消食导滞,应用旋法。若系痰火郁滞而成,当清热化痰,应取肺经太渊穴(在手腕桡侧处)和云门穴(在肩胸间),用掐法。

打喷嚏,是阳气调和顺利,充满于心,上达于肺而出于鼻。

发生肢体下垂无力的亸病,是由于脾胃虚弱,筋脉肌肉失养所致。用俯撑踮脚功和掐膝眼起落功以补肾气,健脾胃,壮筋骨,活关节。每天各做100次以上。

在悲哀时涕泪俱出。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其精气上注于目,所以目是宗脉汇聚处,又是精气津液上行的道路。气由口鼻出入,所以口鼻是气的门户。当人遇到悲哀忧愁的事情时,则感动于心,心动则脏腑随之而动,使宗脉发生感应而涕泪俱出。

心是脏腑之大主,为五脏之专精。心藏神,神气外现于目,为心之外窍。面部光华色泽是心的外荣,所以人在得意时,其喜悦之情则应于目;人在失意时,其愁容则见于色。悲哀时就落泪,泪是水液所生的。人身所有的精气,都是由水液聚积化生。积水之处属于至阴,是指肾中精气由肾主持,使水液不致安行。人体气化的传变是:心属火而藏神,肾属水而藏志。所以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由于心肾上下交通,水火互相感应,因而都可以生悲。悲则水生于目而泪出,哭泣而涕出的,是由于脑的关系。脑属阴,髓充满于骨空而藏于脑,鼻窍通脑,所以脑中水液渗出为涕。涕是水液,由肾来主持,所以涕和泪都是肾的积水。

气厥不顺则眼睛看不见东西。这是厥气时阳不下降而偏聚于上,阴不上达而偏聚于下。阳聚上则上部之火独亢,阴聚下则阳不降而下部阴气无阳,故足寒,同时由于气不运化而发生胀满病。由于目之一水,不能胜过五脏上逆之火,所以看不见东西。迎风流泪不止的,是因风邪中于目,阳气内守于精,风火相煽,上燔于目所致。

人发生叹息,是因忧愁思虑而心系急,气道受到约束而不通利所致。出其郁闷之气,取心包经的内关穴(在腕上中线二寸处)、胆经侠溪穴(在足小趾、四趾岐骨间)、丘墟穴(在足外踝下微前处),均掐而旋之。

人流口涎,是因食物入胃后,胃中有热而弛缓,使津液之道廉泉开所致。治时取肾经然谷穴(在足内侧中间处),用掐法。

人之耳鸣,是因耳为经脉汇聚之处。胃为经脉之海,所以胃中水谷精微不化则宗脉空虚,脉气下流而无力上升,使上脉虚竭而耳鸣。取胆经上关穴(在颧骨上端)及肺经少商穴(在手拇指端内侧),均用掐法以充实气血力度。

人发生自己咬舌的,是厥逆之气走于上部,则循行于口颊的脉气亦随之而至。如肾经脉气上逆则咬舌,胆脉上逆则咬颊,胃脉上逆则咬唇。治时搓脚心可使上厥之气下降。

凡是邪气侵入,都因正气不足。上气不足则脑髓不能充满,耳鸣,头重,目昏;中气不足则大小便不利,腹鸣;下气不足则肢体痿弱,厥冷,心烦闷,勤练嗨字功吐出浊气,吸入强气,壮肺健肌,使记忆力恢复,健忘症消失。

七邪入喉而不能发音的病机症状

突然忧虑、愤怒而说话发不出音来,是因咽喉通于胃,是水谷内入的道路。喉通于肺,是气息出入之处。会厌主开合,是发音的门户。口唇主启闭,是发音的门扇。舌主运动,能协助发出各种声音,是发音的机窍。悬雍垂适居喉前,为音声发出的冲要,是声音的关隘。口鼻二窍,均通于两眉的颃颡,所以颃颡能分气以外泄。横骨连舌本,受神气的主使,主舌的发动,所以人患鼻渊而涕出不止的是颃颡不闭,分气失职所致,要深掐以止涕。凡是会厌小而薄的,发气就迅速,开合顺利,出气容易,振动声门快速,则语言流利。会厌大而厚的,开合困难,出气迟慢,振动声门滞涩,则说话口吃,出言逆而不顺,所以反复重言。突然不能发音的是由于风寒侵入会厌,使会厌不能发动,或虽动不足以扇动,声门的开合不利所致。肾经上系舌根,络于舌下横骨,终于会厌。故要搞清病的虚实。

因病迁延日久而气血亏损失音的,或虚劳、咳嗽、津亏、阴虚而导致金破不鸣的失音,深掐下巴能恢复。

由忧虑忿怒,木火上炎使肺气不通,会厌开合不利而失音的,治当以清热利气化痰为主,取督脉脑户穴(在脑后入发二寸五分处)掐而旋之。

寒邪入于会厌而失音的,治当疏散外邪使肺气宣通,取大肠经扶突穴(在喉结旁开三寸处)和任脉廉泉穴(在喉结上),均掐而分之旋而散之。

失音而喉痛的,取督脉风府穴(在项后入发一寸处)。

失音,咽肿,喉痹的,取三焦经支沟穴(在腕背上三寸)。

失音致风火上逆的,取肝经期门穴(在胸骨下)。

勤练俯撑踮脚功以壮肾肺是上策。

八目不得眠、肉苛、喘息的病机

目不得眠是因食物入胃,经消化后,其糟粕走于下焦,津液走于中焦,精微之气走于上焦,转入肺而进行呼吸所致。吸入的气入胸中膻中穴转少腹气冲穴,与宗气相合后散布于全身为卫气。

营气出自中焦,吸收水谷的精气,然后泌别其津液入心化赤后转入肝,贯注于脉中为血,外以营养四肢,内以润泽脏腑,其在周身循行时间和昼夜百刻之数相应。

卫气慓悍滑利,白天行于手足及头背的阳脉,夜晚行于阴脉。每次入于阴脉的时候,是从肾经的分间开始,然后行于五脏六腑。由于邪入五脏,使卫气不得入脏而独卫于外,则阳气偏盛,阳跷脉充满,不能交与阴跷脉而阴虚。由于阴跷、阳跷两脉不交,阳盛阴衰,所以不能合目而眠。治疗的原则:掐其不足的阴跷,旋其有余的阳跷,以调其阴阳之虚实,通其营卫之道路而去其邪气。取膀胱经申脉穴(在外踝下),用掐法;取肾经照海穴(在内踝下)用旋法。也可饮半夏汤使阴阳之气通畅。半夏汤是小米加制半夏,制成粥而饮之。也可购温胆汤饮之。

目不得视,是卫气只能行于阴不能转入阳的缘故。阴气偏盛则阴跷充满,不能交于阳跷则阳虚。治之掐申脉,旋照海。

人之多卧,是肠胃较大而皮肤滞涩则肌肉不滑利,使卫气运行迟缓。早晚练手甩腕以使全身筋结、骨节、皮肤得到活动而紧凑,股撞墙使脏腑得到运动而健壮,逐渐进入正常状态。

睡卧不安是五脏有所损伤和情志有所偏重,或神经衰弱所致。胃有热则睡不安,睡前掐膝眼起落300下。抑郁失眠的,睡前手拍足尖300下,调动膀胱经在大脑的动力来促进神经得到缓解。忧愁、思虑难解的,手推助行徐步走两小时来解开疙瘩。咳嗽,多痰,气短难入眠的,练俯撑踮脚功配合掐膝眼起落各百次以健壮肺肾之气,缓解咳逆气短之苦,手拍足尖也能入眠。

有肌肉顽麻不仁的,是营气虚弱所致。卫气虚弱则肢体不能举动。营卫两虚则肢体麻木不仁又难举动,这是肉苛病。治法只有多活动身体、多走动来增强自身抗病能力。若到形体和意志都不能相互为用时,就属凶兆。练嗨字功能救。

不能安卧而呼吸有声的,是胃经有热,其气上逆所致。足三阳经脉,从头走足部是下行的,现逆而上行,所以呼吸有声。治以搓脚心使气下行就能安卧,掐膝眼起落也有效。

起居正常而呼吸有声的,是肺的络脉上逆。络脉不能随着经脉上下往来,因而留滞不行。络脉生病是比较轻微的,所以起居正常而呼吸有声。治以俯撑踮脚功每天100次以上,以强肺气。

不能安卧,卧而气喘的,是由于水气侵犯。水气是循着津液的道路而流动的,肾为水脏,又主管津液,肾病则水气上逆入肺,所以肾病能卧而气喘。练踮脚功以补肺肾之气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