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二年,我们和母亲先去台湾,孟小冬先是一个人待在香港,直到一九六七年也到了台湾。孟小冬到台湾以后生活平淡,她自己租一个房子,独住。她早年在北平时领养过一个孩子,关于她怀了梅兰芳孩子的事是谣传。孟小冬晚年过得不错。她没什么经济来源,就是靠我父亲留给她的和她自己当年挣的钱过活,她对钱也没有特别多的需求,就是希望有朋友每天到她那里去,像我太太、二姐去她那里打牌她就知足了。孟小冬对我们很亲近,拿我们当自己儿女一样。我们对她也很好。每天她家里面都有人,我母亲天天去。
前几年出的那一本《孟小冬传》,讲她有十大弟子,根本没这回事。有几个人经常到孟小冬家里去聊天、说戏。她的个性是这样的:她绝对不得罪人,所以你跑去问她“孟老师我唱得怎么样”,她的回答永远都是“好”。孟小冬突然之间生病,一九七七年在台湾去世了。他们实际上都没有拜过孟小冬,所以孟小冬去世后他们商量:我们在灵堂磕个头就算了。那天很多人都来灵堂给孟小冬磕头,都是弟子了?所以说所谓“十大弟子”其实是一个大笑话。
评弹艺人唐耿良的古为今用评弹艺人唐耿良的评话《三国》曾经风靡江南,在剧场演出时经常爆满,在电台连播,千万人守候在收音机旁。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门艺术的听众愈来愈少。唐耿良并不气馁,他根据新时期观众的兴趣,改变自己的作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从《别梦依稀——我的评弹生涯》(唐耿良着唐力行整理商务印书馆出版)摘录的片段,以飨读者。
评话《三国》在“文革”刚一结束、传统戏曲开放的初期,曾经受到听众的欢迎。
可惜好景不长,因为改革开放,社会进入转型期,港台歌舞受到欢迎,传统戏曲包括评弹受到冷落。书场关闭了一批,听众大量减少。评话《三国》的处境亦复如此,青年学员在滔滔商海前难以安下心来学习继承传统书目。我年过花甲又患有哮喘病,眼看《三国》这部书的处境每况愈下,有陆沉之虞,我忧心如焚,大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伤。
偶然从《参考消息》上读到一条新闻:
日本掀起了《三国》热。《三国演义》成了畅销书;《三国》电视连续剧收视率很高,三国人物故事家喻户晓。特别是日本的企业界利用三国故事发展他们的企业,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我读后百思莫解,《三国》是一千七百年以前的故事,曹操没有开过厂,孙权没有经过商,刘备虽是织席履出身,也不过是农贸市场摆摊头的个体户,不可能有经营管理现代企业的经验。为什么日本企业界会掀起学习和应用《三国》的热潮呢?
我在太湖大箕山疗养院遇见了一位刚从日本考察回来的老友,就向他讨教这个问题。他告诉我,日本企业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主要是用美国的泰勒制管理企业的。什么叫泰勒制呢?泰勒用码表精确测定生产每一部件的时间,把一个先进工人的操作时间作为定额,工人按这个定额完成生产的可获得较高的工资和奖金,达不到定额的就要降工资扣奖金,迫使工人必须提高技术去完成定额。这样生产上去了,工人却紧张异常,连上厕所都要一路小跑,否则就完不成定额。泰勒制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却造成了工人跟老板之间紧张的人际关系。工人不堪长期忍受高强度的劳动,闹起了罢工,一罢工,两败俱伤。老板认识到泰勒制有不完善的方面,企业生产靠的是人、财、物三要素,其中人的因素最重要,怎样发挥人的积极因素?于是就向中国的传统文化宝库《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请教,从中发现很多有用的思想和智慧。日本社会工业研究所所长牛尾一郎撰文,建议企业家读一读《三国演义》,思考一下在三国中最穷困弱小的刘备为什么能够开创三分天下的局面?他认为主要是因为刘备善于用人,得到了知识分子诸葛亮的帮助。企业家只要像刘备一样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就必然能够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企业家们纷纷请大学教授、学者,到工厂讲“三国用人”的故事,出版界也推出了一些相关的参考书,其中一本《三国用人故事》
两年印刷了十六次,企业管理层几乎人手一册。他们学习“三国用人”的方法,研究工人深层次的思想,有针对性地调整人际关系,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增强工人的向心力、凝聚力,使企业提高了竞争力。老友笑着调侃说:“唐耿良你如果到日本去说《三国》,保险生意兴隆,你可以发财啦,因为日元在升值呀!”
听了老友的介绍,我不禁感慨万分:
《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古典小说,而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却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呀!我是《三国》的说书人,我应该为中国的企业家服务。一部《三国演义》有七十万字,企业家们这么忙,哪有工夫来读小说?我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来编一段“三国用人”的评话,为改革开放尽一点力,也为改变评话《三国》受冷落的局面,开辟一条新的出路。
这个段子不是传统评话中的一回关子书,必须另行构思。于是我重读了一遍《三国演义》,做了大量案头工作。还到图书馆查阅日本、美国、我国台湾地区企业成功用人的资料。有了这些素材,我就把刘备、孙权、曹操用人的不同事例,编织成了一个主题——善于用人者必昌盛。
我正在埋头编写之时,上海曲协负责人来串门,听了《三国用人之道》的设想后,他拍案叫好,说文联和企业家最近成立了一个联谊会,你能不能到联谊会去试讲一次,然后开一个座谈会听听他们的意见,再行定稿。一星期后,我在文联文艺会堂演出,现场效果很好。座谈时,嘉定嘉丰纺织厂的一位领导说,他们厂里新近提拔了一个青年干部做副厂长,有人议论他年纪太轻,认为嫩竹扁担挑不起重担子。听了今天这回书,诸葛亮只有二十七岁,出茅庐帮助刘备开创了三分天下;陆逊年纪不大,却挂帅火烧连营取得大胜。
我们起用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是完全正确的。
评话越编越成熟,请我去演出的单位也越来越多。上海市文化局、出版局、劳改局分别邀我在全局干部会议上演出。
卢湾区政府与工商联、黄浦、静安、普陀、虹口、杨浦、南市、宝山九个区县的政协,嘉定、青浦两县的一些单位,上海纺织大学、上海商业学院等高等院校也相继邀请。
《三国用人之道》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三国》从冷漠的境遇中又热起来。实践证明,传统书目稍加变通,古为今用,是能受到听众欢迎的。这也是我在晚年所做的一次新的尝试。
唐耿良评话作品:《三国用人之道》选登先讲刘备,因为刘备最穷。兵不满千,地盘只有新野、樊城两个小县城。曹操拥兵百万,北方大半个中国全归于他,实力超过刘备一千倍。在敌我对比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刘备为什么能打出三分天下来呢?他靠的是什么呢?得人才!对于人才这个问题,刘备也有个认识过程。
建安十二年刘备马跃檀溪到水镜庄,碰头司马徽老先生。司马徽问刘备:“我听见你刘备的名气已经有二十年了,为啥到现在你还这样落魄呢?”刘备听了感觉戳心经,同我一道出场的曹操现在势大滔天,还有孙坚已经传了三世,孙权有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唯有我刘备到今朝还是寄人篱下只有两个小县城,闷闷地叹了一口气回答:“命运不济!”司马徽反驳他:
“不是你命不好,是你左右不得其人!”刘备不能接受,说:“我文有孙乾、简雍、糜竺,武有关、张、赵云。何尝左右无人。”司马徽笑着说:“关、张、赵云有万人之敌,惜于无指挥之人。孙乾、简雍、糜竺,乃白面书生耳,非经纶济世之才也。”你手下武将是好的,但没有指挥他们的人。孙乾等文人,水平不高,用现在的话说:他们是区、县、局一级的干部,你缺少的是总理、副总理、政治局常委一级的人才。人才结构不配套,是你的致命伤。然后司马徽推荐了诸葛亮给他。刘备听了司马徽的指点,恍然大悟。要去请诸葛亮出山。但是要请人才,阻力非常大,文武官员包括关张两个兄弟全反对。第一,诸葛亮年纪忒轻,只有二十七岁。二十七岁第三梯队排队还挨不上,太嫩了。嫩竹扁担能挑重担子吗?第二,诸葛亮是山东人,逃难到湖北襄阳来,虽然读过几年书,不过是个插队落户知识青年,没有做过官,没有基层锻炼实际经验,一出山叫他做第一把手,来事吗?刘备力排众议,认为司马徽和徐庶推荐的诸葛亮是可以信赖的对象,坚决要亲自去请。勿晓得去两趟连连扑空,刘备勿灰心,坚持第三次再去,为了表示诚心,吩咐厨房里吃三天素,三夜天勿困到夫人房间里去,汰一个浴,换一身干净衣裳,斋戒薰沐比到杭州去烧香还要诚心。勿晓得张飞跳起来哉,跑到书房里对刘备说:
“你要叫诸葛亮来用不到吃素汰浴,我带两个小兵备一根麻绳去把诸葛亮绑到衙门里来就可以啦。”刘备说我请诸葛亮是请大贤出山帮忙,怎么可以去绑架呢?关羽也来劝阻:“兄长两番相请,诸葛亮避而不见,恐怕他外有虚名内无实际,兄长何必再去。”刘备说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次而方得一见。我请孔明,才第三次,一点也不多。二位兄弟你们可知周文王请姜子牙的故事么?当年姜子牙已经八十岁,在渭水河边钓鱼。八十岁照理早已离退休了。周文王用人不以年龄划线知道姜子牙身体硬朗,思维敏捷,没有老年痴呆症。派他的儿子去请姜子牙出山,姜子牙态度傲慢,对文王的儿子说:“大鱼不来小鱼来。”文王的儿子回去告诉父亲,文王觉得应该自己去,第二天他坐了车亲自到渭滨相请。姜子牙看文王诚心,答应出山,交通问题怎么解决?文王把自己的车子让给姜子牙坐,自己在前头拉绳子,走了一程,觉得累了,立停稍息,姜子牙对文王说:“将来你的子孙可以传周朝八百年。”“你怎么知道?”“因为你拉车走了八百步路。”那么我再来多拉些路……”“不行,说穿了就没有用了。”这是民间传说。
刘备说:“周文王请姜子牙要亲自拉车,我的身份远不及文王,而诸葛亮的本事要超过姜子牙,我怎么能不三次去请呢?”关张两人被刘备说服,三人上马到卧龙岗,到庄前叩门,童儿开门告诉刘备:“今日先生在庄上,但在草堂昼寝,待我去叫醒先生。”刘备阻止童儿不要叫醒先生,待他自然醒时再报。刘备叫关羽领着张飞上卧龙岗游览一番,我在这里等诸葛亮醒来再相见。关羽领着张飞在山岭上兜了一圈约摸两个钟头,回到卧龙庄门前一看,只见诸葛亮在草堂高卧未起,刘备呢在草堂前屋檐下毕恭毕敬地立着。张飞火冒三丈吼了起来:“二哥,诸葛亮好大的架子,我大哥是当今皇叔,等了他半天他还不起来。待小弟到后门口去放把火,看他还起不起床?!”刘备听见连忙回身向关羽挥手示意,赶快阻止张飞闯祸,现在正是要解决知识分子住房困难的时候,张飞却要去烧知识分子的房子,这是犯法的事。关羽劝着张飞离开卧龙庄。诸葛亮被张飞的吼声惊醒,他在翻身的时候,童儿要上去禀报,刘备挥手示意阻止童儿不要惊吵先生,诸葛亮翻了一个身面孔朝里又睡着了。童儿想翻身时蛮好报告,都怪刘备阻止他,如今先生又睡着了。刘备耐心真好,只要先生在家今天就能见面,他总不会“连底冻”困到明天吧。又过了半个钟头,孔明起床,童儿禀报说:“皇叔求见等候多时了。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诚意所感动,答应刘备出山。诸葛亮的聪明智慧,协助刘备摆脱困境,走出低谷,打出了三分天下。刘备尊重人才、尊重知识,转危为安,开创了蜀汉基业。刘备用人第一个字就是“诚”。诚心求贤,诚心待人。刘备用人第二个字:“仁。”仁者爱人也。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前,手下原有一位军师徐庶,徐庶好学问,帮刘备打败曹仁三万曹兵,还夺下一座樊城。刘备一直吃败仗,得着徐庶打了一个大胜仗。正以为可以步步高升,不料曹操把徐庶母亲骗到许昌,逼徐母写信叫徐庶来投降,徐母深明大义,痛骂曹操,曹操把徐母留下,骗到徐母笔迹,模仿徐母笔迹写信到新野县令徐庶来投降,否则徐母性命难保。徐庶接到书信方寸大乱,徐庶是个孝子,泣求刘备放他去搭救老母。刘备见徐母之信,急得两泪交流,徐庶如刘备的左右手,徐庶一走,曹兵杀到,新野县有灭顶之灾,不放徐庶走吧,徐母老命难保,怎么办?有人密劝刘备,千万不能让徐庶走,要软禁徐庶,让曹操把徐母杀死,那时徐庶要为母报仇,打曹操的积极性更高了。刘备连连摇头说:“使人杀其母,而我用其子,不仁也,为刘备一人而断绝人家母子之情,不义也,我宁死不作此不仁不义之事。”刘备宁可自己接受最大的自我牺牲,让徐庶去曹营母子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刘备感动了徐庶,徐庶走马荐诸葛,使刘备失掉一个徐庶,得到一个诸葛亮。徐庶见到徐母,徐母怒责徐庶不辨真假笔迹,弃明投暗,遂悬梁自杀。徐庶恨煞曹操,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还要用计叫曹操上当,弄得曹操兵败赤壁,百万大军赤脚地皮光。这是刘备仁义待人深得徐庶之心的结果。
刘备用人第三个字是:“信”。刘备兵败当阳,赵子龙保护甘、糜二夫人与刘阿斗,乱军中车仗失散,赵子龙往西北去寻主母公子。糜芳回归长坂桥见到张飞,说赵云失散主母公子,向西北投奔曹操去了。张飞闻言大怒,向刘备讨令要赶奔西北结果赵云性命。刘备不许,说赵云从我于患难之中,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绝不会弃我而去,你休要错怪了赵云。张飞只准守在长坂桥上。后来赵云救得甘夫人回来。张飞把刘备信任赵云的话语转告,赵云激动得热泪直流。赵云从前投过袁绍和公孙瓒,二人都不能理解赵云,赵云再投刘备,而刘备对赵云高度理解和信任,士为知己者死。赵云舍生忘死再赴当阳百万军中救出刘阿斗归来。这是刘备高度信任,高度理解赵云,得到赵云的忠心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