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论文和专利的质量有待提高——就业形势严
据中国科学院的一位负责人说,目前我国科学界有一个奇特的现象,论文和专利数量非常多,可就是质量不高。近年来,我国的科学论文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五位。但是,各学科的每篇文章被引证次数都比较低。根据国际科学论文检索,在各学科名列前二十篇最重要论文中没有中国科学家的论文,前一百篇中仅有两篇,前一千篇中仅有十四篇。
论文质量低,也造成了科研成果的整体转化推广应用水平较低。据调查,我国科研成果转换为产品或应用于生产的项目数为零的占74.5%。因此,在技术创新领域,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对世界的贡献跟我国拥有的数量不相匹配,一些科技界的人士说,这样就难以支撑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来自教育部的信息显示,二〇〇八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创纪录的559万。比上一年增加64万人。其中10%的学生将选择专升本、考研或出国留学,但上一年尚有70至80万学生未能就业,因此二〇〇八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学生人数在600万人以上。另外,首批2万名“三支一扶”大学生今年服务期满等待再就业。
面临就业压力的不只是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游钧提供了一组数据:“十一五”这五年,城镇每年要安排就业的人数达2400万,而在用人需求方面,按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约为1200万人,缺口1200万人。更重要的是,农村还有1亿至1.5亿劳动力有待转移。
为使失业人数尽量减少,国家在二〇〇八年初预定的就业指标达到了近年最高,城镇新增就业是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要控制在4.5%左右,这比2007年的预定目标下降0.1个百分点。
我国生态环境存在六大危机
最近。“中国老教授协会”主办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上,众多专家对我国生态文明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生态环境方面的严峻形势表示深深忧虑。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老教授协会”
名誉会长张慕葏将其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资源危机:我国煤电等消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2.5%,每万美元GDP消耗钢材、铜、银、铝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倍、4.8倍、4.9倍和4.4倍。二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污染严重国家之一,在二〇〇六年除北京外均未完成约束排放指标,我国三分之一国土被酸雨侵害。三是水资源贫乏: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五分之一,污染使水资源匮乏更为严重。尚有三亿多农村人口喝不上卫生标准的水。四是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严重:大陆沙漠化土地面积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扩展,一年等于损失一个大县的面积。五是森林资源缺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少林国家,难于抵御自然灾害。六是气候变暖、洪涝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的冰雪灾害损失严重。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治理赶不上破坏污染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我国资本市场热钱高达1.75万亿美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经济研究所专家张明在社科院网站上发表报告,通过计算,张明预计我国资本市场上的热钱数额已高达1.75万亿美元,与我国的外汇储备几乎相等。
张明的估算采用了新模型,所得数据之所以远高于其他机构的数据,主要是模型假定有所不同。一是丰富了对热钱内涵的定义。
将热钱在中国的盈利,也就是高达5000多亿美元的数额,也算入热钱本身的范畴:二是对热钱的估算时间,一是从二〇〇五年计起,此次研究则将起始时间前移至了二〇〇三年:三是在推算过程中采取了高估原则:四是在对外汇储备增加额进行调整时,还综合考虑了汇率变动,储备投资收益、央行对中投公司的转账等一系列因素。
二〇〇七年通过外贸途径进入我国的热钱有1835亿美元,而FDI未汇出利润及折旧高达706亿美元。
“裸体当官”催发党内整风
《凤凰周刊》发表周兼明的文章《“裸体当官”催发党内整风的必要性》说:近年来,“裸体当官”一词成了媒体与网络热议的话题,意指一些贪官,子女、配偶及财产均转移国外,只身在国内为官,随时可以拔腿外逃的官场现象。仅据商务部二〇〇四年公布的数据,即有四千多名贪官挟带五百多亿美元资产成功出逃海外,并且绝大多数事先已把配偶、子女以经商、留学等名义送往国外。文章建议,领导同志应将直系亲属出国和财产收入情况的申报作为考验官员忠诚度的基本要求,在党内定期公布,使各级为官之党员先经受着来自党内的监督。
我国网络硬件环境提供还远远不够
据《新世纪周刊》调查,我国网络硬件环境提供还远远不够。中国现在的网民总数有2.1亿,宽带网民1.6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16%,低于19.1%的世界平均水平。此外,大部分网络都是512kbs速度,方便程度远低于世界水平。从世界范围看,宽带普及率前五位分别为韩国(93%),冰岛(83%),荷兰(77%),丹麦(76%)和瑞士(74%)。网速最快是日本,其次是韩国,超过lOmbs的还有芬兰、法国、瑞典。美国宽带普及率为57%,网速为4.9mbs。在价格方面,最便宜的国家是日本(mbs/月0.13美元),收费最高的是墨西哥(mbs/月18.41美元)。
当然,不能以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因为互联网进入中国毕竟只有十几年。
温总理的五日五夜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二日十四点二十八分.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八级特大地震,给千千万万中国人留下了许多永不磨灭的印象。
多少年后,人们还会记得那些天发生的一切。悲哀、痛苦、由此产生的同胞的关爱,以及激发起战胜灾难的奋斗精神,将会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长久伴随我们。
每当谈起这场地震,人们都不由想到温家宝总理。他在地震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震区,地震后最初的五个日日夜夜,都和灾民在一起。许多读者希望我们能把散落在各个媒体上的有关当时的情况汇总起来,我们特请作者作了努力,整理成这一篇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面前铺着一大摊各式各样的图纸、地图,上面已经圈圈点点地做了许多标记。温总理黑色衬衫的袖口挽到了小臂,神情凝重地看着图上画了标记的地区,不时往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同时与身边的工作人员交换着意见。这名六十六岁的老人抬头看了一眼舷窗外,云雾茫茫,他乘坐的专机正在万米高空,紧急飞往四川地震灾区。温总理在北京地质学院(就是现在的中国地质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学的是地质构造专业。此时的他,比常人更加清楚里氏7.8级,对汶川和整个川西地区意味着什么。
地震发生的时候,温总理刚从河南考察完农业和粮食情况回北京。他在办公室里也感觉到有震感,一问震中在四川,就马上打电话给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此时,刘奇葆已经在赶往灾区的路上,总理说他马上赶往四川。后据随行采访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涛回忆,他接到总理马上就要去灾区的通知是在十五点五十分,离地震发生还不到一个半小时。总理具体何时决定要亲往灾区我们不知道,但肯定比一个半小时要早得多。
这架承载着太多太重使命的飞机十六点四十分从北京起飞,目的地是四川。我们在李涛后来写的记者手记中,大概了解了飞机上紧张忙碌的一些情况:
在飞机狭窄的客舱里,温总理当即将抗震救灾指挥部分为救援组、预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生活安置组、基础设施组、生产恢复组、治安组、宣传组等八个抗震救灾工作组,指定负责人,提出具体要求。
在机舱里,温总理召开了部署抗震救灾工作的会议。在不到三十分钟的会议过程中,一个个指导抗震救灾的重要决策相继出台。在总理思路清晰、铿锵有力的话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迅速、立即、及时、尽快。
他在会议结束时说的是:立即制定方案,在飞机上就联络地面,现在就做!
随后,为了让全国人民在第一时间知道这个情况,温总理在飞机上对记者发表了讲话。
在讲话前,总理和随行记者简短交谈了几句:“你们可能得跟我待几天了,这不是一两天的事。今晚我就在当地,我就在灾区。”
接下来,温家宝总理作为抗震救灾总指挥,发表了第一个关于汶川地震最权威最详尽的讲话: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要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我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
温家宝乘坐的飞机在余震不断中降落到成都太平寺空军机场,此时是晚上十九时十分,距离地震发生四小时四+二分钟。当地下着雨。
没有休息,温总理决定立即赶往震中汶川。前往汶川的路上,在得知进入汶川的道路已经完全损坏不能通行后,温总理又当机立断地决定就驻扎在离汶川最近的都江堰。成都到都江堰,如果天气和路况都良好,车程约一个小时。此时雨天泥泞,一路上余震不断,汽车沿着傍山而建的公路焦急前行,岷江在一旁翻滚奔涌而过,湍急的水流让人晕眩,似乎一个不小心,就会从路上栽到水里,被江水吞没。但是总理此时,大概根本无心想到这些。
晚上八点左右,刚刚抵达都江堰的温家宝总理在临时搭设的帐篷里了解着地震的情况,听取当地干部的灾情汇报。地震已经让都江堰全市断水断电,仅有的一台柴油发电机供应着指挥部的照明,指挥部成了地震后唯一有灯光的帐篷。温总理很快就下达了五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军队立即从南北两个方向向震中地区前进,要克服一切困难,就是步行也要尽快进入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早一秒到达受灾地区,就可能早抢救更多的生命:二是要争分夺秒抢修公路,哪怕修一条临时道路,也要把道路打通:三是要进一步摸清受灾情况:四是各部门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包括药品和食品在内的救灾物资运进灾区:五是请地震部门抓紧会商,对地震趋势做出科学研判。
在大家都紧张忙碌的时候,工作人员趁机把一包饼干和一瓶水递给总理,从上飞机到现在,总理还没有吃一点东西。但他无声地把东西推开了。
五层高的都江堰中医院,地震来临,轰然倒塌,被埋者有两百多人。二百六十多名消防队员和迅速赶来的成都武警指挥学院学员,从五月十二日下午六点开始挖掘工作。就在救援进行了四个多小时后,温总理来了。他戴上从消防队员那里借来的黄色安全帽,爬上断墙,用扩音器向废墟里求救的人们喊话:“大家再坚持一下,部队正在抢救你们!”喊话很简短,说完这两句,温总理放下扩音器,示意抢救继续进行。他满面焦虑、心事重重,直起身来时,头差点撞到上方的水泥梁,身后的工作人员反应很快,一把按住总理的头,提醒道:“头!头!”
受伤的人们被安置在院子的空地上,用工程塑料布搭成了简易的棚子,雨不算小,人们挤在潮湿、肮脏的棚内,人群嘈杂。温总理走到受伤的人们中间,向人们喊话时,人群却无法安静。在众多的陪同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包围下,温家宝显得很瘦小,在嘈杂的人群面前,他没有用扩音器,只是以邻家长者一样的语气大声说:“这次地震比较大,7.8级,中心地点在汶川,离这儿五十公里,现在路还不通。解放军正派人想办法打通道路,去抢救那里被压在废墟里的人!……解放军要多少兵力就支持多少兵力!现在还有一百四十人的专业救援队伍马上就到!”嘈杂的人群在喊话中逐渐安静,开始注视面前这个戴着眼镜、个子不高的老人,并一步步围拢过来,听着这些鼓舞人心的话语。中医院四周的人们开始了对希望的等待。
温家宝随后赶往被震塌的聚源中学,都江堰聚源中学被震垮了一栋教学楼,楼里有十八个班,一千二百多名学生,有二三百名学生在地震来临时被埋在废墟下。温总理走近废墟,弯腰从一堆瓦砾里捡起一只运动鞋,还有一个带卡通图案的书包。这个场景正好被拍了下来,总理略弯着腰,所以我们在照片上看不到他的眼睛是否湿润,但很明显的是他的神情无比凝重。
这个时候,已经有不少遇难者的遗体被挖了出来,摆放在校园广场上。那里已经哀嚎一片。面对痛哭的学生家长,温家宝并没有做过多的劝慰,而是继续用坚定的语气、略显颤抖的声音说:“现在有一千多人在现场救人,专业救援队马上就来,他们配有先进的设备,飞机已经降落了,很快就到了!”
温家宝说话的同时,他右手的食指指着一个方向,似乎现场的人们抬头顺着这个方向望去,就能看到专业救援队用整齐而急促的步伐跑步而来。人们有的站在平地,有的站在瓦砾堆上,看着这位平常只能在电视里见到的总理,他们看到这位老人抬起头,直视着他们的目光说:“我刚才问他们(救援人员)了,很多人还有生存的希望。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决不能放松!废墟下面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人们在悲痛中鼓掌,感激着他在灭顶之灾过后带来的慰藉和希望。
温总理临走时,向广场上的死难者遗体三鞠躬,现场一片抽泣声。
回到作为指挥部的帐篷时,已经是深夜。紧急会议再次召开,亲眼目睹了受灾现场惨状的温家宝很快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我们必须把抗震救灾工作组织好,尽最大力量救人。要调动更多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紧急投入到抗震救灾中。第二,要不惜一切代价连夜打通道路。这是目前抗震救灾工作的关键。同时,要采取措施,尽快恢复通水、通电、通讯,不能有丝毫耽误。第三,卫生部要统筹协调,从各地调医疗人员赶赴灾区。要准备好足够的救护车、药品等。
第四,要全力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要紧急从各地调运大批帐篷,满足群众避震、避雨需要。温家宝几乎一字一顿地说:“人命关天,救人要紧,抗震救援要科学、有序、统一。
干部和党员必须要站在第一线!”
“没有人会想到,在都江堰这个成都边上的小城里,中国总理就在路边的中巴车里合衣休息了两三个小时。”一个随行的记者在他的手记里这样写道。他用词很精准,是“休息”,而不是“睡”,因为除了总理自己,没人知道,他在车里睡着了没有,尽管他已经奔波忙碌了那么一整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