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悦读MOOK(第十八卷)
23884300000024

第24章 海外书情(1)

宋美龄在美国

任洪明

现代中国的政界人物中,没有比宋查理一家和美国的关系更密切了,而在宋家兄弟姐妹中,又以宋美龄和美国的关系为最深。随着中国和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成了军事同盟,这种关系曾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一时间,宋美龄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

一九四二年美国政府派专机把宋美龄接到纽约,表面的理由是为她治病,但是谁也不知道她到底患的什么病。她刚在医院住下,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莉诺就来看望她,随后是一大串美国名流来访。不久,罗斯福夫人邀请她到位于海德公园的总统的私人寓所去休养。接着,病还没完全治好,宋美龄全力开始了在美国政治舞台上的公关攻势。一九四三年二月十八日.她出席美国参众两院的全体会议并发表演讲,美国议员们报以热烈的鼓掌,随后她和罗斯福总统一起在白宫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后来的几个月中宋美龄到美国各地的集会中发表演讲,颂扬中美的互相支持和两国的共同目标,描述中国为战争付出的巨大牺牲,她在演讲时总不忘提到华盛顿、林肯、孔子、孙中山和耶稣,宋美龄的演讲到处受到热情欢迎。她行程的高潮是在好莱坞的一个规模巨大的集会,电影《飘》的导演塞尔兹尼克亲自策划了整个典礼,从英格丽·褒曼到秀兰·邓波儿等一大批银屏巨星上前欢迎蒋夫人的光临,美国陆海空三军合唱团在洛杉矶爱乐乐团的伴奏下演唱中国的军队进行曲。当宋美龄乘坐一辆劳斯莱斯敞蓬车来到主席台时,影星璧克馥向她献玫瑰花,接着五百名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了表现中国历史的音乐舞蹈史诗,朗诵者洪亮的声音告诉观众,“一位女士拂去了这个民族过去积下的蛛网。”这一会儿,美国人对中国的友好情感达到了沸点。

远远注意着他夫人的活动的蒋介石觉得这是收场的好时机,他给宋美龄发电,让她即刻回国。但是宋美龄显然太享受这种处于国际舞台中心的感觉了。她不回国,决心要在国际政治中起重大作用。

当她知道美国和英国即将在华盛顿举行高峰会议时,她一定也要参加,尽管她既没有正式职务也没有被正式邀请。她邀请丘吉尔到她在纽约住处见她,丘吉尔推说太忙不来,罗斯福出来打圆场,请宋美龄和丘吉尔到白宫共进午餐,宋美龄拒绝了.相反提出要三个人一起到罗斯福的私人寓所吃饭,罗斯福不同意。最后是罗斯福和丘吉尔两人在白宫吃了午饭,没请宋美龄。

等到宋美龄终于听从蒋介石的话回国时,美国媒体和公众对她的热情已经大大消退了。当人们知道她回国的行李里塞满了从纽约的高档商店里买来的豪华毛皮大衣和首饰,批评的声音在中美两边都很响了。

人机大战

单新纪

到了二十世纪,人在体力运动的任何方面早就被机器远远地抛在后面了,唯一能和机器比的就是脑力运动了。当会思考的机器终于被发明出来后,很自然地大家就想让人脑和电脑来比赛。

象棋是最严格意义上的智力竞赛了,规则明确,公平透明,因此用象棋来测试人脑和电脑的智力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此,自电脑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就一直有人试制下象棋的电脑并组织电脑和象棋大师之间的比赛。

一九八五年在德国汉堡曾经进行过一场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和三十二台象棋电脑之间的车轮大战,世界上主要的象棋电脑的生产商都送来了他们最新的产品,而卡斯帕罗夫一人单挑独斗。他花了五个小时,从一台电脑前走到另一台.每次走一步.最后打败了所有这三十二台电脑。

十二年以后,IBM公司特制了一台名为‘深蓝”的象棋电脑来和卡斯帕罗夫决斗,经过艰苦努力,卡斯帕罗夫还是战胜了电脑。此后,IBM公司制造了一台新型号的“深蓝”电脑,计算能力提高了一倍,这次卡斯帕罗夫终于被机器打败了,电脑对人脑的这个胜利成了全世界媒体的大标题,在记者们的笔下,这场象棋比赛似乎标志着人最后被机器打败了。

其实,在‘深蓝”和卡斯帕罗夫的对决中胜利的还是人脑的智力,是IBM公司的电脑工程师和程序设计师的智慧的胜利。更不能忘记的是,象棋电脑战胜人靠的是巨大的计算能力,但是它们没有创造力,没有想象力。毕竟,飞速的计算只是人的智力的一个方面,从象棋电脑的胜利是不能得出入脑已经不如电脑的结论的。

肯尼迪经营好莱坞

张井清

肯尼迪一家是美国政坛上最显赫的家族,在这个家族的崛起过程中,经营好莱坞曾是重要的一步。

肯尼迪家族的巨大财富和社会地位主要是在他们的家长约瑟夫,肯尼迪的手里建立起来的。老肯尼迪喜欢吹嘘说他完全是白手起家的,实际上他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是开银行的。因此他很早就成了美国麻省最年轻的银行总裁,后来又自许为美国全国最年轻的银行总裁。确实,他生来就具有非常机敏的投资嗅觉,在投资中几乎从不失手,很快,他就看到好莱坞是他获得更大财富和权势的机会。

老肯尼迪明白,好莱坞不同于其他企业.必须采用特别的手段才能打入到这个圈子里去。他的办法是在他的母校哈佛大学举办系列讲座,邀请好莱坞的巨头们去演讲,这大大满足了这些好莱坞制作人的虚荣心,同时也提高了好莱坞电影业的地位。老肯尼迪随后把演讲词编成一本题为《电影的故事》的书出版,自己在扉页上写了题词后到处送人,以扩大影响。

接着他运用他在电影界获得的声望和自己的财力,开始收购好莱坞那些有财务困难的电影公司,不久就当上了好莱坞四家大电影公司的老板,真正成了好莱坞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崇拜老肯尼迪的人赞叹说他好像长着两个脑子,一个脑子精通银行金融,一个脑子熟谙演艺界的运作:批评他的人则说他的两个脑子一个做表面文章,一个盘算背后一套。一位曾经是他的密友的人说,约瑟夫·肯尼迪和约瑟夫·斯大林是一路人,都是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

老肯尼迪在钱财问题上精明过人,不管他投资的项目是成功还是失败,他都能赢利而归,让别人承担损失。他的市场判断力超强,例如,在一九二九年金融大危机前他就全身退出了股市。

有了从金融市场上得到的财富和从好莱坞得到的知名度后,老肯尼迪打算走上政坛。他把赌注下在罗斯福身上,大力支持罗斯福竞选连任,他的眼光被证明是对的,罗斯福当选后报答他的是美国驻伦敦大使的职务。似乎政治也要像电影业一样给他征服了。但是他在伦敦的任上积极主张的孤立主义政策既遭到英国人的强烈反对,也不与罗斯福政府的的基本政策合拍,最后被罗斯福招回。仕途上的失意并没有打消他的政治野心,他随之把希望放在他的儿子们身上,结果一手造就了从约翰·肯尼迪开始的美国最着名的一个政治家族。

建立导弹武库的人

令狐箭

上世纪三十多年的苏美冷战没有演化成热战,靠的是战略核武器的可怕威慑力,而战略核武器的主力是核导弹。

这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新武器技术.在其草创期颇有些戏剧性的故事。

一切都从一九五三年的一场高层次学术会议开始。美国人刚刚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实验,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委员会请了些科学家来开会,让被称为‘氢弹之父”的物理学家泰勒和数学家冯·诺伊曼等第一线的科学家谈谈他们的工作。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空军上校碰巧在会场里,他从那两个科学家的谈话中听到了他们的一个预见,他们说氢弹有可能变得很小,小到能装到精确制导的导弹的弹头上去。这使他大感兴趣。

这位空军上校名叫施里弗.飞行员出身,当时担任空军项目管理的工作。他对这个新武器的前景大感兴趣,两个月后,他特意来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拜访冯·诺伊曼,想核对一下他是不是听明白了冯·诺伊曼的想法。在办公室外等待的时候,爱因斯坦在他身边走过,两人有礼貌地打了个招呼,但是爱因斯坦决想不到他面前的那个彬彬有礼的人将会是他坚决反对的可怕武器的策动者。

施里弗要推动导弹的研制并不是没有阻力的,这倒不是因为有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和平运动人士的反对。美国战略空军当时的司令是大名鼎鼎的李梅将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略性轰炸行动的英雄。他只知道轰炸机的威力,根本不相信导弹能够在实战中管用,认为那只是年轻人的空想。因为上司不支持,施里弗的导弹项目一直得不到重视,坚持了几年之后.等到一九五五年.施里弗才得到机会和冯·诺伊曼一起来到白宫,向艾森豪威尔总统,尼克松副总统和杜勒斯国务卿讲解他们的战略导弹构思。艾森豪威尔被深深打动了,几个星期后,他签署了第一四三三号国家安全委员会令,把发展洲际导弹定为国家最优先的项目,而施里弗则自然成了这个国家重中之重的项目的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