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当下的修行——要敢于舍得
23978900000015

第15章 舍计较,得宽容(4)

张良年少时因谋刺秦始皇未遂,被迫流落到下邳。一日,他到沂水桥上散步,遇一穿着短袍的老翁,近前故意把鞋摔到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不禁拔拳想要打他。但碍于长者之故,不忍心下手,只好违心地下去捡鞋。老人又命其给穿上。饱经沧桑、心怀大志的张良,对此带有侮辱性的举动,居然强忍不满,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老人又折返回来,赞叹道:“孺子可教也!”遂约其五天后凌晨在此再次相会。张良迷惑不解,但反应仍然相当迅捷,跪地应诺。

五天后,鸡鸣之时,张良便急匆匆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已先到,并斥责他:“为什么迟到,再过五天早点儿来。”后来,张良半夜就去桥上等候。他的真诚和隐忍博得了老人的赞赏,这才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10年后天下大乱,你用此书兴邦立国;13年后再来见我。我是济北毂城山下的黄石公。”说罢扬长而去。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看书,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诵读,刻苦钻研兵法,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了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这时你必须面对现实。要知道,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算做无谓的牺牲。这时,就需要用“吃眼前亏”这种方法来迎接生活。

第二,吃亏要主动地吃在明处,让对方意识到,你吃亏是为了帮助他。

陈嚣与纪伯为邻,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将隔开两家的竹篱笆,向陈家移了一点,以便让自己的院子宽一点,恰好被陈嚣看到了。纪伯走后,陈嚣将篱笆又往自己这边移了一丈,使纪伯的院子更宽敞了。纪伯发现后,很是愧疚,不但还了侵占陈家的地方,而且还将篱笆往自己这边移了一丈。

陈嚣的主动吃亏,让纪伯感到相当内疚,他产生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这就欠下了陈嚣的一个人情,即使他还了这个人情,但是每当想起时,还是会内疚,还是会想法报答纪伯。

明明白白地吃亏,让对方知道你是主动地吃亏,认同你的吃亏,感谢你的吃亏,你才能换取他人的“知恩图报”。

胡雪岩本是江浙杭州的小商人,他不但善经营,也会做人,常给周围的人一些小恩惠。但小打小闹不能使他满意,他一直想成就大事业。他想,在中国一贯重农抑商,单靠纯粹经商是不太可能出人头地的。大商人吕不韦另辟蹊径,从商改为从政,名利双收,所以,胡雪岩也想走这条路子。

王有龄是杭州一介小官,想往上爬,又苦于没有钱作敲门砖。两人萍水相逢,一见如故,胡雪岩觉得王有龄是个人才,就想帮助他。随着交往加深,两人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目的,只是殊途同归。王有龄对胡雪岩说:“雪岩兄,我并非无门路,只是手头无钱,十谒朱门九不开。”胡雪岩说:“我愿倾家荡产,助你一臂之力。”王有龄说:“我富贵了,决不会忘记胡兄。”

胡雪岩用最短的时间筹措了几千两银子,送给王有龄。王有龄去京师求官后,胡雪岩仍操其旧业,对别人的讥笑并不放在心上。几年后,王有龄身着巡抚的官服登门拜访胡雪岩,问胡雪岩有何要求,胡雪岩却说:“祝贺你福星高照,我并无困难。”

王有龄是个讲交情的人,他利用职务之便,照顾胡雪岩的生意,胡雪岩的生意也因此越做越大,两人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无疑,胡雪岩在刚开始做的决定是典型的自己吃亏没好处,但也正是因为他这种心甘情愿吃亏的做法感动了王有龄,并发自真心地帮助他。正是凭着这种行为,胡雪岩使自己吉星高照,后来被左宗棠举荐为二品官,成为大清朝鼎鼎大名的“红顶商人”。

中国有句古话: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在为人处世中,有的人为了息事宁人,往往吃暗亏,结果吃了也白吃,别人不知道甚至不领情。所以一定要讲究吃亏的技巧,亏要吃在明处,至少要让对方意识到,你这个亏是为他吃的。这样看起来他得益了,其实他的内心难免愧疚;而你看起来吃亏了,其实因为宽容,你的内心十分坦然。

事不计较,难得糊涂

这个世界有太多我们放不下的东西。你是否喜欢金钱?如果你说喜欢,那么你面对金钱就很难做到糊涂。如果你说你不喜欢,那么权力呢?名声呢?只要你有喜欢的东西,你就会有所求,就会自作聪明。自作聪明,就难得糊涂。

人都有喜欢展示聪明的天性,然而这种天性却需要我们成天绷紧了神经去支持。在这样的常态下生活,疲累自然也就成了伴随我们左右的稳定因素。所以才会有了“难得糊涂”的境界之说。

与人相处需要互相谅解。每个人在做事时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对于别人的缺点,不要那么“聪明”敏感,凡事太较真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

其实,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我们完全可以忽略它们,将它们过滤掉。如果有什么人或事让我们感到不愉快,则不必过多地去计较,多一些糊涂,少一点聪明,彼此的相处便会融洽不少,你的境遇自然也会舒坦很多。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他给世人留下一句“难得糊涂”的名言。据说,“难得糊涂”这四个字是郑板桥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

一年,郑板桥专程到山东莱州的云峰山观看郑文公碑,因天色已晚,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老翁,自称糊涂老人,出语不凡。他室中陈设了一方桌般大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大开眼界。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郑板桥以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印章。因砚台大,尚有余地,郑板桥说老先生应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印章,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

郑板桥大惊,细谈之下,方知老人是位退隐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郑板桥当下见砚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招,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老人见了大笑不止。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名言从此在民间广为流传。

郑板桥的处世哲学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它的妙处在于将古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柔若刚、大屈若直、大进若退、大安若危的智慧贯穿于人与人交往的各个方面,并在为人处世、社交办事方面总结出了一系列实用而有效的方法。坚持坚忍、宽容、吃亏是福、该糊涂时要糊涂都是处世箴言。

孔子曾说:“聪明圣智,守之以愚。”意思是说,即使你是个脑子非常灵活的人,也不要完全表现出来,而是要揣着糊涂装明白,让别人有一点“迂”的感觉,这是免于遭嫉惹恨的一个妙法。有时候,呈现一点点的“糊涂”比十足的“精明”更容易得到回报。

姚崇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权倾当朝。

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人深得姚崇的敬佩。那是在姚崇高中秀才后,与一位叫张宗全的秀才同拜一位老师门下继续深造,以期将来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一次,老师要姚崇与张宗全就某个题目写一篇文章,两天之后他要考核。这两位学生下去都精心做了准备,将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交了上来。事有凑巧,姚崇与张宗全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且观点也相当一致,这如何不使老师为之恼火?没想到自己门下两位最得意的门生敢剽窃他人作品,这还如何了得?

看到这种情况,姚崇据理力争,并声明文章绝非剽窃。而张宗全的作品也非剽窃他人,但他为了平息老师的怒火,就对老师说:“这实属学生不该,前两天与姚崇兄弟论及此题,姚兄高谈阔论,学生深感佩服,遂引以为论。”老师听到这番话,也知错怪了两位学生,就平息了心中的怒火。

事后姚崇心里为此深感佩服,为张宗全的广阔胸襟所动。姚崇当了宰相以后,遂向唐玄宗推荐此人。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之后,深以为信,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专职外藩事务。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工作顺利、事业发达,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仰慕,但是往往只有那些既会做人又会说话办事的人才能实现很多人都渴望的这些梦想。原因何在,他们共同的经验就是在办事的过程中懂得并善于利用糊涂规则。

其实,学会“犯糊涂”并不难,只要你懂得把握好进退的尺度,知道何时进、何时退,那就好办了。如果能够用心领悟其内涵,勇于抉择进退的时机,就可以让自己的为人方式变得成功起来,把自己提到一个新高度。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的生性多疑和小心谨慎是出了名的。他连在睡梦中都能杀人,可见此人疑心有多重。然而,他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也是选择“糊涂”而不选择“精明”,以此来笼络人心。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袁绍大败,仓皇逃去。在缴获的战利品中有一捆书信,都是曹操部属与袁绍暗中相通的信件。曹操左右手下出主意说:“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则反对,“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曹操的这个决定可以说是大有学问:第一,袁绍已被击败,那些观望骑墙者已经没有了左右摇摆的空间,把他们查出来,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第二,曹操东征西讨,正当用人之际,如果非要查明谁在背后与袁绍通过信,只会搞得人心大乱,反而削弱了自己的实力;第三,曹操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来表现自己的宽宏大量,不仅能让原有的亲信更加死心塌地,也能让骑墙者抱愧忠诚,更能凭借好名声赢得更多的人才。所以,曹操宁要糊涂不要精明。

糊涂原则是许多成大事者都心知肚明的行动要略,也是为人成功的高明之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毕竟不是独来独往,生活中也常常会涉及其他人的一些利益,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遵循进退之术的时候,一定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争取自己利益的同时,绝不能伤害他人。

帝舜曾告诫大禹:“汝唯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唯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其深刻内涵就是做人要懂得忍让,才能留有余地,才能让人诚服。能够如此做人,是人生一种至高的境界,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如果能够在生活中坚持这样的一种“糊涂”原则,事情自然会办得和和气气、尽善尽美,为你的生活添加一抹色彩。

许多时候,我们的痛苦都来自于对小事的斤斤计较和纠缠不休,烦恼皆因强出头,太多的难过都是因为在乎得太多,太争强好胜。人在社会上走,“糊涂”二字非常重要。我们说:聪明之中有糊涂,糊涂之中有聪明。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糊涂的,他们一时的糊涂正是因为他们聪明。真正糊涂的人是不会聪明的,他们一时的聪明正是因为他们糊涂。正所谓:“聪明一生,糊涂一时;糊涂一生,聪明一时。”

其实,生活中本没有那么多的人和事需要去细心琢磨。毕竟人的一生时间有限,短短的几十年光阴,哪经得起那么多无谓的折腾?不必事事都彻查得那么清楚,表现得那么聪明,这样心中就不会有那么多重负。保持一点糊涂的态度去生活,头脑简单地对待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