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当下的修行——要敢于舍得
23978900000008

第8章 舍争吵,得和气(2)

“你为何不回复那些信呢?你认识我,不是吗?”那律师问。

“啊,当然!我从前是认识你的!”

洛克菲勒所答复的这句话如此明显,以致那律师气得快要发疯了。全庭寂静得毫无声息,而洛克菲勒坐在那里气定神闲,丝毫不动。

渐渐地,那位律师感到了自己的粗鲁无礼,羞愧地低下了头。

“不要因为别人发怒,你便怒不可遏。要知道那正是你应当平和的时候。”这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下次,当你想要发怒的时候,应该先想想这种爆发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你知道发怒必定会有损于自己的利益,那么最好约束自己,无论这种约束是多么吃力。

如果你想消除愤怒,可用以下方法:

第一,你要尽量推迟发怒的时间。如果你在受刺激的情况下总是动怒,那么先推迟十秒钟,下次推迟二十秒钟等,不断延缓动怒时间,以致完全消除怒气。

不要欺骗自己说你可以喜欢令人讨厌的东西。你完全可以讨厌某件事,但你大可不必为之发火,请你信得过的人帮助你,让他们每当看到你动怒时提醒你,切记不要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

第二,你不妨写一份“动怒日记”,记下你动怒的时间、地点、对象和原因。强制自己诚实地记录所有的动怒行为。你很快就会发现,如果是经常生气,仅是记录这件麻烦事就可迫使你少生气了。

第三,当你大发脾气后,大声宣布说你错了,这一声明使你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改正动怒是一种压力。

第四,在即将发怒前,及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找一件轻松而有意义的事做一做、想一想,这样就能转移愤怒,从而让自己的心态逐渐平和。

第五,不生气时,去和经常受你气的人谈谈。彼此听听对方最容易发怒的事,想一个沟通感情的方式。也许约定写张纸条,或做个缓和情绪的散步,便不必继续用毫无意义的怒气来彼此虐待。经过几次缓和情绪的散步之后,你会发现发怒是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第六,在最初的几秒钟,说出你的感觉以及你所认为的对方的感觉。最初的十秒钟是最为关键的,一旦过去了,你的怒气常常即刻消散。

凡事皆有度,气大则伤身。抛开烦恼,别跟自己较劲,开诚心,布大度,再苦也要笑一笑。灭却心头火,顺其自然,适度释放怒气,操纵好情绪的“转换器”,别把精力虚耗在憎恨上,克服怨天尤人的坏习惯。凡事莫生气、莫争吵,和气做人,和气做事,利人利己!

注重理解,体谅家人

要将家庭成员凝聚在一起,最重要的因素是体谅。与其只关注自己的悲哀与痛苦,不如多关怀体恤家人的苦楚。当你这样去做时,就会惊喜地发现你与家人之间更亲密,更和谐了,从而也就少了几分烦恼。

自从父母去世后,汤姆一直与妹妹相依为命。汤姆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而妹妹则在家负责家务活。

一天,汤姆下班回家,刚推开家门,妹妹便朝他扔过来一个时钟,并狠狠地冲他吼道:“你又到哪里鬼混去了?你自己看看,今天又晚回来一个小时。”

“我哪儿也没去,一路上都在塞车。”汤姆解释完后,见厨房里冷冷清清的,便知道妹妹又没准备好晚饭。

这时又累又饿的他也忍不住骂道:“你这个懒鬼,整天待在家里,竟然连饭都没做,你自己瞧瞧吧,现在都几点了?难道你想饿死我呀!”

“我每天在家当洗衣妇、烧饭婆,哪一天不是累得腰酸背痛的,晚饭你自己看着办吧!”妹妹也一脸不高兴地回答道。

“你累,难道我就不累吗?我们公司又要裁员了,你不知道我的压力有多大!”汤姆说完,把手里的公文包狠狠地朝妹妹砸去。

“呜呜……”妹妹号啕大哭起来。

“哎,这日子没法过了。”汤姆一甩门,到外面的酒馆喝酒去了。

其实,汤姆不知道,这段时间妹妹之所以心情不好,是因为她心爱的男朋友和她分手了。妹妹很是伤心,却无处排忧,只好把烦恼发泄在哥哥身上。而妹妹也不了解哥哥正面临着失业的巨大压力,因此心情很是糟糕。

如果汤姆常和妹妹沟通,就能体谅妹妹的苦衷,而妹妹也能体谅他上班的辛苦。这样,家庭“战争”就完全可以避免了。不过,汤姆与妹妹都不应该动不动就苛责对方。当心情不好时,他们应该选择沟通,而不应该憋在心里,更不应该拿对方当出气筒。这样的家庭不发生争吵才怪。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多一份安慰,多一些倾听,多一分体贴,这样的家庭才会和睦幸福。

想必这个浅显的道理很多人都懂。然而,很多时候人们总是更清楚自己的苦处,而不太在意家人的真正感受。比如你在外工作,你的父母待在家中,于是你的焦点会放在你有多辛苦,而忽略了待在家中的父母也有一堆苦水要倾吐。如果你是家中的那个人,你会强调家务多繁重,而不去想上班也同样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我们在外面经常听到这样的表白:“我父母根本不理解我!”这些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就是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不体谅自己。

其实,在一个家庭中,这样的问题不难解决,只要你善于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多体谅对方,设身处地为家人着想,试着去想如果你是对方,你碰到的会是什么?你会怎样去做?你就会发现家人的生活并不像表面那样轻松自在。

在此,我们并非要你开始怜悯家人或刻意强调问题的重点,只是希望你多倾听,多付出你的关怀,这会减轻你的压力,因为你要知道这世间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受苦。体谅家人的苦处,就是给他们心灵上的安慰,尤其是当这样的安慰来自家庭中的成员时,效果就更显著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与父母产生隔阂,这大多是由缺乏与父母的沟通造成的。不管有事还是没事,我们都要主动地跟父母聊聊天,这样可以消除很多不必要的隔阂。

父母是最爱你的人,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受到多大的伤害,父母都会在第一时间为你送去温暖,让你不再感到孤独,让你重整旗鼓去迎接明天。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他们给予我们的爱,并要用爱心来回报他们。这是一个人应有的责任,要时刻记得父母是爱我们的。

曾看到这样一幕:在农村紧张繁忙的麦收季节,大人都下地农忙了,只有六十多岁的老奶奶在家照看小孙子。吃过午饭,孩子玩性大发,非要到毒辣的太阳底下玩。奶奶怕孩子受热,就把他抱到阴凉处。不一会儿孩子又跑了出去,来回几次,老人没有办法只好由着他,但又担心孩子晒着,于是就躬着身子为孩子遮太阳。孩子走一步,奶奶跟一步,如影随形,寸步不离。毒辣的太阳下,孙子玩得兴致勃勃,而老人却满身是汗。

我们的长辈就像一棵古树,绿叶如盖、摇曳多姿,枝蔓一直伸到天边,枝头挂满成熟的甜果,任由晚辈在树上攀玩,品尝甜果的美味。离我们最近的感动,往往是那些不被人所重视的亲情,当我们已习惯于他们的付出和给予时,当我们一天天长大而无视他们的衰老时,为人子女的我们是否忘记了最应该尽的义务——孝敬长辈?是否真的懂他们的心?

的确,已经长大的儿女,早已不再是每天围绕在爸妈身边的小孩子了。大凡事业心强,有志于闯荡天下的子女,都很少有时间厮守着老人,陪伴着老人。没有了儿女们的陪伴,老人便会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

比如,侍弄花草,去河边钓鱼,去公园和爱鸟人士们一起逗鸟,抑或是搓麻将走象棋,总之,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对于父母的这些爱好,只要能让父母高兴,做子女的都要支持。子女每天忙于为生计奔波,对老人的关心实在太少,千万不能再打击和扼制老人的兴趣爱好,不能把老人推向孤寂的深渊,让老人郁郁寡欢,失去老年生活的乐趣和幸福,否则就真成了不孝之子。所以,做儿女的一定要全力支持老人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奔忙劳碌了大半辈子后,享受一个安稳、愉快、美好的晚年。

有位老太太今年70多岁了,子女们一个个都成家立业,不用她操心了;孙子也已经上学,不用她带了。一天,儿子上班走了,孙子也上学去了,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感觉到无所事事的她便决定到外边走走。到了家门口的一个公园里,她看到一个垃圾箱外边堆了好多没扔进去的垃圾,为了大家能有一个好的娱乐环境,老太太便把外边的垃圾清理了。这一清理不要紧,老太太还上瘾了,在家里没事就出去捡垃圾。

儿女知道这件事以后,都极力反对,纷纷指责她:每个月拿2000多块钱的养老金,在家吃喝玩乐,干什么不行,非要去捡破烂,让我们做子女的脸面往哪儿放?让我们怎么向亲友邻里交代?让外人怎么说?虽然老太太的子女们反对,但是老太太并没有因他们的反对而停止自己的“工作”。时间长了,儿女们也都慢慢理解了老太太的想法,便不再阻拦老太太去捡破烂了。

因为作为子女的确实看到老人精神矍铄的面貌:目光清亮没有丝毫的呆滞,精神头虽不显活泼,但也绝不龙钟……给人以自信、希望、振奋和羡慕的感觉,而不是以前的那个每月都要去医院,看病、检查、做治疗,花钱受罪的老太太了。

老太太的儿女谈起这件事情时,总是说:“父母一辈子不容易,年轻时都一直为子女着想,到老了才能做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子女的应该支持她们,只要老人高兴就行。”爱父母就要以他们快乐为标准,而不是总在意别人的看法。理解父母的心、父母的喜好,其实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成全。

人到老年,由于身体和环境等原因,生活圈子小了,接触的人和事也少了,难免会有些孤单、寂寞之感。他们渴望沟通和交流,特别是渴望同儿女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所以,我们一定要满足父母的这个心愿。

所谓的家和万事兴,莫不就是父慈子孝、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其实这并不难,家人之间多一些体谅,多一些理解,就离此不远了。

闭上眼睛,用心感受

常言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人们也一直是秉持着这个原则来判断身边的是是非非的。可是,难道你真的从来没有怀疑过——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的吗?那些魔术大师们就是真的拥有魔法吗?不见得吧!所以,对生活中的很多事,不能因为一时的所见或所闻就盲目地去断定什么,有时候需要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甚至暂时别用我们的眼睛去判断,即闭上眼睛,用心感受。

象棋是中国的发明,其中蕴藏着中国人的人生智慧。高手往往能从大局出发,不争一子得失,着眼于长远,走一步看三步,甚至更多,有战略布局造势,有策略设圈埋伏;而低手只能从局部出发,走一步看一步,无长远之眼光,为争一子之得失往往陷于对手之圈套,损城失地,直至输棋。

眼睛看到的“得”和内心体会到的“得”很多时候是无法比较的。正如买椟还珠的人,他以为自己获得了精美华丽的包装盒,而不知道自己还掉的那颗珍珠才是真正价值连城的宝物;刻舟求剑的人以为只要在船上做出标记,就可以找回自己的剑,而没有意识到随着船越行越远,他的剑基本没有找回来的可能性。

一位普通的年轻母亲说起一次朋友来访的经历:

朋友来访的时候正遇上她的丈夫出差、孩子感冒,她忙得不可开交。几天下来,朋友感慨道:“看见你这样忙忙碌碌、身不由己,我是绝不敢要孩子了。看见你一日三餐,洗煮烧煎,比保姆做得还辛苦;看见你冲锋陷阵,又接送孩子上学,又忙工作,几乎变成机器人;看见你凌晨两点还不能安歇,要给孩子喂药喂水,像个苦役犯;还看见你的皱纹与眼袋,看见你无穷无尽的付出。女人最好的年华就这样失去了,人生还有什么乐趣?你看我,工作时无忧无虑,出游时无牵无挂,多好。”

她笑了,对朋友说:“你什么都看见了,可唯独没有看见我的快乐和幸福。”朋友以为她是自欺欺人。她告诉朋友,儿子刚上幼儿园,第一次吃到了鸡翅,才两岁半的他将鸡翅藏在白衬衣的袖子里,晚上带回来要与妈妈分吃。她至今记得,他津津有味地吸吮那半截鸡骨头的馋相。每每想起他衣袖上留下的那片鹅黄油渍,心里就会有一片淡淡的温暖。走在路上,小小的儿子懂得让自己的妈妈走在他的右边。他说:“妈妈是近视眼,我是千里眼,我来保护你!”过马路的时候,他会冲着车流大喊:“你们通通快让开,我妈妈要过马路了!”仿佛自己的妈妈是至尊至贵的女王,所有人都得谦恭礼让。母亲,就是孩子心灵的国度里最值得敬爱的女王。还有一个中午,儿子很晚还没回来。在外环路上被找到了。这一路,槐花开得纯白如雪,幽香扑鼻,儿子正专心致志地往树干上写字,一棵一棵地写着。他对妈妈说:“今天是母亲节,我没能买到康乃馨,就来到了这里。”花开得那么好,却有人采摘,儿子就用水彩笔写下了这些稚拙的留言:“这是我送给妈妈的花,请让它好好地开,不要摘。”她和儿子一起去医院验血,当医生宣布儿子和她是相同血型的时候,他一下子欢呼起来:“太好了,如果以后妈妈生病需要输血,就可以抽我的了!”听完这些,朋友才看到了她忙碌背后的那些幸福……

就像这位朋友一样,一看到年轻母亲整日的忙碌便得出了结论: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不但在操劳中失去年轻美貌,失去原本属于自己的时间,甚至都没有了自我。但是她却没有看到在母亲终日操劳的背后是以怎样的一份幸福和安慰作为动力的。

在这个世界上,舍和得的评判标准到底是怎样的呢?小时候觉得很多是对的东西到了现在却让人十分怀疑,现在的社会好像也和小时候不一样了;小时候看东西,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很容易区分,现在却不明白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只羊同时要过一座独木桥。窄小的独木桥上,只允许一只羊过去。就这样,两只羊在桥中间相遇,谁也不肯让步。它们角对着角,为了过桥而打起来,结果它们一起落到桥下的急流里,丧了性命。

婚姻就像是过独木桥,夫妻两人开始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行,但在一起生活的时间长了,摩擦和冲突让我们变成了向反方向行的两只羊。我们习惯性地把问题归咎于对方,指责对方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互不相让,争吵不休,像羊一样角力。记得有一句话: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婚姻有个美满的结局,就在夫妻争吵的时候,想一想两只羊掉下急流的命运吧!

只有各自退让一步,我们的婚姻才能前进一步!

他和她都是电视迷,可是迷的内容不同。他喜欢足球节目,她则喜欢缠绵悱恻的电视连续剧,尤其是韩剧。一天晚上,因为看电视选台的问题,他们俩又吵上了。她说韩剧好看,催人泪下;他说不好看,婆婆妈妈。她说,你没有艺术细胞;他说,你不知经典为何物。她说,你眼高手低;他说,你安于肤浅。说着说着,就开始远离原来的话题互相指责了起来。他说了她的很多缺点和不足,她则历数了他多年来的种种错误。于是嗓门越来越大,战争逐渐升级,升到不能再升的时候,她穿上外衣,拂袖而去,打电话给朋友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