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24283700000027

第27章 去留无心,宠辱不惊(4)

“假如你要称它为宝物的话,也可以,那是一位美丽的姑娘送给我的。”樵夫说。

“哦?”商人惊奇了,“是一件什么样永恒的宝物,令你如此幸福呢?一件金光闪闪的定情物?一个甜蜜的吻?还是……”

“这个美丽的姑娘从来没有同我说过一句话,每次在村里与我相遇,她总是匆匆而过。三年前,她去了另一座城市。就在她临走之前,上车的时候,她……”樵夫沉浸在幸福之中了。

“她怎么样?”商人急切地问。

“她向我投来了含情脉脉的一瞥!”樵夫继续道,“这一瞬间的目光,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我幸福一生了。我已经把它珍藏在我的心中,它成了我瞬间的永恒。”

商人看着幸福无比的樵夫,心中说道:

“真正的富翁应该是他,我才是个名副其实的穷光蛋。”

人生如过客,开心是一生,不开心也是一生。珍惜拥有的,把握住每一瞬间的美好,你就是生活的富翁。总是想一些自己无力解决的事情,并且让自己因此郁郁寡欢,即使你有万贯家财,也是个生活的穷人。其实,只要明白“人生如过客”这个简单的道理,还有什么东西值得去不开心呢?

14.泥中莲花

在日本,耕田的农民被视为贱民,连出家当和尚的资格都没有。无三禅师虽然出身于贱民,但是他一心皈依佛门,于是假冒士族之姓,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无三禅师后来被众人拥戴为住持。举行就任仪式的那天,有个人突然从大殿中跳出来,指着法坛上的无三,大声嘲弄道:“出身贱民的和尚也能当住持,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就任仪式庄严隆重,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众僧都被眼前发生的事弄得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能来阻止这个人说话,只好屏息噤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仪式被迫中断,场上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众人都为无三禅师捏了一把汗。

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无三禅师从容地笑着回答:“泥中莲花。”

绝对的佛禅妙语!在场的人全都喝彩叫好,那个刁难的人也无言以对,不得不佩服无三和尚的深湛佛法。

就任仪式继续进行,这突然的刁难并没有对仪式有什么影响,反而更增加了他的威信,众人更加拥护他了。

的确,淤泥中也能生出莲花,所以看人不能只盯信人家的出身,盯住人家的过失,而是要看这个人本身是否值得尊重。

在一架由纽约起飞的班机上,一名中年白人妇女被安排坐在一名黑人旁边。她对身边的黑人怒目而视,黑人则用微笑回应了她的不友善。于是,白人妇女气势汹汹地把空服员叫来。

“请问有什么问题吗?”

“你们把我安排坐在这里,我受不了坐在这种令人倒霉的人旁边,再给我找个位置!”

几分钟后,空服员回来了。

她说:“女士,很抱歉,经济舱已经客满了,不过在头等舱还有一个空位。”

不等白人女士说话,空服员接着说:“在这种情况下将乘客提升到头等舱,的确是我们从未遇到的情况,但是我已经获得了机长的特别许可。”

空服员继续说道,“机长考虑到这个特殊的情况,他认为要一名乘客和这么令人讨厌的人同坐,真是太不合情理了。”空服员转向那名黑人,“因此,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们已经准备好头等舱的位子了,请您移驾过去。”

周围的乘客这时都报以热烈的鼓掌,那名黑人在一片掌声中挥着手走向了头等舱。

人是生而平等的,不分男女,不分种族,不分国家。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我们人类大家庭的成员,只有大家携手并进,相互关爱,才能构建出一个和谐的世界,一个美丽的星球。而那些因为别人外在的形态,或出身不好而歧视他们的人,其实才是最没素质的人。

15.色即是空

一次,洞山禅师问云居禅师:“你爱色吗?”

云居正在用竹箩筛豌豆,听到洞山这样问,吓了一跳,箩里的豆子也洒了出来,滚到洞山的脚下。洞山笑着弯下腰,把豌豆一粒一粒地拣了起来。

云居禅师耳边依然回想着洞山禅师刚才说的话,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没有办法回答。

“色”包含的范围太大了!女色、颜色、脸色……你穿衣服挑颜色吗?你吃佳肴喝美酒看重菜色、酒色吗?你选宅第房舍注意墙色吗?你会按照别人的脸色行事吗?你贪恋黄金白银的财利吗?你恋慕妖媚艳丽的女色吗?

云居禅师放下竹箩,心中还在翻腾。他想了很久才回答道:“不爱!”

洞山一直在旁边看着云居受惊,闪躲,逃避,他惋惜地说:“你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好了吗?等你真正面对考验的时候,是否能够从容面对呢?”

云居大声说道:“当然能!”

然后他向洞山禅师脸上看去,希望能得到他的回答,可是洞山只是笑,没有任何的回答。

云居禅师感到很奇怪,反问道:“那我问你一个问题行吗?”

洞山说:“你问吧!”

云居问:“你爱女色吗?当你面对诱惑的时候,你能从容应对吗?”

洞山哈哈大笑地说:“我早就想到你要这样问了!我看她们只不过是美丽的外表掩饰下的臭皮囊而已,你问我爱不爱,爱与不爱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心中有自己坚定的想法就行了,何必要在乎别人怎么想!”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眼中有色,心中无色,才能坦然面对世间的各种诱惑。

16.随遇而安

一天,无德禅师行脚来到佛光禅师处,佛光禅师对他说:“你是一位很有名的禅者,可是为什么不找一个地方隐居呢?”

无德禅师无可奈何地答:“究竟哪里才是我的隐居之处呢?”

佛光禅师叹口气,道:“你虽然是一位很好的长老禅师,可是却连隐居之处都不知道。”

无德禅师就说:“我骑了30年马,不料今天竟被驴子摔了下来。”

这样,无德禅师就在佛光禅师处住下来。

有一天,佛光禅师请无德禅师讲学:

一学僧问:“什么是您禅师的家风?”

无德禅师说:“我不告诉你。”

学僧不满地责问说:“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无德禅师也就不客气地答道:“这就是我的家风。”

学僧更是认真地责问道:“您的家风就是没有一句话吗?”

无德禅师说:“打坐!”

学僧顶撞道:“街上的乞丐不都在坐着吗?”

无德禅师拿出一个铜钱给学僧。

学僧终于省悟。

无德禅师再见佛光禅师,报告说道:“当行脚的时候行脚,当隐居的时候隐居,我现在已找到了隐居的地方!”

人生真正的自由其实就随遇而安,坐在地上就是乞丐,隐居起来就是隐者,走在路上就是行脚僧。如同风吹蒲公英,落在何处何处就是家,这就是随遇而安。

有个人到寺庙里去玩,他看见菩萨坐在上面,就问道:“请问菩萨,您在想什么?”

菩萨说:“我什么也没有想。”

“那您的眼神我们为何猜不透?”那人又问。

“噢,是这样,”菩萨安详地笑了笑,继续说道:

“我的心明静得像水,可以清澈见底。我什么也没有想,也不受外界情况变化的影响。所谓的七情六欲,只是你们见到喜欢的东西或高兴或悲伤,而我除了吃的外,认为别的都是身外之物。懂得这个道理,你就可以成为圣人了。把一个人比喻成佛,他一生下来,什么都没有,如果他能随遇而安,当劳作时劳作,当休息时休息,能心情快乐,助人为善,那何愁不如彭祖活八百岁呢?”

“那我活这么长时间干什么?”

“这个嘛,各人有各人的见识。”

“既然这样,我可不想成佛,我就随遇而安吧。多谢菩萨指点,下次再见。”

这个人走出了山门。

随遇而安,并不是要人们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而是主张以豁达的心态来反观世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善恶、美丑之别,一切皆是缘法,一切皆如止水,这样我们就不会为世事所困扰,做个真快乐的人。

17.享受过程

从前,在山中的一个古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被要求去买食用油。在离开前,庙里的厨师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最近得到的布施不是很多,你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和尚答应后就下山,到厨师指定的店里买油。在上山回庙的路上,他想到厨师严厉的表情及严肃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于是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

很不幸的是,在小和尚快到厨房门口时,由于没有向前看路,结果踩到了地上的一个坑里。虽然没有摔跤,可是却洒掉三分之一的油。小和尚非常懊恼,甚至紧张到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终于来到厨房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

厨师拿到装油的碗时,当然非常生气,他指着小和尚大声斥责:“你真没用!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

小和尚听了很难过,开始掉眼泪。一位老和尚听到了,就跑来问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事情的经过以后,他就去安抚厨师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和事物,并且需要跟我做一个报告。”

小和尚想要推卸这个任务,强调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还要看风景、作报告。

不过在老和尚的坚持下,他只有勉强上路了。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是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这样边走边看风景的情形下,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当小和尚把油交给老和尚时,发现碗里的油,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损失。

欲速则不达,越是紧张做某件事就越做不好。一位真正懂得从生活经历中找到人生乐趣的人,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与其天天在乎自己的成绩和利益,不如每天努力在上学、工作或生活中,享受每一次经历的过程,并从中学习成长。

18.幸福是一种感觉

有好多天了,慧能小和尚独坐寺内,闷闷不语。

师父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也不语,微笑着领着弟子走出寺门。

门外,是一片大好的春光。

师父依旧不语,怀抱春光,打坐于万顷温暖的柔波里。

放眼望去,天地之间弥漫着清新,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水河。慧能小和尚深深地吸了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安详地打坐在山坡上,心中空无一物。

小和尚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过了晌午,师父才起来,还是不说一句话,不打一个手势,领着弟子回到寺内。

刚到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上两扇木门,把小和尚关在寺门外。

小和尚不明白师父的意旨,径自坐在门前,半天纳闷不语。很快,天色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小鸟也渐渐变得不明朗起来。

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他的名字,进去后,师父问:“外边怎么样了呢?”

慧能答:“全黑了。”

“还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了。”慧能又回答说。

“不,外边还有清风、绿草、鲜花、小鸟,一切都还在。”

慧能顿悟,明白了师父的苦心,这些天笼罩在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人生往往如此,有的人活得很黯淡,并不是因为他的生活中缺乏阳光,而是消极的心态早已把所有朝向阳光的窗户紧紧关上了。

19.一切皆随缘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

“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随喜!”

佛家讲求的是“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一切随缘才能保持心态的平和;顺其自然,才能把握机缘,促使一切水到渠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用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来面对,才发现其实事情往往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天热了,学校离海不远,校长把学生带到海边去玩。他自己站在水深处,规定学生以他为界,只准在水浅处玩。

小孩都乐疯了,连极胆小的也下了水,终于,大家都玩得尽兴了,纷纷上岸。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把校长吓得目瞪口呆。

原来,那些一二年级的小女孩上得岸来,觉得衣服湿了不舒服,便当众把衣服脱了,在那里拧起水来。光天化日之下,她们竟然造成了一小圈天体营。

校长第一个冲动便是想冲上前去喝止——但好在,凭着一个教育家的直觉,他等了几秒钟。这一等的功夫,他发现四下里其实没有人大惊小怪。高年级的同学没有投来异样的眼光,傻傻的小男生更不知道他们的女同学不够淑女,海滩上一片天真欢乐。小女孩做的事不曾骚扰任何人,她们很快拧干了衣服,重新穿上——像船过水无痕,什么麻烦都没有留下。

不能想象,如果当时校长一声吼骂,会给那个快乐的海滩之旅带来多么尴尬的阴影。小女孩会永远记得自己当众丢了丑,而大孩子便学会了鄙视别人的“无行”,并为自己的“有行”而沾沾自喜。

他们是不必拭擦尘埃的,因为他们是大地,尘埃对他们而言是无妨无碍的,他们不必急着学会为不合礼俗规范而羞惭。他们何必那么快学会成人社会的琐碎小节。

佛家讲求“一切随缘”、“顺其自然”,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一味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世界:谁必须怎样,这件事必须这样做,否则就是不道德,就是错误。其实,很多事情如果没有那些神经质的家伙大叫:“不得了啦!问题可严重啦!”原来也可以不称其为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