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糖尿病饮食与防治(生活必备丛书)
24315500000029

第29章 糖尿病日常保健与家庭康复(3)

一般情况下,几毫升的尿即可确定尿糖,用(-、+、++、+++、++++)表示,可反映留尿前几个小时尿糖的平均水平。尿糖定性有两种测定方法:班氏法和试纸法。前者经济、稳定,但受尿中其他物质的干扰,特异性(可理解为准确性)偏低。试纸法给患者带来了方便,特异性高,不受尿中其他物质的干扰。但因试纸的质量不同,稳定性也随之不一样。

一般情况下,尿糖定量只需测定24小时的尿糖总量,用克/24小时表示,反映全天24小时的尿糖水平。尿糖定量要比尿糖定性准确性更高。

尿糖测定有几方面优点:操作方便;比较经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较小。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监测手段。但在分析尿糖结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当血糖低于肾糖阈时,尿糖就不能反映血糖的变化。如果肾糖阈异常升高到10.0毫摩尔/升,甚至达到11.1~16.7毫摩尔/升时,尿糖就不能反映这个血糖水平以下的血糖变化。肾糖阈升高常见于伴有严重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伴有糖尿病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肾糖阈降低,即使血糖低于8.9毫摩尔/升、甚至血糖为正常值,尿糖仍可测出。例如,妊娠女患者的肾糖阈就降低,尿糖就不能作为血糖控制的指标。所以,要想以尿糖作为监测指标,首先要请医生帮助了解肾糖阈是否正常。

同样,尿糖定性也不适用尿糖过高的情况,比如,尿糖定性++++,此时的血糖可以是16.65毫摩尔/升或更高。

尿糖反映的是一段时间内漏到尿中的葡萄糖的量或浓度,而不是留尿那一刻时间的尿糖水平。

要想判断尿糖的量就必须要把尿糖定性与此段的尿量结合起来,尿糖定性反映的是尿糖的浓度。“+”表示尿糖浓度为0.5克/100毫升以下,“++”表示0.5~1.0克/100毫升,“+++”表1.0~2.0克/100毫升,“++++”表示2.0克/100毫升以上。尿糖总量应是定性与尿量的乘积。例如,某段时间的尿糖定性+++,如果这段时间的尿量为200毫升,那么,这段时间的尿糖量为2~4克;如果这段时间的尿量为400毫升,那么,这段时间的尿糖量为4~8克。因此,某段尿糖定性测定的同时,一定要记录同一时间的尿量。

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监测

胰岛功能的检测可以通过血糖水平的测定而得知,血糖值高则预示着胰岛β细胞功能差。

血中的胰岛素水平可以反应胰岛小细胞功能:胰岛肝细胞的作用是分泌胰岛素,它分泌的胰岛素越多,说明功能越好。所以,对于Ⅰ型糖尿病来说,通过检验血胰岛素水平可以反应其胰岛功能。

另外,可以通过对血中C肽的测定而检测患者的胰岛功能。胰岛素和C肽都是由胰岛分泌的,而且量相等。C肽可以说是胰岛素的“孪生姐妹”,胰岛β细胞每分泌一个胰岛素,就带出一个C肽。只是C肽没有胰岛素的降血糖的功能。当胰岛素与C肽进入血液后,40%~60%的胰岛素被肝脏摄取并灭活,而C肽被肝脏灭活的却不多,因而,血液中C肽水平是胰岛素的水平的5~10倍,而且,对于已经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来说,化验的胰岛素中,既包含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又有注射的胰岛素,就无法准确判断胰岛β细胞功能。而C肽则不受外来胰岛素的影响。所以C肽更能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由于Ⅱ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所需的胰岛素远远高于正常人。所以,尽管胰岛素、C肽水平正常,甚至高于正常,但是并不代表胰岛小细胞没有受损,更不能由此判断不缺乏胰岛素。相反,如果胰岛素水平很高,说明存在胰岛素抵抗。

因为有许多因素可影响到胰岛素和C肽的水平,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测定的结果会有很大的距离。因此,测定胰岛素和C肽,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这就是所谓的胰岛素与C肽释放试验。

1.胰岛素释放试验

试验前一日晚餐后停止进餐,但可以饮水。试验日早晨7时或8时(要求禁食时间为8~14小时)抽取空腹胰岛素;抽血后立即口服葡萄糖粉75克(用300毫升温开水将75克葡萄糖粉溶化,5分钟内喝完)。从喝第一口开始计时间,分别于服糖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和3小时抽血测胰岛素。也可以用馒头代替葡萄糖粉,即用100克面粉制成的馒头于10分钟内食入,抽血方法同上。

正常人空腹胰岛素水平为5~24mμ/L。口服葡萄糖后血胰岛素开始上升,在30或60分钟时达到高峰,约为基础值的5~10倍,然后开始下降,到3~4小时恢复至基础水平。

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低下。空腹胰岛素水平常在0~5mμ/L,服糖后无明显增加。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比较复杂。可分以下几种情况:①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的患者,服糖后1小时的血胰岛素水平,较空腹胰岛素水平要高,但很有限。而2小时或3小时的胰岛素水平相对正常或升高。或者是空腹、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胰岛素水平都比正常升高。②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服糖后1小时胰岛素水平较低,2小时、3小时胰岛素水平下降慢。③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不伴有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空腹、服糖后1小时、2小时胰岛素水平都比较低。

2.C肽释放化验

C肽释放化验与胰岛素释放化验相同。正常人空腹C肽水平为400皮摩尔/升。服糖后C肽在30分钟或60分钟达到高峰,约为空腹值的5~6倍。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C肽变化规律与胰岛素释放试验相同。

糖尿病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监测

从一定角度讲,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就是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而许多因素均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糖尿病的综合防治中,一定要注意能够引起或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各种危险因素的监测,一旦发现,立即治疗。

血压的监测:对于没有诊断高血压的患者,要经常测血压。至少1~3个月测一次血压。如果已经被诊断为高血压,而且血压已经得到控制,则每周至少在不同的时间内测2~3次。如果血压比较高,还在调整用药阶段,则每天应在不同的时间内测3次左右,直至血压稳定。

血脂的监测:血脂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至少要一年化验1~2次血脂。对血脂较高、正在治疗的患者,要遵照医生的意见按时化验血脂。

体重监测:每月要测一次体重,根据体重的变化来确定每天热量的摄入。

糖尿病并发症的监测

糖尿病并发症涉及的范围较广,有膀胱、肾脏、眼、心脏、足等病变。对于没有并发症的患者,每年还要检查一次尿常规、尿白蛋白;每年做一次眼科、足的检查;每年至少做一次心电图检查。已经引发并发症的糖尿病,则要根据医生的要求按时检查。

妊娠糖尿病自我监测

要避免妊娠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就要在怀孕前和孕早期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范围内。首先要学会检测血糖水平,可通过对四个时间段尿血糖值来估算一天内的血糖水平。

第一段尿是指早餐后至中餐前这一段时间内排出的全部尿液;

第二段指中餐后到晚餐前的尿液;

第三段指晚餐后至睡前的尿液;

第四段指睡后至第二天早餐前的尿液。以每段尿中取一杯测定尿糖,所得的结果是四段尿糖。如每段尿糖在微量和“+”之间,说明糖尿病控制好。当出现低血糖反应(出汗、头晕、心慌、饥饿感等)或尿糖“+”以上时,需立即去医院注射胰岛素治疗。

妊娠糖尿病中止怀孕的情况

在有些情况下,妊娠糖尿病病人是必须中止妊娠,并且还要积极治疗糖尿病,这些情况是:

(1)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子痫;

(3)酮症酸中毒;

(4)严重肝、肾损害;

(5)恶性、进展性增殖性视网膜症;

(6)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7)胎儿宫内发育停滞;

(8)严重感染;

(9)母体营养不良;

(10)胎儿畸形和羊水过多。

四、糖尿病的治疗指南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

糖尿病患者要弄清楚糖尿病治疗目标,要了解达到这样目标所要采取的方法及途径。目标有三。

(1)一旦发现糖尿病即应进行强化治疗,以便长期稳定控制血糖,使血糖值在正常范围。把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的水平,并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稳定的而不是波动的状态。

(2)防止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这就是说,糖尿病并发症是血糖长期升高、侵害全身各脏器的大、小血管的结果。只要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长期而稳定,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就会很小。因血糖控制不好已经发生了的并发症,待血糖水平控制好后,可以延缓已有并发症的发展。由此可见,血糖的控制好坏很关键。

(3)让糖尿病儿童有正常的生长发育,与非糖尿病儿童一样进学校学习,取得良好成绩。让糖尿病人有正常的工作与劳动能力,与非糖尿病人一样享受高质量的生活。这三个目标意在表明,只要血糖水平接近正常值,对健康危害极小,甚至造成致残、致死的并发症就不会出现、不会发生。或刚刚发生并发症就控制好血糖,可延缓并发症发展。糖尿病患者不论是Ⅰ型或Ⅱ型的,都将有很乐观的前途,孩子可以成才,成人可以有自己的事业、成就和美好的生活。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很明确,前景也很乐观。为达此目标,糖尿病患者应树立信心,与医护人员合作,坚持做到严格、合理地控制血糖;治疗一切能够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也就不再那么可怕。

糖尿病的治疗措施

糖尿病的治疗措施包括五项内容:糖尿病患者接受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疗法,适当运动,降糖药物治疗及病情的监测。这五项内容是全世界医学领域治疗糖尿病的有效的综合疗法,是根据糖尿病病因、病理等特点制定的。

糖尿病的基础措施之一就是对糖尿病知识的普及与教育。这一措施的制定和强调,应该说是根据糖尿病的终生治疗特点而来,所以一定要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糖尿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学会糖尿病膳食的配制及自我保健,学会自我监测血糖,从而提高患者的信心与自觉性,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

饮食控制就是营养疗法,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疗法。不论糖尿病的轻、重程度,也不论是哪种类型,只要是糖尿病,饮食就一定要有严格的规定。饮食控制是在保证给糖尿病患者供给足够量的、而且是均衡的营养、维持理想体重、保持血糖良好稳定的前提下的控制,而不是无限的控制。

适当运动是针对糖尿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因环境因素中缺乏运动而致病的原理制定出来的一种治疗办法。适度运动对糖尿病的益处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应知道运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火候”掌握不好,运动这种积极的治疗方式,还会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糖尿病的运动疗法,有其适应征和禁忌证。

降糖药物治疗是在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后血糖仍然很高、未能控制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补救办法。胰岛素治疗是对绝对缺乏胰岛素患者的补充、替代治疗。如Ⅰ型糖尿病的胰岛被破坏、不能生产胰岛素,Ⅱ型糖尿病的最后胰岛功能衰竭,或某种条件情况不能使用口服药时,都要应用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中的磺脲类,是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尚存分泌功能的情况下使用,起着刺激、督促胰岛加强工作的作用,是胰岛的监工。第二类口服药为双胍类,可称其为抗高血糖药,不作为降血糖药物。它可使高血糖降低,不能使正常血糖下降,不刺激胰岛加强分泌,而是作用在外周组织,使葡萄糖的异生减少,肌肉与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结果是血糖下降,胰岛素的用量减少。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第三大类降糖药物。它降糖的作用是使进入小肠的淀粉糊精,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显著减慢,不能变为葡萄糖,也就不能吸收入血,血糖就不会升高。因此,此药在降低餐后血糖取得显著疗效。最后一类药物是胰岛素的增敏剂,增敏剂有一个特点:在体内没有胰岛素的情况下,它是不会起作用的。当体内有胰岛素的情况下,且不论是外源注射的胰岛素还是内源自生的胰岛素,该药均可增强胰岛素在骨骼肌、肝脏及脂肪等组织细胞的敏感性。简单地说便是使胰岛素的作用更强了。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

血糖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近30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国际上分别针对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进行了两个大系列、长时间的研究,研究结果做出了比较一致性的结论,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必须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

(1)是针对Ⅰ型糖尿病的研究,即糖尿病监测与控制实验(简称DCCT)。是美国、加拿大两个国家的24个糖尿病中心,对1141例Ⅰ型糖尿病患者分强化治疗和常规治疗两组,从1983年~1993年进行了历经10年的跟踪观察。最后结果表明:强化治疗组严格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的几率明显降低。强化治疗组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和进展的风险降低50%左右。结论是严格控制血糖的确可预防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

(2)是针对Ⅱ型糖尿病的研究。即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简称UKPDS)。是英国的23个糖尿病中心,将5102名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进行观察,同时也对血压严格控制组和一般组进行观察,为期长达20年。强化组的控制目标是空腹血糖<6.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7.0%,血压<150/85毫米汞柱。结果显示,强化组与一般组比较,总的糖尿病并发症减少12%,心肌梗死减少16%;视网膜病变减少21%,尿白蛋白排出率(反映肾脏受损程度)减少33%。血压严格控制组与一般组比较总死亡率减少33%;脑卒中减少44%,心衰减少56%;眼底病变减少34%。

血糖的控制标准

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如何,关键是看对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控制情况,并发症的控制情况又主要取决于血糖控制情况的好坏。血糖究竟降至多少,各国标准大同小异,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糖尿病控制标准,和我国糖尿病控制的多项标准如下。

1.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糖尿病控制标准

良好标准:空腹血糖在6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8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6.2%。

一般的标准:空腹血糖在8.0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0.0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8.0%以内。

不好的标准:空腹血糖在8.0毫摩尔/升以上,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0.0毫摩尔/升以上,糖化血红蛋白在8.0%以上。

2.中国糖尿病控制标准

我国《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中的糖尿病控制标准中,除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外,还包括尿糖浓度、血脂、体重指数、血压,分满意、良好、尚可和较差四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