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女职工疾病预防手册
24350200000027

第27章 如何预防五官疾病(1)

1.近视眼的矫治

近视的症状是视力减退,高度近视常会引起玻璃体单纯浊、眼底出血、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失明。

戴眼镜是矫正近视的传统方法,但有很多弊端,对工作、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长期戴隐形眼镜,对角膜会有一些损伤,有潜在危险。因此,数以万计的近视患者渴望摘掉烦人的眼镜。

西医治疗

传统的近视框架眼镜只能起到光学矫正作用,没有治疗和预防功能,并且明显的存在越戴越深的缺陷,亦对学习、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长期戴角膜接触镜(又称隐形眼镜),对角膜有一定损伤,具潜在危险。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治疗近视的方法益增,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激光矫视手术:首先切开角膜瓣,然后利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基质进行切削,打磨角膜弧度,从而改善屈光不正,最后将角膜瓣复位。

(2)角膜塑形镜:采用一种中间平坦、周边陡峭的硬性透气角膜接触镜,戴在角膜上,产生轻微压迫,缓慢地改变角膜形状,使角膜中央光学区变平坦,从而降低近视度数。

(3)渐进式眼镜利用眼镜内包含远、中和近距离的近视度数,减低眼睛调节对焦时的压力,从而减慢眼球增长的速度,达致控制近视效果。

(4)雾视法在阅读时佩戴100°~150°的凸透镜,以减少眼睛在看近距离事物时的过度调节,达到治疗近视的作用。

(5)近视治疗仪利用仪器中图像距离的远近变换,锻炼睫状肌的功能,以增强眼睛的调节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近视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

中药治疗以养心、补肝肾、通经络为主要法则,治宜滋补肝肾,益气养阴。亦可采用针灸治疗,以调补肝肾,益气明目,通经活络。中医药如能与针灸、食疗等配合治疗近视,将大大提高疗效。

饮食治疗

中医认为,肝肾不足,气血亏损是导致近视发生的主要原因。“虚者补之”,因此可以吃一些补肝肾、益气血的食品来防治近视,中医学“以脏补脏”的原则,临床上多取得良好效果。

2.青光眼的预防

正常的眼球,经常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这种紧张度是眼内容物对于眼球壁所加的压力而形成,医学上称为眼压。我国正常人的眼压在14~28千帕之间,眼内房水的产生和循环障碍是造成眼压升高引起青光眼的主要原因。青光眼病人的眼压,常常超过3千帕,有的高达10千帕以上。由于眼压过高,视神经和黄斑部受压迫而发生功能失常,于是引起视力减退、头痛、眼痛、视力模糊不清、看灯光周围有虹圈、眼球坚硬如石等,若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失明,所以加强预防,非常重要。

保持愉快的情绪

生气和着急以及精神受刺激,很容易使眼压升高,引起青光眼,所以平时要保持愉快的情绪,不要生气和着急,更不要为家务琐事焦虑不安。

保持良好的睡眠

睡眠不安和失眠,容易引起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老年人睡前要洗脚、喝牛奶,帮助入睡,必要时服催眠药,尤其是眼压较高的人,更要睡好觉。

少在光线暗的环境中工作或娱乐

在暗室工作的人,每1~2小时要走出暗室或适当开灯照明。情绪易激动的人,要少看电影,看电视时也要在电视机旁开小灯照明。

避免过劳

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身体过度劳累后都易使眼压波动,所以要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劳。

不要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大吃大喝,都会使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老年人要“饭吃八分饱,不吸烟,不喝酒,不喝咖啡,不喝浓茶,不吃辛辣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多吃蜂蜜及其他利水的食物

蜂蜜属于高渗剂,口服蜂蜜后,血液中的渗透压就会升高,于是把眼内多余的水分吸收到血液中来,从而降低眼压。除此以外,西瓜、冬瓜、红小豆也有利水降压的作用,老年人适当多吃些,对身体大有好处。

常摸自己的眼球、看灯光

青光眼的特点是眼球发硬,看灯光有虹圈,发现后及早治疗。

防止便秘

便秘的人大便时,常有眼压增高的现象,要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并多吃蔬菜、水果。

坚持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能使血流加快,眼底瘀血减少,房水循环畅通,眼压降低。但不宜做倒立,以免使眼压升高。

主动检查

老年人每年要量一次眼压,尤其是高血压病人。发现白内障、虹膜炎也要及早治疗,以免引起继发性青光眼。

3.白内障的治疗措施

白内障的预防在于积极治疗引起白内障的原发病因。积极预防及治疗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眼部疾病。

一旦患者得了并发性白内障,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定期检查晶状体及眼底情况,以便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并发性白内障治疗及手术难度大,并发症也较多,预后也较老年性白内障差,因此预防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就显得更为重要。

控制体重可预防白内障

一项新研究发现,当患有白内障时,晶体大小可产生差异,这可能导致眼失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体重与饮食疾病的专家指出,这对肥胖人群来讲更是个坏消息。

自1982年以来,科学家们对20000名男性内科医生跟踪研究白内障的发生是否与体重增加有关,从每年填写的健康问卷分析,并通过测量体重指数(BMI)发现,BMI超过278的内科医生白内障的发生率比BMI低于22的人高30%。

然而,BMI并不能区别腰围过胖的苹果型人群与臀围过胖的梨型人,前一类人面临心脏病与其他疾病的危险要大于后一类人。这可能是由于腹部脂肪引发内分泌发生改变,因此,美国临床医学的科学家们计算了腹部与臀部的比例。他们发现,在超重人群中,苹果型人群面临白内障的危险比梨型人高30%。

研究小组还证明,当人体有高浓度的C反应蛋白,则他们将面临相应增高的白内障发病危险。其他的研究也指出,那些过胖的人会产生过量的C反应蛋白——一种心脏病危险因子。肥胖也可因引发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或高血糖而促使白内障形成。

令人困惑的是白内障与身高的关系,哈佛科学家发现,不论一个人有多胖,那些6英尺以上的人比5英尺7英寸以下的人至少有25%更容易患白内障。专家们认为,只有限制热量才可能减少白内障的危险。科学家预计,如果降低体重可将白内障的发生时间延长10年,那么,需要临床手术的人数将减少50%。

避免和控制白内障的病发

人的眼睛里,有一块凸透镜,医学上称为晶状体。它明澈如水,晶莹发亮,柔软有弹性,容易变换表面的弯曲度,故能屈折进入眼内的光线,使眼底上的物像清晰。

晶状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受到外界的影响很容易变质,如蛋清遇热就凝固发白。晶状体变质,主要由透明变为混浊,这种病在医学上称为白内障,这是致盲的主要眼病,尤其危害老年人的视力。其预防措施,随病因和病理而异,按发病原因,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两大类。后天性白内障又可分为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等多种类型,因此,预防的方法各有不同。

先天性白内障,主要为遗传和母体妊娠期因素,常见患者为妊娠期母体营养或代谢障碍,病毒性感染、药物中毒等。例如,母体在2个月内感染风疹者,子女中风疹者性白内障的发病率可达10%,3个月感染者可达50%。因此,母亲在怀孕期间,特别是在前3个月内胚眼形成阶段,应避免发生感冒、发热、风疹、荨麻疹等病,不要随便用药,以免对胎儿造成影响。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地预防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

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率很高。据统计50~60岁的发病率为60~70%,70岁以上可达80%。通常为双眼先后发病,多由生理性老化、晶状体营养和代谢障碍,遗传因素及生活环境自然条件的影响所致。另外,维生素C缺乏,晶状体PH值的改变,以及一些有毒物质渗入晶状体都可引起晶状体蛋白质质变性混浊。从中医的观点来看,老年性白内障的形成和发展,都与阴虚有关。阴虚包括精血和津液等方面的亏虚,均可使晶状体失去濡养而变混浊。我国流行病调查表明,高原、南方地区白内障发病率,远远高于平原地区和北方地区,这是由于紫外线照射过多,影响晶状体的氧化还原过程,促使其蛋白变性。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如注意生活上的调养,少吃雄鸡及油炸煎炒等动风、助火、伤阴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及高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

并发性白内障,由全身病或眼病并发而来。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的全身病,最易并发白内障,临床常见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晶状体周围组织发生炎症或其他病理反应,其代谢产物可影响正常的晶状体的代谢,使晶状体囊膜下发生混浊。引起并发性白内障的原发病,常见的有角膜炎、色素膜炎、青光眼、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炎、视网膜血管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脱离等。所以预防并发性白内障,主要是在于预防全身病及与白内障有关的眼病,患病后应及早明确诊断,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患糖尿病者,应认真控制饮食,尽可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患慢性葡萄膜炎,应积极查找病因,彻底控制炎症,并坚持治疗,预防复发,避免对晶状体代谢的不良影响。

外伤性白内障,多由眼部受到外伤所致。如眼球穿透伤,使晶状体囊膜破裂,房水渗入晶状体,使其皮质蛋白质发生混浊。眼部钝挫伤,通过房水的传导,外力作用于晶状体,引起囊膜破裂变性,或晶状体纤维的裂断引起混浊。电击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某些中毒性白内障也可列为外伤性白内障的内容。预防的方法,要从儿童做起,应教育儿童不要持锐器打闹,不玩易使眼睛致伤的玩具,不要燃放烟花爆竹,避免眼睛发生外伤。一旦发生眼外伤,应及时带到医院就诊。成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随时注意保护眼睛,机械工人、冶炼工人要注意安全操作,配戴防护眼镜,避免眼睛发生各种机械性损伤和放射性损伤。长期接触或从事微波工作的技术人员,应戴防微波眼镜。

4.巩膜炎的防治方法

巩膜炎即指巩膜发生了炎症,巩膜炎的共同点是自觉疼痛、畏光流泪,炎症局部有深红色结节隆起并有压痛,伴结膜充血水肿。一般不形成溃疡,病程缓慢,易复发。表层巩炎症轻,易治而后果良好。巩膜炎为巩膜深层组织发炎,症状重、难治而预后差,常合并角膜炎和葡萄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巩膜炎又分为前巩膜炎与后巩膜炎,后巩膜炎诊断更难。

引起巩膜炎的原因较多,有些尚不明了。外源性、内源性感染者少见,多与自身免疫有关,与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痛风、风湿病等有关。

西医药治疗

去除病因,局部滴或结膜下注射皮质类固醇,晚上涂可的松眼药膏。伴有角膜炎或葡萄膜炎者,可用1%阿托晶点眼,以防虹膜粘连。

重症患者可根据全身总体情况,选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

中医药治疗

(1)肺热亢盛:局部紫红,结节隆起,伴咽痛咳嗽,舌苔黄,脉数。治宜清泻肺热、活血散结。

(2)肝胆火旺:目赤涩难睁,羞明流泪,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泻肝胆。

(3)风湿热邪内结:白睛结节,色鲜红,周围有赤丝牵绊,眼珠闪胀而痛,有压痛感,羞明流泪,视物不清,伴周身骨节酸痛、沉重,胸闷,口苦,苔白厚或腻,脉滑或濡。治宜散风化湿、清热。

(4)阴虚火旺:结节不甚高隆,血丝色偏紫暗,有轻度肿胀,压痛不明显,眼酸痛,畏光流泪,伴口咽干燥,潮热,便秘不爽,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散结。

5.角膜炎是怎样引起的

角膜炎由结核、梅毒等引起,或沙眼、流行性角结膜炎等病变波及角膜,或物理、化学刺激(外伤、酸和碱等),或营养障碍使角膜发生软化所致。炎症可发生在角膜浅层或深层(基质层)。

浅层角膜炎

有由流行性角结膜炎引起的浅层点状角膜炎;卡他性结膜炎、沙眼、维生素B12缺乏及泪液分泌不足引起的麻痹性角膜炎;外伤、流行性角结膜炎等引起的丝状角膜炎;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树枝状角膜炎等。

浅层点状角膜炎常出现刺痛、畏光、流泪,角膜有白色混浊,可能有轻度视力障碍。几个月后,混浊可被完全吸收。

浅层麻痹性角膜炎有畏光、异物感、视力模糊等,但症状很轻。

树枝状角膜炎症状较重,眼睛疼痛,角膜感觉下降,而且容易复发。

角膜基质炎

角膜基质层内发生炎症,不会引起角膜溃疡。可由结核、梅毒、风湿等引起。

梅毒性者,角膜周围有充血,深层混浊,角膜后面有沉着物。混浊逐渐波及整个角膜及其全层,进一步发展会侵及血管。混浊在几个月后逐渐被吸收,但大都留下瘢痕(云翳、斑翳或白斑)。通常在数月后,另眼也会发病。

结核性者,角膜周围也出现充血,基质呈斑状混浊,但大都是单侧性。另外,病情时好时坏,病程很长,角膜大都留下瘢痕。炎症严重时,会并发虹膜炎和虹膜睫状体炎。

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结核性或梅毒性者,应进行抗结核或驱梅治疗。可用抗生素、激素及维生素B12等肌注或用眼药水滴眼。如为丝状角膜炎,几天后角膜表面的丝状物会脱落,但用红外线照射会加快脱落,或用小镊子将其除掉。

由于角膜炎大都原因不明,所以很难进行彻底治疗,当病情发展后将很难治愈,并且易复发,故应尽早治疗。

炎症消除后,残留的角膜混浊,可进行热敷和红外线照射。如没有吸收的希望,视力也受到影响时,配角膜接触镜有时会使视力得到部分恢复。如视力恢复不理想,可进行角膜移植术。

6.中耳炎的防治方法

急性中耳炎为中耳黏膜的急性炎症,它是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病,是引起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中耳炎多发生于儿童,且冬春季节多见。根据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将急性中耳炎分为:分泌性(或称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类。分泌性中耳炎以中耳积液为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化脓性中耳炎则表现为发热、畏寒、耳痛、耳流脓等。

耳科检查,分泌性中耳炎可见鼓膜完整、充血、标志清晰,有时可见液平面,声阻抗测听鼓室压曲线为B或C型。化脓性中耳炎可见外耳道有多量粘脓,可混有血色,鼓膜红肿和中心穿孔,有搏动性流脓。还可作穿刺,抽出液体即可确诊。

西医治疗

(1)抗生素的应用:急性中耳炎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故一般选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有效。药物使用至流脓停止后5~7天,以求彻底,故一般用药时间为10~14天。早期取外耳道脓液作培养及敏感试验,若治疗效果不好,可根据此结果改用适宜的抗生素。

(2)局部用药:先用3%双氧水彻底清洁外耳道的脓液,再用抗生素溶液滴耳。抗生素溶液常用氯霉素、金霉素和复方新霉素等,局部用药直至流脓停止。

促进咽鼓管的引流,可用1%麻黄素溶液或复方麻黄素溶液滴鼻或喷鼻。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