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切合题目的“独吟”,以十幅不同的画面来展现冰清玉洁的才女闺秀的吟唱,谱出黛玉内心所想,恰是大观园里真实的黛玉。同时,又以梦幻而又真实的画面赋予黛玉新的内涵,凸显红楼女子的孤苦无依如同浮萍般的人生。
再看: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红尘谁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荡来飘去不自由。无边无岸难泊系,长在鱼龙险处游。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警幻仙子之语——借用张三丰的《无根树》)
温续中这一段乃是黛玉仙逝,临终与宝玉梦中相会,警幻对于人世间无常的感叹:滚滚红尘多少良辰美景,纵然是“三径幽花香自在,四园修竹影交加”,也逃不过“荡去飘来不自由”的命运。这幅图画以警示世人的风景图为黛玉和宝玉的恋情作结,也暗示了宝玉的佛缘和未来的坎坷命运。可谓伤心而悟道之语。因诗句是警幻仙子所叹诵,故而又是站在一位世外仙人的角度来阐释人世间茫茫诸生的贪恋红尘,以致烦恼无尽、苦海无边。告诫世人需“肯回首”,莫待疾风大浪坏了舟,便悔之晚矣。
温续中为读者展现的多彩变换的画面无不震撼着人的心灵,在梦幻的天国和现实的生活中交织,无论落花流水还是明月珍珠都在悲伤地泣诉着,阐述着亘古不变的哲理,仿佛游走在大观园里,感受着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可悲可泣。在绘画理论上则是巧妙地运用色彩作为独特功能的表意抒情符号,选用具有色彩独特意义的词藻和具有色彩感的物象名词,向读者发出抽象的色彩信号,唤起了读者有关的唯美伤感的画面,形成明晰的艺术联想和想象,从而完成诗情画意的完美组合,在这方面作者可以说是借鉴了徐志摩的浪漫主义的诗风,哀痛也可以美到心醉。
好的文章如同好的音乐一样可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温续继承了曹雪芹诗意的文笔和中国古典诗歌独有的音乐美,用动听的旋律娓娓诉说着红楼儿女们的谜一样的故事,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外,作家本人崇尚佛学,因而温续又以神秘独特的视角,为读者弹奏出了一首繁华落尽见真纯的“呦呦鹿鸣”之曲,实现了“教外别传,直指人心,不立文字,顿悟见性”的佛学要义。同时以其空灵飘逸、柔美流丽的语句,创造出一片永恒的精神世界。在这片纯美的世界里,她委婉地弹奏着一曲令人魂牵梦萦的天籁之作,在曼妙的意境里深深打动着读者,将读者情不自禁地带入到那情思澎湃的世界里。既有王维和徐志摩的灵动飞扬,又兼杜甫和穆旦的凝重深邃,传统与现代并重,从而在跳动的字符中一吐心中之块垒,值得读者细细品听。
首先文章借助自然界音响来组合音乐美,进而更好地体现出书中角色的情感变化;文本中描写湘云攀树一幕,生动再现了一首雏鸟归巢的亲情之歌,这首动听的乐曲正是湘云的思念父母之歌。湘云为了一只雏鸟,不顾大家闺秀的身份,奋力挽救,只为一睹幼鸟重回母亲怀抱的刹那。且看文本描述:
大鸟倏忽抖开双翅,飞落地上,在幼鸟身边唧唧喳喳一阵后,又嗖的一翅,冲天而去。幼鸟抬头看看,一跃一跃,跳到树根下,急抖两翅,却只扑腾了几下,飞不到两块砖高,就又掉了下来,几乎淬在旁边一口深坑内。大鸟唧唧喳喳一阵乱鸣乱叫,急抖翎毛,复又一翅飞下,再做示范。幼鸟抖动稀疏的羽翼,一试再试,还是无法飞上去。
这里着重描写了大鸟在雏鸟掉下树去后的急切姿态,以母子间的鸣叫声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营造出极度紧张的氛围,小鸟离开母亲的惊慌在“唧唧喳喳”、“扑腾”等词语中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不禁为小鸟担忧起来。而这对于湘云这个“襁褓之间父母违”之人,又怎能不感同身受呢?于是她“索性解衣绾袖的走过来助力”,甚至不惜爬树送幼鸟还巢:“凝神一路向上攀爬,又似乎怕那大鸟飞来叨了手,时而藏头缩颈,百般小心,花蝶簪叮叮乱颤,玉步摇摆摆摇摇,腰间环佩呤呤乱鸣。”通过湘云衣饰的响动,鲜活地展示出其救鸟心切的急迫心情,又从侧面折射出了她为人的真淳可爱。鸟儿母子团圆,也正是湘云内心的渴望,在一段急促转缓的音律中,湘云内心的惬意与读者内心之惬意,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
其次这一幕又以节奏的回环往复来创作出音乐美,开始是湘云和宝琴听见一阵“尖锐的鸟鸣声”,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接着是看到大鸟和小鸟“一上一下对望着呼啼”,湘云忍不住前来帮忙,却招来了大鸟的叼啄,节奏又开始拉紧;趁大鸟不注意之时,湘云一把夺过小鸟,一路攀爬而去,众人则是看得“心惊胆丧”,如同弹奏一首流水击石,乐曲到了高潮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众人屏息静待,湘云安全着地又是欢声笑语。如同听一首古典名曲《梅花三弄》,开首的一段是低音曲调,传达出来肃穆深沉的情感,深邃的音调仿佛破空而来的天籁,直入人心,好像冬天雪地的阴沉、寒冷浸透了人的心扉;接着乐调徐徐展开,声音渐趋空灵,人的感觉也逐渐的轻盈虚飘,幽美隽雅的乐声,让人进入了优美而庄重的超脱境界;再后来,清越的音色、简洁的旋律,在反复中透出变化,余味无穷。可谓是一唱三叹,通过回环往复的节奏展现画面的转换,实现了乐中带画、画中有声的功效。声声感叹之后,便是寂静的思索,这便是温续独有的魅力所在。
总之,温续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诗歌中的清透委婉、抑扬顿挫,和节奏的回环往复,体现出空灵的音乐美,为读者弹唱出一曲红楼女儿妙绝千古的乐曲,如同箜篌引一般动人心弦、绕梁不绝。文中通过描写平凡的闺中女儿嬉戏的小事,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将极力的夸张和浓艳的色彩结合起来,再现了大观园里的复杂的感情变化,继承了曹雪芹的伤感唯美,也在有意突破传统结构模式,使文章的内在结构奇崛灵动,语言瑰丽新奇。温续在继承《红楼梦》多线并进的叙述结构上也有所创新,以独特的叙述结构创造出宏伟的建筑之美,形成“声音的和谐”与“视角的调和”的相得益彰,达到视觉美与听觉美的统一,构成音乐美与建筑美的统一。众所周知,《红楼梦》开创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叙事者显隐有别、叙事空间以建筑架构故事、叙事逻辑循环往复、叙事结构三线并进等等。温续巧妙地继承了曹公多线叙述结构,同时以其过硬的文笔又开拓出自我新的风格。
首先罗列了时空的多种可能性替代传统的单一线性逻辑,形成曲径通幽的梦幻建筑结构。既和原著多线并进的叙述结构相联,又加入新时代后现代化的魔幻艺术,走入温续红楼如同欣赏一座宏伟高大的佛塔,美轮美奂又让人醍醐灌顶。温续中不再局限黛玉和宝玉的情感纠葛,而是着力塑造了贾府的衰败,这不同于以往续书中贾家得罪皇上导致衰亡,而是因为朝中的奸臣陷害,元妃也不再是弃妇形象,皇帝在元妃薨了以后也因思念元妃郁郁而终。且看文本中描述薛蟠再度惹祸和元妃被害之事:
贾琏浑然不知所云,只说:“快别打岔,赶快支银子出来要紧!我可是万不得已了,才跟你开这个口。娘娘的事,眼下只有到内监里头打听去,没有银子是万万不行的。”
文本巧妙地借用贾琏之言阐述四大家族面临的极大的困境,为救薛蟠中了忠顺王爷的诡计,恰恰这时元妃的生死难测。贾府生死存亡这样的大事,作者却以贾琏和王熙凤的吵架轻轻透出,举重若轻却给读者带来别样的欣赏感触。
其次是梦叠梦的嵌套结构。如同建筑的空间序列,是由石、亭、台、柱等构建组成,它们的组合便形成一定的节奏,如苏州园林最大的特色是营造戏剧性的气氛,有时是昏暗压抑,而后又豁然开朗。有时刚感觉四周景物小巧精致,而后又突然转入怪石嶙峋古木参天之处,移步异景,错落有致。温续中以独具特色的梦境组合成理想的国度,给人以哲理的启示。正如闫立飞所说:“从某种程度上说,温皓然在现代的镜像中创造了新的‘太虚幻境’和幻想的‘大观园’。无须考证其现实性特征,单单这样的繁复纷纭、色彩绚丽的‘想像的花园’就足以让人感叹其工程的浩大和运思的奇异。”文本中较为精彩的是史湘云情定卫若兰之绮梦、秋桐悔过念佛之奇梦、宝玉魂牵潇湘之惊梦,以及元春冤魂劝说贾政之噩梦。“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以诸多的梦境展示了红楼的辉煌不过是过眼云烟,黄粱一梦,发人深省。作品借助了建筑结构的有机组合呈现出一个精彩绝伦的红楼美景,为红楼残梦补上完美的一笔,让红楼票友们一饱眼福的同时又为红学创作再创高峰。且看文本中秋桐之梦:
又有无边孽魂冤魄,脱皮露骨战兢兢,折臂断筋血淋淋,上有神将夜叉击顶锥面,下有无数毒蛇恶怪争抢分食……只见那镜台高有一丈,镜大十围,碧沉沉琉璃造就,光闪闪灵丹炼成,面东悬挂,上横七字:“孽镜台前无好人”,一时多少恶魂厉魄,无须加刑,只往镜前一照,皆已自败从前行迹。
以秋桐之所经历的奇幻的梦境,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的“地狱”之苦,大有告诫世人之意,“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万两黄金带不来,而今唯有孽相随”。在结构上作者采用多重对比、夸张描写,以及层层递进的渲染的手法,读来气势强烈,给予读者的震撼也就如同过山车一般,在相当魔幻的惊悚之后达到情感和价值观的飞跃。总之,温续以其独有的诗意文笔,为读者展现了一幕有声有色有型的红楼完美的一梦,在梦幻和真实交错的意境中,使人得到深刻的启示,这是温续独有的魅力,众多红学家也为之称叹。
赵建忠在谈到《红楼梦》续书创作问题时有段话讲的非常到位:“曹雪芹的残缺文本呈现出来的开放性可以调动任何人的参与性阅读,作为形象思维的创作特点更可以充分恣意想象,艺术理论中讲的这种‘召唤结构’是不大讲究逻辑甚至是非理性的,倘用学术的标准和眼光去要求文学,显然违背了创作规律。”正是《红楼梦》这种类似“维纳斯的胳膊”一样的残缺美,引起广大“红迷”的猜测推想。新时期《红楼梦》续书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但就具体内容和艺术风格看还是鲜少有能称得上优秀的作品,温续以其独有的叙述风格起到了方向标的作用,代表并引领了新时期《红楼梦》续书的方向,在历史叙述的缝隙中纵横驰骋、大展身手,创作才华得以充分发挥,突破了原著的“锁链”束缚,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展示出“自己的红楼自己的梦”。同时不违背已有主流红学研究成果的前提下,续出了时代意义和主体精神。
在文学艺术风格上,温续则展现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在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上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运用,一方面吸收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多重意蕴之美,含蓄蕴藉而又富有佛思哲理;另一方面则展现了对于新时期后现代主义的时空交错、魔幻主义和蒙太奇的手法,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似梦似幻的红楼世界。在轻风细雨中开始演奏一首大家族的挽歌,以悲壮凝重的手法演绎出浮生的种种悲欢离合,用空灵超脱的乐音构筑难分彼此的人、鬼、神三界,宏大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