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为人处世方与圆
2437900000033

第33章 高人一筹的30条做事之道(4)

信用卡比钞票卫生、方便,这是事实,但是安全方面,那就不一定。“美国人拿人家的信用卡去购物,居然会签上自己的名字”“美国人就算看见信用卡背后的签名,也学不像”“只要店员一怀疑,美国人就容易露出马脚,被识出信用卡是别人的”种种近乎天真的现象,在我们社会颇难见到。

我们中的聪明人拿人家的卡购物,当然记住事先看清楚背后的字样,多加练习,有把握才出手。店员再怎么怀疑,也要装出一副“本人”的样子,除非卡上有照片,而且没有动过手脚,否则很容易蒙混过去。

有些人身上有信用卡,却不显露出来,就算被人家看到,有时也会诉苦“太忙了,信用卡过期都没有去办”,或者说“新的寄来了,不知道放到那里去,这张还是旧的”。反正乱说一通,为的是“深藏不露”,在信用卡上大做“财不露白”的功夫。

我们精明人身上不但口袋多,而且还有暗袋,就算遇到高明的扒手,把身上的财物扒光,也可以依靠暗袋里仅存的那么一点钱,维持眼前的急用之需,可见“深藏不露”在钱财方面的运用,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书法好的人常常被委请去写一些壁报、门联,有时不如主人的意,还要被嫌弃。拳术好的人若是公开表现出来,得罪人时,就会被请来的高手打伤,因为有多少实力,对方已经摸得一清二楚,当然受制于人。现代人知识水准普遍提高,然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现代人”受骗呢?按理说,有知识的人不容易吃亏上当才对,但是,实际情况显示,有许多人一下子就可以被骗,甚至被骗好多钱,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答案似乎是,现代人太自信,认为自己真的知道,而且不知道(也许是不屑于)保留余地,马上就说出来。时时把自己暴露在亮处,让人家看得清清楚楚,当然很容易受骗。存心骗人的骗子,一定设法摸清对方的底细,看清楚对方的弱点,才能够下手而顺利完成诈欺的勾当。问题是现代人普遍警觉性偏低,又喜欢表现,所以骗子的机会特别多,成功的几率也特别高。

当部属的,若不是准备和主管翻脸,想来不致直接问道“什么时候可以调薪?”就算是承办人员,也会委婉地问“大概什么时候调薪比较妥当?”这种事情,时机成熟的时候主管自然会说出来,用不着部属操心。

聪明的部属,即使知道什么时候调薪,也会机警地假装不知道。这种大家都想知道的讯息,不要剥夺上司发表的权利,对自己比较有利。

有人问起时,部属可以说:“最好问我们的主管,他比较清楚。”相信主管听了,都会对这样的部属另眼相看。若是有问必答,一下子就说出答案,请问置主管于何地?深藏不露,并非完全是上级的修养,基层承办人员有时候也应该随机练习,以增进自己的功力。

现代人盲目舍弃“深藏不露”的道理,有多少露多少,以致处处可见“丢尽颜面仍不自觉”的可怜人。

不开口大家还不知道他有多大学问,一开口便使自己的寡陋浅薄泄漏无遗。现代社会,多得是抓住麦克风不放却不知道在讲什么东西的人,多得是猛打广告荣登销售排行榜却不知道在写些什么东西的书报杂志。不但浪费别人的宝贵时间,而且替自己造孽还不自觉!

12.在做事之前多进行感情投资

讲究情义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中国人尤其如此。“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无一不是“感情效应”的结果。为官者大都深知其中的奥妙,不失时机地付出廉价的感情投资,对于拉拢和控制部下往往能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韩非子在讲到驭臣之术时,只说到赏罚两个方面,这自然是最主要的手段,但却很不够,有时两句动情的话语,几滴伤心的眼泪往往比高官厚禄更能打动人。因此,感情投资,可谓一本万利,是一种最为高明的统治术。

有许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会记得只见过一两次面的下属的名字,在电梯上或门口遇见时,点头微笑之余,叫出下属的名字,会令下属受宠若惊。

富有人情味的上司必能获得下属的衷心拥戴。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掌权者对部下的一切感情投资,都应作如是观。

吴起是战国时期着名的军事家,他在担任魏军统帅时,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下层士兵的拥戴。当然,吴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士兵在战场上为他卖命,多打胜仗。他的战功大了,爵禄自然也就高了。“一将成名万骨枯”嘛!

有一次,一个士兵身上长了个脓疮,作为一军统帅的吴起,竟然亲自用嘴为士兵吸吮脓血,全军上下无不感动,而这个士兵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时却哭了。有人奇怪地问道:“你的儿子不过是小小的兵卒,将军亲自为他吸脓疮,你为什么倒哭呢?你儿子能得到将军的厚爱,这是你家的福分哪!”这位母亲哭诉道:“这哪里是爱我的儿子呀,分明是让我儿子为他卖命。想当初吴将军也曾为孩子的父亲吸脓血,结果打仗时,他父亲格外卖力,冲锋在前,终于战死沙场;现在他又这样对待我的儿子,看来这孩子也活不长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了这样“爱兵如子”的统帅,部下能不尽心竭力,效命疆场吗?

吴起绝不是一个通人情、重感情的人,他为了谋取功名,背井离乡,母亲死了,他也不还乡安葬;他本来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妻,为了能当上鲁国统帅,竟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以消除鲁国国君的怀疑。所以史书说他是个残忍之人。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对士兵却关怀备至,像吸脓吮血的事,父子之间都很难做到,他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干,难道他真的是独独钟情于士兵,视兵如子吗?自然不是,他这么做的唯一目的是要让士兵在战场上为他卖命。这倒真应了那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作为上级,只有和下级搞好关系,赢得下级的拥戴,才能调动起下级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尽心尽力地工作。俗话说:“将心比心”,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自己,那么自己就要先那样对待别人,只有先付出爱和真情,才能收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日本着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注重感情投资的人,他曾说过:“最失败的领导,就是那种员工一看见你,就像鱼一样没命地逃开的领导。”他每次看见辛勤工作的员工,都要亲自上前为其沏上一杯茶,并充满感激地说:“太感谢了,你辛苦了,请喝杯茶吧!”正因为在这些小事上,松下幸之助都不忘记表达出对下级的爱和关怀,所以他获得了员工们一致的拥戴,他们都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力。

公元742年,唐玄宗连下三道诏书,征召大名鼎鼎的诗人李白入京。李白这一年43岁,他毕生都向往着建功立业,以为这一回总可以大展宏图了,于是,意气风发地来到了长安。唐玄宗在大明宫召见了他。

封建时代,皇帝召见大臣,气派是十分尊严的,他端坐御座之上,居高临下,而臣下则要一路小跑至他的膝下,行三跪九叩大礼,俯首称臣。而唐玄宗这一次召见李白,这一切森严的礼仪全都免除,他亲自坐着步辈(一种由人抬的代步工具)前来迎接。当李白到来时,他从步辇上下来,大步迎了上去;迎人大殿之后,又以镶嵌着各种名贵宝石的食案盛了各种珍馐佳肴来招待李白,大约是怕所上的一道汤太热,会烫着李白,唐玄宗竟然御手亲自以汤匙调羹,赐给李白,并对他说:“卿是一个普通读书人,可你的大名居然传到我的耳中,若不是你有着超凡的诗才,怎么能做到这一点?”

接着又赐他一匹天马驹,宫中的宴会,鸾驾的巡游,都让李白陪侍左右。

一个普通的诗人,无官无职,能够得到皇帝的召见,赐宴,已是非常的礼遇了,而降辇步迎,御手调羹,更是旷古的隆恩。虽然李白这一次来长安,在仕途上并没有多大发展,最后还被客客气气地赶出了长安,但唐玄宗的这一次接见,却在李白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使他终身引以为豪,至死都念念不忘。

民国年间,身为一世枭雄的“北洋之父”袁世凯在统御部下方面也很注重感情投资。

早在小站练兵时期,他就从天津武备学堂物色了一批军事人才。其中最着名的有三个人: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后来都成了北洋系统中叱咤风云的人物。袁世凯为了让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供其利用可谓煞费苦心。

袁世凯在创办新军时,相继成立了三个协(旅),在选任协统时,他宣布采用考试的办法,每次只取一人。

第一次,王士珍考取。

第二次,冯国璋考取。

从柏林深造回国的段祺瑞,自认为学问不凡,却连续两次没有考取,对段来说,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第三次考试前,他十分紧张,担心再考不上,就要屈居人下,心中十分不快。

第三次考试前一天的晚上,正当段祺瑞闷闷不乐地坐着发呆时,忽然传令官来找他说是袁大人叫他去。段祺瑞不敢怠慢,立即前往帅府,晋见袁世凯。袁世凯令他坐下,东拉西扯,说了些不着边际的话。临走,袁世凯塞给段祺瑞一张纸条,段祺瑞心中的纳闷,这纸条是什么呢?又不敢当面拆开看。急忙回到家中,打开一看,不觉大喜,原来是这次考试的试题。

段祺瑞连夜准备,第二天考试时,胸有成竹,考试结果一出来,果然高中第一名,当了第三协的协统。

段祺瑞深感袁世凯是个伯乐,对于自己有知遇之恩,决心终身相报。

后来,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都成了北洋军阀政府的要人。段祺瑞谈起当年袁世凯帮他渡过难关的事,仍感恩不尽,谁知冯国璋、王士珍听了,不觉大笑,原来王、冯二人考试时也得到过袁世凯给的这样的纸条。

袁世凯这种办法,可谓妙不可言,既可以使提拔的将士报恩,又能使没升官的将士心服口服,便于统率,还给被提拔者创造了很高的声誉。由此可见,袁世凯在耍弄权术上是个高手。

与袁世凯一样,蒋介石在用人统御方面也很有政治家的手腕,恩威并济,收买人心。

蒋介石有一个小本子,里面记载着国民党师以上官长的字号、籍贯、亲缘及一般人不大注意的细节。凡是少将以上的官长,他都要请到家里吃饭,每次都是四菜一汤,简朴之极,作陪的往往只有蒋经国。采用这种不请别人陪客的家宴方式显得更加亲热。同时,简单的饭菜给他的部下留下清廉的印象。

蒋介石请部属吃饭后,总要合一张影。他与孙中山有一张合影相片,孙中山先生坐着,他站在孙先生背后,他与部属合影也摆这个模式,其中的用意不讲自明。他常对部属说:

“叫我校长吧!你们都是我的学生。”

如果不是黄埔生,他也很慷慨:“哦,予以下期登记吧!”这样就提高了部属的身价,起到了收买拉拢的作用。

蒋介石给部属写信,除了一律称兄道弟外,还用字号,以示亲上加亲,可以说他很懂人情世故。

蒋介石不仅熟记部属的名号、生辰、籍贯,而且对其父母的生日也用心记得很准。有时,他与某将领谈话时,往往是在他提起某将领父母的生日时,使该将领受宠若惊,十分激动,深为委员长的关切所震撼。

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雷万霆调任他职时,蒋介石召见了他,蒋介石说:“令堂大人比我小两岁,快过甲子华诞了吧!”

雷万霆一听,眼泪都快出来了,激动得声调颤抖着说:“总统日理万机,还记着家母生日!”

蒋介石说:“你放心去吧!到时我会去看望她老人家,为她老人家添福增寿。”

雷万霆自然死心塌地成了蒋的心腹。

当杜聿明在徐州为蒋介石打仗卖命时,蒋介石从小本子上查到杜母的生日,他立即命令刘峙在徐州举行为杜母祝寿的仪式,同时又令蒋经国亲赴上海,为杜母送去10万元金圆的寿礼,并且在上海举行隆重的祝寿仪式。这个消息传到徐州,杜聿明十分吃惊,这不仅是因为蒋校长记得其母的生日并亲自派人祝寿,而且因为陈诚去台湾疗养,蒋介石才批5万元。

蒋介石如此厚待杜聿明无非是让杜为他拼命死战。

蒋介石对部属很能具体对待,爱官的给官,爱钱的给钱,爱地盘的给地盘。像陈布雷这不爱官,不爱钱的旧知识分子,他又区别对待,在陈布雷50岁生日时,为陈亲手书写一条幅,上写:“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八个字。蒋介石这一招正投陈布雷所好,收到很好的效果。平平淡淡八个字,使陈布雷认为蒋介石对他“知其最深。”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陈布雷奉行这一信条,兢兢业业为蒋效力,在蒋家王朝日落西山时,陈布雷以自杀表示了他对蒋的忠诚。

13.办事要把握好时机

做事时机要善于把握,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唾手可得,它更应属于那些真正属于他们的那些人。

林肯是一位勤勉好学的人,他通过自学,领得了律师营业执照。他在法庭上的机智是有口皆碑的,有一次,竟一言不发击败了原告律师。

在法庭上,原告律师先发言,把一个简单的论据翻来覆去讲了两个小时,讲得听众都不耐烦了。台下一片嗡嗡声,有人竟打起瞌睡。接着是林肯上台替被告辩护。只见他走上讲台,一言不发。台下嗡嗡声没了,大家感到很奇怪。林肯等了一会,先把外衣脱下,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玻璃杯喝一口水,然后把玻璃杯放下,重新穿上外衣。然后又把外衣脱下,又喝水,这样循环了五六次。屋里的听众被林肯的哑剧逗笑了,有的竟笑得死去活来。而林肯竟始终一言不发,在一片笑声中走下讲台,他的对手就这样被笑输了。

作为律师,一言不发打赢官司是十分罕见的。原告律师已经把听众搞得不耐烦了,林肯如果再长篇大论,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他的高明之处,即在于以哑剧的方式攻击对手的弱点。

“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也能战胜飞扬跋扈。

埋怨和指责是生活中最不和谐的噪音,哪怕你的矛头只是在指向自己,哪怕你的遭遇如同祥林嫂,但一味的抱怨只会让人对你敬而远之。

“都是月亮惹的祸”“都是你的错”。在流行歌里这么唱可以,可有人在生活中却真的这么说:“我到公司这么多年了,按理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什么却一直升不上去?一定是有人看我不顺眼,故意算计我!”

“小马到公司不到三年,可是升官发财都有他的分,唉!比起逢迎拍马,我是一点也不如他!”

“真不知道老天是怎么想的,像我这种人才,在这个行业里待了这么多年,居然从来没有出人头地的时候。老天真是太不公平了!”

你一定常常听到或者干脆自己也有这种牢骚吧!每天轮流把炮火指向生活空间的每一个角落里,埋怨这个,批评那个,而且,从上(老天)到下,无一幸免。独自怨言,看谁都不顺眼,好像全天下的人都做了对不起他的事。不但如此,他们还整天喋喋不休地到处煽风点火,找人咬耳朵,拼命把自己的怨气往别人身上倒,自己不开心也就罢了,老想把别人一起拖下水。

人们在遭遇挫折与不当待遇之时,难免会发出不平之声,并且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与同情。不过,当一个人不断地把抱怨和指责的矛头对准别人时,反而很容易让人滋生反感,产生负面效果。管理专家观察,爱发牢骚,喜欢怨天尤人的人习惯怪罪别人,认为别人应该为自己的问题负责,然而,他们忘了,光是发牢骚并不能改变事实。不停地抱怨与批评,受伤最大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