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聪明孩子的8堂口才课
24525800000021

第21章 良好的礼仪,是拉近关系的名片(4)

与课下一样,郭涛的课讲得生动有趣。看到同学们那专注的样子,郭涛却不像老师那样无动于衷,而是情不自禁地向大家竖起了大拇指。

每一次,郭涛都显得那么真诚,孩子们满脸笑容、满脸自豪地看着他,那些生动的笑脸震撼了赵老师。

赵老师着实没有想到,郭涛这种使用无声的语言一次次地真诚赞叹,竟使孩子的笑容如此灿烂。

让赵老师感到惊奇的是,接下来郭涛还有更多的举措。郭涛看到一向对故事不感兴趣的正正在低头无奈地摆弄着手指,于是边讲边走到他身旁,用手温柔地摸摸他的头。正正抬起头,对郭涛那温情的动作报以羞赧,然后是悄然坐好,认真地听起课。

赵老师对此不禁张大了嘴巴。要知道,正正可是出了名的淘气鬼,自己拿他毫无办法,但是没想到郭涛的一个动作,便令他认真听课!

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孩子们回答的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回答问题。看着长出了一口气的郭涛,赵老师不禁热泪盈眶,和孩子们一起,将响亮的掌声送给这个“天才口才家。”

在这个案例中,郭涛就是一个成功的“体态语言口才家”。几个简单的动作,便能赢得其他人的好感,这不仅是良好的口才,更是真正的礼仪。

郭涛的体态语言,相信每个父母都会喜欢。而在与人交往中,体态语言还有很多,如身势语言、空间语言、情态语言。

所谓身势语言,又叫动作语言,指的是身体的某个部位做出表现某种具体含义的动作符号,其中包括手、肩、臂、腰、腹、背、腿、足等动作。可以说,身势语言是孩子最经常使用的体态语言。

而空间语言,它指的就是一种空间范围圈,即在社交场合中人与人身体之间所保持的距离间隔。

情态语言,则是指脸上各部位动作构成的表情语言,如目光语言、微笑语言等。这三种形态语言都是人们在交流中频繁使用到的。

当然,由于年龄及认知等限制,对于孩子的体态语言,其中情态语言和身势语言最为常用。因此,父母应当多培养孩子的这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在训练孩子的体态语言时,要注意下面这些问题。

1典型的身势语言:手势语言和姿态语言。

就孩子来说,最常用的体态语言,当属手势语言和姿态语言,因为它们最为直观,最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手势语言可以表达很多种含义,如友好、祝贺、惜别、欢迎、不同意、为难等多种语义。因此,父母必须要教会孩子明白这些手势的具体含义,这样他才能在合适的环境中做出合适的手势。

而姿态语言,它是指通过坐、立等姿势的变化表达语言信息的“体语”。从一个孩子的姿态语言可以观察出他的性格特点,如自信、乐观、豁达、自卑、庄重、骄傲、自私、感兴趣、尊敬等或与其相反的语义。

可以说,无论手势语言还是姿态语言,它们都是人的思想感情和文化教养的外在体现。如果孩子不懂的使用,或者使用的方式不对,那么就有可能遭到对方反感,这样,孩子说话的机会也就流失了。

黄文芳今年已经初一了,但是体态语言却比同龄孩子落后许多,比如,她的手势总显得有些滞后,一句话说完后,才出现与之对应的体态语言。当她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时候,经常会紧张,一旦没有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她就会焦急地摆动着双手,意思是说错了。

不仅如此,对于别人的提问,黄文芳也会表现出紧张。每每听到别人提问,她的脸都会红得像苹果,眼睛不敢看别人,整个姿态很不自然。这样她说话很累,听话的人也觉得别扭。就这样,其他同学也不愿意和她说话了。

2面部语言、微笑语言都能传递大量信息。

体态语言不仅仅包括肢体、姿势等方面,面部语言同样具有强大的效果。

不少礼仪专家都认为,面部表情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荧光屏”,一个人的所有情绪,都会根据面部活动表现出来。比如,不高兴时,眼睛自然有些耷拉;而在兴奋时,嘴角也自然会上扬。

所以,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的复杂心理活动很容易表现在脸上,如面部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舌头和面部肌肉的综合运用,可以将自己丰富的心理活动传达给别人。

也许这样的理论很难理解,父母可以以微笑语言为例,向孩子进行解释。众所周知,微笑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表情,它可以和有声语言及行动一起互相配合,起到互补作用,在交际中表达深刻的内涵。充满魅力的微笑能拨动人的心弦,架起友谊的桥梁。笑与举止应当协调,恰当的举止配合笑的姿态,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美,使人感受到愉悦、融洽和温暖。

3不经意的目光,暗藏人的内心活动。

除了肢体语言、表情语言之外,自然而然地就要谈到目光语言了。

可以说,一个人的礼仪是否合理,目光语言是最为关键的。正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可以通过眼神反映出来。目光注视的部位可以停留在对方双眼与胸部之间,这叫近亲密注视,目光停留在双眼与腹部之间称为远亲密注视。还有一种是将视线停留在对方嘴与唇之间,利于传递友好信息。

这三个方面,父母一定要提醒孩子注意,不能因为这些而让对方感到不快。当然,这三个方面也并非是绝对孤立的。一般来说,表达感情时,脸部和手脚动作总是密切配合的,父母要教会孩子察言观色,善于利用体态语言表达情感。

想让孩子在与人交流的时候,让体态语言之间完美结合,那么,就要让孩子做到以下这两点。

1努力简洁明了。

想让对方对孩子留下好印象,父母就要告诉孩子,体态语言必须要大众化,投足要符合一般生活习惯,简洁明了,才容易被人看懂和接受。不要搞得烦琐复杂、拖泥带水,不要龇牙咧嘴、手舞足蹈地像在表演戏剧。

如果孩子的体态语言过于烦琐,那么,就很容易喧宾夺主,妨碍孩子口语的正常表达,也让听的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以。这些,就要求孩子必须克服不良的习惯动作,去掉无意义的多余的手势。当然,改掉不良习惯动作,父母一定要在一旁进行指导。

2尽量自然。

简洁明了是基本,而自然则是更深一步的要求。孩子的动作自然,对方就不会感到压力,谈话的过程就会比较顺利。

现实中,有的孩子说话时动作呆板,如木偶;有的孩子说话的时候则手舞足蹈,像是刻意表演,动作和姿态总是那样做作,像在“背台词”,这都使人觉得别扭、不真实、缺乏诚意。因此有人说“宁要自然的雅拙,不要做作的乖巧”是很有道理的。

在人际交往中,孩子需要大量的表情和动作,以此来衬托感情。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体态语言在生活中被广泛地运用,对孩子将来进入社交场合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必须指导孩子如何做出合理的体态语言,这样才能给自己接下来的说话创造机会。

回绝的礼仪艺术

孩子年纪虽小,但是,他首先是个“人”,会有自己的情绪,在遇到不喜欢的事情时,势必会想到拒绝。可是很多时候,父母却教育孩子:不要对别人说不!

其实,总让孩子“逆来顺受”,这不是真正的礼仪,更对口才的提高没什么帮助。就连大人们,也可能会有这种体会:有时候明明应该说“不”的事情,因为种种原因,怕别人下不了台,或者怕别人心里不舒服,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结果搞得自己心里不舒服。

所以说,学会说“不”是很必要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说“不”,即学会拒绝别人。

也许有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怎么拒绝还要学,不就是几个字吗?其实,拒绝也是需要技巧的,否则说出来的话会让人不快,别人会认为孩子不懂得礼仪,更对他的口才能力打上问号。

孙磊今年9岁,可是他一点也不喜欢和父母在一起。

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看看他的故事就会明白了。

孙磊这两年个子长得很快,所以,孙磊的父母生怕他吃少了跟不上营养,哪怕他确实吃饱了,或者胃口不好不想吃,妈妈还是会不停地劝说:“孙磊,多吃点,才会长得高高的。”

吃饭的问题上,孙磊感到了不自由,没想到玩耍时,父母还是如此。有一次,孙磊玩泥巴玩得正起劲,爸爸过来了,大声地嚷嚷:“天呐,孙磊不能玩泥巴,把小手弄脏了,再弄,爸爸要打你屁股了!”

还有更多的事情,父母都不会考虑孙磊的想法。比如,家里来了小客人,父母总是希望孙磊能做得很绅士。于是,当别的孩子想要某个玩具或做别的什么事,父母总是劝说孙磊把自己的玩具给小客人玩或陪小客人玩。

爸爸妈妈的这种做法,虽然称不上是“错”,确实可以让孙磊变得更有教养,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做法也剥夺了孙磊自己决定自己作为的权力。

就这样,孙磊的变化越来越大,甚至学会了逆来顺受,在和伙伴相处的时候,别人让他做什么,他就很听话地去做。哪怕这个事情是自己不愿意做的,甚至这件事情是不能做的,只要伙伴们劝他几句,他就会去做。

又过了几年,当年的那些小朋友有些变成了坏孩子,孙磊跟着他们也做了几件坏事,被人当场抓住。父母知道了这些情况之后,就教育孙磊道:“以后别人叫你做坏事,你就坚决地说‘不’,让你做你不想做的事,你就果断地拒绝!”

看着爸爸妈妈的沉重表情,孙磊点了点头,他按照父母教的做了。

但是,从此以后,他非常容易“得罪”人,人际关系也很糟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会拒绝,他说“不”的时候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可以说,孩子如果不会正确的拒绝,那么在将来成长的路上,就会遇到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正因为如此,孩子才不敢轻易说“不”,因为他们常常会出现这种心理,比如,拒绝朋友的要求,他们不跟我玩怎么办?他们说我小气怎么办?他们欺负我怎么办?

这些问题,孩子们不知道该如何完美解决,所以,他们宁愿答应别人的要求,而自己忍受委屈和不快。

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其实如何拒绝别人,这同样是口才发挥的平台。那么,怎么样进行拒绝,才会让对方感到自己是一个懂得礼仪的孩子呢?

答案很简单:语气。拒绝别人经常需要和对方反复“磨嘴皮子”,直到对方理解了你的苦衷。这其中,还要有良好的礼仪做辅助,只有这样,对方才能认真聆听原因,从而不再勉强孩子。

王晓亮收到了生日礼物:一辆过山车的玩具模型。这个过山车非常漂亮,引得不少小朋友都过来看,甚至还伸出手去摸一摸。

这个时候,贵成过来了。王晓亮不想把过山车给贵成玩,于是抱着车逃避贵成的追赶,结果,这群小朋友,谁也没玩上过山车。

晚上,妈妈听到王晓亮讲的这个事情,想了想,告诉王晓亮,怎样才是拒绝贵成的最佳方式。

又过了几天,王晓亮又碰到了贵成。这时,贵成要求王晓亮把玩具给他玩。

这一次,王晓亮没有落荒而逃,而是向前走了两步,对贵成说:“来,咱们先比比个儿吧。我比你高好多,你太小了,还玩不了这么大的车,等你长大了,我再教你玩,好吗?”

贵成看着王晓亮,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得一个人走开了。

过了一会儿,还有很多孩子来找王晓亮,王晓亮会说:“我的车没有充足电,我先玩一会儿,明天充足了电再给你玩好吗?”

就这样,王晓亮用这种商量的口吻回绝了伙伴的请求,巧妙地守住了自己心爱的东西,不仅锻炼了口才和应变能力,又避免了一场暴风雨。

当然,孩子如此回绝朋友,他的心里可能会有些不舒服,认为这样是骗了朋友。这个时候,父母应当告诉孩子:“无视别人的求助,是自私的,是没有同情心的;但无原则的慷慨,也是不好的。只有学会适当地拒绝,才是最好的交往艺术。”在拒绝的时候要求孩子解释自己的理由,必要的时候还要编一些善意的谎言,目的不是欺骗他人,而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感受。

对别人说“不”,除了语言之外,最重要的是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举止要自然,说话的神态要显得轻松,表达理由要尽量流畅,这样才能避免对方的误会和不快。特别是在拒绝他人的好意时,更需要掌握拒绝的技巧。

一般情况下,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家长应教孩子注意以下几点。

1以和蔼的态度拒绝。

想要别人理解自己的回绝,孩子必须注意自己的礼仪。父母可以让孩子学会这样说:“感谢你在需要帮助的时候首先想到我,我很荣幸,但是我要略表歉意。”注意,不要做出过分歉意的样子,否则会给人不诚实的印象。

这样的行为,会让别人感到自己确实有苦衷,因此不会过分纠缠。父母一定要对孩强调:要保持低姿态。即使对别人的要求很反感,也不要流露出不快的神色,更不要蔑视或忽略对方。

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学会这些,那么,就会给别人留下没有礼仪的印象,或会让对方觉得你的孩子的拒绝是有意的,或对他抱有成见,从而对他的拒绝产生逆反心理。

2积极地听。

拒绝的艺术,最忌讳地就是回绝时不听对方述说就脱口而出。在他人刚开口还未说完的时候就断然拒绝是很失礼的,也最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应该耐心地听完对方的讲话,并认真弄懂对方的理由和要求,让对方了解到自己的拒绝不是草率做出的,是在认真考虑之后才不得已而为之的。

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孩子要对他人说“不”,一定要让他听清对方陈述要求和理由。轮到自己阐述拒绝的理由时,要时刻始终保持和蔼的态度,表示出对对方的好感和真诚之心,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礼仪,这样,对方才会认可你的口才,认同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