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散发着墨香的书籍,能够让孩子挖掘到无数的宝贝,这其中,“口才”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领会文字大师的思想,体会字里行间的美妙,掌握那些新鲜词汇,挖掘那些奇思妙句,这些都有利于为孩子妙语连珠、出口成章积累全面的素材。
激发孩子对阅读的热爱
爱阅读的孩子容易具备好口才,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认知。就像那些着名作家和学者,他们在童年时就有阅读书籍的好习惯。
英国作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卡罗尔少年时期读得最多的是狄更斯的作品和神学着作。他从幼年时起就写小剧本和家庭杂记。
英国学者和作家托尔金受母亲的影响,幼年只读宗教书籍。少年时期开始用他学会的十来种语言读欧洲国家的叙事诗。
俄国作家普希金读过狄德罗和卢梭的法文原版着作,以及古希腊诗人荷马和普卢塔克的许多法文译本,如《奥德赛》和《伊利亚特》等。
俄国作家果戈理童年时爱读宗教道德内容的作品,特别是描写圣徒生活的着作。俄国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像普希金一样喜欢普卢塔克的作品。奥斯特洛夫斯基全家都爱读普希金的书。
俄罗斯女诗人阿赫马托娃假期只被允许读涅克拉索夫的厚厚的一本选集。母亲给她读杰尔查文的诗。她13岁时已能看法文书,爱读波德莱尔和魏尔兰的诗。
以上那些人物,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作家、学者,他们不仅拥有过人的智慧,更有一个能言善辩的“嘴巴”。而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从小爱读书。
可以说,正是通过读书,这些作家、学者们在幼年时期就掌握了丰富的词汇,这对他们未来的待人接物、创作作品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而对于更多的孩子来说,他们在刚学会和父母进行语言沟通的时候,总有词汇匮乏的感觉,常常说了上句不知下句该如何说。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因为孩子缺乏词语的积累。想让孩子的词汇量丰富起来,一个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孩子向那些作家、学者们学习,一点点地爱上读书。
尽管我们知道读书的好处,也想让孩子爱上读书,但是我们必须直面现实,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从小就喜爱读书的。即便父母把阅读视为初级教育的第一要素,孩子们也不一定会成为热心读者,而且他们可能长大以后也不爱读书。正如一位教育家所指出的,我们的孩子成长在一位崇拜电影明星和运动员更甚于艺术家和教师的文化中,在同龄人中间,一个篮球明星比一个书虫更受人仰慕。许多孩子的家长会为他们的足球赛喝彩加油,而不会和他们一起读书。孩子们收集交换的有篮球明星图片和邮票,却没有书籍和诗歌。当他们聚到一起时,通常是看电视或玩游戏。阅读被视为孤独的活动,偶尔有一个博览群书的孩子也被说成是“脱离”生活。
并且,在生活中,孩子的读书时间不多,在课堂上,孩子们甚至也没有可观的时间去真正阅读。在《成为读者之国》一书中,据研究者们报告,普通小学生要花去70%的在校时间做课堂作业,平均一年1000页。另有研究人员估计,在普通学校里,孩子们每天花2个小时做练习和试卷,却只有12分钟读书。而且即使孩子们在学校有机会读书,通常也会有一个个测验接踵而至。
试想,一个整日要面对考试、面对别人指点的孩子,怎么有可能爱上读书?不过,我们也不必为此自责。孩子们宁愿做任何事情也不愿读书,这是一个寻常的、意料当中的问题,在多数孩子的身上都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必总是自问:“我的孩子喜欢阅读吗?”与其等他主动地阅读,还不如竭尽全力地去挖掘阅读的可能性。一个好的起点就是减少竞争,也就是建立一种让孩子自己选择阅读的条件。设想孩子们会选择读书而不是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去朋友家串门或电话交谈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家长划定界线。高明的家长不会明确地说限制看电视是为了阅读,否则阅读又成了罪魁祸首,也不会把玩电子游戏作为阅读后的奖赏。但是,缩短他们与电视亲近的时间有助于将阅读变为一项可供选择的活动。
此外,孩子不爱读书,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父母的教育不当。父母总把孩子读书这件事当作任务,孩子自然不愿意阅读。在教育孩子读书时,父母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
1读书是孩子的一种娱乐。
让孩子读书,首先要让他明白,读书具有娱乐功能,这才能唤起孩子的阅读积极性。因为,娱乐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没有娱乐活动,孩子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孩子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特别需要这种娱乐媒介。
丫丫今年小学四年级了,学习还不错,就是不爱读书。爸爸为了让她爱上读书,就每天规定时间,强迫她阅读那些经典的文学巨着。
一天,爸爸下班晚回家,这个时候,他看到丫丫在应该读书的时间,却正守着电视机津津有味。爸爸不仅发起火来,大声呵斥道:“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让你看书你怎么看电视了?”
这个时候,丫丫吓得赶紧关了电视,怯懦地说:“因为电视里有动画片,我觉得它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而且基本不用动什么脑子,只用被动的接受就好了,舒服极了。可是看书很累,每天还要小心留意你的观察,就像上课一样,让我没有一点快乐……”
尽管大人会认为,孩子最重要的是学习,但是有专业机构进行过调查,孩子接触媒介是为了满足娱乐需要,而不是为了接着“上课”。在大多数情况下,书籍是孩子们的娱乐工具之一,孩子不会为了学习而去看书。父母如果硬将其发展为一种单纯的教育工具,那么,孩子对它的态度就会像对待课本一样了,变得不想去阅读。
2在娱乐中学到知识。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不读书,就是不务正业,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从媒介中学习是一种伴随性质的学习,即在满足娱乐需要的过程中,无意中学到一些东西,即传统的寓教于乐。虽然无意中学到的东西对孩子很重要,但并不会因为重要就改变了阅读的性质。至此,可以明确,儿童阅读的意义在于娱乐、在于体验艺术,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伴随性质的学习,即接受思想、知识方面的教育。
3父母先学会读书。
孩子不爱读书,父母为此却毫无办法,其实,父母要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曾经一个家长请教“董浩叔叔”,“我的孩子不爱写字怎么办?”“董浩叔叔”说;“我不知道你的孩子是写什么字,如果是毛笔字的话,你把宣纸铺在他面前,你写你的,他就会写起来。”他还说,他写字就是受自己父亲的影响,他父亲是书法家。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告诉人们,孩子读书习惯、兴趣的培养,最简便、最有效、最实用的就是家长的示范、榜样作用。为了孩子爱读书,让我们家长先捧起书本读起吧。
“读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这句话告诉了人们,多读书的孩子多受益,受益的不只是增加了更多的知识,还会因此丰富了内心情感,充实了精神世界,使孩子的举止和谈吐显得更有风度。所以,父母应努力让孩子成为热爱读书的“好读者”。
正确诱导幼儿阅读
孩子开始试着去读书,这点让父母乐在心里;但是,如何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成了许多家长关心的下一个问题。读书,与其说是一种爱好,不如说是一种习惯,只要从小培养,它就会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天长日久,书会成为孩子知心的朋友,知识就成了孩子口才的必备素材。
所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就要“趁小”。
所谓“趁小”,就是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当然,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并不能强迫孩子进行阅读,而是要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比如,对于有探索精神的孩子,家长就要用情节曲折的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对于没有阅读兴趣的孩子,家长可以让爱看书的孩子和他一起玩,带动孩子看书。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书架,上面放一些趣味性的图书,这样,一来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二来可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当然,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时,父母要规避一些容易出现的认知错误。例如,家长总是等待孩子能够准确阅读陌生文字的那一刻,而在他们达到这个基点之前,却漠视了他们的种种努力:“她不过是记住了那个故事”或“她只是装装样子而已”。似乎除了那个真实之外,什么都没有价值。如果总是对孩子如此说,那么他就会感到遭受打击,进而对阅读的兴趣逐渐减小。
要想帮助孩子在阅读初期获得进步,那么期待、关注并庆贺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父母要明白,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初期读书时,常常都会“装装样子”,然而,一个把书上下倒置,“读”一则复杂的神话故事的孩子正在逐步朝阅读走近。也许他并不认识所有的字,但毫无疑问,他拥有大量搭建出完整故事的材料。
正因为如此,阅读研究专家李枫才会有这样的论述:“在开始阅读时,一个边玩边读、模仿成年人行为的孩子,比一个第一步就接受识字训练的孩子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家长应当明白在大人们想象的“装装样子的海市蜃楼”中,孩子们确实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下面,就来看两个例子。
一天,李燕到周海家玩,他们一起趴在床上,每人拿了一本书翻看起来。周海先从末尾开始,眼光在画页之间跳跃,凌乱无序。第三页上画着一只狗,然后第四页上出现了一只猫。在他“读来”,这本书包含了分别关于猫和狗的故事。看了没一会儿,他就觉得这本书已经读完,于是把书扔到了一边。
这个时候,李燕把这本书捡了起来。她先翻到封面,然后假装读出书名。她语调完美——这是在解释作者的姓名;翻到扉页时,她可能还会重复一遍书名和作者;接着她开始从头至尾阅读全书。她研究画面,猜测故事情节:“我知道了,这是本关于捕猎的书。”然后她又翻回第一页,用手指着左上面的第一个字,逐词逐句念下去,尽管她只是在假装阅读,只是在猜测文字的含义而不是破解文字符号,她的故事听起来仍然令人信服。而且,她的语调随着标点符号而变换,她的语气停顿也和相应的页、句子、单词的长短一致。
可以说,李燕已经远远地胜出了周海。尽管这本书两个孩子都不会特别理解,但他还是比李燕做得差了许多。如果我们的孩子像周海似的从后往前翻书,眼睛飞快地掠过画页,毫无逻辑顺序,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还是以周海为例,想扭转他的阅读习惯,最好的方法是和他一起阅读。当他捡起书,从后往前翻页时,大人可以说:“让我们先读封面。”然后可以大声朗读书名,也可以让他装读。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可以停下来思考一下真正的或孩子虚构出来的书名。重复书名时,就会猜想这本书讲的到底是什么。这就是最好的早期阅读教育。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说:“让我们先来看看图画,我喜欢这样。”如果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画面,家长就应该给予他鼓励。“你是个很棒的小读者!我喜欢你专心阅读图画的样子。你学到了很多东西,不是吗?”
这些方法,都能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下面,再来看一些系统方式,以及这些技巧的运用方式。
(1)在孩子逐页阅读一本书之前,首先要求他,把整个书浏览一番,从书名和封面来推测该书的内容。看看这本书如何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如何与该作者的其他作品及同类作品相联系。
(2)阅读画面,从中推测故事的进展。如果书籍中有插图,那么就要要求孩子尽量仔细地观察这些画面,以自己的想象来判断故事,然后在对照文字,看自己的联想是否准确。
(3)翻到第一页,看看画面,用手指着第一个字和孩子一起读,从左至右移动手指,并逐行向下。以后每页都先看图画,鼓励孩子猜测字的含义。
(4)时常停下来简短地讲述该故事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并评论人物,比如说一句:“他看上去简直是疯了!”想想接下去会发生什么,并提醒孩子注意明显的印刷规则:“他们把这些字印得比其他的都深,是不是?”这样,就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5)在阅读的过程中,父母要关注孩子的种种举动及时做出反应,并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中去。这样,孩子就有了进一步看下去的动力与信心。可以说,父母与孩子之间有着充分的互动,那么,孩子的阅读积极性、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为了让露露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妈妈决定一起和露露读书。一起读书时,妈妈总喜欢稍稍落后女儿一步,让孩子去翻页,看看她是否能主动地阅读画面。如果她没有这么做,而是伸手去翻下一页或几页,妈妈就会说:“等一等,我喜欢看那些画,你呢?”妈妈会逐步诱导,告诉她妈妈是怎样想的。妈妈可能会稍作沉思说:“呵呵……你瞧,他在干什么呢?我想他是在……”
慢慢地,露露和妈妈的互动越来越多,有时候,她会插进来说道:“他在追赶那只小猫,猫要跑到树上去了……”等诸如此类的话。
这样看了一会儿之后,妈妈就会建议:“让我们来读读上面的字好吗?”同样,妈妈会稍作停顿,让孩子有机会领读第一个字。如果她无动于衷,妈妈就会说:“让我们来指着第一个字。”这样他们的手就合拢到一起,大手管着小手,指着那些字,慢慢地读起来。
(6)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是个好办法,当然,也可以培养孩子单独阅读的习惯。比如,每天挑选出一段固定的时间,作为家庭成员共同的阅读时间。例如,吃完晚饭后的30分钟,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各自安静地阅读,事后也可以安排一个小小的分享,轮流说说自己的读书心得。制定家庭阅读时间的目的,除了养成孩子固定的阅读习惯,也可以让家长有一段清闲的时间,可以读自己的书。如果孩子看到父母自己就愿意读书,那么,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地学会这个习惯,每天主动地阅读适合的书籍。
通过这种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拥有很强的铭记和辨别力,说起话来也头头是道,更容易被外部世界肯定和认同。这样一来,一个“伶牙俐齿”的小天使离我们就越来越近了。
帮助童年中期的孩子爱上阅读
童年中期被称为“黄金教育期”或“饥渴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学习任何事物”,比如读书,孩子在这个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想要阅读各类书籍。
但是,就是在这个重要的阶段,父母却减少了对他们教育的参与,有些家长甚至在孩子上二年级的时候,就不再参加开学典礼、作品庆祝会、列席听课、接送孩子参加校外旅行考察或与孩子一起读书了。一位小学三年级的老师说他们班只有一个学生还能和父母一起阅读。“我很惊讶,我希望父母们都能这么做。”她说。而事实上父母只会在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和他们坐在一起并读书,对大一点的孩子却说:“到你的房间里去做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