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24535000000011

第11章 美术世界(3)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2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笔触随意、零乱,展示出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海上雾气迷朦,水中反射着天空、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约模糊,给人一种瞬间感受。

该画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力作,标志着印象派绘画的诞生。印象派绘画迅速风靡全球,影响深远。它强调将自然界的光、色,把光、色变化作为绘画的主流。莫奈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用外光技法作画的印象派大师。

梵高的《向日葵》:梵高,荷兰著名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多以劳动人民的生活为题材,善用大笔触,挥洒流畅,色调强烈,给人极大的刺激。梵高生前潦倒,死后才得到美术界重新认识。他的画创下索斯比拍卖行的最高纪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贵的艺术珍品。其代表作有《向日葵》和《加歇医生肖像》。

《向日葵》是梵高在法国南部画的同题材的系列作品。他画《向日葵》时,精神激动,向日葵金黄色花瓣,给他以暖的感觉,使他满含激情地创作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向日葵花蕊火红,如同一团炽热火球;黄色花瓣如同太阳放射出耀眼光芒。厚重的笔触使画面具有雕塑感,耀眼的黄颜色充斥画面,极大地振奋人的精神。

《向日葵》是梵高在最痛苦的煎熬中倾心绘制的充满光明的精神追求的作品。画面上,浓重跳跃的金黄色似乎带着燃烧的激情,粗犷奔放的笔触表露着对美好生活理想的渴求。

毕加索和《格尔尼卡》:毕加索,西班牙的著名画家,立体派先驱,后加入法国国籍。其早期作品接近于古典主义的写实风格,之后画风不断改变,最后成为立体派绘画大师。代表作有《和平鸽》、《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创作的一幅大型壁画。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1937年被德国法西斯炸为平地。画家对法西斯的暴行极为愤慨,画了《格尔尼卡》以表示对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抗议。

毕加索用特有的绘画手法,用隐喻性的情节和超写实主义的怪诞夸张的形象,无情地揭露了战争的恐怖与残暴。各种类形的人物在画面上飞旋、呐喊、撕裂,被一只刺目的灯泡照亮。画面选取了类似当时报刊上新闻照片的色调,采用黑、白、灰三色,增强了主题的纪实性,并使战争恐怖残酷的悲剧气氛更加鲜明突出。这幅大型油画采用立体主义和平面分割的处理方法,既表现出整个场面的紧张、刺激、强烈的节奏,又与现代建筑的室内环境浑然一体,使人们永远谨记这幕人间悲剧。

毕加索是现代美术史上的一颗超巨星。一生创作数量之巨、题材之广、画种之多举世罕见。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层出不穷。他对世界各民族、各时代的艺术充分吸收、消化充实了他的艺术内容和语言。

书法艺术

一切文字的书写艺术,都可称为书法。中国书法则专指对中国汉字用毛笔等书写的方法而言,即中国传统汉字书写艺术。其主要内容有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布局章法等。

甲骨文(契文):一种古汉字书体名称,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刻于甲骨上,用来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的占卜,盛于殷商。现在发现的甲骨文距今约3000多年。甲骨文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画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了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

金文:一种古汉字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盛于周代。

金文依附于青铜器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金文也称钟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线条粗壮有力,文字的象形意味更浓重,最早的金文见于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利簋》、《天亡簋》、《大盂鼎》、《墙盘》、《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最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

石刻文:石刻文,产生于周代,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的秦国刻石文字。在十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刻四言诗一首,内容为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诗经》的大小雅相近。字体近于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主要作品有《石鼓文》、《峄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等。

简帛墨迹: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古代的简册,以竹质为主,编简的绳用牛筋、丝线、麻绳。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盟书即写于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中国书法经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割据,殷商以来的文字,在各诸侯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书法的形态和技巧亦呈现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北方晋国的“蝌蚪文”;吴、越、楚、蔡等国的“鸟书”,笔画多加曲折和拖长尾。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种有浓厚的形态,而替之以修长的体态,显示出圆润秀美,如《攻吴王夫差鉴》。这时期留存的大量墨迹,为简、帛、盟书等。

笔:毛笔按性能分硬毫、软毫和兼毫三种:兼毫,用两种或更多种兽毛制作;硬毫和软毫一般只用一种兽毛制作。

硬毫笔的刚性、弹性较强。如狼毫笔,用黄鼠狼毛制作,也有的用山兔毛、鼠须、鹿毛、豹毛、猪毛等制作。硬毫笔蓄水性略差。字欲棱角明确,宜用硬毫笔。

软毫笔柔性强,弹性差。如羊毫笔,用山羊毛制作,也有的用青羊毛、黄羊毛、鸡毛制作。软毫笔蓄水性较好。字欲丰满圆润,宜用软毫笔。

兼毫笔,其刚柔和弹性介于硬、软毫之间。如紫羊毫笔,用山兔毛和山羊毛合制;也有的用山兔毛与黄鼠狼毛合制,称紫狼毫笔;还有的用黄鼠狼毛为心,山羊毛为被的羊狼兼毫笔,如“白云”笔。

毛笔按笔锋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短锋。长锋笔锋颖长,锋腹柔,贮墨多;短锋笔锋颖短,锋腹刚,贮墨少。中锋介于两者之间。写流畅的行草,宜用长锋。字欲劲挺,宜用短锋。

墨:墨主要有油烟、松烟、选烟几种。油烟墨用桐油、莱油、麻油等烧烟,加入皮胶、麝香、冰片及香料制成。油烟墨是上等墨,其质地细腻、耐磨,乌黑发亮。松烟墨,用松树枝烧烟,加以皮胶、药材、香料制成。这种墨,色黑少光泽,胶轻质松。选烟墨,用工业炭墨加胶加香料制成,用于一般书写。

纸:供毛笔书写的纸一般都是软性纸,如宣纸、皮纸、毛边纸、元书纸等。宣纸,原产于安徽宣城、泾县,主要原料是檀树皮,纤维长,拉力强,制成的纸洁白、坚韧、耐久。好的宣纸,能保持墨的光泽,吸水性好,纸质细,经久不酥,能保存数百年。

皮纸,主要以麻作原料,纤维长、拉力强。制成的纸不如宣纸白,质地松,但韧性强于宣纸。

毛边纸,主要原料是竹枝、竹叶,纤维松软,拉力差。制成的纸色黄,质地比皮纸紧,但韧性差。

元书纸,主要原料是稻草,纤维粗松,拉力很差。制成的纸色黄,纸质粗,韧性差。

根据加工方法不同,纸可分为生纸、熟纸和半熟纸。生纸加涂明矾,即可成为熟纸,加少量明矾为半熟纸。生宣纸,质地软,吸水性强,能化水。熟宣,质地硬,吸水差,不易化水。半熟宣较熟宣吸水,不及生宣化水。初学书法,宜用半熟纸,如玉版宣等。平常练字,写大字可用元书纸,写小字可用毛边纸。

砚:砚,一般称砚台,也叫砚瓦。石砚以端砚、歙砚最著名。端砚产于广东肇庆端溪。唐武德年间,端砚已开始使用。歙砚产于安徽歙县歙溪。唐开元年间,开始造端砚。国产石砚地方很多,虽无端砚、歙砚著名,也不乏质量上乘者。

砚的质地,以细腻、发墨最好。砚质细腻,磨出的墨也细,还不会损坏笔锋;砚质粗糙,磨出的墨也粗,易损笔毫。端砚、歙砚都以细腻发墨闻名于世。

法书:法书,专指书法作品。达到相当的艺术成就,有较高艺术水平,可供临摹学习、取法的书法作品才可称之为法书。法书一般包括著名刻石、著名碑贴、名家墨迹等。名家书法的拓本或印本也叫法贴。

小知识

中国古代著名碑贴

《石鼓文》,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在十块鼓形石上,用籀文(大篆)分刻有十首为一组的四言诗,记录秦国君臣游猎情形。于唐初出土于天兴(今陕西宝鸡)三田寺。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泰山刻石》,又叫《封泰山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泰山颂秦德的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是小篆的代表作之一。

《龙门二十品》,北魏龙门造象记20种的统称,字体方劲雄奇。

《孔子庙堂碑》,唐碑,正书,虞世南撰文并书,唐楷典型之一。

《九子庙堂碑》,唐碑,正书,篆额,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在今陕西麟游县。

《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仙坛记》,唐碑,正书,颜真卿撰文并书,颜书代表作之一。

《玄秘塔碑》,全称为《大达法师玄秘塔铭》,唐碑,正书,裴休撰文,柳公权正书。在今陕西西安。著名柳帖之一。

《乐毅论》,著名行书法帖,东晋王羲之书,被列为王羲之正书第一。

《兰亭序》,著名行楷法帖,东晋王羲之与友人在山阴兰亭举行修禊之礼,在饮酒赋诗时所写的诗序草稿。是王羲之生平得意之作。

《曹娥碑》,原为东汉度尚为孝女曹娥所立之碑,上刻诔词。现通行的小楷本,相传为晋王羲之书。

此外,著名碑帖还有《石门颂》、《华山碑》、《郑文公碑》、《淳化阁帖》、《澄清堂帖》、《群玉堂帖》、《三希堂法帖》等。

古代著名书法家

蔡邕,东汉书法家,工篆书,隶书尤为出名。曾在鸿都门见两人用帚写字,受启发,创“飞白书”,笔画中丝丝露白,如枯笔写成,溢出苍劲有力的神采。

张芝,东汉书法家,创“今草”,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隔行不断。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草书清雅俊逸,浓纤折衷;楷书势巧形密;行书劲健没,多变化。其行书尤为著名,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欧阳询,唐初书法家,以楷书最工,与虞世南并称“欧虞”。独创一体--“欧体”,其特点是在平正中见险峻。

虞世南,唐初书法家,早年偏工行草,晚年正楷与欧阳询齐名。传世碑帖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

张旭,唐初书法家,精通楷法,草书最知名。怀素继承并发展他的草法,而以“狂草”得名。碑刻有《郎官石记》,草书散见历代集帖中。

颜真卿,唐代书法家。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端庄深厚,气势雄伟,古法为之一变。行草书刚劲多姿。世称“颜体”。传世碑刻《麻姑仙坛记》、《多宝塔碑》等。

怀素,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出名。存世法书有《自序》、《苦笋》等帖。

柳公权,唐代书法家,工楷书,字体端庄瘦挺,自成一家,世称“柳体”,初学者多攻习之。传世碑刻有《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

黄庭坚,北宋书法家,与苏轼、蔡襄、米芾并称“宋四家”。擅行草书,用笔奇崛,以侧险取胜。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等。

赵孟頫,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其楷书、行书尤精,字体圆转遒丽,自成一家,世号“赵体”。传世作品甚多,如《洛神赋》、《道德经》等。

祝允明,明代书法家,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小楷学钟繇、王羲之,谨严淳朴;狂草学怀素、黄庭坚,笔势飞动,自成一家。

包世臣,清代书法家,用笔以侧取势,开辟书法新径。著有书法理论名著《艺舟双楫》。

书法艺术欣赏

书法能成为一门艺术,与其以方块汉字象形为主要特征和文房四宝(主要是毛笔)的使用有关。欣赏书法作品,主要从四个方面看:

用笔:五指执笔紧而不死、稳中求活,笔着纸后中峰铺毫,腕肘悬起配合运动,保持笔锋(笔心)常在点划中间运行。运笔要有轻重缓急、提按顿挫,如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这样用笔写出来的点划在平面的纸上能呈现立体感,生动活泼、刚柔相济,具有线条美。

点划:点划的轻重粗细、用墨的枯湿浓淡要有变化,处理得当,落笔收笔圆满周到,讲究“藏头护尾”,来龙去脉交待清楚。这样,点划写活,有势态,有骨力,就会具有动态美,具有生命力。

结构:字的结构安排要横直有序,变化得当,重心平稳,点划呼应,比例适当,疏密匀称等,使其虚实相生、收放相应,也就是将刻板的字形写成活的形势。

章法:一幅作品要讲究整篇一气呵成,疏密得当,大小适宜,还要错落变化,互为照应,整幅字一气贯通,多样而统一。

书法种类

人类先有文字,后有书法艺术,从甲骨文到钟鼎文,又到石鼓文,中国古代汉字书写经历了由繁到简、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逐渐萌发了书法艺术。

人们一般按照书写形体的不同,将书法分为正书、草书、隶书、篆书和行书。

正书:也叫楷书、真书。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末,张芝将章草变革为今草,字体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将其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

隶书:又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书写便捷产生的字体,将小篆简化,又将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分为秦隶(古隶)和汉隶(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书法的一次大变革。

篆书: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了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又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形体匀圆齐整,字体较籀文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与隶、楷之间的过渡。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为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草书难于辨认的缺点而产生的一种字体。笔势不像草书潦草,也不像楷书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始于汉末。

篆刻艺术

篆刻,即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又称“玺印”、“印”、“印章”等,称呼因时而异。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今称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仅为天子所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于是,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篆刻种类:周玺印,秦朝以前,官印、私印都不称印,统称“玺”。这是中国印章最早的名称。玺有大有小,大的几寸见方,小的只有几分。印质或铜或玉。玺印采用大篆、籀文,布局松而不散,舒展自如,气势雄健挺拔。小玺较清丽。

秦汉官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文字,小篆成为规范用字,也是印章上的规范用字。秦印的形式。印章四周多采用“田”形框,印文平均分配在框内。

唐宋以来的官私印,唐代印章仍用篆体,但仍有别于六朝以前。秦汉印印文多用谬篆,刻白文。唐代因将印色直接覆盖于棉纸上,官印一律采用朱文。当时也有人用隶书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