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宫秘史
24552700000001

第1章 是明是贤凭人说——李唐帝王篇(1)

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与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以及唐玄宗李隆基这些胸怀大略的政治家的贤明统治是分不开的,但是唐朝几百年的历史却化为灰烬,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遗憾。那么,这些皇帝背后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以往历史上对他们的评价又是否真的客观公正呢?

李渊得帝位之谜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荒淫无度,横征暴敛,昏庸无道,他从不管理朝政和国家大事,他的恶劣行径最后致使朝野上下怨声载道,使得阶级矛盾十分尖锐。隋炀帝还大兴土木,建东都、修长城、开运河、筑驰道,弄得民不聊生。

此外,隋炀帝好大喜功,巡游江南,北上榆林,以夸耀自己的武力;出兵边塞,侵略高丽,以显示自己的威风。由于徭役深重,战争频繁,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由此,很多人在乱世之时不得不以武力反抗隋炀帝杨广的残暴统治。

公元611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有的隋军将领也割据一方。天下沸腾,群雄割据,全国竟然有一百多支反隋大军。在反隋斗争中起义军逐渐走向联合,逐渐形成了以李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三支主要力量。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隋炀帝杨广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同时,隋朝内部也分崩离析。李渊目睹动荡不安的天下局势,从中看到了举兵起事的时机。

公元617年二月,马邑人刘武周起兵,杀太守王仁恭,自称天子,国号定阳。太原留守李渊立即就以讨伐刘武周为名,积极募兵。李渊以维护隋朝统治者的身份出现,远近的武装纷纷云集,不几天就有近万人加入李渊直接控制的军队。

正是因为李渊这样的行为,引起了忠于隋炀帝的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的怀疑。公元617年一天的夜里,李渊命李世民在晋阳宫城外埋下伏兵。第二天早晨,李渊和王威、高君雅议事。三个人正在闲谈之际,这时候晋阳(今山西太原)令刘文静领开阳府的司马刘政会到庭中,说有密状给李渊。李渊便让他交上来,但刘政会说什么也不肯交,只说要告的是副留守,只有李渊自己才能看。

李渊假装吃惊地说:“怎么会有这种事?”李渊看后便对大家说:“王威、高君雅要勾结突厥入侵。”

于是立即命令下属逮捕了他们。第二天,果然有突厥几万人围攻太原,人们都信以为真,李渊趁机将王威和高君雅二人处死。

李渊杀掉王威和高君雅消除了内患之后,还和将士严密防守,对付突厥。他命裴寂和刘文静坚守城防,同时又让大门洞开。城墙上也不竖旗帜。守城士兵不许张望、喧哗。这使突厥军队不明底细,不敢入城。

李渊还在夜里派兵出城,早晨改道进城,使突厥误以为是援兵到达。突厥军队不敢恋战,只好退兵。突厥兵虽然退去了,但难保不再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李渊给突厥送去书信说:“可汗如果这次能从了我,不侵犯我们的百姓,我们征伐所得的一切财物,美女玉帛,都上贡给可汗。”为了稳住突厥,李渊委曲求全地用了臣子的语气。

公元617年七月,李渊率军3万,正式对隋起兵。李渊传檄诸郡称“义兵”,以维护隋朝社会安定。李渊在太原起兵之后,便以进军关中拿下长安为最终目标。西进的第一个障碍便是西河郡。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仅用了9天便得胜而归,使得李渊喜出望外。

然后,李渊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并任命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领左三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领右三军。裴寂和刘文静为长史司马。

李渊第二战是决战霍邑。霍邑的西北有个贾胡堡,是霍邑的门户,但守卫霍邑的宋老生却没有派兵把守,李渊由此断定宋老生是个无能之辈。

李渊害怕宋老生守城不出,打持久战对自己不利。于是李渊派两个儿子领几十名骑兵进城观察,自己将部队分成十几队,从城东南到西南,摆出一副攻城的架势。宋老生果然中计,以为李渊要攻城,便领兵3万出战。李渊领兵假装后退,让李建成和李世民领兵抢占了东门和南门,切断了宋老生的退路。在交战中李渊又散布宋老生已经战死的谣言,动摇了军心。隋军大败,全军覆没。由此,李渊遂很顺利地占领了霍邑。

此外,李渊又攻打河东,但是没有攻下。李渊便听从了李世民直接入关中的建议,分兵攻打长安。在招降长安失败后,李渊下令攻城,占领之后又下令禁止掳掠百姓,受到百姓夹道欢迎。

公元617年十一月,李渊拥立隋代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改元义宁,尊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为大丞相,封唐王,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李世民为秦王。这实际上是李渊日后称帝的一个过渡。

到公元618年五月,隋炀帝杨广的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在江都兵变,勒死了隋炀帝杨广。然后立秦王杨浩为帝,自己做大丞相。随后宇文化及领兵十万北上,但被李密打败,宇文化及败走魏县,毒死了杨浩,随即自己称帝,并建立了郑国。第二年,过了皇帝瘾的宇文化及在聊城被窦建德杀死。隋炀帝杨广一死,李渊便不再需要隋恭帝这个傀儡了。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公元618年李渊手下很多谋臣,知道隋朝大势已去,于是纷纷劝李渊自立为帝,其实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无非是讨个一官半爵。起初李渊还坚持拒绝,到最后他实在推脱不过,便选了一个黄道吉日举行了盛大的登基典礼。

那天,良辰一到,已经52岁的李渊,身穿着黄色的朝服,头戴金冕,由众侍卫簇拥着,缓缓步入宝殿,坐在了皇帝的宝座上。而殿下的一群大臣们,喊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跪倒在新皇帝的脚下。

李渊为何不与反隋势力联合

很多想篡夺皇位的人,大多数都使用各种方法来扩展自己的势力,如遇其他想谋反的力量,更会抓住这个绝好的机会与之联合。面对也企图谋反隋炀帝杨广的其他势力,李渊非但没有跟他们搞联合,甚至还将其铲除。那么他这种反常的做法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和目的呢?

李渊的祖父叫李虎,是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官至太尉,成为着名的八柱国之一,他的地位在后魏非常的尊贵,所以在他死后还被追封唐国公。李渊的父亲是李昞,李虎死后他袭封唐国公的位置,北周时任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公元566年,李渊出生于长安,不久由于祖父和父亲的地位,也世袭为唐国公。

隋朝初年,李渊被任命为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很快还被任命为殿内少监。公元613年,升为卫尉少卿。就在这一年,隋炀帝杨广不顾大臣的极力反对,发动了侵略高丽的战争,李渊便受命在怀远镇负责督运粮草。而此时的李渊早就有了反隋的念头。

当时,大贵族杨玄感便乘机利用隋炀帝不得民心,引起人们不满情绪的机会,想起兵反隋。这对于同样想谋求反隋的李渊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原本可以借机与杨玄感进行联合,壮大自己的势力。

可是,他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去做了,而让人更为纳闷的是,他知道杨玄感要谋反后就立即飞书把此事奏闻了杨广。杨广知道后大为震惊,对李渊更加重视和信任,于是他便命李渊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县)兼知关右诸军事,以备抵御杨玄感。杨玄感寡不敌众兵败如山倒,李渊留守如故。在这期间,李渊就很好地利用这个机会广树恩德,并招揽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公元617年,李渊再次被任命担任太原留守。太原是军事重镇,不仅兵源充沛,而且饷粮丰厚,军粮可供十年之用,因此得到这个宝地李渊十分高兴,意欲在太原发展自己的势力,以图大举消灭隋朝。

李渊刚到太原的时候,有“历山飞”农民起义军结营于太原之南,上党、西河、京都道路都被断绝。尽管是这样,李渊也没有与之联合,而是再次出兵击败义军,从而巩固了自己在太原的统治地位。

之后,随着李渊的势力的壮大,晋阳一带的官僚、地主、豪绅也纷纷投靠李渊。李渊又命次子李世民在晋阳密招豪杰,倾财赈施,广纳贤才。另外,他还让自己的长子李建成在河东暗中交结英俊,发展势力,而此时的杨广又远在江都,沉湎酒色,鞭长莫及。就这样,李渊得到了一个绝好的地方太原,而且势力在一天天壮大,对于他来说他就可以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了。

李世民如何夺得皇帝宝座

武德九年一天的上午,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数员大将偷偷埋伏在玄武门内。他们勒紧战马的缰绳,都各自做着准备,而且神情紧张地观察着通往东宫道路上的动静。

没过多长时间,远处就传来了“的的”的马蹄声响,这是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策马而来,当他们两个刚下马到了临湖殿时,一只乌鸦“哇”地一声叫,从他们身边的树上飞起。此时的李建成就立即感觉到了周围的情况好像不太对劲,想上马掉转马头看看究竟不对劲在什么地方。

就在这时,李世民纵马向前,大喊一声:“太子、齐王,为什么今日不去上早朝?”

李建成被这突然的喊声吓了一大跳,就朝声音的方向望去,李世民便乘机射向李建成,这一箭正好射中他的咽喉,就这样李建成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已经命丧黄泉了。李元吉亲眼目睹了整个事件的过程,早已吓的目瞪口呆,傻傻地站在了那里,不知所措,李世民及长孙无忌等人就趁机也将他杀死了。

之后,尉迟敬德催马来到他们的尸体前,迅速地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割了下来。发生这些事后,玄武门人声嘈杂,人们也都乱了阵脚,一场激烈的拚搏战便正式上演了。这就是震惊历史的“玄武门之变”。

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东宫和齐王府两千精兵猛攻玄武门,李世民立即派人向高祖报告了情况。当时,高祖正和几位大臣在太极宫中海池里泛舟游玩,听到这个消息,高祖顿时面失血色,不知所措。

之后,高祖觉得此事已成定局,是自己一个人无法改变的,也就承认了这个事实。于是高祖写下手谕,命令全部军队都要听秦王李世民节制,与此同时,攻打玄武门的东宫和齐王的将士们,见李建成和李元吉已死,又有皇上的手谕在此,便停止了战斗,都归顺李世民。

在玄武门之变三天之后,唐高祖便宣布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处理国家一切事务,也就在这一年八月,李渊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就自动退位,并自称太上皇,让李世民正式即位皇帝,他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唐太宗。

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

究竟有什么过节

李世民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亲兄弟呢?他们兄弟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矛盾和纠葛呢?这需要从唐高祖李渊立太子的时候说起了。

当年,李渊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李渊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李渊当了唐朝的开国皇帝以后,就根据立长不立幼的传统习惯,在武德元年就册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与此同时,他还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唐朝建立以后,摆在李氏父子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统一全国,巩固李唐的统治。李渊称帝后必须操持朝政,掌管国家大事,不便再亲自出征作战。但是在武德二年,有些地方发生动乱,一个叫祝山海的人,聚集一千多人造反闹事。唐高祖李渊为了平定这次骚动,就颁布诏书,命李建成率领部队前往征讨。李建成也不负李渊重托,很快就平定了祝山海动乱。

这之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县)人安兴贵率众归降大唐,唐高祖又命李建成前往接应。

不仅仅是这样,李渊接二连三委托李建成一些军国大事,而李渊的真正目的就是在大臣和其他皇子中树立太子李建成的威望,以巩固他的太子地位,更是为了将来太子继承帝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事与愿违,当时李建成在接应安兴贵的路上正赶上是盛夏,天气闷热难耐,而李建成还一边赶路一边打猎,士兵本来就很劳累,还要陪太子打猎玩,于是越走越无法忍受,大部分士兵就偷偷逃走了。

所以,等到李建成返回长安时,士兵已所剩无几,溃不成军,李渊见到这样的情况,顿时大怒,就当场把李建成痛骂了一顿。此后,为了让李建成熟悉国家政事,提高处理政务的本领,李渊每次临朝,都要让李建成坐在自己的身边,让他参加各种国家大事的议论和决策,还让他亲自处理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此外李渊还命一些大臣为东宫官员,帮助李建成出谋划策,决断一些重大国家问题。

可见,李渊为了培养李建成是花了不少心思的,他是想方设法提高李建成的威望,但是李建成有着“朽木不可雕”的秉性,他不但做事情肆意妄为,而且还不习诗文,不理政务,整日无节制地饮酒和搬弄是非,甚至还在兄弟之间制造矛盾,挑拨离间。辅佐他的大臣李纲对此也忍无可忍,多次劝诫但是没有任何作用,一气之下就以年老体衰为由,辞职离开了东宫。李建成彻底辜负了李渊对他的培养和厚望。

武德四年,北方稽胡族几十万人不断骚扰唐朝边境,使许多百姓颠沛流离,有家不能回,一时间边关告急。唐高祖李渊知道后非常着急,于是就让李建成统率十万大军前往征讨。最后,北方稽胡族终于被打败,并表示投降,服从朝廷。

但是,没想到李建成竟以“恐有变乱”为借口,将已投降唐朝的一万人全部残忍地坑杀,于是剩下的稽胡族就投奔了当初反隋并自立皇帝的梁师都。也就是说,唐朝北方边境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安定。因为这件事,李渊对李建成更加不满。

而此时,李建成也越来越觉察到父亲对自己的不满情绪,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开始走向危险。更加让他感到恐惧的是,弟弟李世民屡屡受到了父亲的重用。武德三年,李世民又奉诏消灭了窦建德和王世充两支劲旅,极大地巩固了大唐王朝的统治。

于是在武德四年,李世民凯旋回到长安,他身披黄金甲,后面紧随着25员大将和1万匹铁骑,鼓乐喧天,威风至极,由于他的战绩,李世民受到了高祖和满朝文武大臣的热烈欢迎。

而李建成看到这一幕,更是对李世民威望的日益提高和显赫的功绩感到不安和妒忌,而他自己的力量又非常单薄,于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太子位,他打算拉拢弟弟李元吉。

李元吉是李渊的第四个儿子,他勇猛过人,也立过战功。尽管这样,但是因为他的骄淫放纵,名声特别不好。而事实上,李元吉也早就对皇位垂涎三尺了。他多次暗地盘算过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实力及影响,好做出决定自己投靠哪一方。

最后,经过周密的考察和思索,李元吉选择了李建成。因为他认为李建成远不是李世民的对手,而自己就更谈不上了,那么只有先除掉李世民,再干掉李建成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了,到那时太子位便唾手可得,就能实现自己的皇帝梦。就这样,当李建成对李元吉表达了自己想拉拢他的意思时,李元吉就很爽快地答应了投靠李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