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要想保住太子位,就必须讨好父亲高祖,另外还要想尽一切方法,在高祖面前诋毁李世民。为了达到这一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和李元吉积极寻求后宫妃嫔的支持,给她们送很多的礼物,为的是让她们在高祖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没过多久,这一方法果然见效,因为后宫嫔妃对李世民的印象一直就不好,李世民也从没送过礼物讨好过她们,这样她们也很乐意在高祖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
有一次,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兄弟三人跟随高祖外出打猎,高祖为了考察三个儿子的能力,就让他们骑马比箭。李建成故意让李世民骑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以至于李世民反复三次,才把烈马驯服。李世民知道这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想陷害自己,就对身边的宇文士说:“他们是想乘机害死我,但死生有命,对我一点伤害也没有。”
后来李建成通过某种渠道知道了李世民所说的这些话,就让后宫的嫔妃们添油加醋地告诉了高祖说:“秦王当初打猎的时候说他有天命,一定会坐天下,怎么能轻易就死了呢?”
李渊听了怒不可遏,立即召见李世民,斥责他说:“天子是上天决定的,你未免也太着急了吧?”
李世民有口难辩,也只好摘下帽子以表示道歉。就在这时,有人向高祖报告突厥入侵的消息,李渊才一改怒容,没有加罪于李世民,并派他出征,讨伐突厥。
而这次出征,李世民又获大胜回来,李建成和李元吉为此非常恼怒,但是他们还是假意为李世民庆功,并请李世民到东宫赴宴,而他们这次有一个更大的阴谋,就是想乘机用药酒毒死李世民。
而当时李世民不知道酒中有毒,也没加防备就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刚过了不久,李世民就猛然感到胸口疼痛难耐,接着大口大口地吐血。幸好淮安王李神通当时就在他身边,他急忙把李世民扶往西宫,经过紧急治疗,李世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事后,高祖到西宫探望李世民,知道了他喝酒的情况。对李世民中毒的内情也有了一些了解,就安慰他说:“朕有今天的天下和作为,多亏了你啊,朕本想立你为太子,但又不能因为你而坏了规矩,现在储位已定,不能轻易改变。如今你们兄弟不能相容,同居京都,争斗日烈,所以我想让你出居洛阳,主管河、洛以东地区,不知我儿愿不愿意?”
李世民听了高祖这番话,就对父亲说:“此事非儿臣所愿,儿臣怎可远离父皇膝下,失孝仁之道呢!”
高祖说:“这也是权宜之计,朕不愿再看到你们兄弟间互相残杀了。”
李世民虽然不愿意,但是李渊也的确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危着想,于是也就服从了这个决定。李建成和李元吉知道了李世民要去洛阳的消息,就知道如果他到了洛阳,今后要想除掉李世民就比登天还难了,于是,他们加紧策划杀害李世民的阴谋。
武德九年,突厥再次侵犯唐朝边境,李元吉和李建成谋划,要利用这个机会首先夺了李世民的兵权,再借机杀死李世民。于是,李建成建议这次要让李元吉亲自出征。之后,他们就向高祖请战,高祖一听李元吉有这样的胆识非常高兴,也就同意了这个建议。
而李元吉又提出调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等人一起去迎战。高祖想也不想其中的缘由,也同意了这个决定。但是李建成、李元吉的密谋很快就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李世民听后勃然大怒,他不仅大声骂道:“我们都是同根的兄弟,他们却接二连三的想加害我,我这次决不能坐以待毙!”
于是,李世民立即和大将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敬德等人商量对策。大家一致认为当前的形势确实对李世民非常不利,只有先下手才是唯一的出路。考虑到守卫玄武门的常何早已归附自己,李世民决定在玄武门伏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武德九年,李世民做好一切准备之后,就上朝向高祖李渊密奏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各种劣迹和不法行为,揭发了他们和后宫嫔妃的不正当关系,并向高祖陈述说:“儿臣于兄弟之间没有半点负心,可太子和齐王却反复加害于我,他们的阴谋一旦得逞,那儿臣就永远也见不到父皇了。”
高祖听后,不禁大吃一惊,立即决定第二天上早朝时审理此案。但是此时后宫的张婕妃听到了李世民对父亲说的话,立即派人报告了李建成。李建成随即找李元吉商量,李元吉提出:“我们还是赶快布置好兵马,同时称病不上早朝,先观察一下动静再做打算。”
可李建成却认为:“这有什么可怕的,这朝里朝外都是我们的军队守卫,他们不能把我们怎么样。”
就这样,第二天,李建成和李元吉照样策马上早朝,于是在路上,他们就在玄武门遭到了李世民的伏杀。
传说李世民是胡人是真的吗
关于李世民的身世自古就有人开始质疑,更有很多人怀疑他是胡人,那么事实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李世民果真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胡人吗?
李世民
很久之前,原山东太行山地区有五大名门望族的姓氏,分别是:王、卢、崔、李、郑,其中李姓是鲜卑族中的一大姓氏。所以,有人据此判断李氏一族是破落的贵族,也有人说李氏是鲜卑族大野部的姓氏。
那么,要研究李世民的原始种族,我们首先看看他的家世祖籍和先辈的情况。李世民的祖籍是今河北省赵县,而父亲李渊生于关陇,并自称祖居关陇,传说他们就是西凉王李皓的后代。那么李渊自称为是西凉王李皓后代,到底是事实如此还是自抬身价呢?那么,就此说来,李世民又究竟有没有胡人血统呢?
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就有少数民族统治的时期,众多大臣中也有许多人是少数民族。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不同的文化状况起了联结各民族纽带的作用,只要对文化发展有益,不管是哪个少数民族,都会采取接纳的态度;二是唐朝经济非常繁荣,所以更多采取对各民族宽容的政策。
所以就以上两个原因来分析,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界限划分没有那么清楚,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现象在此之前就已经广泛存在。那么唐朝又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盛,国家最为强盛的时期,民族的融合状况就更加可观了,而唐太宗李世民又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代明君,可以称为帝王的楷模,各民族之间一般不会出现种族歧视的现象,更不会对李世民的身世产生过多的疑问或者是怀疑,所以大多数人都没有想过唐太宗李世民是汉人还是胡人。
各民族都有各自民族的风俗习惯,而在胡人的风俗中,有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自己的后母为妻子的习俗,更有很多是同一个家庭的男人可以共有一个妻子的情况。这种现象并不是我们凭空捏造,因为这在昭君出塞的故事里就曾出现过。王昭君的丈夫死了之后她就嫁给了丈夫前妻的儿子。所以在唐朝帝王史中,也有一些非常类似的关系蹊跷、尴尬而让人又难以接受和想象的情况。
这种现象,我们在唐朝的历史上也有所考证。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乱伦,他们的关系微妙而又让人难以参透。唐太宗李世民在武则天14岁时就将她召入宫中为自己的才人。李世民死后,武则天被迫入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却又召武则天入宫,还封她为宸妃。
几年后,她通过自己的阴谋诡计,还做了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其间,唐初的很多元老重臣曾力谏唐高宗李治:“武氏曾服侍过先皇,如今陛下竟然封她为皇后,这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但是,唐高宗李治沉迷于武则天的美貌一句也听不进去。
要是说这只是唐史一个特例的话,就不足以证明,李氏王朝有胡人那些让人无法接受的婚姻习惯,但是这样的事例不仅仅是这一个,杨贵妃又是一例。因为杨贵妃原来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的妻子,却被玄宗公开讨来做了贵妃。那么这些为李唐王朝大臣们所不齿的关系一幕又一幕上演只是偶然吗?它不足以说明一些什么问题吗?是不是和胡人的紊乱的婚姻习俗有着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此外,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王后的姐妹,她不是汉族人,所以李世民和隋炀帝之间还有着姨表关系。而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鲜卑族人,但是李渊一方的血统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不是汉人,一个最为确切的说法就是:“李世民是受胡人影响比较深的汉族人。”这是一种比较中庸的说法,理由就是在魏晋时期很多人长期与胡人混住,从各方面被胡人的风俗所感染。另外,从唐朝女子的服装,以及当时蹴鞠、骑马打猎的行为来判断,当时女性享有了历代女子不曾享有的自由。
李世民非常好战,他不仅帮助自己的父亲李渊打下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他还为了自己登上皇帝的位置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同胞兄弟,这些都可以为他野性的性格提供足够的证据。
除此之外,在贞观年间,唐太宗平定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解除了北边的威胁;五年后,平定吐谷浑,俘其王慕容伏允;贞观十四年,又平定高昌氏,于其地置西州,并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置安西都护府。晚年,唐太宗战志犹存,亲征高句丽。唐太宗善骑射,一生过着不倦的戎马生涯。这些又似乎是一个汉人所无法做到的,那么是否与他的血统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联呢?
此外,关于李世民的身世问题,考古学家通过对昭陵做出了一番考察研究后,从中又得到了新的证据。昭陵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坟墓,有内外两城。外城遗址已难考证,门内当年建有献殿,存放李世民生前服用器物。北门曰玄武门,又称司马门,原有十四个“蕃酋”的石雕像和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等浮雕。而在中国所有的帝陵中,只有李世民的昭陵里有战马石刻。难道这仅仅是个巧合吗?
到了现在,距离唐朝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而那十四个“蕃酋”的石雕像到底有些什么来历呢?我们已无从得知,因为它们已不知去处。但是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浮雕还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陈列室里。
很多人都知道,马是突厥人形影相随的伴侣,平时生活游牧,战时驰骋沙场,而李世民一生都非常爱马,甚至把马看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另外,在突厥的葬俗中,有一种奇特的祭祀悼念马功劳的习俗。那么,这其中应该有着或多或少值得我们思考一番的地方。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很肯定地下结论说李世民一定就是胡人,但是这些地方又不得不让我们对他的身世感到好奇。
李世民册立李治为太子的秘密
贞观十七年的一天,长安皇宫中的两仪殿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唐太宗李世民在接见群臣完毕,百官尽退以后,留下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靖继续议论政事。
君臣正在说话的时候,太宗突然从皇座上站起,情绪异常激动地对三位大臣说:“我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弟弟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来,那我今后还会相信谁依靠谁呢?”
说完,太宗竟扑倒在地上,放声大哭,然后又抽出佩刀,朝自己的身上刺去。看到这番情景,三位大臣被吓坏了,然后也不顾什么礼节了,长孙无忌赶忙上前抱住太宗,顺手夺过太宗的佩刀,房玄龄和李靖也趁势扶起太宗,劝慰着太宗,太宗坐了起来,慢慢地止住了哭声,神情十分凄惨不堪。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唐太宗为什么会悲伤成这个样子呢?这还要从立太子说起。
武德九年太宗即位以后,考虑到立太子是件大事,便决定立8岁的长子李承乾为皇太子,李承乾武德二年生于长安皇宫的承乾殿中,因此,母亲长孙皇后就以殿名给他取了名字。李承乾非常聪明、伶俐,从小就深得太宗的喜爱。太宗每次外巡,国家的许多政务都由承乾决断,代行处理国政。不料,时光一年年过去,太子一天天长大,可他的品性却逐渐变坏了。习性散漫,生活奢侈,嬉戏无度,太宗见到他这个样子,对他很是失望。
东宫太子府,皇宫戏班中有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长得十分漂亮,能歌善舞。李承乾对他十分宠爱,给他一个绰号叫“称心”,日日和他厮混在一起。太宗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便派人把“称心”杀了,把和“称心”有牵连的几个人也处死了。李承乾对“称心”的死,痛心不已,便在东宫盖起一间房子,里面摆上“称心”的画像,又摆放了许多泥人泥马,命宫人每天早晚祭奠,他自己更是常来悼念。后来李承乾还把“称心”埋在宫中,立坟头,树石碑,并且从此长时间不上朝参拜太宗。
后来,承乾又发明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与七叔汉王元昌在宫中各领一队人马,手持兵器,身披铠甲,双方布阵交战,有不愿真刀真枪参战者,马上就被绑在树上吊死,致使每次交战都要出现伤亡。东宫能够调集的人马毕竟有限,承乾对这种小规模战争场面越来越不满意了,说:“我如果做了皇帝,要在皇苑中设置万人营,那时再与汉王分兵打仗,坐观岂不更痛快。”
起初,承乾对父亲还有所顾忌,也尽量不让负责教育太子的大臣抓住把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地不再把大臣们放在眼里,到后来根本不听了。直至发展到谁再劝谏就派人把谁杀掉。
李承乾沿着邪路越走越远。他亲小人,远贤才,喜嬉戏,爱美色,求奢侈,厌政务。李世民为此对承乾越来越不满意,便产生废太子之心。
李泰是李承乾的亲弟弟,特别喜爱诗文,颇得父亲的宠爱。李泰得知哥哥失宠以后,因二哥、三哥都没有继位的资格,便想尽快挤掉承乾取而代之。他拉拢在自己府中管事的韦挺、杜楚客等,让他们广泛结交朝中大臣,为自己做太子制造舆论,又与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等二十余人结为死党,形成颠覆太子的一大势力。
承乾本来就知道父亲因对自己的不满可能会失去太子位,又觉察到弟弟的活动,更担心被挤掉。但是,他此时已无回天之力来挽回自己的影响,想再得到父亲的宠爱是不可能的了,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唯一办法就是除掉弟弟李泰。
于是,承乾先派人冒充李泰府中的人到太宗面前密告李泰有种种不法行为,结果被李世民识破;再派人去暗杀李泰,也没有成功。承乾看大势已去,便暗中招募刺客,联络对父皇有不满情绪的李元昌、侯君集等人,密谋杀入皇宫,发动武装政变,直接夺取皇位。就在这时,太宗的第五子齐王李佑在齐州(今济南市)发动了叛乱,李承乾得到了这个消息,喜形于色,他对刺客纥干承基说:“我的住处就在墙外,二十几步远就是大内,我们谋反,不是比齐王李佑更容易吗?”
虽然齐王叛乱很快就被平息,但此事更增加了李承乾政变的信心。就在李承乾满怀信心准备实施谋反计划时,刺客纥干承基因齐王李佑的事件受到牵连,在接受审讯中,主动交待了太子的政变计划。太宗知道后大为吃惊,立即命人把承乾囚禁起来,派人核实情况果真属实,便一举清洗了太子的群党,废太子李承乾为庶人,送往黔州,李元昌被赐自尽,侯君集等全部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