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宫秘史
24552700000010

第10章 红颜是非留谜团——皇后妃子篇(1)

唐朝这个女性极为活跃的朝代,也给予了皇后妃子不同于其他朝代女子的命运。她们为了保全自身而讨好自己所侍奉的皇帝。而她们处于这样一个淫乱的朝代,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不齿的做法。但是,也有窦氏、长孙皇后这样的贤妻良母,她们所做的一些事情也为大唐的发展作出了不寻常的贡献。这些不同性格和品质的女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命运呢?最终的结局又是否如她们所愿呢?

窦氏如何与李渊成连理

北周末年,官居上柱国、金州总管、爵封神武公的窦毅,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女儿,这一年女儿到了要出嫁的年龄,窦毅要在京城长安为女儿择婿。这位窦小姐的母亲是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襄阳公主,这就意味着,谁能攀上这门高亲,谁就能成为皇亲国戚。消息传开,城里城外王孙贵族,豪门子弟争相来到窦府求婚。

窦毅择婿的方式非常奇特。他一不问家世财产,二不挑剔容貌气度,只是在园中置设了一门屏帐,屏帐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有求婚者,不管老幼美丑,每人必须在百步之外处张弓射箭,谁若能射中孔雀的眼睛,谁就可成为窦毅的乘龙快婿。

于是,四面八方的英杰纷纷上门试箭进行角逐,来的人数几乎将窦家的门槛都要踏断了。可竟没有一个人能射中目标,个个都是乘兴而来,最后败兴而归。几天下来,窦府门前渐渐冷落,没有人再来射箭了。

窦夫人襄阳公主见状不免责怪丈夫,不该别出心裁出这种花样,最后挑不到女婿,反遭别人笑话,可窦毅却手捋长须,笑着安慰公主:“夫人不必多虑,我女生有奇相,自有奇福,智识不凡,必有奇才相配。夫人难道忘了先帝当年的那些话吗?”

原来,窦家小姐生而不凡,一出生,头发就垂及颈处,长到三岁,发长及地,人人称奇,幼时读经书就才智过人,过目成诵,聪颖非凡。他的舅舅武帝宇文邕十分喜爱窦小姐,把她接进宫中抚育,还常常随侍武帝的左右。

她小小的年纪,就对政事十分关心而且有独特的见解。武帝的皇后阿史那氏是突厥可汗之女,武帝一向对待皇后不好。尚在年幼的窦小姐曾私下对舅舅说:“如今四方未靖,突厥的势力也很强盛,愿陛下以国家为重,好生礼待皇后,这样就可安抚突厥,壮大陛下的江山,而江南、关东就不敢扰我江山了。”

武帝听了深以为然,很高兴地接受了外甥女的劝谏。事后,他感叹万分地告诉窦毅,说:“此女才貌不凡,以后不可妄以许人。”

窦毅回到家中,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襄阳公主,决定为女儿郑重选择一位贤婿,所以窦毅才想出了前面那种奇特的方式。

一两天之后,又有人求见。是一个少年后生,至多十六七岁年纪。此人姿貌雄伟,眼大隆高,天庭饱满,英武之中,又透出一种倜傥、豁达之气,窦毅一看,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就有三分喜欢,施过礼,这位后生自报家门:姓李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氏。父李昞,乃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

窦毅一听,原来是唐国公李昞的公子,出身将门,又增添了三分满意,宾主叙了一会儿话,窦毅将李渊带到后园,授予他两支箭。他对李渊已存关照之心,别人试箭,每人只有一次机会,窦毅则给了李渊两次机会,二箭中只要一箭射中,即可入选。李渊也不说话,张开满弓,对准屏上孔雀“嗖嗖”连发二箭,竟是不偏不倚,一中左目,一中右目。窦毅一看大喜过望,称赞不已,连连说道:“老夫今日得佳婿也!”

于是,这桩婚姻就定了下来,不仅门当户对,而且才貌相当,长安城中,人人称道:真是天生的一对。

窦氏怎样助李渊成就事业

窦氏和李渊结婚以后,彼此非常恩爱,窦氏从小生长在皇宫里,熟谙政治,喜欢读史书,所以窦氏在唐朝开国过程中,为李渊做开国皇帝起了重要作用。

周武帝死后,杨坚以受禅让的方式,通过武力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窦氏扑在床上,一边哭一边说:“只恨我不是个男儿,不能帮助舅舅一家摆脱危难。”

窦毅和襄阳公主听后,吓得急忙捂住她的嘴说:“千万不要胡说,传出去要遭灭族之罪的。”

他们知道杨坚的毒辣,朝中凡有同情宇文氏的大臣,无不被斩尽杀绝。

窦家在提心吊胆中过了一二年,平安无事。窦毅仍拜为定州总管,并保持着爵位。作为宇文氏的姻亲,窦家居然没有受到牵连,除因窦毅谨慎自守,对隋文帝小心事奉之外,还同他与李渊家结下的这门亲事有关。李渊的母亲是北周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四女儿,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独孤皇后十分喜爱外甥李渊,因此,窦家又成为新的皇家姻亲。

李渊因姨母独孤皇后的关系,很受隋文帝的宠爱,拜为谯、陇二州刺史。

李渊七岁就承袭父亲爵位为唐国公,炀帝即位后,又升莱阳太守,先后召为殿前少监、卫尉少卿。少年权贵,春风得意,不免使李渊有些自负。曾有一名叫史世良的相士对他说:“你的面相不凡,日后一定能成就大事。”

李渊对此深信不疑,更加自命不凡。他见炀帝荒暴,颇失民心,便产生了想做皇帝的野心,一面结纳四方豪杰,收买人心,一面又偷偷命人在京城一带散布谣言,说:“桃李子,有天下,杨氏灭,李氏兴”,等等。

窦氏对丈夫的这种做法有自己的见解,以为这样做未免锋芒太露,担心这样做既不成事反会招致杀身之祸,她几次劝李渊说:“当今天子无道,且度量狭隘,猜忌成性,相公羽翼未丰,宜虚心自匿,以免羁祸。”

李渊不以为然地认为:“我乃天子表亲,皇帝纵然昏暴,也不至相残到我头上。”

在扶风太守任上时,李渊曾得人馈赠数匹千里马驹,视为心爱之物,窦氏劝丈夫说:“当今皇帝最爱猎鹰和骏马,曾四方征求,多多益善,相公不是不知,今相公有此好马,应速速进献御上,不可久留,否则,有人告诉皇帝,恐怕就会受到牵连。”

李渊听罢,虽觉夫人言之有理,但又不愿割爱,最后还是留了下来。后来,炀帝果真知道了此事,下诏把李渊责备了一番。

不久,“李氏将兴”的谣言传到了炀帝的耳中,引起了炀帝的不满和疑忌,他留心注意朝内公卿,见蒲山郡公李密长相奇特,就认为是他干的,便找了个罪名将李密革去官职爵位,迫使李密投奔瓦岗军。后来,炀帝又怀疑到李浑身上,然后诬陷李浑谋反,不仅将李浑斩首,还灭了他三族。当时,李渊正在担任弘化留守,为炀帝征伐高丽督兵运送粮饷,接济军士,听到这些消息后,心中十分害怕,后悔当初行事过于鲁莽,没有听夫人的话。

过了几天,朝廷突然诏书宣召李渊回京去见炀帝。李渊吓得心惊肉跳,只怕炀帝怀疑到自己头上,他踌躇再三,认为此行凶多吉少,还是不去为妙,于是,便装出得了大病的样子,向朝使推说自己重病在身,无法去朝见天子,又拿出许多金银,托朝使复命时在炀帝面前尽力替自己周旋。朝使受到了重贿,自然照办不误。炀帝知道李渊病的厉害,也就罢了。

李渊有一个外甥女王氏,在后宫中任女官。炀帝问王氏:“你舅舅何故几个月也不来见朕?”

王氏回答说:“只怕病重,未曾痊愈。”

炀帝听后微笑着说:“索兴死了,倒也完事。”

王氏听了不免也为舅舅担忧,赶快写信告诉李渊。李渊见信更加心神不定。他知道自己已危在旦夕,随时可能遭到炀帝无情的惩罚,就在这时,窦氏身染重病,李渊也不敢把这个危情告诉窦氏。

大业八年夏天,窦氏病死在涿县(今河北涿州),李渊非常伤心,就在妻子去世的这天夜里,由于天气酷热,李渊又觉得烦躁,躺在床上,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往日和窦氏一起生活恩爱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特别是当年窦氏劝他进献宝马的情景,尤其显得清晰。李渊反复追思窦氏的话,猛然醒悟,他决心为了自安之计,按窦氏生前的建议,采用韬晦之计,故意放纵自己,收受下属的贿赂,做一个贪财好色的赃官,以掩盖自己的真迹。果然,当炀帝派遣的耳目把李渊这种形状禀报炀帝之后,炀帝便对李渊放下心来。

李渊还千方百计投炀帝所好,不惜重金搜罗骏马和鹰犬,不时进献给炀帝,使炀帝对李渊渐渐信任。

大业十一年,李渊被加授山西江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二年,迁右骁卫将军;十三年,升任太原留守。到这时,李渊更加感念妻子窦氏的远见卓识,他把四个儿子召来,流着眼泪对他们说:“如果当初我听你们母亲的话,早就可以做到这样的职位了。”

后来,李渊太原起兵,进而开创帝业,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为了纪念这位才貌双全,同自己患难与共的贤明妻子窦氏,李渊即位后追赠窦氏为太穆皇后。窦氏虽然没能亲眼见到李渊登上皇帝的宝座,但是,李渊最终能当上皇帝,实在是有赖于窦氏的启示。

张妃如何胜秦王

李渊当了皇帝以后,一心迷恋酒色,对朝中之事无心处理。对他最信任的刘文静、房玄龄、宇文士及陈叔达、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等一班忠直官臣,也渐疏远。

亲近的只有宫中的嫔妃。尤其是张贵妃、尹淑妃。由于窦皇后已去世,后宫中大事小情多由张、尹二妃做主。李渊对二妃所言之事,是有求必应。

张妃原本是一农家女子,其父是一农户,家中十分贫穷。可张妃自幼就长得美丽动人让人喜欢。有一灾年家中断粮,父亲哭泣着对女儿说:“咱家若有二亩土地,也要把你养大成人。无奈现今只有你自己去求个活路吧。”

女儿明白父亲的意思,也不答话只是默默地流泪。

就这样,张贵妃被卖给了城中一家大户当了养女。时隔不久,又被隋炀帝选进了晋阳宫中。隋炀帝几日雨露之后,便将她冷落在宫中,这张妃本是个淫荡之妇,正在凄凉难受之际,唐皇李渊来到,并被选中侍奉,枕席之间,颇得唐皇宠幸。李渊登基她也做了贵妃。

张氏做了贵妃,并没忘了自己的老父亲“能有自家二亩地”的愿望。她在隋宫中就知道皇家在上党有千亩良田,旱涝保收,收成十分丰厚。

一日,在枕边张贵妃向唐皇替父亲讨赏,唐皇正高兴,说:“要金要银张妃只管开口。”

“臣妾不要金也不要银。”张妃说。

“要星星,还是要月亮,说出来让朕听听。”唐皇大方地说。“臣妾想替父亲讨要上党的千亩皇家御田。”

“区区千亩土地,明天你写一奏章,朕准奏就是了。”唐皇言毕,便和张妃寻欢了起来。

果然,第二天张妃一奏即准。并另下一道诏书封张贵妃之父和另几个宠幸的嫔妃之父或兄为列侯。

张贵妃拿了两道圣旨,高兴得手舞足蹈,立刻吩咐人在城中为其父选一处深宅府第,打扫收拾干净后,在门前大书“张府”二字。又吩咐人到乡间,把他父亲接来城里,沐浴更衣住进了富丽堂皇的张府中。

张贵妃叫了身边一名内监带领了十余名新招来的家奴,去上党点收御赐的良田。谁知,来到田边,那里早有庄丁看守。

原来,唐皇看秦王李世民不贪钱财,办事又公道,便下了一道谕旨:所有没收的田地,全部由秦王李世民处置。秦王得了这谕旨后,便论功赏赐给了众文武大臣。上党的那块良田,赏给了攻打洛阳立了头功的淮安王李神通。

这看护田地的便是淮安王的庄丁。那边张贵妃派去的内监自恃是宫中之人又有圣旨,十分猖狂。淮安王的庄丁倚仗人多势众,毫不相让。双方一语不合便动起手来,混打中,打死了张家家奴。一看出了人命,两家这才罢手。张家内监拉了淮安王家看地的庄丁头,一同进京城见官。他们一同来到太尉衙门,内监抢步上前击鼓喊冤。

太尉大人听有人喊冤,急命升堂。太尉大人升堂坐定,刚问完原、被告大概情况,便觉不好。这原告是皇上李渊宠妃张氏的内监,被告是战功赫赫的淮安王家庄丁,这来头小官如何敢再问,便亲自来到秦王府中,请秦王判断。

秦王听后十分惊异:“所有田地的处置大权,皇上已交本王,怎又另给了张家?”便急忙亲自上张府查问。张妃老父拿出唐皇的谕旨,秦王看了后,无话可说,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把这桩公案拖了下来。

张贵妃知道此事后,本想她家有唐皇圣旨在,不论谁判此案,上党良田都跑不了,行凶之人也跑不了。可是,事隔许久仍无下文。张贵妃断定是秦王捣鬼,便向唐皇哭诉秦王有旨不遵,如何欺侮她家中老父。

唐皇一听大怒,立刻派人把秦王李世民唤进宫中。不等秦王礼毕,唐皇便大喝道:“好个大逆不道的儿子,连朕的旨谕也敢违抗!”

吓得秦王连忙辩解道:“儿臣决不敢抗旨不遵,只是儿臣已按父皇圣旨,事先已把上党千亩良田论功敕封给了淮安王。”

“我的圣旨?”唐皇也糊涂了。

“父皇不是曾下了一道圣旨,让儿臣全权处置所有田地吗?”

“朕的新旨下了,就要按新旨办。”唐皇施辩道。

秦王趴在地上低着头再无话可说,只连连称:“是、是、是。”

这时在一旁的裴寂,也看出了是非,但又不能直言,只好上前解劝几句,扶起秦王,叫宫人送回家中。

第二天,一道圣旨下到秦王府中,要秦王收回上党良田,赏给张妃之父。行凶之人发配充军,秦王李世民无奈只好按旨行事。

张妃虽然如愿以偿,但对秦王的怨恨却深深地刻在了心上。在这以后时时处处散布秦王的不是。

同时,这事使好多朝臣寒心,李世民乃唐皇亲子,又是战功赫赫的秦王,竟斗不过一个嫔妃,别说我们这些大臣了。

齐王妃真爱李世民吗

唐朝皇家在历史上淫秽乱伦成风已经众所周知了,什么子占父妾,父夺子妻,后宫养奸,兄占弟妾等,无所不有。而“一代明君”李世民杀弟占妻,开创唐代放荡轻佻之风。

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被他杀害时,年仅24岁,留下一妃杨氏,杨氏的年龄与李元吉相当,长得体态丰润,性情柔媚,面如出水芙蓉,当时在诸王妃中最为娇艳。

当年李世民、李建成及李元吉各植党羽,相互争斗时,杨氏与李世民的长孙夫人却是一对莫逆之友,来往密切。李元吉想加害李世民时,杨氏就曾在暗中谏阻,希望李元吉不要与李世民为仇而加害于他,可李元吉就是不听,最后落得家毁人亡,子嗣同诛的下场。

杨氏这时正值花期妙龄,怎能禁得孤身空房。此时她举目无亲,更是寂寞清苦。长孙夫人念及过去她俩的情意,常邀请杨氏进府畅叙旧情,好言相慰,帮杨氏分解烦闷。

有一次,长孙夫人又邀杨氏来府上,娣姒俩在后室谈兴正浓时,忽传报说太子回府,杨氏躲藏不及,便同长孙夫人一起起身相迎,待世民落座后,杨氏忽然从侧旁走到李世民面前,双膝跪倒在地,竟自请死罪,她对李世民说:“亡夫李元吉欲谋害太子,我曾私下多次劝阻,无奈他不听贱妾良言,今日死有余辜。奴妾知道是有罪之身,无颜再面对太子,长孙夫人仁慈德厚,请太子赐奴一死,以表一片忠心!”杨氏边哭边说,还长跪不起。

李世民过去就听说李元吉的妃子杨氏的艳名,初次相见,便是跪下向他请死,弄得李世民不知如何是好,长孙夫人见此急忙起身上前劝慰杨氏,可杨氏一句话也不肯说,只是一个劲地哭。

而李世民身为英雄豪杰,诛杀兄弟时都没有动容,可今天这此情此景竟让他牵动了情肠,便情不自禁地俯视杨氏,平日只闻王妃中杨氏娇美卓群,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李世民不免有些心慌意乱,急切中更不知要说什么。只好离座摊开双手,连声说:“王妃请起,王妃请起,有话站着说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