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宫秘史
24552700000009

第9章 是明是贤凭人说——李唐帝王篇(9)

唐宣宗是唐宪宗的儿子,母亲郑氏为教明皇后,郑氏原是浙西观察使李锜的爱妾。后因李锜谋反被杀,郑氏被纳入宫廷,由于郑氏年轻貌美,为宪宗所喜爱,于是被选入后宫,后生下宣宗李忱,宣宗自幼口吃的厉害,为此,他很少讲话,看东西时也和常人不同,傻里傻气的像个呆子。

唐宣宗李忱

唐穆宗在位时封他为光王。穆宗的两个儿子,也就是文宗和武宗,欺他痴呆,从不把他当叔叔看待,经常取笑和耍弄他。一次,文宗和武宗邀宣宗同他们一块喝酒,在酒席上,两人故意引诱他说话,和他开玩笑,戏谑他为光叔,宣宗对此毫无表示,任你说什么,既不生气也不开口,照常吃菜喝酒。

平时在宫中,宣宗总爱一个人默默地呆立着,从不和任何人说话和打交道。见到家人也同陌生人一样,以致惹得宫中没人愿意接近他。宦官马元贽等人拥立他为皇帝,正是因为看他这种痴呆的性格,将来容易左右而控制朝中大权。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宣宗即位以后,一反过去那种痴呆的样子,接待群臣,处理政务方面表现的非常果断。宦官和朝官们这才恍然大悟,宣宗的痴是装出来的,原来他是一个有智有谋的人。

宣宗是以皇叔的名义继位称帝的,宣宗自己从不承认他是武宗的继承人,而把自己看做是父亲唐宪宗的直接继承人。他把哥哥唐穆宗指责为逆,认为他是靠谋害了唐宪宗才得以继承皇位的。在宣宗的心目中,不但哥哥大逆不道,连他的三个儿子敬宗、文宗、武宗都是逆子。因此,宣宗即位以后立即采取了否定唐武宗时期的一切措施的施政方针。

在唐朝末期,宣宗还是一个较有作为的皇帝,他虽贵为天子,却具有恭俭好善、平易近人的美德,他穿的衣服都是洗过多次的,吃饭也从不挑剔,有两样素菜就行。宣宗还很善于体察民情,地方上发生灾荒,百姓遭难,他听说后,既吃不好饭,也睡不着觉,宫中有人病了,他派医生去看,病好了,他还亲自去慰问。宣宗甚至能记下宫中侍役的名字,正因为这些,宣宗有“小太宗”之美称。

宣宗的功绩远不止这些,最主要的功业还是他收复了河西。

自安史之乱以后,从唐肃宗到唐武宗,每个皇帝在位时,总免不了有大小不等的内战发生,边患也时常出现。而宣宗在位十三年,却是比较平静的一段时间,外无边患,内无战争,更为可喜的是,还收复了自唐代宗时期就被吐蕃奴隶主占领的河西地区(今河西走廊),重新开通了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以及与中亚各国的交往,使长期遭受奴隶主剥削、奴役的广大河西人民重新回到了唐朝政权的怀抱。因此河西的收复,在国势日益衰落的唐朝后期,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也成为宣宗一朝最辉煌的功业。

宣宗在位期间,虽然有许多可以称道的美政,但是,由于自恃有智,明察秋毫,太相信自己,一切以自己的爱憎为标准,他的意旨,只许众臣顺从,不许违反。因此,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特点在宣宗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例如宣宗对武宗时期的宰相李德裕就带有很重的偏见,就因他是武宗重用过的人,就是奸臣。为此,将李德裕一贬再贬。其实李德裕是一个很有才干的宰相。

在立储位的问题上,宣宗也没有处理好,宣宗共有11个儿子,长子李漼,封为郓王,但宣宗一直不喜欢李漼,宣宗比较偏爱三子李滋,想把他立为太子。但宣宗顾及到这样会乱了建储制度,招致臣下的谏驳,所以一直没有把这件事提出来。裴休担任宰相时,曾经上奏请求宣宗早立太子。宣宗不高兴地说:“朕还没老,如果立了太子,不是把朕当成闲人了吗?”

从此,大臣们谁也不敢提立太子的事。直到宣宗病重之际,才密嘱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和宣徽院使王居方三人,立三子李滋为皇太子。但宦官王宗实、兀元宝却假传圣旨,立郓王李漼为皇太子,并以矫诏不法的罪名将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三人处死。宣宗自以为聪明一世,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让宦官钻了空子,对于宣宗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唐代皇帝如何临幸后宫

历史上很多皇帝,刚刚得到天下或者继承皇位的时候,都有着雄心壮志,他们一定要革除前朝积弊,勤勉辛劳,立志振兴朝纲,并采取各种措施,收买人心,减轻赋役。但是一旦江山稳固以后,他们看到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帝王们的享乐之心就越来越强烈,渐渐地疏于政务,贪图声色犬马的享受生活。

那么在大唐开国初期也是如此,也免不了经历这样一番过程,但是与以往朝代所不同的是,大唐帝王的后宫,风流淫荡之事更加荒诞不经,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唐高祖李渊在晋阳起兵后,带领千军万马东征西讨。当路过栎阳时,看到一片富丽堂皇的宫室,这就是隋炀帝杨广的行宫苑囿。侍从回报说,宫内还有许多美人。李渊听了就立即下诏,宣称隋朝大业以来,隋炀帝巡幸过度,贪图享乐,每经过一处风景秀丽的胜地,便建造离宫,大肆搜罗美女,充斥后宫。宫殿修建得如此豪华壮丽,浪费了过多的钱财和人力,还有很多的良家子女被关在这里,与亲人失去联系,也非常让人气愤。李渊这次的命令就是,把宫室都罢废掉,宫人全都放还,回家与亲人团聚。而他没有为自己留下一个美人,可见那时的唐高祖还没有贪图享乐的念头。

但是,尽管是这样一位英明的皇帝,也没有使他的后代逃脱历代帝王逐渐颓废的过程。于是,等大唐江山稳固之后,大唐天子并没有秉承祖辈们的优良传统,他们也开始像历史上其他昏庸的皇帝一样,大肆建造宫室、营造苑囿、网罗天下美人。

如,唐太宗就曾经写过一首《采芙蓉》的诗:“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船。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游莺无定曲,惊凫有乱行。莲稀钏声断,水广榛歌长。栖鸟还密树,泛流归建章。”可见当时的唐太宗还沉湎在欢乐中自以为是,而大唐的帝王们就是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与美人们结伴游戏方塘,携手上雕船的。

更让人惊讶的是,唐玄宗在位期间,后宫美人的数量一下子迅猛增长到了4万,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当时的诗人对这种宏大的场面做出了这样的描述: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诗歌的意思是说:皇帝下朝后,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去哪个妃子那里。因为后宫中亭台楼阁,满眼红粉佳人,伫立在风中,凝视前方,翘首期盼。

唐玄宗统治时期,后宫之所以有这些佳丽,是因为李隆基向来风流多情。为此,他想出了一个独特的办法,就是每天将一群宫嫔聚集在一起,让她们投骰子,投中者选出最优胜者当夜侍寝。久而久之,太监们在私下里称骰子为刿角媒人。

不仅这样,唐玄宗还吩咐宫女们在自己的门前种花。每到花开时节,玄宗就跟着一只蝴蝶,蝴蝶落在谁的门前,当夜玄宗就在她那里留宿。于是后来人们称为这种独特的临幸方式为蝶幸。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每年进献的宫女实在太多,玄宗根本分不清谁叫什么名字。于是,玄宗又自创了一种风流办法,就是在临幸过的女子手臂上,打上“风月常新”的印记,再描些桂红膏,这样印记就不容易遇水褪色了。“风月常新”是宫女被皇上临幸的标记,也是部分宫女所独有的荣宠,于是,手臂上有这样印记的女子,总会招来其他女子羡慕的目光。

但是,女人实在太多了,而皇帝只有一个,那么对于后宫大部分的女子来说,她们就没那么幸运了,她们绝大部分时间只有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伴有幸参与蝶幸、风月常新,而自己则只能独守空闺。但是,为了保证后宫不发生淫乱之事,玄宗又在这些没有被临幸的女子手臂上点上朱砂,写上“守宫”两个字。

唐穆宗也是一位极为风流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让人在宫殿前面种满了牡丹花。每当花开时节,香气袭人,朵朵牡丹,鲜红娇艳。穆宗在欣赏牡丹之余,常命人将飞舞在花间的各色蝴蝶捕捉起来,然后在室内放出,供后宫佳丽追逐嬉戏。穆宗还在衣服上写下许多淫词浪语,赠送给临幸过的美人,被称为“浑衣”。

唐敬宗李湛15岁时即位。他酷好游宴、击球,并且贪财好色。在位仅仅3年的他,还发明了一种风流箭。这种箭是用竹皮做成弓形,纸做成箭,纸中间密藏着一些龙麝末香。每当敬宗来了兴致,就让众多美人站成一排,由他搭弓射箭。被射中的人并不会感到疼痛,只是觉得有一阵香气袭来,同时,还赐令当夜侍寝。因此,宫中便出现了一句俗语:“风流箭中的——人人愿。”

唐敬宗除了“人人愿的风流箭”以外,还有鲜为人知的金屋帐。敬宗宝历年间,宫中来了两位浙东美女,一个叫飞燕,一个叫轻风,都长得貌美如花,妖艳异常。她们不仅容貌出众,而且身上还散发着阵阵清香,四季都透出一股幽兰香气。她们冬天可以不穿厚衣服,夏天再热也不出汗。舞女出身的两人,歌喉婉转,舞技超群,使得宫中其他舞伎黯然失色。

敬宗有了飞燕和轻风后,对她们宠爱有加,日夜不离左右。夜幕降临时,敬宗命她们载歌载舞,尽情享乐一番。歌舞完毕之后,敬宗便将她们藏在金屋之中,搭了一个宝帐,白天不让她们出来,怕她们遭受风吹日晒。于是,金屋宝帐藏美女的事情渐渐传遍了整个后宫,连京师都无人不知。后宫的宫女对她们嫉妒和羡慕之余,纷纷传着这样一句话: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其实这也表达了她们的无奈和唐敬宗对这两个人的宠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