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宫秘史
24552700000020

第20章 功过是非谁来断——太监宫女篇(2)

平定安史之乱,大将李光弼也立了大功,在朝廷中渐渐受到重用。程元振又怕他威望超过自己,便勾结手握兵权的鱼朝恩,在代宗面前中伤他。结果,李光弼失去皇帝的信任而遭贬,连他的弟弟李光进也受到牵连被贬往他乡。可见,程元振不仅得到了皇帝的宠信,而且权力也大得令人惊讶。

程元振不但嫉妒比他强的人,而且对以前得罪过他的人也不放手。山南东道节度使来填,在襄阳时,程元振请他帮办一事,但是因为不合法,遭到了来填的拒绝。程元振由此怀恨在心,相机报复。之后,程元振把自己的党羽王仲升的罪责推到来填身上,硬说来填与贼合谋,结果,来填被削了官爵,流放到播州(今贵州遵义),随后还派人在途中把他杀害了。

程元振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广大有识人士的义愤,他们一致呼吁要求惩治程元振。太常博士、翰林待诏柳伉上疏说:“吐蕃以数万军队进犯关陇等地,兵不血刃便打进了京城,都因谋臣不出良谋,武将不奋力死战所致……臣听说良医治病,讲究对症下药,药不能治病是留着没用的,陛下看看今天的情况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天下百姓都恨陛下疏远贤才良将,任用宦官小人,而对他们离间将相关系听之任之,如果陛下还能为国家社稷着想,非砍了程元振的头以谢天下不可。”

当时被程元振迷惑很久的唐代宗接到这个奏疏,才幡然醒悟,很快将程元振削官为民,放归田里。后来,程元振身穿女人衣服,打扮成老妇模样,从老家三原潜回京师,住在同党司农卿陈景诠家里,就算是这样,他对谋权的欲望还没消尽,他频繁活动,召集自己的私党,企图卷土重来。

但是,此事很快就被御史大夫王升发现,他立即将此事上告朝廷,将程元振长期流放溱州。由于他臭名昭着,走到江陵时被一伙不明身份的人杀死。一个人的结局总是和他生前所做的事有着必然的联系,程元振得到这样的报应也是罪有应得了。

刘克明怎样杀唐敬宗

唐敬宗即位后,他的玩心是越来越大,有一天他又准备率领六宫到骊山温汤沐浴,右拾遗张权舆,跪在紫宸殿下,手捧劝谏奏文。

敬宗因久不坐朝,张权舆跪了半天竟无人接他的表文,可怜这忠心的张权舆,就这样跪着叩头,从辰牌时分,直跪到申牌时分,值殿的太监看张权舆叩的实在可怜,便替他把奏文送进宫中。

敬宗见奏文上写满纸都是劝谏不可巡幸的话,又说昔日周幽王幸骊山,被犬戎所杀;秦始皇幸骊山,卒至亡国;唐玄宗幸骊山,安禄山叛乱……敬宗读罢奏文,仰天大笑,他心里想:“骊山真有如此凶恶吗?朕非得一巡幸!”

骊山上行宫,因荒废日久,成了野狐狸的巢穴,敬宗住在行宫中,常有狐狸作祟,不得安宁。敬宗为此十分恼火,便鞭杀了管宫的太监十余人。每晚又亲自拿着灯笼,隐蔽在暗处,捉射狐狸,到后来,这竟成了敬宗的一种游戏。

一天夜里,敬宗皇帝又在半夜时分,躲在东偏殿角上,守候着擒捉狐狸。一个小太监怀中藏着灯笼,正在暗地里悄悄地守着。不一会儿,忽听东廊尽头,有窸窸窣窣爬抓的声音,接着一团黑影在地下滚动着。敬宗皇帝正在暗地里觑着,以为是狐狸出动了,便引弓搭箭,飕的一箭飞了过去,只听啊唷一声,像是一个人倒了下去。

敬宗皇帝十分吃惊,忙抢步上前去看,见倒在地上的却是一个人,小太监赶紧跑过来,擎起灯笼,照住那人的脸,是宦官刘克明,原来他乘着夜色正与董淑妃偷情,这事却被皇上撞见,此时的刘克明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皇上见他深夜在此就大声地问他,刘克明一时慌张,支吾了半天也说不出话来,敬宗见此动了疑心,刘克明这才醒过味来,赶紧叩头说道:“奴才听得万岁爷深夜出宫,特在暗中保护。”

敬宗原本就是个无心计的人,听了刘克明的话就信以为真,便哈哈大笑起来。这一笑,把宿殿的太监们都惊醒了,敬宗便吩咐众太监,将刘克明扶回房中去养伤,好在没有伤着要害的地方。

刘克明中万岁爷的这一箭,足足使他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他此时和董淑妃正打得火热,因为受伤不能明来暗去,心中十分焦急,这把无名火,便全都集中在敬宗身上。

这时的敬宗似乎早已忘了这件事,可刘克明是做贼心虚,总疑心敬宗那晚窥破了他的秘密。从此又恨又怕,由此起了杀机。

刘克明在宫中多年,权势很大。宫中的大小太监,全是他的党羽,他在床上养伤这二十多天,那班太监天天在他的榻前开会,秘密商议他们的阴谋计划。

这时已到了冬天,敬宗在骊山玩得也乏味了。就打道回銮长安宫中。

一天,兵部尚书余应龙奏称:“有征西大将军苏佐明,班师回京。”

敬宗一听非常高兴,便传旨当晚正仪殿赐宴。当时参加宴会的有苏佐明、余应龙二人,还有二十八名文武大臣。

君臣对酌,倍觉开怀。敬宗本来就是一个贪杯之人,如今君臣同饮,更是毫不拘束,一会儿便酩酊大醉,呕吐起来,衣袖狼藉,全身燥热,便到内室更换衣服,就在这时,群臣忽听得隔壁室中惨叫一声,听去好似皇帝敬宗的呼声,吓得众大臣的脸色全变了。

苏佐明首先忍不住了,推案而起,正在这时,忽然殿上灯一下全熄灭了,眼前一片漆黑,众大臣一步行走不得。隔了半晌,才有小太监把灯火重新点起来,只见这时的大殿四周,站满了士兵,肩上扛着雪亮的刀枪,此时众大臣知道是中计了,大家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开口。又过了半晌,只见刘克明带剑上殿,露着满脸的杀气,对众大臣们厉声说道:“皇帝已驾崩了!”

一句话,吓得大臣们目瞪口呆。

就这样这个昏庸荒淫的敬宗皇帝只做了不到三年的皇帝就不明不白地被宦官杀死了,当时他只有十八岁。

仇士良为何仇视贤良

在李唐皇朝统治期间,有一个大宦官经历了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六朝,杀二王、一妃、四宰相,他专权达二十多年之久。是谁有这么大的能力能够比皇帝更能把持朝政呢?他就是仇士良。那么他又是怎样将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呢?

公元835年,唐朝大臣李训、郑注为尽除奸党发动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时,文宗李昂曾参与谋划,结果李训等以失败且被杀而结束了政变,此事给了仇士良很大的打击,因此他非常憎恨唐文宗,甚至很多次利用阴谋诡计想废掉皇帝。

有一天将近午夜,翰林学土崔慎由洗漱完毕后,正准备上床睡觉,突然有人来传令让他立刻进宫。崔慎由一看大半夜的催得这么急,定是朝廷发生了什么要紧的事了,不然皇上不会这么急切召他。一路上忐忑不安地跟着皇帝的侍卫来到了宫殿之中。

但是,进了宫殿之后,崔慎由并没有见到皇帝,而是见仇士良一人端坐在大堂上,似乎是等他等了很长时间,他还环顾四周,屋内窗帘都遮得严严实实,崔慎由不仅打了一个冷战,不知道这个横行的宦官想要把他怎样。

于是,崔慎由不禁战战兢兢地落座,仇士良才缓缓地对他说:“皇上生病已经很长时间了,自从他即位以来,很多政令都荒废紊乱了,大唐也人心惶惶。皇太后看到这种情景,整天为此事担心,常跟我说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得想个好的方法来拯救大唐。于是,她让我重立个嗣君。今晚急着叫你来,就是为起草诏书的事。你看怎样?”

崔慎由听仇士良这样讲,不由得怀疑和警觉起来,以前可从没听人提过立嗣君的事,弄不好这是要杀头的。于是,他坚决拒绝说:“当今皇上恩泽遍施天下,在这里怎么能随便议论呢?慎由亲族中的眷属足足有千人之多,兄弟妻妾就将近三百人,我怎么敢做这灭门九族的事呢?我不能为此连带害了我的家人,即使杀了我也不敢答应皇太后和您的提议。”

仇士良原本就想到了崔慎由很难能满口应承,但没想到他会把话说得这么绝,听了他的话竟然无言以对,沉默了半天。过了一会儿,仇士良回过神来,他打开一个小门,带他到后面的一个小殿去,唐文宗正在那里。仇士良当着崔慎由的面,一条一条地数落着文宗的过失,声色俱厉,直说得文宗羞愧万分,只好低头不语,他还把刚才的怨恨都倾泻在文宗身上。接着,他看了一下崔慎由,指桑骂槐似的指着文宗说:“当学士就得负责起草诏书,不想当学士,就别占着茅坑不拉屎!”之后崔慎由出宫殿时,仇士良还威胁他说:“今晚的事不能走漏一点风声,否则,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仇士良竟然当着朝中大臣的面,对皇帝如此放肆无礼,那么其他的宫廷大臣更不放在眼里。当时,李石任宰相时,发觉京兆尹张仲方性格懦弱,不能威服禁军,奏请皇上让司农卿薛元赏代替他,文宗也答应了。薛元赏这个人为人不卑不亢,做事雷厉风行,很有能力担当此职。

有一天,薛元赏到李石府中办事,见李石正在厅中和一神策军将领不知道为何事争得面红耳赤,于是大步走上去对李石说:“相公辅佐皇上治理天下,却不能制服一个小小的军将,竟使得他如此无礼,那您将如何造福天下苍生呢?”他当即就命令左右捆住这个倚仗仇士良作恶多端的将领,带到下马桥候审。

当薛元赏回到下马桥时,那个将领已被脱去军衣,跪在地上听候他的发落。正要动刑,一个宦官急急赶到跟前,说是奉仇士良的命令,请大尹过去有事情商量。但是,对小人从不畏惧的薛元赏请来人转告仇士良说:“我现在有公事在身,我处理完了手头的事情再去。”转告这事之后,为了杀杀仇士良的威风,他立即处死了这个将领。

之后,薛元赏换上素服去见仇士良,仇士良知道他公然杀害了自己的手下时冷笑着说:“你这个没用的书生怎么敢处死我的禁军大将呢?”

薛元赏对他一点也不害怕,他还从容回答说:“中尉是大臣,宰相也是大臣,宰相如果对中尉无礼,能怎么样?如果中尉对宰相无礼,这难道能原谅吗?元赏现在来是向你请罪的。”

他这么一说,反倒让仇士良非常尴尬,一下子失去了嚣张气焰。他想人既然已经死了,薛元赏又是执法如山,只好强作笑脸,显出宽宏大量的样子,还留薛元赏饮酒,其实他是想图谋,以后再报这个仇也不晚。不久后,仇士良果然在煽动禁军攻击新宰相李德裕的事件中,找个借口杀死了薛元赏。

仇士良就是这样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当他的权欲膨胀时,只要有人阻碍他实现梦想的道路,他就要想方设法除掉这个障碍,不管是皇帝还是宰相。杀了薛元赏后,李石就成了仇士良想要除掉的另一个障碍,为此,他也费尽了心机。

公元836年,文宗升坐紫宸殿,李石因奏事上前拜谢。就是这样一件非常平常的事,但是不久,外面风言风语就传开了:“天子欲令宰相掌禁兵,已经谢过恩了。”这样一传,就搞得朝廷内外关系紧张,京城百姓人心惶惶,不知会发生什么事,一连几夜都不敢解衣就寝,甚至还有许多人打算出城外逃。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李石不得不奏请皇上召见仇士良,向他当面解释此事,并公布于朝廷内外,让他澄清说这纯属谣传。之后,仇士良见挑不出李石的一点错误,就准备使用强制手段派人暗杀他。

公元838年春的一天早晨,正在欣赏大好春光的李石,慢悠悠地骑着马去上朝,由于心情舒畅,他嘴里哼着小曲儿。当他走到石坊门附近时,只听“嗖”地一声,他大叫“不好”,身子向左侧一闪,可是已来不及,一支箭射中了他的右臂,他带着箭赶紧拍马往家飞奔。经过一个小巷时,他没有想到的是还有人在此埋伏,寒光一闪,挥刀向他砍来。幸好他有所准备,人躲过,但马尾被连血带肉砍了下来。他带伤逃回了家中。

李石知道这一定是仇士良派人暗杀他的。李石一连几天在家养伤,思前想后,自己忘身为国,却总是遭人暗算,不如告老回家,还可颐养天年。于是,伤还没痊愈,他就向皇帝辞职,当文宗接到他的辞呈时,也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是当时已经失去一切权力的他,对此也无可奈何,而他更舍不得这个人才,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派他挂相衔出任荆南节度使。

等唐文宗驾崩后,唐武宗即位,他比文宗要聪明很多,他表面上对仇士良非常尊宠,实际上对他专权干政非常厌恶。仇士良觉察后很是懊恼,他没想到自己拥立的皇帝却在疏远自己,于是他想扭转这种局面,但是阴谋久久没有得逞,他想如再不退避,不仅会丢掉荣华富贵,就是身家性命恐怕也难保全。就这样,在公元843年,仇士良以年迈精力不济而告退,唐武宗见到这种情况假装挽留后,也就同意了。

当时,仇士良的同伙把他送回家时,他还感谢他们说:“你们要好好侍奉天子,现在能听老夫几句话吗?”众人点头表示愿意听从。

仇士良不紧不慢地说:“天子不可让他有闲空,一有空,他就要看书,召见儒臣,倾听大家意见,这样,天子就会深谋远虑,考虑周全,玩好减了,游幸少了,那么,对我们的恩宠也薄了,权力也小了。老夫今天为你们从长计议,不如多积蓄财货,养肥鹰马,天天以鞠毯、打猎、五声和美女来迷惑天子,极尽奢侈铺张,使他天天玩得高兴,玩得不知疲倦,那么他就会不谈经术,不知道外面的事情,这样,国家大事小事都由我们来处理,什么恩泽呀权力呀早晚都是我们的。”

由此可见,这个可恶的大宦官就是离开了皇帝的身边,即使已经渐渐老去,他也从不忘记自己曾经所谓的“雄心壮志”。而其他愚蠢的人听了他的话也如获金箴,感动得一拜再拜。

就在他死后第二年,有人在他家里发现兵器有几千件,唐武宗为此非常震惊,当即就下诏削去他的官爵,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令人更为惊讶的是,这个大宦官家中的财物用三十辆车子运了一个月还没运完。可见,他当权期间是多么的贪婪,权力是多么的大。

李猪儿与安禄山到底有什么仇恨

安禄山这个表面憨直内里藏奸的人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一年后,就死在了他儿子的屠刀下。

安禄山自建都洛阳称帝后,纵情酒色,使原来就患眼疾的双眼,渐渐地更看不清楚了,几乎成了一个双眼瞎的皇帝。安禄山生性残暴,现在双目失明,性情更是异常烦躁严酷,他对左右奉使和宫人,稍不如意即用鞭挞,略有过失便斩杀。

安禄山手下有一个最亲信的宦官叫李猪儿,自幼侍奉安禄山,行为十分谨慎,深得信任,安禄山腹大垂膝,每次换衣服,都是李猪儿为之结带,唐玄宗赐安禄山华清池洗浴,李猪儿也得随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