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宫秘史
24552700000019

第19章 功过是非谁来断——太监宫女篇(1)

太监宫女在当时宫廷中的身份也一如其他朝代一样卑微,但是他们从不屈于命运对于他们的不公与安排,而是在自己的职位上,想尽一切办法来掌握一定的权力,提高自己做人的尊严。他们有的为此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他们工于心计,他们在皇帝身边放下了最危险的定时炸弹。然而这是他们所愿意做的吗?还是他们在那样一个富贵的条件下,动了不该动的念头?

为什么说鱼朝恩是自食恶果

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就在第二年,太子李亨即位为肃宗,改元至德。当时,跟随唐肃宗的有一个宦官鱼朝恩。鱼朝恩是肃宗最宠信的人物之一,肃宗即位后,就任命他为李光弼的监军,随后还被任命为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

就这样,慢慢地他掌握了宫廷很多事务的大权,并逐渐上升为宦官头目之一。后来,肃宗考虑到郭子仪、李光弼均为元勋重臣,害怕难以驾驭他们,所以从此不再设置元帅这个职位,而是派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监诸军,承担着总监九节度使兵马的重任。可以说,鱼朝恩的权力比朝中的重臣还要大。

鱼朝恩作为一个小太监出身的宦官,原本就不懂什么军事,所以他对外面的传言,不辨真假就轻易相信,并企图借此陷害阻止他掌权的大臣。上元二年(761年)二月的一天,有人对他说:“洛阳城中将士都是燕人,久戍思归,军心涣散,如果进攻,是非常容易击破的。”

愚昧的他便信以为真,之后就屡次在肃宗面前说洛阳可破。而唐肃宗经不住他不断吹来的耳边风,就命令李光弼进取东都。李光弼上奏说:“敌人的势力非常的尖锐,我们现在不能轻举妄动。”

但是,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平时与李光弼有仇,也趁机附和鱼朝恩上表说东都可以很顺利地攻取,而他的目的就是置李光弼于死地。于是,唐肃宗就督促李光弼出师。迫不得已,李光弼只好命李抱玉守河阳(今河南孟县),自己与仆固怀恩、鱼朝恩一起进攻洛阳。唐军在北氓山还没有布好阵,史思明就已经发起了攻击。唐军大败,数千人战死,河阳、怀州也落入了史思明叛军的手里。

朝廷听说氓山战败,就立即免去了李光弼天下兵马副元帅的职位。而鱼朝恩他们却达到了各自目的,之后,鱼朝恩专典神策军,出入禁中,神策军变成中央禁卫军后,他的军权更加扩大,这也成了他胡作非为,无所顾忌的砝码。

唐肃宗驾崩后,太子继位,就是唐代宗。永泰年间,代宗又加封鱼朝恩判国子监事,并晋封郑国公,鱼朝恩气焰更加嚣张。一次,鱼朝恩去国子监视察,代宗还特诏宰相、百官,六军将领集合送行。京兆府置办宴席,内教坊出音乐佐宴助兴。大臣子弟二百余人穿红着紫充当学生,列于国子监廊庑之下。

这盛大的场面,使鱼朝恩得意非凡。此外,代宗还下令赐钱一万贯作为本金,放债取息当作学生饮食的费用。这个先例一开,以后鱼朝恩每次去国子监都要带上数百名神策军,前呼后拥以壮声威。京兆府照例张罗酒食,一次耗费数十万,数目之大,在其他各朝宦官身上非常罕见。

不仅这样,鱼朝恩小人得志后,还不把满朝文武重臣放在眼里。每次朝会群臣议事,他都在大庭广众下任意发表议论,妄论时政,凌辱宰相,连号称强辩的宰相元载也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一次,百官聚会朝堂,鱼朝恩声严色厉地说:“宰相的责任,在于调理好阴阳,安抚好百姓。现今阴阳不和,水旱频生,屯驻京畿的军队有数十万,给养缺乏,漕运艰难。皇帝为此卧不安席,食不甘味,这宰相是怎么当的?还不让贤,一声不吭在那里赖着干什么呢?”说得在场的大臣惊讶万分,而宰相只有低首认错。

此时,礼部郎中相里造突然站了起来,不慌不忙地走到鱼朝恩跟前,说:“阴阳不和,五谷腾贵,这是观军容使造成的,与宰相有什么关系?现今京师无事,六军足可维持安定了,却又调来十万大军,军粮因此而不足,百官供应也感困乏,宰相不过是行之文书而已,又有什么罪过呢?”

鱼朝恩惊得目瞪口呆,他没有想到竟然有人敢顶撞他,一时无言以对,拂袖而去,之后,他还忿忿地说:“南衙官僚结成同党,想把我给害死。”

鱼朝恩一肚子气无处发泄,恰好国子监堂室刚刚修复,举行庆典。鱼朝恩来到国子监后,手里拿着《易经》就在高座上讲学,面对着在座百官,他有意选择“鼎折足,覆公饨”开讲,用以讥讽宰相。王缙听了,不禁怒容满面,元载听了,却恬然自乐。鱼朝恩见这样便对在场的人说:“听了我所讲的话,恼怒者合乎人之常情,面带笑容者实在是深不可测。”于是,之后他对元载更是防而又防。

鱼朝恩一贯骄横无耻,甚至他还自以为天下非他莫属,朝廷政事稍不如他的意,就发怒说:“天下事还能有离得了我的嘛!”

唐代宗听后非常不高兴。鱼朝恩有一个养子名叫令徽,年纪还小,在内侍省当内给使,因官品较低,只能穿绿色的官服。有一次,令徽不知为了什么事与同僚发生激烈争吵吃了亏,回家后便将此事告诉了鱼朝恩。

第二天,鱼朝恩就带养子面见代宗,说;“犬子官品卑下,经常被同僚凌辱,请陛下赐以紫衣。”他竟然公开向皇帝要官,但是更为可笑的是,唐代宗还没来得及开口表态,就有人早将高品级官所穿的紫衣抱到了面前。令徽赶紧将紫衣穿上跪拜谢恩。

而此时的代宗也不便说什么,心里却非常不高兴,而当时只好顺水推舟做个人情,勉强笑着说:“这孩子穿了紫衣,比原来好看多了。”口上虽这么说,心中却恨得咬牙切齿。

鱼朝恩得意万分,他却不知道,他已经得罪了皇帝,这样不管他有什么特权或居于什么特殊地位,倒霉的日子便指日可待了。

大历五年(770年)正月,宰相元载已经看出代宗对鱼朝恩产生了厌恶的情绪,便奏请将他除掉。开始代宗有些疑虑:“鱼朝恩军权在握,党羽众多,恐事难成。”

元载听后忙说:“只要陛下将此事全权交我办理,必能办妥。”

于是,代宗嘱咐他一定要小心,就派他去办理此事了。

于是,元载就开始了一步步除掉鱼朝恩的计划,他先收买鱼朝恩的心腹,以便掌握他的动静。鱼朝恩每次上朝,总川射生将(官名)周皓率领一百多人护卫,又以陕州节度使皇甫温握兵在外为援。元载千方百计地把这两个人收买了过来。

接着,代宗又将凤翔节度使李抱玉迁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以皇甫温为凤翔节度使。表面上看是投鱼朝恩所好,加重了其亲信的地位,实质是麻痹他。而他却蒙在鼓里,不知祸之将至。但是不久,鱼朝恩党羽觉察代宗意旨有蹊跷,就密报了鱼朝恩。然而鱼朝恩上朝时,代宗对他还是很客气,也就不再怀疑了。

寒食节那天,代宗按照惯例置酒设宴与大臣们欢度节日。散宴后,鱼朝恩接到圣旨,代宗破例要他留下议事。鱼朝恩很胖,每次上朝都坐四轮小车。代宗听到车声,便沉下脸来,刚见面,劈头就问他为什么大胆图谋不轨。

鱼朝恩被代宗这突如其来的一问给惊呆了,但马上冷静下来,为自己辩白,态度强硬,满不在乎的样子。代宗看到他这个样子,非常气愤,便一声令下,早就埋伏好了的周皓等人,一拥而上,将鱼朝恩捆住,并当场勒死在地。

就这样鱼朝恩在禁中被秘密处死一事,除少数参与密谋的人,外面一无所知。为防不测,代宗暂时隐瞒了真相,他首先下诏罢免了鱼朝恩的观军容使等职,增实封六百户,另外还像以前一样保留内侍监。接着又放出风声说,鱼朝恩受诏自杀而死,一切办妥之后才将他的尸体送回家,并赐钱六百万作为安葬费。

李辅国为何被唐代宗密杀

唐肃宗去世的第二天在李辅国的主持下,太子李豫在两仪殿肃宗的梓宫前登位,这便是唐代宗。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在代宗登基的第二天,他就在九仙门接见了群臣。他望着文武百官焦急、疑虑的面容,脑海里不由闪出了一个问题:“在这动乱的年代里,怎样才能驾驭这些人呢?”

唐代宗为这个问题伤脑筋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从国家的现实情况讲,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叛将叛兵们还在到处杀人放火。局势动荡,民心不稳。有多少大臣可以完全信赖,他心里还不清楚。此外,唐代宗自己由于继承帝业,也经受了几次磨难。唐代宗现在回忆起自己的即位过程,还不免有些不寒而栗,那简直是一场搏斗。

怎样驾驭朝中的文武百官呢?在这一回忆中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代宗首先想到的是李辅国,代宗是在李辅国的帮助下才登上皇帝的宝座,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逃往四川,李辅国当时侍奉太子李亨。在马嵬驿杨国忠被杀之后,李辅国给太子李亨出主意,让他到北边去图谋复国大计。李亨听了李辅国的话,来到了灵武。后又是李辅国劝李亨即位,使代宗的父王登上了皇位。李亨当了皇帝以后,自然非常倚重李辅国,将他升为太子家令、元帅府行军司马。

从此以后,肃宗就把许多机密大事委托给李辅国办理,甚至四方奏事,也让李辅国掌管。李辅国平时吃素,又常学僧人的样子,手持念珠,很多人都以为他生性善良。肃宗回到京都以后,李辅国更加受到重用,直到当了元帅府行军司马和兵部尚书,掌握了朝廷以及护卫皇宫禁军的大权。

代宗继位后,李辅国更觉得自己是有功之臣,越发暴露出他那不良的品行,变得骄横无忌。他甚至在私下里对代宗说:“你们大家都在皇宫中坐着吧,外面的事由我去处理。”

代宗听后觉得李辅国太狂妄自大了,竟然对自己说话这样没分寸,非常恼怒。但是考虑到自己刚刚即位,李辅国又掌握禁军,不好公开斥责。

李辅国很会揣摩和迎合皇帝的心意,不久他就在代宗的心目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代宗念李辅国扶他即位有功,尊李辅国为尚父,许多政务不论大小,都委托他去办理。不久,代宗又让李辅国当上了司空、中书公。

李辅国一时位高权重,朝中许多人甚至不敢直呼他的姓名,叫他“五郎”。

李辅国日益高升,引起了程元振的不满。他觉得自己也是大唐的有功之臣,并不比李辅国差,于是他就经常在代宗面前说李辅国的坏话,请代宗对他严加限制。此时的代宗也觉出了李辅国的变化,再回想起李辅国对他说过的一些话,更觉得李辅国是一个危险人物,安禄山之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己决不能重蹈覆辙。

代宗又回想起自己刚即位时所想到的问题,就更促使他下决心要除掉李辅国。

于是,代宗利用程元振,罢免了李辅国的元帅府行军司马职务,还把他移居到皇宫外居住。直到这时李辅国才有所醒悟,并且感到十分害怕,但为时已晚。

不久,李辅国又被罢免了中书令,同时晋升为博陆王爵,其实这是夺了李辅国的实权。

一天,李辅国想入宫内修谢表,却被守门人拦住了,守门人对他说:“你已经被罢免了职务,不应当再走这个门了。”

李辅国听后,非常气愤,就大声地嚷道:“老奴死罪,臣侍奉不了陛下了,就请让我到地下去侍奉先帝吧!”

他的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代宗耳朵里,代宗并不生气,反而颁诏旨对他好言安慰。

可就在这件事发生不久的一天深夜,几名强盗闯入了李辅国的家中,神不知鬼不觉地杀死了李辅国,还带走了他的头和上臂。当人们发现李辅国的尸体时只是一个无头的半截肉轱辘。最后还是代宗下令刻了个木头脑袋把李辅国埋葬了事,又追赠他为太傅。

当然,是谁杀了李辅国,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就这样代宗除掉了第一位宦官李辅国。

程元振为何打击忠臣

程元振很小的时候就净身当了宦官,在内侍省当差。程元振年少时长得眉清目秀,而且机敏过人,善于察颜观色,又能说会道,因此很能讨人喜欢。当时,大宦官李辅国权重,程元振便极力逢迎讨好李辅国,很快就得到了李辅国的重用,之后还升为摄内射生使、飞龙厩副使。

后来,程元振拥立代宗李豫,得到代宗的宠信,被任命为右监门卫将军,掌管内侍省事务。但程元振认为自己有了很雄厚的政治资本,应该谋取更大的权力,他的目标是超过李辅国。当时李辅国自恃拥立代宗有功,十分骄横,对朝中大政,常常独自专断,根本不同代宗商量,为此代宗大为恼火,但是基于他的权势也不好发作,所以暗地想除去李辅国这个心头之患。

程元振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和试探之后,确信代宗确有制裁李辅国的意思,便对代宗密言应该如何削夺李辅国的权力。代宗得到程元振的帮助,更加有信心,很快就免除了李辅国元帅府行军司马和兵部尚书的职务,任命药子昂代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但药子昂早已得到程元振的暗示,所以坚决推辞,不敢接受,就这样程元振便得到了元帅府行军司马之职,并晋封为保定县侯。

在程元振的策划下,不久后,李辅国在家中被人把头砍去,程元振再次升为骠骑大将军,代替李辅国原来的职位,统领全部禁军。没过一年的时间,程元振的权力就已经威震天下,他的野心更在李辅国之上,而且凶悍恣肆的气焰还超过了李辅国,军中将士都称他为军中“十郎”。

程元振得势后,他的父亲被封为司空,母亲也被封为赵国夫人,兄弟姐妹也都跟着沾了光。此外,为了维护自己好不容易得手的权力,他还对朝廷中阻碍自己夺权的官员加以陷害,务必除掉,排挤大将郭子仪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事例。

郭子仪是平定安史叛乱的首功之臣,肃宗即位后任副元帅,后升为中书令。当时程元振已得到代宗的宠信,但是他十分妒忌郭子仪功高位重,于是多次在代宗面前诬陷郭子仪。久经沙场的郭子仪在什么危险境地都能冷静沉着,却被一小小的宦官程元振弄得整天坐卧不安,胆战心惊,为了避免自己遭受灾难,在程元振的屡次打击下,他竟然要求代宗解除他的副元帅、节度使等职,从此丧失了一切兵权。

程元振倚仗自己的权力,还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当时,郭子仪请援兵,程元振避而不见,使得吐蕃兵长驱直入。更糟的是,代宗下诏各地军队勤王时,竟无一地应命,或迁延不前。原因何在?程元振专横跋扈,陷害名将忠臣,闹得文武百官人人自危,地方与中央离心离德,深怕遭到程元振的诬陷。

公元763年,吐蕃向中原进攻,十月,到达奉天。此时代宗才下诏以雍王李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抵抗。郭子仪带领很少的人马到了咸阳,吐蕃率领吐谷浑、党项、氏、羌二十多万人,弥漫山野几十里,显然兵力悬殊。在这危急时刻,郭子仪派中书舍人王延昌回长安请求救兵,可程元振不仅不召见,还百般阻止,郭子仪的部队遭到了沉重打击。程元振就是这样一个奸佞小人,凡是有功的大将,没有他不妒忌,不想陷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