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宫秘史
24552700000023

第23章 苦辣酸甜走一生——王侯将相篇(2)

为了防止日后太子与诸武再度纷争残杀,武则天又召集儿女们和武姓侄儿侄女们到明堂,祭告天地,宣誓永远和平相处,并立下铁券,藏于史馆。

这样一来,无论是武则天和太子李显及李唐拥戴者的关系,还是太子李显与武三思为首的诸武关系,一时都融洽起来。由此,武则天赢得了最后一段较安定轻松的日子,赢得了她死后的哀荣。复立庐陵王为太子这件事,无疑是这位女皇晚年的又一巨大功绩。

安金藏剖心救睿宗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李旦的三子李隆基,政变成功,睿宗李旦复位。这次复位距第一次登基达17年之久。

17年之后,睿宗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将当年刘妃和窦德妃两人失踪的嘉豫殿全部挖掘一遍,可始终未能发现两位妃子的遗体或任何蛛丝马迹。睿宗只得在洛阳南郊建造两座空陵,追赠刘氏为肃明皇后,窦氏为昭成顺圣皇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要追溯到武则天在世时。

长寿二年(693年)元旦,自称为“金轮圣神皇帝”的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活动。隆重的仪式过后,第二天一早,皇太子李旦的太子妃刘氏和德妃窦氏一起进宫向武则天贺拜,武则天微微露出一点笑容,简单地问了两句话,就命她俩退出。但是,侍从们在宫外等了好久,却一直不见两位妃子出来,询问武则天左右的宫女,也没有什么消息,侍从们只得回到东宫,但是,一直等到天黑,也没有见两位妃子回来。

太子通宵未眠,天刚亮,就带着一些人去武则天接受二妃朝贺的嘉豫殿,武则天命内侍传话说:

“两位妃子早已离开嘉豫殿,以后不曾来过,请太子出宫去寻找。”太子只得退出。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刘、窦二妃音讯全无。太子越来越明白,这是母后对自己的惩处,只不过残酷地落在了两位无辜的爱妃身上。

此时的太子告诫自己,不管如何悲愤,都不能流露出来。他还严禁东宫任何人谈论此事。因为他知道任何不满行为都很有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

两位妃子确实已被害死了,而且连尸体都没有下落。害死她俩的不是别人,就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武承嗣为了夺取皇太子的地位,千方百计想害死太子李旦,他指使武则天身边的一名叫团儿的宠婢,事先做好了两个木人,刻上武则天的姓名,钉上一枚大钉子,分别放在刘妃和窦妃的床下,然后由团儿向武则天诬告,说二妃同谋,施行法术诅咒皇上,第二天刘、窦二妃进宫朝贺,便离奇地失踪了。

鎏金银球

太子妃刘氏,是刑部尚书刘德威的孙女,她父亲刘延景任陕州刺史。刘氏以宫女的身份进入当时的相王王府,不久,生下长子李成器。文明元年(684年),李旦曾即位为睿宗,刘妃册为皇后。不久,睿宗让位于武则天,还称太子,刘氏仍为太子妃。

窦德妃是唐太宗的母亲窦皇后的堂兄窦杭的曾孙女。她祖母是高祖李渊的二女儿襄阳公主,因此窦德妃具有唐宗室的血统。李旦当相王时,窦氏也是以宫女的身份进王府的,不久,就因德容兼备受到李旦的宠爱,生下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李隆基,以及两个女儿,当窦妃失踪时,两个女儿都还是不懂事的孩子。

就在两位爱妃失踪的日子里,太子李旦处处谨慎,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悲愤之情,武则天观察一段日子,才放下心来。但是武承嗣仍不甘心,还想将太子置于死地。他再次指使团儿去向武则天进谗,说二妃失踪以后,太子怀疑是皇上所杀,表面上装作不在乎,实际上心怀怨恨,图谋报复。

武则天信以为真,命酷吏来俊臣审理此案,来俊臣把太子全家老少,连同侍役下人等统统抓到法庭上严刑拷打。这些侍役们起初还替太子喊冤,可后来有的禁不起酷刑摧残,只得胡乱招供画押。来俊臣非常得意,正准备退堂,忽然有一个人闯入公堂,大声叫道:“大堂之上,严刑相逼,什么口供取不到?太子并未造反,为何诬陷他?我一名乐工,本与此事无关,但事关国家社稷,怎能不明不白?我愿剖心表明心迹!”

说着,竟从怀中掏出一把寒光闪烁的小刀,撕开衣服,照着胸口用力一划,顿时,鲜血喷涌,立即昏死倒地。来俊臣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吓呆了,他看到躺在地上的人胸膛已被划开很长一道口子,五脏六腑都可以看到。

这情景,恰被武则天派来的人看见。武则天因此案关系重大,怕来俊臣滥用酷刑逼供,特地派人来察看。武则天听说有人剖心呼冤,大为震动,命御医全力救治。于是,医官们以回春妙术将这人奇迹般地救活了。

武则天亲自前去探望“剖心呼冤”的人,问他叫什么名字,这人答道:“臣名安金藏,长安人,系太常寺乐工。”

武则天对安金藏的做法大加赞赏,命左右好好侍候,让安金藏安心养伤。

武则天回到后宫中,当日便下诏:“立刻停止追查,将太子左右家臣、侍役尽行释放!”

这可能是武则天确实因安金藏剖心事件受到良心的震撼,一场大冤案,总算平息。

武三思与上官婉儿、

韦后的三角关系

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早在武则天当政时,武三思就看上了这个风流才女,并勾搭成奸。上官仪因反对武则天被杀,累及家庭,儿子被斩,儿媳郑氏抱着上官家唯一的后代,年仅一岁的上官婉儿同入掖庭为奴。

转眼过了十三年,上官婉儿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淑女。很快她的出众才华在宫中显露出来,她精通经书史籍,诗词文章也很出色,甚至书法、算术、弈棋无所不精。很快她的才名就传到了武则天的耳中,武则天召见了她,她的聪明伶俐,她的从容不迫,她的才识见解,以及写得一手漂亮遒劲的小楷,当场一挥而就的诗作,无不使武后赞叹不已,她感叹地说:“此女才智非凡,赛过须眉!”

她立即命上官婉儿离开掖庭,到她身边来。上官婉儿接到诏令,感情极为复杂:这个可怕的掌握至高无上权力的女人,曾是杀死自己祖、父两代的仇人,而且害得自己和母亲也沦落为奴。现在又是这个女人将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委以重任,而且是随侍身边,掌握机要大事的贴身秘书。当然,要侍候好这女皇帝是多么不易,她是那么威严。

武三思本是武则天的娘家侄,此人一贯喜欢玩弄权术,专会阿谀奉承,所以是武则天的心腹人物,很得武则天的喜欢,很多朝臣对他恨之入骨,骂他是一个十足佞臣,不可一世的人。稍一不慎就会因得罪他而落得身首分家的结局。

对此,上官婉儿憎恨、感激、恐惧,各种滋味交织在心头,真有说不出的烦恼。但是,一两年之后,她就成了武则天最信任的贴身女官,为武则天起草并掌管诏令文书,有时还替武则天裁决朝臣的奏章。武则天晚年时,武三思就与上官婉儿相互勾勾搭搭,这不仅是因为上官婉儿才貌出众,吸引了他,更重要的是,上官婉儿掌握着宫中的机要大事,通过上官婉儿可打听到重要的宫禁内幕,随时揣摩武则天的心思。

唐中宗即位后,他十分重视并信任上官婉儿处理政事的才干,仍委任她为自己的秘书,不久又封上官婉儿为婕妤纳作姬嫔。

武则天死后,众多朝臣们都有杀了武三思的念头,中宗当时考虑到“神龙革命”刚过,已经杀死好多人,再有武则天已死,武三思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了,就这样留了武三思一条性命。

此时的武三思心里十分明白,武则天被推翻以后,屠刀随时都架在自己的脖子上。要想东山再起,必须设法重找靠山,这个靠山不是别人,就是韦皇后,因为他知道现在皇宫里最有实权的人物就是皇后。

但要与皇后接近,谈何容易。要想自由出入皇宫,同皇后建立非同寻常的关系,必须有人牵线搭桥,此时,他想到了上官婉儿。

武三思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上官婉儿。对上官婉儿来说,主动让出自己心爱的人,并且帮助他去勾引另一个女人,当然是非常痛苦的,但从武三思风流俊美的外貌,魁伟的体魄,过人的才干,以及讨女人欢心的一套手腕,上官婉儿早已对他俯首帖耳了。这一回,同样是为了讨她所热爱男人的欢心,宁可自己做出牺牲,所以就答应下来。

在上官婉儿的牵引下,很快武三思同韦后就坠入情网。韦后早就厌倦了平庸、软弱、没有一点阳刚之气的中宗。仅从“人”本身的魅力而言,中宗远不是武三思的对手。

中宗多次下朝回宫,总是看到韦后同武三思一起坐在他的龙床上下棋,或是玩赌博游戏,他还饶有兴趣地在一旁观战,丝毫没有察觉。

这个糊涂皇帝,只知道一味服从妻子,根本不细想一下,为什么韦后会如此亲近武三思?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贵为天子的他,竟戴上了“绿帽子”。

就这样,武三思通过上官婉儿的牵线搭桥,与韦后勾搭成奸,又执掌了朝政,重新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达到了他一箭双雕的目的。

李白怎样被唐玄宗重用的

李白是唐代最着名的大诗人之一,传说,李白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梦到了天上的太白金星,所以就给他取了“李白”这个名字。李白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天赋,他博览群书,性格豪放,十岁时就通晓诗书。除了读书之外,他还练就了一手好剑。李白从二十多岁起,为了增长见识,就离开家乡到各地游历。他不仅到过长安、洛阳、金陵、江都等许多大城市,还到过洞庭、庐山、会稽等许多名山胜地。由于他见识广博,加上才智过人,因此,他在诗歌创作上有了非常卓越的成就。

天宝初年,李白游历到会稽一带,与当地才子吴筠结为好友。吴筠被朝廷召用之后,李白就随吴筠来到了长安。到了长安后,他拜访了当时的大诗人贺知章,并把自己写的诗交给他看,贺知章读了李白的诗,觉得非常洒脱飘逸,禁不住感叹说:“你简直是谪居世间的仙人啊!”于是贺知章向唐玄宗举荐李白,之后玄宗同意在金銮殿召见他。

李白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还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生性清高自傲,而且对当时官场上的腐朽风气很不满意,希望得到朝廷任用,让他有机会施展政治上的才能。这一次到长安来,听到唐玄宗召见他,非常高兴,想趁此机会登上仕途。

唐玄宗在宫殿上接见了李白,和他谈了一阵,觉得他的确很有才华,高兴地说:“你是个普通人士,但你的名字连我都知道了。要不是有真才实学,怎么可能这样出名呢?”接见以后,唐玄宗非常欣赏他,于是就把李白留在翰林院,要他专门为自己起草诏书。

很多人都知道,李白非常喜欢喝酒,喝起酒来,还非喝到酩酊大醉。进了翰林院之后,他依然没有改变这个习惯,一有时间,他还是找一些诗友到长安酒店里去喝酒。

有一次,唐玄宗叫乐工写了一支新曲子,还没填上歌词,就让太监去找李白来填写歌词。太监们在翰林院和李白家,都找不到李白。有人告诉太监,李白上街喝酒去了。太监们于是就去了长安街,好不容易在酒店里找到了他,原来李白喝醉了酒,躺在那里睡着了。太监忙把他叫醒,告诉他皇上召见他。李白揉揉眼睛,站起了身,问是怎么回事。太监们来不及跟他细说,七手八脚把李白拉进轿子,抬到宫里。

李白进了内宫,抬头一看是唐玄宗,想行朝拜礼,身子却不听使唤。太监们见他醉得厉害,就有人拿了一盆凉水,洒在李白脸上,他才渐渐清醒过来。唐玄宗爱他的才,也没有因此而责怪他,只是让他马上把歌词写出来。

于是,太监们忙着在他面前的几案上放好笔砚绢帛。李白就席地坐了下来,忽然觉得脚上还穿着靴子,很不舒服。他一眼看见身边有个年老的宦官,就伸长了腿,朝着那个宦官说:“请您帮我把靴子脱下来!”

那个老宦官原来是唐玄宗最为宠信的宦官头子高力士。他平时仗着皇帝的势,在官员面前作威作福,现在一个小小的翰林官居然命令他脱靴,一下子就让李白给气坏了。但是唐玄宗在旁边等着李白写歌词,如果得罪了李白,让唐玄宗扫了兴,也担当不起。于是他强忍住脾气,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笑嘻嘻地说:“唉,真是喝醉了酒,拿他没办法。”说着,就跪着给李白脱了靴子。

但是,李白脱了靴子,连正眼也不看高力士,拿起笔来龙飞凤舞地写起来,没用很长的时间,就写好了三首叫做《清平调》的歌词交给唐玄宗。唐玄宗反复吟了几遍,觉得文词秀丽,节奏铿锵,的确是好诗,于是马上叫乐工演唱起来。

自此之后,唐玄宗就更加赞赏李白,但是那个为李白脱过靴子的高力士却为此事对他忌恨在心。有一次,高力士陪伴杨贵妃在御花园里赏玩景色。杨贵妃很高兴地唱起李白的诗来。高力士装作惊讶地说:“哎呀,李白这小子在这些诗里侮辱了贵妃,您还不知道吗?您还在这里唱他写的歌。”杨贵妃奇怪地问怎么回事。

高力士就添枝加叶地造了一些谣言,说李白写的诗里有一句话,把杨贵妃比作汉朝一个行为放荡的皇后赵飞燕,是有心讽刺她。

而杨贵妃也听信了高力士的话,对李白非常生气,于是后来在唐玄宗面前一再讲李白怎么怎么不好,唐玄宗一向宠爱杨贵妃,也就渐渐对李白冷淡起来。

在唐玄宗身边待久了,李白终于看出在唐玄宗周围,都是一些像李林甫、高力士那样的趋炎附势的小人,他留在唐玄宗身边,不过帮他解闷散心,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于是第二年春天,他就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辞官还家。唐玄宗也早厌烦了他,于是顺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要求,为了表示他爱才,还赐给李白一笔钱,并让人送他回家。

就这样,李白离开长安以后,重新过着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有的时候隐居读书,有的时候周游各地。在那些清静的日子里,他写下了许多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

有一次,他从白帝城出发,乘船经过长江三峡,到江陵去。一路上他即景生情,写下了一首我们都熟悉的诗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故里绵阳

李白的许多诗篇表现了他豪放的气概、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感情,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作,也留给了我们现代人在文学上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后来,安禄山叛乱,李白辗转于松滋、匡庐之间,永王李璘召他为幕府佐吏。但是,之后李璘也起兵反叛,于是李白逃回彭泽,李璘失败,按理说李白罪该处死。

起初,李白游并州,见到郭子仪,认为他才能超群。郭子仪曾犯法,是李白救他一命。这时候,郭子仪为了报答李白,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以赎补李白的罪过,于是肃宗下令将李白流放夜郎。后来,遇到肃宗大赦,李白便回到浔阳,后又因事犯罪被关进监狱。代宗即位,征召李白任左拾遗,但是已经六十余岁的李白不久后就不幸去世了。

杜甫死亡之谜

唐代大诗人杜甫,被人们誉为“诗圣”,他的诗作大多数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和统治者的黑暗,同情人民的苦难,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历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诗史”。

但是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文豪,生前并不得志,甚至时常穷困潦倒,晚年更是颠沛流离,在贫困交加中死去,死时才五十九岁。他的死令人十分惋惜,同时也留给我们一个疑团:杜甫究竟是怎么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