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宫秘史
24552700000004

第4章 是明是贤凭人说——李唐帝王篇(4)

太子拉住她的手说:“此一去何时才能再相见呢?”说着流出了伤感的眼泪。

武媚娘也哭着对太子说:“不久,殿下就要回长安即位了,也许到那时后宫妃妾成群,美不胜收,未必还会再想起妾了……”

“怎么会呢?我想忘也忘不了你呀!”太子动情地拉起了武媚娘的一只玉手,贴在自己的脸上。

“我入尼姑庵,殿下能再同我相会吗?”

“当然,你若不信,我可对天发誓,不过你要耐心等待,等我安排好一切之后,一定会来庵中接你回宫。”

“这可是天子的誓言啊!”武媚娘放心了,不过,她又进一步说:“殿下深情,妾已领受,但求殿下一件信物,让妾留下做个念想。”

太子忙从腰间解下一个九龙玉坠,递给武媚娘。武媚娘接过玉坠小心地珍藏在怀里,他们就这样依依不舍地分手了。

永徽二年武媚娘实现了她梦寐以求的希望,再次到了宫中。之后,为实现她的女皇梦继续做了很多她该做的事情。

唐中宗被废之谜

嗣圣元年(684年)五月的一天,从均州(今湖北武当县)通向房陵(今湖北房县)的乡间小道上,几辆马车在慢慢地行驶。第一辆马车上坐着的一位青年男子,面容憔悴,目光呆滞,似乎有重重的心事和无限的忧愁。

他就是唐中宗李哲(后改为李显)。武则天称帝以后,李哲被废为庐陵王,幽禁在皇宫一所冷落的庭院中。后来,又被流放到遥远的南方。此时,李哲正是在流放的途中。他望着碧绿的原野,深深地感到这充满生机的大地和自己的心绪是那样不协调,中宗为什么会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呢?这还要从唐高宗去世中宗继位时说起。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头痛发作得很厉害,眼睛已经看不清楚东西了,没过多久高宗就一命归天。

唐高宗死后,皇太子李哲即位,史称唐中宗,尊母后武氏为皇太后,册封韦氏为皇后。韦氏是长安人,关陇大户出身,祖父韦素在贞观年间担任太宗第十四子曹王书官,父亲韦玄贞为普州(今四川省)参军。祖、父两代都没有做过较大的官。

韦氏不但聪明美丽,而且好胜心极强,有主见,这正是李哲个性中所缺少的,因此韦氏初到英王府做女官,就很得李哲的宠爱,李哲对她几乎是百依百顺,言听计从。高宗晚年立李哲为太子时,她就是太子妃了。

李哲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当皇帝,因为他是老三,何况两个哥哥先后被立为太子,可结果都被母后加害,没能登上帝位,当他真的做起了至高无上的天子,心情十分兴奋,又很惶惑,不知道前边等待他的是什么。

韦氏更是十分高兴,一人得道,全家高升。她的父亲韦玄贞从一名小官一跃而升为豫州刺史,但是韦后仍不满足,在她的要求下,中宗又准备升韦玄贞为侍中。

中书令裴炎觉得中宗这样做有点太过分了,他觉得韦玄贞并无大功,只是倚仗皇后父亲的身份一下子晋升高位,未免升得太快了些,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向中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中宗根本听不进裴炎的意见,裴炎再三劝谏,惹得中宗大发雷霆,怒冲冲地对裴炎说:“我是天子,只要愿意,就是把天下送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

裴炎听了,心想自己身为国相,倘若中宗真的这样做了,万一太后怪罪下来,谁担当得起?便把中宗的话全部告诉了武则天。武则天听后,大为恼火。她早已窥视着皇帝的宝座,何不借故废掉中宗,自己取而代之呢?结果,在武则天的主持下,中宗被废为庐陵王。

而韦氏怎么也没有想到,皇后的宝座还没有坐热,就被拉了下来。她随着中宗,被幽禁在宫中,老父一家人被流放去岭南,但是身处逆境的韦氏,不像中宗那样终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而是耐心地忍耐和等待,她觉得总有一天会有出头之日,她还常常在枕边悄悄地教导和安慰中宗:“现在不能说抱怨的话,保命要紧,你绝对不要流露出丝毫怨恨情绪,应该等待机会,我不相信将来永无出头之日。”

她还再三叮嘱中宗:“从现在起,你要学会忍耐,一切都要逆来顺受!”

就这样出现了前边所说的那一幕。

三个月后,武则天下令将庐陵王一家流放到均州,还没有走到均州,在半路上又接到诏令,要他们再迁到房州,房州地处武当山,县城只有几百户人家,既贫瘠又闭塞,州刺史奉命负责监督,在生活上也很苛刻。中宗一家人过着愁苦的生活,还时时担心会有大祸临头。

不久,传来李敬业以“匡复庐陵王”为号召,兴兵造反的消息,中宗更加惊恐不安。房州刺史加强了对中宗的监视,而朝廷三天两头有急使来房州。中宗更加害怕,终日失魂落魄,干脆想自杀一死了事。可韦氏劝他说:“像你这样懦弱无用,将来怎能成大事,依我看,李敬业如得胜,我们的性命就难保,如他兵败,我们还是有生路的。”

她还满怀信心地安慰中宗说:“常言道,祸福无常,我们要坚定信心。”

就这样韦氏带领全家,苦苦度日,当时他们的孩子三女一子,还都很幼小,一家人的吃穿漱洗,都由韦氏一人操劳,十分辛苦。她不仅是中宗的贤内助,而且是中宗的精神支柱,中宗一刻也离不开她,感激之余,他对妻子说:“你真了不起,我怎么报答你呢?向你许个愿吧,要是老天有眼,有朝一日我能出头,不论你去做什么,都可随心所欲。”

就这样中宗一家熬过了二十个年头。于是在神龙元年(705年)中宗终于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唐中宗再次登基之谜

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李显起名显,赐名哲,实际是武则天指望这个儿子能成为聪颖贤达的人,以稳固她在后宫的地位。然而,李显降生后,各方面都与他的两位兄长李弘、李贤相差甚远。他不但不学无术,得过且过,而且还无治国的胆略,更没有理政的才能。

武则天做皇后时,首先废掉了不是自己所生的太子李忠,改立她的亲生儿子李弘为太子,但是不久又废掉李弘,改立次子李贤,最后又对李贤不满,才把三子李显推上了太子的宝座。唐高宗死后,太子李显继位为中宗,太子妃韦氏封为皇后。成了皇后的韦氏心中开始盘算弄权的计划,在她的唆使下,软弱无能的唐中宗提拔了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豫州刺史。但是,他没有想到此时武则天虽然成了皇太后,却把实政大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使得韦后无法通过中宗为所欲为。

更没有想到的是,二个月后,因为一点小事得罪了自己的母亲武则天,武则天就出面将中宗贬为了庐陵王,发配到边远的房州,另立第四个儿子李旦为睿宗,自己总揽朝政。

李显与韦后在荒僻的房州住了一年后,不久又按武则天的旨意不得不迁往均州,在均州过了两年,又被勒令迁回房州。武则天之所以这样让他们反复搬迁,就是为了防止他们长居一地,聚集发展起自己的势力来对抗朝廷。经过几年的辗转迁移,武则天觉得他们的锐气已经消磨得差不多了,就允许他们长居房州。

虽然武则天几次废立太子和皇帝,大权已经全部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但是她仍觉得不够过瘾,索性在天授元年又废掉唐睿宗,封自己为圣神皇帝,结束了垂帘听政的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消除异己,她在京城洛阳大肆捕杀李姓皇室子孙和拥戴他们的大臣。

之后,消息传到了房州,中宗与韦后心惊胆战,夜不安眠,每次听说朝廷使节前来,中宗李显就吓得面无人色,生怕是皇帝母亲派人来下诏杀死自己的。

就这样,懦弱的李显在这种极度的惶恐中过日子,渐渐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他曾几次想要撞墙自杀,但都被韦后拦住,之后中宗心想:“反正只不过是一死而已,只要没有被逼到最后关头,权且活着,或许就可以等待时机降临,何必急急忙忙自寻死路呢?”这样一想,他又稍微安定下来,与韦后共同支撑着艰难痛苦的岁月。

武则天称帝后,她破天荒的女皇帝的做法不但引起大臣和百姓不满,而且各路英豪纷纷起兵声讨。在扬州就有徐敬业揭竿而起,为了使自己的行动名正言顺,他打起了“匡复中宗”的旗号。武则天心中为此有些惊慌,她一面派遣大将李孝逸率领30万大军前往征讨,一面又派自己的宠侄武三思前往房州察看中宗的动静。

武三思到了房州,见到了中宗和韦后,在叙谈中竟被韦后的美貌和风韵迷住了。只见韦后身材袅娜多姿,皮肤白皙滑腻,龙髻高盘,眸含秋水。而韦后因为要讨好他,也已眉来眼去,百般逢迎,好色成性的武三思很快就因为她而神魂颠倒。

此时,聪明的韦后早已看出武三思的心思,于是心里暗暗打起了算盘,她深知只要稳住武三思,就可以在武则天面前讨到好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自己付出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于是,在武三思来的当天夜里,韦后精心梳洗打扮一番,然后一个人悄悄摸到武三思下榻的馆舍。恰好武三思似乎心有所待地正秉烛夜读,其实他哪里读得进去,眼前只是飘浮着韦后诱人的身姿和媚人的神情。忽然间,他闻到一阵脂粉的浓香,随即韦后飘然而至,武三思忙不迭地起身相迎,口中连称:“下官哪来的这个福气,让娘娘亲自深夜来访!”

韦后也娇媚地一笑之间,已走近前来,伸出洁白的玉腕,轻轻掩住武三思的口,悄声道:“不要说话,把蜡烛吹灭了!”武三思也心领神会,一口吹灭蜡烛,然后就把韦后拉进了自己的怀中。就这样,一个如饥似渴,一个主动投怀送抱。第二天清晨临别时,韦后趁机叮咛说:“武郎千万不要辜负我呀!”武三思指天为誓:“我一定在天后面前竭力保全你。”

就这样,韦后以自己的身躯为代价送走了武三思后,在房州踌躇满志地等待着京城传来好消息。而武三思回朝后也并未食言,他在武则天面前极力宣扬中宗与韦后的忠孝之心,然而出于种种顾虑,武则天并没有急于召中宗夫妇返朝。直到圣历元年,在宰相狄仁杰的力劝下,武则天才派人把中宗和韦后从房州接回洛阳,复立中宗为皇太子,这时距离弘道年中宗被贬房州已经过了15年。

唐中宗回宫5年以后,趁武则天卧病之际,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崔玄晖等5位大臣,率领御林军攻到了长生院,逼迫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李显。于是,中宗在失位20年后,又被推上了皇帝宝座。

武媚娘为何被送进宫

利州都督武士彟,原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一个农家的儿子,从他年轻的时候就务农在家,后来他弃农经营木材而治家。武士彟自幼刻苦读书。隋朝末,利用财力谋得品级很低的武职小官,并不惜重金结交权贵。后来他为唐朝开国皇帝的高祖效劳,当时任隋朝北都太原府留守的李渊,每次巡视太原附近各地区经过文水时,他都精心安排,极尽盛情,并赠送大量金银财宝,因而升任太原留守府衙门的行军司铠参军。

李渊太原起兵之初,武士彟先静观局势之变,等到隋炀帝在江都为臣下所杀,李渊已进兵攻下长安时,他才追随从军。唐建朝李渊登帝位,武士彟便也得到了一个光禄大夫的职位,并被封义原郡公,后又升至工部尚书。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武士彟又升为利州都督、荆州都督。武士彟的元配夫人在文水乡下的相里氏,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入唐后,他又继娶隋朝观德王杨雄的侄女、年轻貌美的杨氏为妻。杨氏生有三个女儿,其中第二个女儿就是后来历史上威名赫赫的女皇武则天。

武士彟的前妻相里氏所生两个儿子都极不争气,武士彟对二子虽全力培养,但二子仍难脱农家的俗气,如今富贵的家庭却又增添了骄傲自大的性格。这使一生历尽艰辛的武士彟大为失望。因此,他希望借杨氏的高贵血统,生一个优秀的儿子,将来能为武家光耀门楣。

不料,杨氏连生两胎都是女孩。武士彟和杨氏抚摸着刚刚落地的二女武则天,相视无语,他们多希望她是一个男孩!或许是为了抚慰心灵失落,无意中,他们把武则天打扮成男孩模样。

贞观元年(627年)十二月,武士彟任为利州都督。这时武则天已经3岁多了,她随兄姊们跟随心事重重的父母来到利州。

武士彟一家来到利州不久,得知闻名遐迩的相术大师袁天纲奉旨自成都往长安觐见皇上,将途经利州。武士彟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绝不可失,立刻盛情相邀。请求袁天纲为他们全家看相。武士彟最关心的是杨氏能否生个男孩,因而首先让他给杨氏看。袁天纲看过之后说:“夫人骨相非凡,将来理应生贵子。”

武士彟听后非常高兴,对袁天纲恭言道谢。

接着,武士彟让奶妈把仍穿男孩衣服的武则天抱来,也让大师看看命相。

袁天纲走到跟前,仔细端详着武则天的相貌,又让奶妈把孩子放在地上,则天立刻活泼地跑起来,袁天纲见此情景,脸上显露出惊讶的表情,然后颤巍巍地说:“此郎君龙睛凤颈,日角龙颜,贵人之极也。只可惜是个男孩,若是女孩,将来必为天子。”

袁天纲以无法抑制的惊奇神色说出这石破天惊的话,在武士彟心里如同晴天一声霹雳,脸色顿时变得苍白无色。当武士彟从惊呆中清醒过来,急忙挥手令家人和奶妈全部退下,靠近袁天纲,战战兢兢地问:“袁先生,此话是……真的吗?”

武士彟想进一步证实此话,因小则天确实是个女孩。

此时,袁天纲已冷静下来,十分诚挚地向这位都督大人恭贺道:“大人,在下从不说谎欺人。多年来不知为多少人相过面,如今有幸见到如此富贵之相,也不枉为相家一回啊!只可惜他是个公子,不过将来必有大福大贵。”

武士彟为袁天纲的真诚厚义深深感动,但他深知其事的利害,绝不敢说出小则天的真实性别。

第二天一早,袁天纲离去时,武士彟亲率僚属送至利州城外,又赠重金以为谢礼。回府后,立刻聚齐全家,严戒他们昨晚袁天纲所说的话绝不可外泄,否则有灭门之祸!但武士彟自己仍不放心,有点半信半疑地对全家说:“则天女娃男装,可袁天纲连是男是女尚没有看出,所以他的话大可不信,不过,他是奉旨入京的有名人物,相术虽不精确,你们不可有半点非议,否则传扬出去对我武家不利,总之,你们要把昨天的事全部忘掉,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张扬出去。”

自这以后,武士彟让全家忘掉的事,他自己却忘不掉,袁天纲对武则天的惊人预言,时时在武士彟脑海里盘旋。他不相信一个女人会成为天下之主,自古以来还没有这样的先例,但充满野心的武士彟又想,或许我的女儿就是打破先例的那一个,即使不可能成为天子,册立为皇后该是有可能的。对女儿而言,皇后也就是一国之主了。

对这一美妙的预言,一旦有了合理的解释,幻想的世界也变得绚丽多彩。武士彟想到这里,看了看身边的武则天,这时则天正冲着父亲笑呢,武士彟看到则天那天真无邪的笑容和美丽的面容,似乎看到则天长大之后,那种仪态万千,花容月貌,国色天香的仪态。他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则天要成为绝代佳人,一定把她送进后宫去。”

武士彟为此给则天取了个漂亮的名字即“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