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冰天雪地:雪灾与低温灾害的防范自救
24725000000016

第16章 认识低温灾害(4)

布拉风是一种在冬季突然从山上刮来的暴风,非常寒冷,极为凶猛,破坏力很大。布拉风取名自欧洲亚得里亚海东北部岸的一个地名,在法国罗纳尔河谷则称为密司曲拉风。1848年1月12~13日,俄国黑海东北岸的诺沃西斯克城突然刮起暴风,-16℃~-20℃的冷空气从城后的瓦拉特山脉上像决堤一样奔腾下泄,激起黑海的巨浪,在海滩上堆起3~4米高的冰层,封死许多民房的门窗和烟囱三天之久。停泊在港口的舰船大多被风浪掀上岸而毁坏,“流浪号后勤船因风浪溅到船上冻成冰后超重而沉没。这次布拉风中共死亡52人,除船只损坏外,还有许多车辆被揭顶翻车。当时高加索山区形成一个强冷高压,黑海有一个暖低压在发展。冷空气积聚到一定程度后从400~650米高的瓦特拉山脉沿60°陡坡向西南方向像瀑布一样飞泻直下,由于落差大,冷空气的冲击波破坏力很大,于是就酿成了这一场惨祸。

哑巴灾——冷害

冷害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是在农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低温对作物的损害,往往又称低温冷害。冷害使作物生理活动受到障碍,使某些组织遭到破坏。但由于冷害是在气温0℃以上,有时甚至是在接近为弥补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和对食物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了复种指数,并引进推广了许多晚熟高产品种,加上夏季气温较前降低,使冷害问题变得突出起来。东北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大致每四年20℃的条件下发生的,作物受害后,外观无明显变化,故有“哑巴灾”

之称。

零上的低温对动物也能造成危害,也有称为冷害的。

低温冷害在中国古籍中记载不多,只是宋代有“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与“稻虽秀而不实”

等文字描述。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生一次严重的冷害,粮豆减产达50亿公斤以上。

按发生时的天气特点,冷害可分三种类型:①湿冷型。低温伴随阴雨,日照少,相对湿度大而气温日较差小。干冷型。冷空气入侵后,天气晴朗,相对湿度小而气温日较差大。霜冷型。前期低温与来得特早的秋霜冻相结合所致。按对作物为害的特点,则可分为:

①延迟型。

较长时期的低温削弱植株生理活性,引起作物生育期显着延迟,在生长季节内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减产。

②障碍型。作物在生殖生长阶段,主要是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遇短时间低温,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被破坏,造成空壳减产。

③混合型。由上述两类冷害相结合而成,比单一型为害更严重。

热带作物与亚热带作物在0℃以上也会发生与冻害的症状相似的特殊冷害,当地习惯上称之为“寒害”。橡胶树在日平均气温12℃以下就可受害,温度越低,时间越长,受害越重。轻者主干爆皮流胶,树冠部分干枯,重者主干全部烂脚。

胡椒、腰果也难以承受5℃左右的低温。为什么这些作物不结冰也会发生类似冻害的症状呢?这与热带、亚热带作物体内熔点较高的饱和脂肪酸较多有关。在零上的较低温度,尽管水分没有结冰,但饱和脂肪酸已凝固,同样可以造成生理障碍,甚至导致死亡。

冷雨

牧区夏秋的冷雨对牲畜的危害也很大,虽然牲畜的皮毛隔热性能很好,但在被冷雨或湿雪浸透,又有大风降温时,牲畜往往散热过多。加上天气恶劣影响采食,春末掉毛脱绒,使牲畜的抗寒抗病能力也下降了。随着体温降低出现弓腰、颤抖、瘫痪等症状,严重者死亡。以刚剪毛或换绒后的绵羊和羊羔受害最重。

1976年,新西兰也发生过一次冷雨灾害。9月正是南半球的初春和新西兰草原的产羔季节,新西兰出现百年不遇的湿冷天气,冷雨不断,大量羊羔冻死,有的草场死亡率竟达90%。

进冰箱贮存,殊不知反而烂得更快,一二天就发黑了,反而不如在室温下保存的时间长,其实就是冷藏室的零上低温造成了人为的冷害。

国外冷害以日本为最严重,日本统计历史上的1101年中曾发生过315次冷害,公元1600年以后的313年中有记载的就有229次,其中造成饥荒的占1/5。此外,1968年芬兰北部7~10月气温比常年偏低2~6℃,马铃薯产量只有常年的1/10。1975年夏季的低温使芬兰农作物损失1亿美元,1980年5~6月的冷湿天气使欧洲东部的作物播种和生长发育至少推迟了二周,8~9月的连阴雨和冷凉天气又不利于灌浆和成熟。由于1985年凉夏,苏格兰的小麦播种后13个月仍未成熟。

冻旱和抽条

有时土壤中并不缺水,但植株由于其他生理障碍而出现缺水症状,称为生理干旱。如作物受涝后枝叶枯萎和盐碱地上幼苗枯死等。冻旱也是一种生理干旱,由于越冬期间或早春化冻返浆前,土壤水分处于冻结状态,根系无法利用。如外界迅速回暖并刮风使蒸发加大,就可能使枝叶失水过多而受害。北方的冬小麦发生越冬死苗,其实有相当部分是死于生理干旱,特别是与低温或强烈融冻相结合的情况下。

植物遇强烈的零下低温时,首先在细胞间隙结冰。结果外界风力不大,温度变化平稳,早春稳定缓慢升温,细胞间隙的水分还可以逐渐化冻并被细胞原生质吸收而复原。大白菜帮和大葱受冻后放一段时间往往能够自动复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冬季干燥多风,气温骤变,细胞间隙的水分被蒸发或蒸华(即直接由冰变成水汽散失),土壤中的水分又因仍在冻结状态不能被根系吸收,细胞原生质就不能吸水恢复膨压而复原。冬季如表层土壤反复融冻水分蒸发,形成5厘米以上的干土层,对小麦越冬将形成严重的威胁。有些麦苗即使到早春仍存活,也常常因为返浆水分到达不了分蘖节部位而养分耗尽致死。

果树的幼树和幼嫩枝条的保水能力较差,冬末早春气温回升后果树的休眠被打破,枝条的蒸腾量加大。

如果土壤水分仍处于冻结状态,气温突变,风力又大,就可能因失水过多而发生幼树死亡或幼嫩枝条枯死,农民称为“抽条”,是北方果树生产上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冬前抗寒锻炼差,冬季多风少雪,早春回暖后又以强烈降温的年份危害最重。以一二年的幼龄树最不抗抽条,三年以上树死亡率就大大降低了。

苹果则以富士品种较不耐生理干旱,1994年早春北京山区凡土层薄的果园幼树死亡率都相当高。

冻涝和凌汛

与冻旱相反,冻涝和凌汛都是寒冷季节因水分过多形成的灾害。

冻涝指封冻期间越冬作物被水淹没浸泡形成的涝害,由于冻土的顶托,水分难以下渗,田间积水时间较长。一般淹水七天小麦就会因缺氧窒息而大量死亡。冻涝通常发生在麦田低洼处,浇水或化雪后多余的水分积聚成害。有时在地表形成冰壳,对小麦的危害就更大了,早春化冻后原来冰壳覆盖下的麦苗一般都不能幸免一死。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

通俗地说,就是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上涨的水文现象。在冬季的封河期北方自南向北的河流在冬末早春经常发生凌汛。上游回暖解冻的河水携带浮冰,流到纬度较高的下游封冻河面上堆积形成冰坝,使水位暴涨,溢出河堤而泛滥成灾。由于此时冰水彻骨奇寒,一旦淹没决难生还。黄河上游的甘肃、宁夏段、下游的山东段、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上游都曾发生过冰坝险情,不得不派空军紧急炸坝。1991年是黄河封冻期较长较重的一年,从宁夏到内蒙古中部封冻距离800公里,时间长达105天,其中河曲段70公里99天,黄河下游断断续续封冻54天。为防止凌汛,山东省组织了29个爆破队,内蒙古自治区调运一架直升飞机监视冰情,用三架轰炸机执行炸冰排险任务,才未酿成大祸。

1992年11月13日,内蒙古海拉尔市250多名渔民在达赉湖上破冰捕鱼,因冰面裂开漂浮湖上,受冻饿惊吓迷失了方向,空军闻讯立即派直升飞机找到渔民,低空急停下垂救生网,使渔民全部获救。1985年匈牙利也曾出动破冰船并用炸药破除蒂萨河的浮冰,以恢复航运。

数据显示,2012年12月2日,黄河内蒙古段共封冻两段、长52.2公里,其中,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西柳沟入黄口至解放营子河段封冻46.2公里,包头土右旗李五营河段封冻6公里。

低温灾害一览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2010年,一场30年一遇的罕见暴风雪袭击了英国北部,致数万户家庭断电。几乎与此同时,寒潮更是肆虐北半球多国:莫斯科4天降雪量近0.5米,为近十年罕见,造成了交通拥堵、电力中断、人员出行困难等诸多不便;韩国首尔出现73年来单日最大降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等国家,也遭受着低温霜冻的威胁;从欧洲的德国、奥地利等国一直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加拿大,都出现低温大雪天气。美国是一个雪灾多发的国家,2009年,华盛顿地区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

环视我国,从古至今也一直饱受雪灾寒潮之苦。现在来看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遭受的几次重大的雪灾寒潮灾害:

1.1954年12月~1955年1月:

湖南省发生特大冰冻1954年12月下旬至1955年1月中旬,我国自北向南出现了罕见的持续低温严寒天气,有22省市出现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低温冰雪气候。不少南方地区该年冬季最低气温值迄今未被打破,成为近60年来的极端最低气温纪录。其中最为严重的当属湖南,12月26日,来自新疆阿拉山口的一股猛烈寒流迅速侵占湖南,4天之内湖南便成了冰城。洞庭湖很快就被冰雪封住了,堤岸上的树木被冰雪压弯,数十里电线被冰凌坠折。冰冻持续20天左右,洞庭湖冰封厚达21厘米。

数百艘船只一夜间被冰在湖上,不得动弹。气温由20℃骤降到-8℃,风雪持续了11天。

2.1977年10月: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区特大雪灾10月24~29日,北方大部地区受寒潮袭击,普降雨雪,华北、华东北部降下大暴雨(雪),其中内蒙古普降暴雪,锡盟北部最大,过程降雪量达58毫米。40年罕见的大雪将路封上,交通中断,造成特大雪灾。此次雪灾风力大,降雪量多,降温剧烈,持续时间长,雨雪天气持续了十几天。河套、内蒙古中部、青海西北部日平均总降温10℃~13℃,强烈的降温使得各地最低温都达到罕见峰值。

因此次暴雪影响地区多为畜牧业发达地区,因此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锡盟牲畜死亡300余万头,占牲畜总数的2/3;乌盟牲畜死亡56万头,死亡率达10.8%;赤峰市60万头牲畜处于半饥饿状态,30万头牲畜无法出牧,死亡牲畜10万头;昭盟北部的冻雨,造成电线严重结冰,个别地区邮电通信中断。

3.1983年4月:南疆遭遇特大雪灾4月初,天山山脉以南西部山区降下大雪。此次降雪量非常大,几天之内积雪就厚达1米,仅温宿县就损失幼畜达30%。直至4月23日,花石峡至达日县公路北侧约60千米,完全被大雪阻塞,受困汽车达277辆,沿途被困旅客近900人,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时达8昼夜,情况危急。直到当地驻军和志愿者疏通了道路,救援物资才送达灾区。

4.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1月10日起,我国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市),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

截至2月24日,这次特大雪灾造成了129人死亡,4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倒塌房屋4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受灾人口超过1亿。

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省受灾最为严重。

暴风雪造成多处铁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断。由于正逢春运期间,大量旅客滞留站场港埠。另外,电力受损、煤炭运输受阻,不少地区用电中断,电信、通讯、供水、取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某些重灾区甚至面临断粮危险。而融雪流入海中,对海洋生态亦造成浩劫。

台湾海峡即传出大量鱼群暴毙事件。

5.2010年1月:新疆北部地区发生60年一遇特大雪灾2009年12月20日至2010年3月,新疆连续出现暴雪天气,北部地区的积雪深度普遍在50厘米以上。阿勒泰观测站最大积雪深度达94厘米,山区积雪深度达100厘米至200厘米,阿勒泰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降至-35℃以下。此次暴雪受西西伯利亚较强冷空气南下东移的影响,冷气团受昆仑山、天山等山脉阻挡,滞留时间相对较长,与汇集在当地上空的暖湿气流作用形成大规模持续降雪。这次的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新疆178.1万人受灾,死亡33人,紧急转移安置10.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9.7千公顷,绝收面积15.2千公顷;倒塌房屋3.7万间,损坏房屋11.5万间;因灾死亡大牲畜15.6万头;直接经济损失14.6亿元。

6.2011年低温灾害1月贵州冰冻灾害致遵义25万人受灾,40万人饮水困难。

11月29~30日,衡水、邢台2市8个县(区、市)普降大到暴雪,部分地区降雪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大量蔬菜大棚被积雪压垮或损坏,蔬菜、家禽被冻死或冻伤,造成4.8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近1200万元。据山东省民政厅报告,11月29~30日,日照、德州2市8个县(区、市)普降中到大雪,导致部分蔬菜大棚严重损坏,造成4.1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900余公顷,其中绝收1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图1167.2012年低温灾害2012年2月13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境内持续降雪,气温一度降至-20°,由于持续降雪无法融化,牲畜采食极为困难。截至2月15日9时统计,5200余人受灾,因灾死亡大小牲畜6600余头(只),直接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