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语智慧名言故事
24733700000019

第19章 人臣而侈。亡之道也

【名言】

二子者侈,侈则不恤匮,匮而不恤,忧必及之,若是则必广其身。且夫人臣而侈,国家弗堪:亡之道也。

——《周语中·刘康公论鲁大夫俭与侈》

【要义】

匮(kui),指缺乏、贫穷。广其身,指不顾君主的利益只顾中饱私囊。

这段话的大意是:叔孙氏和东门氏两家生活奢侈,生活奢侈就不会给穷困的人以体恤和帮助,穷困的人得不到体恤,忧患必然会落到他们身上,如果这样,他们一定是不顾君主的利益而只顾中饱私囊的人。况且作为国家的大臣而生活奢侈,国家财力怎么能承受得了,这是一条自取灭亡的道路啊!

刘康公到鲁国访问时,发现季文子和孟献子很节俭,而叔孙宣子和东门子家都很奢侈。于是回来之后向周定王禀报说,他认为叔孙、东门两家有灭门的危险,其原因就是“人臣而侈,国家弗堪,亡之道也”。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在我国的传统伦理体系中,一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因为节俭不但可以促进人们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且对事业的成败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奢侈可以说是邪恶中的大恶,历朝历代因奢侈而导致国破家亡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我国历代的明君贤臣都自觉地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提倡节俭。

【故事】

清朝的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平定了大小金川,征服了准噶尔汗国,在同缅甸、越南、尼泊尔的战争中也取得了胜利。他志得意满,骄傲起来,夸耀自己建立了“十大武功”,把自己称为“十全老人”。他越来越贪图安逸,自以为是,喜欢听颂扬的话。于是,一些人就靠讨好奉承取得了他的宠信,掌握了大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贪官和坤。

和坤原来是一个大内侍卫,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乾隆的赏识,让他做了御前侍卫。和申是一个非常伶俐的人,乾隆想要做什么,他件件都办得让乾隆非常称心;乾隆喜欢听顺耳的话,和珅就尽拣好听的说。日子长了,乾隆就把和珅当做亲信,和珅也步步高升。不出十年,便从一个侍卫提升到了大学士、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乾隆还把他的女儿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此时的和珅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和坤掌了大权之后,别的事他没有心思去管,除了继续想方设法让乾隆高兴外,剩下的就是一味地搜刮财富了。他不但接受贿赂,而且公开勒索;不但暗中贪污,而且明着掠夺。地方官员献给皇帝的贡品,都要先经过和珅的手。和坤先挑最精致稀罕的自己留下,剩下的再送到官里去。乾隆从来没有查问过,大臣也都不敢告发。于是和珅的胆子是越来越大,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千方百计地搜刮财富。而朝臣和官员们也发现,如果向和坤行使贿赂,就有提拔重用的可能;如果不向和珅行使贿赂,就有被排挤和打击的危险。所以,一些朝臣和官员们就尽量搜刮奇珍异宝去讨好和珅;大官压小官,小官又向百姓层层压榨,百姓苦不堪言。慢慢的,所谓“康乾盛世”的基业,就这样被和坤领着一群贪官污吏给掏空了。

乾隆做了六十年皇帝,把皇位传给了嘉庆帝。嘉庆帝当太子的时候,就知道和坤是一个贪赃枉法的大贪官。等乾隆皇帝一死,他马上就把和坤抓了起来,令其自杀,并且派官员查抄和坤的家产。和珅的豪富本来就是出了名的,但是抄家的结果,还是让众朝臣吃了一惊。长长的一张抄家清单,记载着金银珠宝、玉器古董、田地房屋等财物不计其数,粗粗一算,就有差不多白银九亿两了。那时清朝国库一年的总收入才八千万两,和珅当权二十年,贪污的数目相当于十二年的全国总收入,真是令人惊骇。

大贪官和珅的自取灭亡,又一次以事实证明了“人臣侈,国家弗堪,亡之道也”这句话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