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语智慧名言故事
24733700000003

第3章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名言】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周语上·邵公谏厉王弭谤》

【要义】

甚,严重、厉害。壅(yong),堵塞。溃,指溃决、决堤泛滥。为川者,指治水的人。为,治的意思,下文“为民者”中的“为”也是这个意思。

决,疏导、疏浚。导,流通的意思。宣,启发、启示的意思。这段话的意思是:堵住民众的嘴巴,其危害性比堵住河流的水还要严重。河流的水堵塞时间长了,堤坝就会崩溃并造成水灾,伤很多人。面对百姓的言论堵塞时间长了,其结果可能也是一样,国家就危险了。所以,治水的人应该疏浚水道,使水畅流,而治理民众的人应该启发他们,让他们说话。

周厉王当政期间(前878~前842年),任用荣夷公等人实行独占山林川泽的“专利”政策,激起国人的强烈不满,人们纷纷抨击弊政。厉王又派卫巫等人监视国人,严禁谈论国事,一经告密,即行杀戮。国人在厉王的白色恐怖下,只能在道路上以目致意而不敢说话。在这种情况下,邵公规谏周厉王不要用高压手段来压制舆论。

辽公劝谏厉王的中心思想是应该如何对待民众的舆笙二是壅还是导,是欢迎还是压制。从邵公的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三方面的意思:其一,就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统治者而言,是非常重视民众舆论的。其二,在对待民众舆论方面,邵公主张疏导,启发民众把心里的真话、实话讲出来,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而采取“壅”的办法,不让人讲话,才会带来真正的灾难。其三,当政者应该具有宽广的胸怀,礼贤下士,不耻下问,认真地听取、接受民众的意见。所以,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是为国当政者应该永远记取而且身体力行的。

【故事】

在周成王、周康王统治的时期,社会比较稳定,人民也大多安居乐业。后来,由于奴隶主贵族们加重了剥削,加上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平民和奴隶的不满情绪也随着增长。但周朝的统治者还是对人民采取了十分严酷的刑罚。周穆王的时候,制定了三千条刑法,犯法的刑罚有五种,叫做“五刑”,其中包括刺字、割鼻、砍脚等等。

后来,周厉王即位,更变本加厉。周厉王是一个十分暴虐的君主,而且贪得无厌。他宠信一个名叫荣夷公的大臣,实行了他提出的所谓“专利”政策,也就是说由厉王霸占了一切湖泊、河流的所有权、使用权,不准平民利用这些资源谋生。他们还变相勒索百姓财物,想方设法虐待人民。那时候,住在野外的农夫叫“野人”,住在都城里的平民叫“国人”。周朝都城镐京的国人对厉王的暴虐措施怨声载道。卿士邵公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就赶紧跑进宫去告诉厉王说:“百姓忍受不了这种暴虐的政令啦,他们都很不满,大王如果不改变做法,会出乱子的。”

厉王大怒,于是下达了一道命令,禁止国人批评朝政。还从卫国找到一名巫师,命令他监视国人和大臣,看哪些人敢于指责天子。只要卫巫一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国人和大臣杀掉。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了镐京,搞得人人自危。在这样的压力下,国人真的不敢在公共场合议论了。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打招呼交谈,只用目光示意一下,便匆匆走开了。

厉王很高兴,便对邵公说:“我能平息谤言了,现在不是已经没有人议论了吗?”邵公说:“唉,这不过是堵住民众的嘴巴罢了。堵住民众的嘴巴,不让老百姓把心里话说出来,其危害性我看比堵住河流的水还要严重。河流的水堵塞时间长了,一旦崩溃,就会造成水灾,上很多人。而对百姓的言论堵塞时间长了,其结果可能也是一样,国家就危险了。所以,治水的人应该疏浚水道,使水畅流,而治理民众的入应该启发他们,让他们说话。民众心里考虑的事,在嘴里流露出来,这是很自然的,怎么可以强行阻止呢?硬堵住河流,河流会决口;硬堵住人的嘴,是要闯大祸的呀!”

厉王不以为然,认为邵公纯属没事找事,一点都没听进去。邵公虽然心里着急,但也是无计可施,只好退下。

周厉王和大臣荣夷公的暴政越来越厉害,过了三年,国人实在是忍无可忍了,终于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攻占了皇宫,把厉王流放到了一个叫彘(zhi,今山西霍县东北)的地方。由于朝廷没有了君王,公元前841年,西周由周公、邵公联合执政,改为共和行政元年,这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这样维持了十四年之后,周厉王在彘地死了,周宣王即位。宣王虽然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得到了诸侯的支持,但是,经过这一场国人暴动,周朝的国力已经被大大削弱,再也兴盛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