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天赐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夙夜征行,不遑启处,犹惧无及。
况其顺身纵欲怀安,将何及矣!
一《晋语四,重耳自狄适齐》和《齐姜劝重耳勿怀安》
【要义】
本句出自两篇。晋公子重耳被骊姬逼迫出逃之后,在国外曾过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活,然后才回晋国为君,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
之一——晋文公。他一开始出逃到狄,居住了十二年,后接受狐偃的建议自狄出发投奔齐国,寻找发展机会。途中经过卫国五鹿,向田里的农夫讨饭吃,农夫却拿起田里的土块给他们,公子重耳大怒,想鞭打他们,而狐偃劝阻重耳说:“天赐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当然,农夫给他土块只是表示对他们的轻视和嘲弄,没有什么深意,难怪重耳会愤怒。而聪明的狐偃却巧妙地将土地与国家联系起来,说这是天将赐土地、国家给重耳,平衡了晋文公的心态。一句话,二人之心态举动均跃然纸上。
重耳到了齐国后,受到了齐桓公的盛情接待并将齐姜氏嫁给了他。重耳贪图安逸,不愿回国,而其妻齐姜却深明大义,鼓励重耳应设法回国,成就大业。她说:“夙夜征行,不遑启处犹惧无及。况其顺身纵欲怀安,将何及矣!”其中,夙(su)指早;遑(huang)指闲暇;启处原指古代的跪坐姿势,引申为休息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早晚奔忙在大路上的人,没有闲暇安居休息,还恐怕达不到目的,何况随心所欲、贪图安逸的人呢!
这样又怎么能达到目的呢?从齐姜的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齐姜的确是一位知书达理、识见高远之人。首先,她深知“忧患足以兴邦,逸乐足以亡身”的道理,看到重耳贪图安逸,眷恋温情,心中惟恐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便热情鼓励重耳奋发成就大事的志向;其次,她深明成大事者必须只争朝夕,不容懈怠,所以批评重耳贪逸怀安的行为。应该说,齐姜对重耳的劝导对我们当代人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故事】
晋公子重耳在狄住了十二年。狐偃说:“当时我们之所以要来这儿,不是认为狄地可以享乐,也并非因为在这里可以成大事。我说过:‘因为狄距离晋很近,出奔时容易到达,困穷时可以有点接济,暂时在这里休息一下,以便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环境,因此才在这里居住下来。’如今在这里已居住很久了,住久了,一切都不免停顿不前了。如果就此一切停顿下来,那么苟安怠惰、自甘暴弃的思想也就随着产生了。这样,谁还能再使我们振作起来?我们为什么不赶快走呢?当初我们不到齐、楚等国去,是怕路途太远。如今养精蓄锐了十二年,可以走远路了。齐桓公老了,想亲近晋国;管仲死了,竖刁、易牙等许多谗谄小人在桓公身旁。桓公有所筹划,但没有可以匡正的人,一切政事推行到中途就感到无所适从,遥想当年管仲主政比目前有把握得多了。因此齐侯一定想到从前管仲说过的话而加以采纳,希望有一个好的结果。齐的邻国既已相安无事,桓公就会谋求和远方诸侯建立亲善的邦交,我们现在去投奔齐侯,是合时宜的。现在正值桓公的暮年,这是可以亲近他的好时机。”大家认为这个意见是对的。
于是重耳一行就出发了。经过卫国五鹿时,由于卫文公不愿接待他们,所以只好向农民讨吃的。农民给他们一块泥土,重耳大怒,要用鞭子抽打他。狐偃说:“这可真是上天的恩赐啊。农民奉献土地来投服公子,对此我们还能有什么别的要求呢?上天要欲成某事必定先有象征,再过十二年,我们一定获得这块土地。”重耳听了,再拜磕头,恭恭敬敬地接受了土块装在车上,就向齐国而去。
齐桓公把女儿嫁给重耳做妻子,待重耳很好。重耳光是马就有八十匹,他打算老死在齐国了,就说:“人生就是为了享乐,谁还去管别的什么呀?”
齐桓公死后,孝公即位。这时,诸侯都背叛齐国。狐偃了解齐国不可能帮助重耳返国,同时晓得重耳认为齐国安逸,有终老于齐的打算,因此就打算离开齐国,但是又担心重耳不肯走。于是狐偃就和随从重耳一起逃亡的大臣赵衰等人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齐国宫中一个养蚕的侍女在桑树上采桑叶,狐偃等人谁也没有发觉她。侍女把偷听到的话禀报姜氏。姜氏对公子重耳说:“你的手下人想要同你一起离开齐国,你一定要听他们的话,不能犹豫不决,遇事迟疑就不会达成天命,不能人晋为君了。《诗·大雅》上说:‘上帝默佑你,你心里千万不能迟疑不决。’武王知道天命,故能成大事,迟疑怎么能行呢?你因晋国有危难而来这里。自从你离开以后,晋国没有一天太平过,百姓也始终没有一个可信赖的国君。上天还没有要晋灭亡,晋献公有子九人,只有你还活着,再没其他的公子了。能得到晋国的,不是你还有谁?希望你好好努力!上天在保佑你,迟疑一定惹祸!”
公子说:“我是不会被人说动的了,一定要老死在这里。”姜氏说:“这样不对。《诗·小雅》上说:‘早晚奔忙在大路上的人,没有闲暇安居休息,还恐怕达不到目的,何况随心所欲,贪图安逸的人呢!这样又怎么能达到目的呢?’如果一个人不主动要求自己及时完成自己所要做的事业,那还怎么来得及呢?时光是不停留的,一个人哪能只想获得安逸呢?《周书》
上有句话说:贪图享乐和安逸对于大事是有危害的。齐国的政治衰败了,晋君的无道很久了,你手下人深谋远虑够忠心的了,时光已经很迫切了,你的事业也应该差不多了。你去当晋国的君主,可以解救百姓,如果放弃这事业,那简直不算人了。在齐国这种政治败坏的环境下不宜久居,当前的有利时机不可错过,随从者的一片忠诚不可丢弃,私欲的眷恋不可苟从,你一定要赶快离开齐国。晋献公九个儿子只剩下了你,你一定会享有晋国,为什么还要眷恋着眼前的安逸呢?”但公子重耳不听劝告。
姜氏只好与狐偃商量,把重耳灌醉了,装上车送走。公子酒醒后,拿起干戈就追赶舅舅狐偃,并且说:“假若事业不成功,我吃了你的肉,也不解恨!”狐偃一边逃跑,一边回答说:“假若事业不成功,我还不知道自己死在哪里,要是战死在原野上,公子你连逃跑都来不及;如果你做国君了,那么晋国所有最最鲜美可口的食物都会使你爱吃的。我狐偃的肉腥臊难闻,又怎么用得上呢?”于是就启程离开了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