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庞纯固于是乎成,是故稷为大官。
——《周语上·虢文公谏宣王不籍千亩》
【要义】
粢盛(z-cheng),指祭祀时供奉上帝的谷物。蕃庶(fanshu),意思是繁殖人口。蕃同“繁”。庶,意为众多。事,指政事,即政府的财用。辑睦,意为和睦。兴,意为兴起、形成。敦庞(mang),意为敦厚、庞大。
稷,本是指粮食作物黍,古时以之为百谷之长,故后来以稷指代农官之长。大官,指农官的职位重要。这段话的意思是:农业对于民众来说是最大的事,祭祀上帝的供品靠它生产出来,民众繁育生长赖它提供生活资料,政事经费靠它保障,同心和睦的局面由此才会形成,国家财富的增长也以此为基础,坚实强大的国力由此奠定,所以农官的责任是很重大的。
周是一个重农的民族,形成了天子亲耕籍田的制度。当周5宣王废弃籍田制度时,虢公进行了劝谏,他不但阐明了农业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还叙述了周朝的重农传统和天子籍田仪式的过程,最后指出了废除籍田之礼的危害。但周宣王不听,最终导致了国力的衰弱。
“籍田”是指古代的帝王在春耕前,进行象征性的亲耕仪式,为民众做出榜样。《说文》上说:“帝籍千亩者,使民如借,故谓之籍。”这就是说,籍田的本意是指借助民力,为帝王耕田。《毛诗,载芟》篇中说“春籍田而祈社稷也”。这说明“籍田”作为古代的制度和礼仪,一方面可以使天子继承重农传统,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官民做出表率,鼓励官民重视农业,发展农业。这件事一方面告诉我们古代的重农传统;另一方面记叙了天子籍田的仪式,给我们保留了珍贵的史料。其中,重农重本、不要轻易放弃那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要有与民同甘苦的思想等内容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的意义。
【故事】
周宣王即位以后,废弃了天子亲耕籍田之礼制。
卿士虢文公劝谏说:“农业对于民众来说是最大的事了,祭祀上帝的供品靠它生产出来,民众繁育生长赖它提供生活资料,政事经费靠它保障,同心和睦的局面由此才会形成,国家财富的增长也以此为基础,坚实强大的国力由此奠定,所以农官的责任是很重大的。古时候,太史按时视察土情,看到日照时间增长了,冻土开始回暖,就知道快要立春了,可以开始农业生产了。立春之前的九天,他会去告诉农官,说:‘再有九天,就可以抓紧时机翻耕土地了。’农官据此向天子报告,说:t太史通知我们主管农事的说:离开耕还有九天,土地全都可以翻动了。所以恭请我王行亲耕、籍田之礼,督促农事,不误农时。于是,天子会命令司徒告知三公、九卿、百官和平民做好准备,命令司空在籍田上建造祭坛,命令农大夫通知农夫们准备好农具。”
“立春之前五天,乐师报告有融融的春风吹来,天子和群臣们要斋戒三天。到了祭祀那一天,天子会率领群臣、平民先到宗庙中祭祀农神,然后到天子的籍田上行籍田之礼。天子在太史的引导下,恭恭敬敬地单独耕地一尺,表示亲耕。然后三公们耕三尺,九卿们耕九尺,大臣们按官职的高低依次耕作,最后由平民耕完千亩的籍田。然后,由大农官检查耕作质量,太史进行监察;由司徒核查参加籍礼的人数,太师进行监察。完毕之后,还会陈设宴席,天子与公、卿、百官、平民一起进食。”
“籍田这一天,大农官会命令众人说开始籍田之礼,接着农师第一、农正第二、后稷第三、司空第四、司徒第五、太保第六、太师第七、太史第八、宗伯第九依次耕田,然后天子履行亲耕仪式。民众们也都挥动农具,恭敬谨慎地从事农业劳动。这样,就预示着国家财用充足,百姓安居乐业。”
“当时,天子把农业看成是惟一的大事。不要求官员去干别的事情而干扰农业生产。执行着春、夏、秋三季务农、冬季农闲习武的制度。这样,就会形成群臣勤勉,人民生活优裕、训练有素的局面,使国家在出师征伐时战无不胜,守国安邦时财用充足,从而获得人民的拥戴。”
“现在您继承了先王的大业,却废弃了先王赖以成就功业的农事,致使群臣不务正业,民众的财源堵塞,君王您将依靠什么来向神灵祈福,又依靠什么来役使民众呢?”
周宣王不听规劝。后来,周王室的军队被姜氏之戎的军队打得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