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语智慧名言故事
24733700000060

第60章 礼乐兴邦

【名言】

夫乐以开山川之风也,以耀德于广远也。风德以广之,风山川以远之,风物以听之,修诗以咏之,修礼以节之。夫德广远而有时节,是以远服而迩不迁。

——《晋语八。师旷论乐》

【要义】

开,指开通、教化。山川,指全国各地。风,指风气、风化。德,指德化。风物,指风化遍及万物。节,指以礼节制音乐。时节,指劳作有时、动有礼节。迩,指近。这段话的意思是:好的音乐是用来开通、教化全国各地风气的,它可以将德化传播到广远的四方,教化全国。使德政传播到民众之中,音乐的风化遍及万物,使它们倾听德教。人们做诗来歌咏德政,制礼来规范音乐。这样德政就可以广布到遥远的四方,而使人们劳作有时,动有礼节。因此远方的人前来归服,近处的人也不愿迁徙。

卫国的乐官师涓为晋平公演奏新的乐曲。晋国的乐官师旷听音察政,认为师涓演奏的是亡国之乐,不允许他再演奏下去了,并对晋平公进行了解释。

周朝文化被称为礼乐文化。“乐”在周朝的时候,被认为是与“礼”

同等重要的教化万民、成就德政的重要手段。“乐”由内而发,它的作用在于和悦宣导人民的心声;“礼”由外而作,它的作用在于节制人民的心志嗜欲;“乐”的目标在于协同好恶;“礼”的目标在于区别差等。如果“乐”

与“礼”相辅相成,一方面可以合同人们的心意,一方面又能约束人们的行为。那就可以达到君王无为而治、人民幸福安康的最高境界。当然,这只是当时人们的一种美好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

【故事】

有一次,卫灵公到晋国去,走到濮水上游时,天色已晚,就暂时停驻了下来。半夜里好像听到有人在弹琴,就问左右的侍从,他们都说没有听到。卫灵公召来乐官师涓,对他说:“我明明听到有人在弹琴,问左右侍从,他们却说没有昕到,我要你来给我仔细听一听,如果听到了,你一定要把这乐曲记下来。”师涓说:“我也听到了,现在我就把乐曲记下来。”于是就端端正正地坐好,手抚在琴上,一面仔细听,一面写下来。为了把这首曲子练好,他们还多留了一天。

卫灵公到了晋国,拜见晋平公。晋平公在施惠之台上大摆酒宴,招待卫灵公君臣。酒酣耳热之际,卫灵公说:“在这次来的路上,听到了一首新的乐曲,演奏给您听听如何?”晋平公说:“可以。”卫灵公就命师涓坐在晋国乐官师旷的旁边,抚琴演奏起来。乐声奇幻悠扬,晋平公非常爱听。

可是还没有演奏完毕,师旷就按住琴,不让师涓再演奏下去了。晋平公很奇怪,就问师旷说:“你这是干什么?”师旷回答说:“这是亡国之音,最好不要再听下去了。好的音乐是用来开通、教化全国各地风气的,它可以将德化传播到广远的四方,教化全国。使德政传播到民众之中,音乐的风化遍及万物,使它们倾听德教。人们做诗来歌咏德政,制礼来规范音乐。

这样德政就可以广布到遥远的四方,而使人们劳作有时,动有礼节。因此远方的人前来归服,近处的人也不愿迁徙。而坏的音乐则容易使人心意迷乱、陷溺而不能振作;或者使人心生骄逸而烦躁不安。师涓所演奏的音乐,是商纣王所喜爱的靡靡之音,所以为臣制止了他。”晋平公很不高兴地说:

“我最喜欢的就是音乐,希望能听完它。”于是师涓就继续弹奏到曲终为止。

从此以后,晋平公就经常命人弹奏这首曲子给他听。说来也奇怪,同年晋国发生了大旱灾,三年之间遍地寸草不生,强大的晋国自此就衰微下去了。事实上,就音乐的起源来说,都是由于人心有所感而发才产生的。

从中确实也可以听出谱写乐曲、演奏乐曲的人想要传达的一种意念。而师旷听音辨意,从乐官师涓为晋平公演奏的新乐曲中,听出了与当时应有的正乐不和谐的乐音乃至乐意,所以指出这是亡国之音,应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