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花同时流行的还有釉上五彩。至明成化间,五彩发展成熟。所谓五彩,狭义的是蓝、绿、紫、黄、红合成的五色,单线无明暗。及后来所称之古彩,系清康熙朝在明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饰方法。总之,到明代,装饰形式已相当丰富多样,既有釉下彩绘,又有釉上彩绘,还有高温与低温相结合的彩绘瓷,这是宋元以前任何时代、任何窑场所不能比拟的。
明代景德镇的瓷业分为官窑和民窑两种。官窑的生产性质原不属于商品生产,所以,官窑在产量上所占的比重是很小的,但在质量上,因为官窑不计成本,生产御用贡品,所以,都是些精美的瓷器。除上述青花、五彩以外,各种颜色釉的制作也有极大成就。中国瓷器用色的理想是追求玉的效果。明以前尚青玉,但玉有五色,所谓白如截肪,黄似蒸粟,赤如鸡冠,黑如淳漆。唐宋时代,由于造瓷技术水平关系,在条件上还不足以造出五色瓷器。自明代以后,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烧制颜色釉的经验,掌握了铜、铁、钴、锰等金属氧化物的性能,从而由宋以来的青釉、红釉,发展到五光十色的高温色釉。且釉面莹润,色泽艳丽,堪与五色玉石媲美。
明洪武三十五年开始在景德镇设立御厂,烧造御器,供皇帝享用。从那时起,凡官窑出品按习惯皆冠以帝王年号。下面略述明代各朝官窑制作的大概情况:
①洪武窑:土质细腻,体薄,有青黑两色。这个时期的青花瓷,因用料不纯,发色不佳,青中带灰黑者居多;纹饰介于元末与永乐之间,缠枝纹线条纤细秀丽,花叶纹较小,布局多形式化。图案以花草纹样为主,种类且有限定。
②永乐窑:土质细,胎尚厚,也有非常薄者,时人称为“脱胎”。这个时期的青花质量有显着提高,一改元代粗犷之风,变得清新秀丽。其制器体薄而胎坚,釉面莹彻,画面简洁,纹饰新颖工整,动物题材减少,植物增加,青白相间,穿插自如;器型以中小为主,碗盘、瓶类皆备。颜色釉方面,鲜红最贵,翠青釉薄而匀,色泽近于粉青,而又较梅子青稍淡,可与龙泉上品相媲美。
③宣德窑:这个时期青花瓷器的制作有了飞跃的进步,官窑规模变大,制瓷技艺日益精进。由于大量使用国外进口的青料,青花发色明艳,呈色爽而不鲜,色性稳定,散晕在瓷器胎釉之间,青翠披离,淋漓尽致。脍炙人口、名。扬中外的宣德青花就是这时产生的,其器型、纹饰料色等各方面仍然继承了永乐时代的风骨,而胎釉质量、纹样笔致、青料的发色等方面较永乐为佳。在颜色釉方面,继续发扬了永乐窑的甜白、鲜红器,又有仿定窑的晶莹、仿汝窑的青釉,还有霁青。其中以霁红、霁青、甜白三种尤为上品。
④成化窑:一般以斗彩为成化窑的绝唱。实际上成化窑用彩的方法是相当复杂的,有的只用一种彩;有的用黄绿两种,极朴素;有的黄绿两彩外加矾红及深绿、赭色等,有独到风格。成化窑器画手高、彩料精,画取元人笔意,故成化窑瓷器被推为明代八大时期(永、宣、成、弘、正、嘉、隆、万)彩瓷之冠。
⑤正德窑:正德年间,国内较为混乱,故制瓷业成绩不甚显着。彩器多黄底绿龙,五彩碗以淡青浅绿为底,釉水厚实而透彻,颜色也很鲜艳。孔雀绿釉的烧制成功,是正德窑的突出成就。正德窑青花瓷器不仅在色泽上和成化、弘治有很大不同,而且多数是胎骨厚重,釉色闪青,也和成化、弘治的制作不一样。在器物的造型上,则一反成化、弘治以盘、碗为主的单调品种,而是比较多样,且大型器物增多。其青花器纹饰多系以波斯文为图案的主题,是当时盛行的一种装饰。
⑥嘉靖窑:嘉靖窑青花以使用回青料为标志,它是明代青花瓷器史上又一个重要阶段。嘉靖窑青花的色泽一反成化的浅淡和正德稍浓而带灰的色调,呈现出一种蓝中微泛红紫的浓厚、鲜艳的色调。这个时期的青花瓷器不仅以青花色泽取胜,器型也更趋多样,除各类餐具、陈设器及花盆、鱼缸等日用器皿外,还有各种宗教供器,造型上则仿古铜器的风气较盛。总的来说,嘉靖的器物有一种粗犷的面貌,图案装饰方面,除了以前各个时期所有的主要题材外,道教色彩的题材出现较多。
清代对景德镇陶政的设施,大致沿袭明代旧制,只是改“官办官烧”为“民搭民烧”,所以清代多数官窑瓷器由民窑代烧。这种制度的施行,增加了工匠的独立性,提高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清代官窑瓷器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由于清初官窑瓷器多为民窑烧造,所以其称谓与明代也有所不同,一般以督窑官的姓氏称窑。下面分别叙述这一时期官窑的制作。
⑦臧窑:指臧应选督造的官窑。它代表清康熙前期景德镇瓷器的制作。臧窑的成就,重点在单色釉,五彩、素三彩等在这一时期也都极为精巧。
⑧郎窑:指江西巡抚郎廷极督造的官窑。它代表康熙四十四年以后的瓷器。郎窑制作主要模仿宣德、成化。前者在颜色釉方面以祭红着,彩绘则以青花着;后者以斗彩(五彩)着。五彩的画法已成为古彩与粉彩的过渡形式。明代五彩单线平涂,线条苍劲有力,所作花卉多系图案式而无深浅渲染之迹。康熙五彩常用淡赭作晕,衣褶或花卉之花头与枝叶都开始分深浅,这个一般还称之为古彩,即硬彩。康熙时的青花虽不及明代,但也不乏成功之作。郎窑的突出制作在颜色釉方面,尤其是红瓷可作为代表。郎红(或称郎窑红)是在宣德祭红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色较祭红为鲜,与均红近似,而流淌过之。均红在素胎上施釉,郎红在坯胎上施釉,烧法不同。郎红一般又称为“宝石红”或“鲜红”。
⑨年窑:指内务府总管年希羹尧督管的官窑。年窑代表雍正一朝的瓷器。雍正年间的瓷器制作,仿古创新、成就显着。当时以天青最为突出,此外,仿龙泉粉青和梅子青也有超龙泉原作之势。但此时粉彩大行,现在景德镇称为“雍正彩”,其特点是:用玻璃白配合各种颜色,但仍运用古彩的某些作画方法,其人物面目与古彩相似,但衣纹皱折则稍有不同。除了填色前要画一次衣折线条外,填色后还要描一次线条,以分出阴阳,这就是所谓“初期粉彩”。以折枝花为多,人物故事亦间使用,不如折枝花雅致。在粉彩之前还发展了瓷胎画珐琅,这种瓷器康熙时草创,至雍正已趋于成熟。它与粉彩在当时都统称“洋彩”。洋彩以粉红——胭脂水红为主色。雍正瓷器釉色丰富多采,如窑变、釉里红、天蓝、粉青、均红、月白等,多达几十种,其中瓜皮绿、鳝鱼青、茶叶末、铁釉,在这一时期都达到极高成就。变均色泽浅淡,莹润无比,成就更是空前。雍正瓷器纹饰也极多,单碗盏杯盅花纹,就有白纹鱼、牡丹、万寿图、竹雀图、西厢风景、人物仙女等各种装饰。所以,雍正一朝代表了康、雍、乾三代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
⑩唐窑:因督理官唐英而得名,它代表乾隆朝的瓷器。中国瓷器到唐窑,不论在瓷器的装饰方法、造型设计还是制瓷技术上,都可集过去所有制作之大成。装饰方面,宜于大小盘、碗、盅、瓶等的各样装饰,有高温及低温颜色釉五、六十种,其釉色有白粉青、大绿、米色、海棠红、青花、水墨、五彩等各种名。称。造型设计方面,器物品种从古礼器尊、鼎、爵、彝,到花果、鸟虫等象生瓷,应有尽有。在技巧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⑾德化窑:因窑址在福建省中部的德化县境内而得名。德化早在唐代就产瓷,宋元时代曾大量生产过青白瓷,至明代才开始烧造很有地方特色的纯白瓷器。德化窑在釉色方面以白釉最为突出,但它的白与景德镇的出品不同。景德镇的白釉为青白,而德化窑瓷为乳白,又称“象牙白”或“猪油白”。在品种方面,以佛像雕塑着称。如来、弥陀、观音等塑像,造型生动,颇受国外人士赞扬,享有“东方艺术”之誉。德化窑鼎盛于明清之际,当时还涌现出一些制瓷名。家,如何朝宗、张寿山等,皆以塑造佛像着称。清代中叶以后,德化窑的瓷业中衰,但其制瓷的优良传统始终不渝,从未有粗制滥造的现象。
⑿宜兴窑:宜兴陶器在中国陶器领域中另成一系,是一种澄泥陶。明代宜兴陶业已达到全盛时期,并且以其特有的“紫砂”和“宜钧”着称于世。特别从万历以后,名。工巧匠辈出,产品制作精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传统。
宜兴陶器产于江苏省宜兴县的鼎山与蜀山二镇。蜀山所产一般称之为“紫砂”,系采用质地细腻的陶土,成型后经1200℃左右高温烧成的一种质地坚致、呈色赤褐、淡黄或紫黑的无釉陶器。鼎山所产,一般称之为“宜钧”,系一种挂釉陶器,因其釉色与宋代钧窑乳浊釉有某些相似之处而得名。除砂胎外,其釉色以天青、天蓝、云豆等色居多。其装饰手法,除了主要突出釉彩美以外,有的还用刻花装饰。一般宜钧的制品,坯体都比较细腻,艺人们在坯体上运用尖刀、剜刀、斜刀等刻花工具,在用毛笔画就的画面上,依笔意雕刻。绘画的构图笔意,浓淡层次,疏密曲直,都凭刀路体现出来。宜兴还是我国清代日用陶器最重要的产地之一。其品种相当繁多,小到盆罐,大到日用缸器,应有尽有。
⒀石湾窑:历史上广东有三个石湾窑,这里指佛山县的石湾窑。石湾窑器的传统是器体厚重,胎骨暗灰,釉厚而光润。这与钧窑的特点比较相近,因此具备仿钧的必要条件。又由于石湾以仿钧着称,人们把这种仿钧的品种习惯上称为“广均”。“均”与“钧”同。
石湾窑仿钧釉色以蓝色、玫瑰紫、墨彩、翠毛釉等色为最佳。值得注意的是,石湾窑仿均釉是仿中有创,如钧窑的窑变釉是一层釉色,而石湾窑变釉却有底釉与面釉之分。底釉一般为铁锈色釉,其作用是填充胚胎表面的小气孔,减少面釉的吸釉率,煅烧时底釉和面釉互相渗透,加深釉面颜色,使釉面晶莹润泽,产生良好的效果。
清代石湾窑的产品品种极多,既有盘、碟之类的日用器皿,也有各种笔洗、花盆等文房用具和陈设器具,瓦脊更是石湾窑具有悠久传统的品种。以“渔、樵、耕、读”为主题的陶塑则是具有典型性的突出器种。
三、瓷器述要
灰陶
主要是指采用易融粘土(即陶土)作原料烧制而成的泥质陶器和在易熔粘土内羼入一定比例的砂料或蚌末作原料烧制而成的夹砂陶器。其中除泥质灰陶器和夹砂灰陶器以外,还有泥质红陶器、泥质黑陶器、夹砂棕陶器和砂质红陶器。因灰陶器数量最多,故统称灰陶。泥质陶器的胎质细腻,砂质陶器的胎质则比较坚硬,耐火度高。所以夹砂陶器多用于炊器和一些大型厚胎盛器,而泥质陶器则多用于饮器、食器和其他用器。陶器表面的花纹装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等各种图案。
白陶
是指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白陶不但和以灰陶为主的各种泥质陶器和夹砂陶器的颜色不同,而且二者所用的土质原料也有很大区别。它们的化学成分非常接近瓷土(河南巩县瓷土)及高岭土的成分。由于瓷土和高岭土的含铁量都比较低,遂使这种陶器的颜色都呈白色。白陶器的胎质纯净洁白而细腻,胎壁也较薄。器表多雕刻有饕餮纹、夔纹、云雷纹和曲折纹等精美图案花纹装饰。由于白陶器比一般灰陶器有着胎质坚硬和洁净美观的优点,所以,在夏商时期,白陶多被统治阶级所占有,它的主要形制也是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益、爵等酒器和豆钵等食器。
印纹硬陶
印纹硬陶的胎质比一般泥质或夹砂陶器细腻、坚硬,烧制火候也比一般陶器重。由于印纹硬陶所用的原料含铁量较高,所以,它的表里和胎质颜色多呈紫褐色、红褐色、灰褐色和黄褐色,其中以紫褐色印纹硬陶的烧成温度最高,有的已达到烧结程度。少数印纹硬陶的器表还有在窑内高温熔化而成的光泽,好像施有一层薄釉似的,击之可以发出和原始瓷器类同的金石声。根据对其化学组成的分析,印纹硬陶的胎质原料基本上和同期的原始瓷器相同。印纹硬陶的器表多拍印以几何图案为主的纹饰。常见器型有瓮、坛、尊、瓿等。
青瓷
是区别于白瓷的一种颜色偏青或偏灰绿颜色的瓷器,也是我国最早的一种瓷器。这种瓷器的胎体上施以青釉,是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成,釉色多为偏冷色调。我国古代所说的缥瓷、翠青、粉青等都属青瓷,历史上以龙泉青瓷最为着名。青瓷器多为厚釉,造型浑厚凝重,装饰多用刻花或浮雕,效果明快而含蓄,整体典雅莹润,适合制作日用陶瓷,更适合制作陈设陶瓷。目前我国青瓷生产比较着名。的有浙江龙泉和江苏宜兴。
黑瓷
它是在青瓷烧造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陶瓷,是加强了铁原素着色作用而形成的。黑瓷最早出现在东汉,当时浙江的上虞和宁波都烧造黑瓷。东晋的德清窑以烧造黑瓷着名。
白瓷
白瓷是制造工人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控制了胎釉的含铁量,克服了铁的呈色的干扰而制造出来的一种新的瓷器品种。历史上以唐代邢窑、宋代定窑的白瓷最为着名。从出土实物来看,邢窑瓷质坚硬,制作精致,洁白如雪。胎土色白而细洁,坯体极坚硬,釉白而润泽,有时微微闪黄,带一点乳白色,胎釉之间有一层下釉,俗称护胎釉。通体没有一点花纹,质朴素净。早期定窑白瓷还保持邢窑的风格,只是因为烧造时期先后的不同,白定中又有土定、粉定(或白定),土定有瓦胎和陶胎两种。瓦胎有淡赤色的土质,陶胎为白土质而略黄,质地粗松,体较厚。釉色白中闪黄或闪赤,容易剥落,或有大开片,是原始的定器。粉定(或白定)是土定的进一步发展,有陶胎和瓷胎,也有瓦胎。胎质细密而体薄,色白而略黄或略灰。釉色有的纯白如牛乳(或称干白色),有的略带淡赤色,釉中往往有刷纹(或谓竹丝刷纹)。陶胎或瓦胎多有开片者,釉面凝聚,犹如泪痕。
缥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