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对下一代给予了厚望,希望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和高贵的气质,但往往教育不得法,结果用大量的金钱培养了一群骄横的“富二代”“官二代”,成为社会的隐忧,家长的负累。
养育孩子,让他有一个好的品性修养远比考个好分数有价值。而这与父母的地位、财富无关,需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则,正确施教。孩子的个性气质,有很大一部分由先天因素决定。作为最了解他的爸爸妈妈,你对孩子的气质,应该及早去考察。看他是强悍还是温柔,是勇敢还是羞涩,是慈和还是残忍,是开朗还是缄默。
官二代,富二代
我的朋友陈希和她先生早年白手起家创建了一家小公司,近年来生意蒸蒸日上,滚雪球般越做越大,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了让儿子明白金钱对于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从儿子很小的时候起,陈希就开始注意培养儿子对物质的感情。每给儿子买一件新衣服,陈希都会告诉儿子衣服的牌子和价钱,并传授儿子:“穷人是买不起商场里的衣服的。”每次开车去接儿子放学,陈希都会指着车窗外开着电动车接小孩的家长,对儿子说:“如果爸爸妈妈没本事的话,你也只能坐两个轮子的车!”儿子上了初中后,陈希就开始给孩子订阅名车杂志。
在陈希的“精心栽培”下,儿子很快上了道,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我这件衣服是刚出来的新款,才700多块!”他平日里待人傲慢,什么都喜欢以钱来衡量,常常讥讽家境普通的同学。有一次与同学发生争执,他二话不说就动手砸了对方的电动车,老师知道后要他道歉并赔偿同学的损失,他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辆破车吗?我爸随便一个单子就能赚十几万!没钱就别跟我斗,我玩得起!”
孩子的行为都与父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父母都不会指使孩子作恶,但父母的某种意识,经过孩子单纯思维的发酵,便可生根发芽,结出恶果,这是有悖于父母的初衷的。我想,陈希的本意是好的,她希望让孩子明白要通过努力积累资本才能衣食无忧。问题在于,她的一些做法有点过了。处处以物质刺激孩子,只会使孩子变得虚荣、贪图享受;而热衷于与生活不如自己的人进行对照,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因而变得自大傲慢、不尊重他人。
谈到孩子成才,很多父母都会将其与“考名校”“高学历”联系起来。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往往注重挖掘孩子的特别之处,希望孩子鹤立鸡群,却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导致孩子缺乏礼仪常识,并在性格中出现骄傲、任性、蛮横等缺陷。这些特征用一个词概括就是:骄横,可以说是现代孩子性格的通病。
孩子成才,从来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也并非考个好大学这么简单。我们始终认为,孩子成才的前提是成人,成才的过程,就是他养成良好的品行修养、生活习惯和规则意识,形成合理的行为规范的过程。一个谦逊有礼、不娇蛮耍横的人,才有一颗虔诚的心,去感悟生活,认识世界。
研究者发现,孩子骄横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教育因素。大多数父母对骄横的孩子表现出屈从,孩子抓住父母的这一弱点,把骄横作为控制父母的一种手段,无形之中形成了不良习惯。还有的父母对孩子不讲究教育方法,一味渲染地位、权力、金钱的优势,让孩子产生一种优越感,变得目中无人。
我们可能都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小时候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有的小孩子一旦被欺负了,便会抛出“我爸是警察”“我爸是局长”之类的话。只不过这是从一个小孩子嘴里说出来的,没人会当回事儿。但事实上,这些话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在现今社会中,有些人手中掌握着权力,能够对那些没有权力的人实施一种“隐性暴力”。
除了权力,金钱对教育的潜在影响力也非常大。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人通过努力获得了巨大财富,这些第一代真正从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富人,他们往往有着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奋发向上等特质。因为经受过贫穷,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后,不想再让下一代重复贫穷的生活,所以加倍疼爱孩子,甚至变成了溺爱。“富二代”就是在这种优渥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
“富二代”如今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词汇。提到“富二代”,很多人都会流露出鄙视的神情。透过一些热播的电视节目和网络,人们逐渐建立起并默认了“富二代”的形象:傲慢、自大、不可一世、爱炫富,依仗父母的财力和权力为所欲为,横行霸道。他们本身就缺少家族内部的竞争,又过惯了奢侈的生活,如果家庭教育没有赋予他们物质之外生活的足够意义,没有教给他们权钱关系之外的、与别人和谐相处的理由和技巧,他们的骄横气就会滋生。叛逆、嚣张、冷漠、炫富等成了这些“富二代”的标签也就不足为怪了。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富二代”也有自己的烦恼,也不乏有成就、有责任感的社会精英。但正是这一群体的独特性,将他们推到了众人的目光之中。他们成功,人们会觉得他是“有背景”,他们犯错,也会被无限放大,成为舆论的焦点。
如今,这些“80后”的“富二代”已经成年,结婚生子,为人父母。如果不注重教育方式,这种骄横习气继续灌输给下一代,可想而知,后果将会怎样。
孩子的嚣张源于大人的袒护
在一个家庭中,妈妈往往比爸爸更袒护纵容孩子。我的朋友孝琳就是典型。她只喜欢听别人夸赞自己的儿子,如果别人对自己的儿子持有半点怀疑,就会立刻面露不悦,并想方设法为儿子辩解。有一次,在教室外等待儿子放学的孝琳收到了另一位妈妈的“投诉”“你儿子有点贪心哦!刚刚发下午茶点心的时候,他去抢幼儿园其他小朋友的饼干。”
孝琳先是一愣:“是吗?”紧接着摇摇头,“不可能的,我儿子不喜欢吃饼干,平时给他吃,他看都不看一眼,怎么会去抢其他小朋友的呢?”
那位妈妈说:“你看看他面前的饼干是不是比别人多?”孝琳看了一下,确实如此,但她还是坚持着:“他不喜欢吃,所以吃得慢,别的小朋友都快吃完了,他的饼干当然比较多了。”
那位妈妈笑了笑,不再说话了。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向孝琳反映她儿子经常抢其他小朋友的点心吃,孝琳仍是坚持之前的说法,说孩子只是闹着玩,不会故意去抢别人的食物。
在妈妈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最棒的,同时也是完美的!大部分爸爸妈妈虽然从心里把孩子视为圆润无瑕的珍珠,但嘴上却要将孩子说成一块未经雕琢的原石,因为清楚孩子确有需要提高的地方,这样做有助于实现孩子自身的不断完善。但是有一小部分父母恰恰相反,明知孩子是一块需要雕琢的原石,却将孩子说成圆润无瑕的珍珠。他们护子心切,既不会在人前承认孩子的缺点,也不允许别人说孩子半点不是。
孩子做错事或者存在缺点时,他自己不能明确感知的,需要家长指出并引导孩子改正。如果像孝琳这样一味袒护孩子,故意掩盖孩子的缺点,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行为得到了肯定和支持,从而变本加厉。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忽略或无视自己的不足,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变得越来越骄横,谁也说不得,谁也管不得。
褒贬有度,促成改进
“孩子夸不得”,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人人都爱接受利于自己的信息,都喜欢倾听别人的溢美之词。但是孩子并不像大人懂得自省。长期将孩子放置在一个褒奖过度的环境中会降低孩子对自我的辨识能力,受到了过多的肯定,孩子便会逐渐膨胀,变得骄傲自大。
我们应当在孩子做得好时作出表扬,但不可放大孩子的优点和成就。另外要注意尽量不要在人前表扬孩子。当别人对孩子表示肯定和赞扬后,要适时提醒孩子:“别忘了继续努力!”
有一些父母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不允许孩子有失误,动不动就打骂孩子,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倔强的脾气,而此时大人更是气不过,于是再狠打。这样越打越犟,越犟越打,本来平静随和的孩子,也容易变得脾气暴躁。还有一些父母,孩子本来偶尔发一些小脾气是很常见的,但就认为是孩子任性。于是人前人后地讲孩子多么任性,讲得多了,相当于给孩子负面暗示,反而强化了他的叛逆。这两种家教方式都应竭力避免。
孩子耍赖骄横的时候,我们不能迁就和顺从。一味迁就孩子,实际上是在助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意识的膨胀,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激父母,却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要注意的是,孩子一开始耍赖的时候要理会他,不要等到不可收拾的时候再去管他,这样容易被孩子的情绪控制,也会强化孩子的情绪,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更难应付了。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你一定要态度明确,立场坚定,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不能为所欲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当孩子因为想要东西而闹情绪的时候,你的正确做法是,不要与他有过多的纠缠。孩子想要玩具而趴在地上耍赖时,就应该严肃地告诉他站起来,否则什么都不会得到,然后不再关注他,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招数”失败了,不会再用这些惯用的“伎俩”,不良的行为也会慢慢地消退。在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时,一定要兼顾两点:一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这么做;二要让孩子感到你对他的爱意。比如,不给他再买多余的玩具,但可以给他买图画书、做好吃的饭菜,从而让孩子觉得,不满足他的要求并非你不爱他,而是他的要求不合理。
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常常不能自制,说话往往像暴风骤雨一样,但成年人成熟,应该懂得以静制动的道理。在说出你的不满的时候,要小心的是,不要在言语间对孩子的人格做出批判。这样反而会让孩子觉得气愤,不甘心认错。因此,不满孩子的某些行为时,你应该就事论事,比如“攀比不是一个好的习惯,你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其他的批判都是多余的。
先教育你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天下父母: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和艺术,与学校教育相比,它更侧重于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戚关系……对孩子性格品质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父母,必须孝敬老人,夫妻之间要理解和信任,对待朋友要真诚。这是改进家教方式的基础,也是最好的家教方式。
我们成年人,常常以一种不礼貌的方式教育孩子懂礼貌,以失控的情绪表达方式教育孩子如何理性表达,以不择手段的方式教育孩子做人要正直,以自己越界的方式教育孩子遵守规则。我们示范给孩子看到的,同我们对孩子要求的,往往背道而驰。试想,这样的教育能有效吗?
大人的行为习惯最具说服力。在韩国,一家之长被视为权威所在,全家人都应该听从他的命令或遵照他的愿望行事。儿辈或孙辈违抗长辈的愿望,和长辈耍横,被韩国人视为非常不礼貌的事情。每到寒暑假,孩子都会听讲座,接受“忠、孝、礼”等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因此,韩国孩子从小就认为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种神圣的义务。韩国家长非常重视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且鼓励孩子自己协调和解决与同伴的冲突矛盾。但是,无论错误在谁,大人和小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别人增加了麻烦和不便,任何时候都应该懂得谦让、不蛮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