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儒家将仁、义、礼、智、信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在家庭教育中,知礼守礼也是重中之重。人们往往将有无礼貌作为衡量一个孩子的教养的重要标准。但如今的年轻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打破传统,不拘小节,反而丢弃了传统礼仪的教育。张扬个性是一种独特的美,但骄横就是一种顽固的丑陋了。让孩子在个性飞扬的同时学会谦逊守礼才是正确的选择。而这些习惯的习得,不靠说教,要靠父母的潜移默化。大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遵守秩序,孩子们就会跟着学,从礼貌精神、礼仪形式到实践行动,都有礼有节,谦虚礼让。我们在平日里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待人的态度,因为你是孩子最直接的学习榜样,你对朋友,甚至是父母都趾高气扬,不讲礼节,孩子能谦逊有礼就很难了。孩子是晚辈,但也需要我们去尊重。大人在强迫孩子做事时,往往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恃强凌弱的专横。孩子会不知不觉地接受这种信息,转而投放到他人身上。我们要尽量与孩子平等相处,说话时少用命令的语气,多用商量的口吻。凡事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一点商量的余地。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性格决定命运。在孩子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个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但又找不到施教的切入点。不懂得什么性格的孩子喜欢赏识和赞扬,什么性格的孩子适合肯定与鼓励,什么性格的孩子渴望体贴与呵护,什么性格的孩子需要约束和督促……试想,这样下去,还谈何教育,谈何让孩子成才呢?
孩子的个性气质,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作为最了解他的爸爸妈妈,你对孩子的气质,应该及早去考察。这种考察应在约束最少的时候,当他以为自己不在你视线之内的时候。看他的主要感情和倾向是什么,看他是强悍还是温柔,是勇敢还是羞涩,是慈和还是残忍,是开朗还是缄默。认清了这些情况,再对症下药进行教育。
我们在孩子身上常常看到一种现象:对于弱小的动物,他们常常加以虐待。粗暴地对待落在他们手里的小鸟、小蜻蜓等,并以之为乐。这是应该注意的。有仁爱之心的孩子懂礼,不会仗势欺人、蛮横无理。你应该教育孩子,制止这种残忍的倾向。虐待和杀戮动物容易使他们对待人类的心肠也逐渐变硬,不会十分仁爱。我们要教育孩子,使他们知道,虐待和杀戮任何生物都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不要轻易毁灭任何事物,常怀仁慈之心。要细致地引导孩子,让他形成一个开阔的理解力、良好的行为习惯、热爱生命的意识,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素养,让他活得更自信、更有乐趣、更有人生的追求。言谈举止应谦和,保持一种温和、有礼、和蔼的态度,形成春风和煦的性格。按照西方国家的说法,就是要培养“绅士风度”。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在一家餐厅就餐,牛排只吃了一半。他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是不是牛排有什么问题?”主厨很紧张。“不是,牛排真的很好吃!”松下说,“但我已80岁了,胃口大不如前。我想当面和你谈,是因为我担心当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厨房时,心里会难过”。
松下幸之助的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语: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谦逊为人的态度对一个人个性修养的塑造,以至他以后的个人事业的成功极有帮助。一个有良好教养的孩子才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为这个社会所接纳,才有施展抱负的空间,胸怀天下的气魄。西方一直把礼仪教育作为品德教育的入门课,认为不礼貌和不文明的行为将严重危害社会各阶层的合作与团结。培养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并不比培养一个科学巨人省劲儿,小到举手投足、吃喝拉撒、穿衣戴帽,大到待人接物、社交活动,都有一套细致入微的规范。
所谓的绅士风度,我们不必拘泥作狭义理解,其实它就是一种美德和良好礼仪。绅士风度如果恰到好处,会成为孩子身上理想的风采和德行,它让孩子不忸怩羞怯,也不会陷入骄横和傲慢。
绅士教育的一个方法,就是教育孩子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不要看不起自己,但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完美,以致把自己的价值估计得过高,产生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不可因为自己具有某些优势,比如长得漂亮、家境优越等,便以为自己高高在上。
我们成年人基于生活实践,特别是一些负面的经验,有时反而会觉得,某种程度上的粗鲁随意,更容易与人打交道,促成事情的解决。比如,你因一件衣服有质量问题而要求退货,导购小姐以各种理由拒绝,这让你大为恼火,觉得她与之前那个温顺体贴、承诺衣服绝对有质量保证的人完全不一样了。此时,你退一步,就得承受花钱买了件不能穿的衣服的沮丧和愤怒,但如果你忍无可忍,大吵一番,找领班说理,甚至到商场的客服中心投诉,这件事情多半会解决。正是因为我们成年人经历得多,对社会的潜规则有了深刻的领悟,有时候面对单纯善良的孩子,反而显得无所适从。的确,人与人之间修养有别,社会风尚有气候,具体是非有背景,但这不是变坏的理由。生活的重点不是强迫别人为自己改变,重要的是塑造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让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修行。不管何时何地,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总会得到别人的青睐。
有教养,担当,追求自由
法国大革命时,路易十六和皇后都被送上了断头台,皇后上断头台时,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皇后脱口而出:“对不起,先生。”
这个细节,体现着真正的贵族精神。这是平时所自然形成的礼貌习惯,不像有些蛮横之人,开着名车撞倒人,不仅不道歉,还要打被撞的人。
中国的父母都对下一代给予了厚望,希望培养他们高贵的气质和良好的品行,实现自己未完成的心愿或继续父辈的辉煌。但望子成龙的父母却没有搞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贵族精神,怎样才能让下一代成为精英人才。结果,金钱培养了一群骄横的“小皇帝”“小公主”,却没有让他们拥有真正的贵族气质。
贵族精神,不是炫耀金钱,更不是划分阶层,与普通大众划清界限,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贵族精神,意味着教养、责任和自由。教养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要有精神追求和对品质的追求;责任是要有担当,承担起公共责任;而自由,不仅要追求不受强制的权利,而且要有政治参与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贵族精神不是一种装饰,而是深入骨子里的高贵气质,它不是骄横,而是谦卑。
贵族精神的重要标志就是责任。现在的一些富人自认为是贵族,他们认为贵族就是有钱、有特权、有尊严,这个尊严从哪里来呢?就是所谓的特权。权有两种,一种是权利,另一种是权力。权利是法律赋予每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自由,而权力是指能够控制和主宰别人的一种权势。很多人的观念里面没有权利,只有权力。权力越大,意味着权利也就越多。
孩子的高贵气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积累,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培育的成果。中国人也很讲究家教,但是现代人把家教理解得很狭隘,周末送孩子去弹钢琴,或者让孩子背《论语》,把家教理解为知识,好像知识越多家教越好。实际上,这只是表面功夫。教养不一定是知识,它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气质,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形成的亲切与自然,是深入到一举一动中的优雅与高尚,这是一个氛围,是被熏陶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有些父母不惜重金送孩子去学各种贵族知识,但在家里说话谈吐却很粗鲁,缺乏基本的教养,这使得孩子虽然有知识,却不一定有教养。这几年中国的很多所大学,特别是理工科大学比较重视人文教养,甚至把《四书》作为公共必修课,以为人文教养就是通识课教养,上几门人文知识的课程,大学生便有了人文精神。这又是一个大大的错误。人文教育不是通识教育,它像家教一样,不是灌输一些知识,而是要通过熏陶,通过各种道德和社会的实践让学生成为博雅之士。确切地说,人文教育的核心不是通识教育,而是人格教育。这种教育重在塑造一种修养,和金钱无关,和地位无关。
可以说,在一个没有贵族的时代里,贵族精神,就是现代的公民精神——有教养、担当责任、追求真正的自由。你也许家财万贯,也许家世平平,但这不是教育的根本。不管物质条件如何,父母始终要铭记: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有教养、担当责任、追求真正的自由。
别让奢华生活束缚孩子
每天放学的时候,我总发现,在中国城市的任何一所小学,都有同样的盛况出现:许多家长默默地列在校门两侧,孩子蹦蹦跳跳地跑出来,几乎是所有孩子的书包都在顷刻间移向了大人的手中,即使是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也同样“不甘示弱”,背起书包,老仆人一般紧赶着小主子。
这种场景让我感慨万分。我想起了在韩国时候的经历。有一所学校,为了不让孩子忘记过去最困难的日子,就给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学校丰盛的午餐改成了“忆苦饭”。结果,孩子面对当年大人们吃过的糠菜号啕大哭。一连3天,孩子都拒绝吃,但校方毫不动摇,第4天,孩子终于咽下了这顿“忆苦饭”。
韩国的父母经常带着孩子去森林露营,面对无淡水无食物的大自然,自己动手,营救自己。父母们都懂得,生存意志的教育非常重要。国家强盛,生活日趋富裕,但优渥的物质条件也会削弱孩子应具备的人生忍耐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孩子身上出现的动武、以强凌弱、违法乱纪的现象,已经迫使社会各界产生了危机感。为此,韩国的很多学校经常组织各种活动。一所学校给学生布置的暑假作业就是写学工报告。我们来听听一个参加学工活动的韩国中学生的感想:
暑假,我在一家油漆厂当学工。上班第一天,厂主的儿子们热情地向我打招呼,并指给我看一些悬在头顶上的巨缸,它们被高大的铁索和铁钩固定在高处,过了一会儿,车间主任叫我:“正勋,我还缺少一副天钩,你能到隔壁那个部门取些来吗?”
然而,那儿没有天钩,我又被指点到综合部去,可那儿也没有……我急得团团转,问遍了在路上遇到的所有人。
当我两手空空狼狈归来时,同伴们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并告诉我,根本就没有“天钩”这个东西。这家工厂的工人总是用“天钩程序”来结识新雇员。学会接受善意的恶作剧,是我上的第一课。这比在学校里和同学们开玩笑,让我难堪多了。
新雇员开始时必须涂抹和粉刷厂房的外墙。有一次,我在火热的太阳底下连续工作了几个小时,双手酸软地回到家中。我忽然意识到,一个男人最好的朋友就是他的手指头。看着厂里工人们每天超负荷地劳动,身体剧烈地运动,我渐渐学会了如何去尊重一个正直而诚实的劳动者。
那天当我刷完第一面墙时,几乎所有在近处干活的工人们都跑到门外对我鼓掌。这个情景一直深藏在我的脑海里,我由此领悟到了劳动的价值,虚心求教、踏实生活的快乐。这个夏天,我获得了许多新技巧和新的价值观。
回家后,我改变了许多,妈妈惊讶于我的改变,说我成熟懂事了。要知道,以前我在家里和学校里多调皮啊!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年代,优越的生活条件已经使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贫穷与艰难,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也使得今天的父母面临一个让他们不知所措的问题。过分溺爱孩子的结果是让孩子变得懒惰、脆弱、娇气、依赖性强、不思进取……
爱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父母的天性。但在爱孩子时也要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什么样的爱才有意义、有价值。在我看来,父母应该给孩子在情感和心理上足够的关注和高质量的陪伴,但物质上,应该给他一种朴素的生活和上进的生活观。不回避挫折和苦难,不放弃奋斗和挣扎,不用奢华的生活、无节制的物质刺激和欲望满足束缚孩子。要给孩子更多有关未来的可能,以及对梦想心无旁骛的专注和执着追逐的勇气。希望我们做父母的能重视吃苦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并积极行动起来,让孩子吃点苦,在劳动中锻炼品性,磨掉身上的娇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