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稳定照顾是孩子建立基本安全感的前提,也是他心理成熟的必要前提。孩子如果在婴幼儿期失去了和父母的亲密互动,产生“分离焦虑”,会把这种能量转化到自己身上,形成病态的自恋。
好父母绝不是为孩子牺牲一切的父母,不会为孩子失去自我,反而会借助孩子完善自我。好父母应该将孩子当做一个和大人一样的独立个体给予尊重。
不可使他认识自己
河神刻菲索斯娶了水泽神女利里俄珀为妻,后来生了个儿子叫纳喀索斯。儿子出生以后,他们去求神示,想要知道这孩子将来的命运如何。神示说:“不可使他认识自己。”刻菲索斯和利里俄珀听出了其中的意思,对儿子的将来忧心忡忡。
刻菲索斯和利里俄珀记住了那句神示,一直不让他看见自己的影子,所以纳喀索斯并不知道自己长的什么模样。纳喀索斯长大了,成为一个十分俊美的少年。他常常背着弓箭,手持弯弓,从早到晚在树林里打猎。树林中有许多神女,她们都痴迷于俊美的纳喀索斯。其中有一个神女名叫厄科,一见纳喀索斯就爱上了他。
厄科长得美貌如花,她喜欢高山流水,绿树红花,终日流连于山林之间。但她有一个毛病,就是特别爱说话,不论谁在讲话,她都要掺和进去。有一次,天神宙斯来到树林里同神女们游玩,被神后赫拉发现了,便到树林里来寻找。厄科唯恐赫拉找到,便故意缠住赫拉唠叨个没完没了,这样,神女们赢得了时间,一个个从宙斯身边跑掉了。赫拉得知实情后怒不可遏,便对厄科说道:“你的舌头欺骗了我,你将永远失去讲话的权利!我只给你留下一种本领:听到别人说话之后,你只能不断重复这些话的最后几个字。”从此,厄科纵然有千言万语也只能张口结舌,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有一次,纳喀索斯在森林里打猎,和伙伴走散了,他高声喊道:“有谁在这里?”
厄科应声道:“在这里!”
纳喀索斯四下张望,喊道:“你过来!”
厄科又应声道:“过来!”
纳喀索斯回头望望,不见人影,便大声说道:“你为什么躲避我?”
厄科又应道:“躲避我?”
纳喀索斯一定要见见这个同他说话的人,便说道:“让我们在这里相会吧!”
厄科乐得心花怒放,她回应说:“相会吧!”一面从林子里匆匆跑出来,一看见纳喀索斯,便伸出双臂去拥抱他。
见到厄科,纳喀索斯大吃一惊,一面连连后退,一面高呼:“放开手!我如果接受你,还不如早死的好!”
厄科又应到:“不如早死的好!”说完,便逃入了树林中。从此以后,她陷入了忧郁之中,整天藏在山洞里,谁也不见。
纳喀索斯不仅对厄科冷漠无情,对所有的神女都很冷淡。他拒绝了所有向他求爱的神女。于是神女们向众神祈祷说:“但愿他有朝一日爱上一个人,却永远也得不到她的爱!”
命运女神涅墨西斯听见了这个祷告,便答应了她们。
有一天,纳喀索斯又到林中打猎,他发现了一片清澈的湖水。纳喀索斯又热又渴,便来到湖边,低下身去准备喝水。突然,他看到水中有一个美丽的人影:她是那么美丽,一双明亮的眼睛,有如太阳神阿波罗那样的卷发,红润的双颊,象牙似的颈项,微微开启的朱唇,妩媚的面容,如出水的芙蓉一般。
他想这一定是水中的神女,他惊喜万分,就在这一瞬间爱上了“她”,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拥抱她。
但他的手一触到水面,她就躲起来了。他去吻她的朱唇,嘴一接触水面,水面便化作一片涟漪,她就不见了。
纳喀索斯又急又喜,就这样在湖边流连,频频望着湖中的“神女”,不觉得累,也不觉得饿。每时每刻,他都想拥抱这个“神女”,但只要他一碰到湖水,她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只得站在湖边,望着湖水,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吃不喝,痛苦异常。
他已经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已经记不得过了多少年,他终于心力交瘁,面颊上的红润消退了。他的青春活力枯竭了,轻轻地倒在地上,头枕着岸边的嫩草,永远地睡着了……
了解自恋症
上文讲的是一个被人们熟知的希腊神话。纳喀索斯痴迷自己的影子,疯狂地爱上了自己,他也因此成了“自恋”的代名词。纳喀索斯症后来也就成了自恋症的专用名称。
心理学家认为,自恋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也有人说,自恋的实质是对生命的珍惜。一般意义的自恋并不是一种病,只有当自恋发展成为自恋癖、自恋狂,才成为病症,即纳喀索斯症。
自恋就是爱自己,对别人的批评十分抵触,常常表现为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总是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过分自高自大,希望受到特别关注。自恋的具体特征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自我关注和自我标准。
自我关注又包括两层含义:
一,对自己过度关注,并且对自己的一切持肯定赞赏态度。这类孩子不仅关注自己外在的容貌体态,还过度关注自己的情绪和各种能力。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即使一些在别人眼里是负面和消极的特征,他们也认为是一种独特的美。很多女孩都爱照镜子,她们会在镜子前花很长时间化妆或是摆弄自己的头发,也会随身携带小镜子随时查看妆容,但这些都不是自恋,是一种正常而必需的关注,是对自己仪表的重视。而有些孩子,特别是男孩子,会花一两个小时坐在镜子前,什么都不做,就是端详自己的脸蛋,不时流露出沉醉的神色,或是对自己微笑,或是挤眉弄眼,对外面的世界和时光的流逝早已浑然不觉。这就是对自我的过度关注,是一种自恋的表现。
二,要求别人关注自己。这类孩子会将别人的关注作为自己行动的唯一理由,非常在意自我受到的外在评价。并且只能接受好的评价,对别人的质疑和异议会不予理睬,甚至对提出异议的人产生敌意。当他们感到自己受到冷落或所受到的关注低于他们的预期时,就会感到不快、嫉妒,大吵大闹地发脾气。有些孩子和别人玩得好好的,会突然大发“无名火”,起因往往是觉得伙伴们忽略了他,没有时刻将他放在第一位。
再来看看自恋的另一个特征:自我标准。自我标准即指用自己认定的固定不变的标准来要求周围的人和事。自恋的孩子要求整个世界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转,有任何人或事不符合自己的既定标准就会发起攻击,试图改变。因此有这种特征的孩子常常给人狭隘而自大的感觉,由于症状的模糊性,往往使人误以为他是“脾气”或“品行”有问题。
爱的断裂
艺恩的爸爸妈妈一直感情不好,在艺恩出生6个月后,妈妈就因为爸爸的家庭暴力独自跑回娘家,留下艺恩不管不顾。艺恩也从那时起被迫断奶。后来在家人的规劝下,妈妈回家了,但和爸爸依然经常争吵。夫妻感情的失和使得家庭关系淡漠,谁都没将注意力集中在艺恩身上。
艺恩5岁时父母离婚了。艺恩从此与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是一个沉默寡言、性情淡漠的人,独自支撑着家庭生活的她非常繁忙,母女俩在一起的时间少得可怜。即使在一起,妈妈也不太过问艺恩的事情。而妈妈严肃、冷漠的神情总让艺恩觉得害怕。妈妈在她的心中是高不可攀的,她们之间的距离好像很遥远,让艺恩想亲近却又无法鼓起勇气。
有一次,妈妈终于有时间带艺恩一起外出。妈妈独自走在前面,艺恩从后面蹦蹦跳跳走上前去,不由自主地去牵妈妈的手,谁料妈妈却缩开了手,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说:“好好走路。”艺恩愣在原地,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站在大街上的她感到非常无助,但却不敢放声大哭,她只是死死咬着嘴唇,忍着眼泪,默默记下了这种疼痛。艺恩根本回忆不起妈妈亲昵地抱过她、亲过她,甚至连摸摸她的头都不曾有过。艺恩很希望和妈妈在一起,像其他小孩一样向妈妈撒撒娇、说说心里话。但妈妈始终那样冷落她,总是说自己很忙,没太多时间照顾她。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艺恩越来越内向、害羞;她过多地关注自我,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一副目中无人的神情;她缺乏同情心,对身边的人十分冷漠。而对别人对她的评价也是过分敏感,渴望得到持久的关注和赞美,嫉妒心很强。每当听到别人夸奖自己,艺恩就会得意洋洋,沾沾自喜;若听到批评之言,便会暴跳如雷,耿耿于怀。在家里,她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和妈妈发脾气,母女之间的关系更加冷淡。在和同学相处时,她很少能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从不理会别人的心情和感受。由于嫉妒心强,心胸狭隘,艺恩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很紧张,几乎没有朋友,孤独感常常油然而生。加上她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常常遭受挫折和打击,都令自己苦闷不堪。
自恋症是一种扎根极深的病症,其成因需要追溯到患者的婴幼儿时期。婴幼儿时期所受到的照顾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孩子生命初期最重要的人物——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是无须赘言。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会对镜子产生浓厚的兴趣,他通过照镜子来确认自己的形象。通过这一行为逐渐把自己和这个世界区分开来。婴儿的自我边界感的确立,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会在18个月至两岁前结束。所以,爸爸妈妈们会常常看到,正常情况下,两岁以后的孩子对陌生人的恐惧感很弱,他们完全可以在和父母分离的状态下和其他的小朋友自由玩耍。
这是一个自然的成长过程,但是,很多孩子恰恰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发生了问题。哪些因素会干扰这个自然过程的开始和结束呢?
答案是:创伤。
心理创伤是一个人的心理年龄停留在过去某一时刻的重要原因。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如果经受某种心理创伤,他的性格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由于妈妈在养育婴幼儿子女的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因此,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母亲和子女之间的关爱欠缺或母子情感断裂,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孩子未满一岁,妈妈由于工作压力或性格原因疏于对孩子的抚养,交由保姆照顾或送到孩子的奶奶、姥姥那里养育;婴儿哺乳期,妈妈没有对孩子进行母乳喂养,也不知道或不习惯和孩子亲近,孩子与妈妈缺乏亲密接触与情感交流;孩子不足一岁就与妈妈分床睡,有的妈妈干脆生下孩子就放在摇篮里养,孩子与妈妈之间缺乏充分的接触;妈妈尽管亲自养育孩子,但总是不耐烦,惩罚、拒绝、排斥孩子的各种生理与心理需要。诸如此类,会导致孩子存在“关注饥渴”,从而形成自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