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很多爸爸妈妈容易混淆两者的概念,觉得孩子的一些小心思、小伎俩是聪明的表现,智慧的象征,并加以默许,甚至逢人就夸孩子是“小人精”。却不知,孩子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会逐渐学会算计、钻营、耍小聪明。正常的“自我”便逐渐膨胀、扩张,最后演变为过分的、顽固的自私。
没有给予就不能生存
通过前边的讲述,孩子为什么会有自私的心理,您应该清楚了吧?不可否认,最古老、最深切的人性就是自私,但如果人人都标榜人心险恶,世道不古,信奉自私为座右铭,那么这个世界必将暗无天日。自私自利,不顾及他人,也是孩子成才之路上的绊脚石,会让孩子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我们要教育孩子,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但也应心怀他人,奉献他人。
为他人付出并不像说得这么容易,因为有的时候,给予和关怀会涉及自己的直接利益。尤其是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为别人付出往往会被认为是傻瓜。但这只是一些鼠目寸光之人的想法,纯真的童心决不能受此思想的污染。给予不是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但在当今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世界中,给予别人是一个重要的生存武器。一个人,没有付出、给予和关怀,就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如果我们只注重孩子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排斥别人,将会把孩子推向一条不归之路。
孩子小,他们的思维、行为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人越愚蠢、越恶毒,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越多。别人,包括外人,当然也包括孩子。爸爸妈妈们的视角,引导着孩子的行为动向。
韩国前任总统李明博在获知自己当选韩国总统后,给已经过世的妈妈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李明博对妈妈“虽然我们很穷,但还是可以堂堂正正地去帮助别人”的教导充满感恩。正是这种无私的大爱,让他懂得了无私无畏,也因此得到了众人的帮助。这封信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家庭教育环境和父母的教育理念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
妈妈:
2007年12月20日凌晨的这个时间,我呼唤您。
妈妈,我的妈妈。
您的儿子成了这个国家的总统。就像我小时候您经常教导我的那样,现在我成了一个真正能帮助邻居、老人、弱者、需要工作的年轻人、皱纹日益增多的家长、白天工作晚上学习的产业主力军以至这个国家所有国民的人。
昨天晚上确定当选的10点左右,我在汝矣岛大国家党竞选总部发表了胜选致辞,回到家时已经12点多了。其间见了很多人,他们一致为我的当选而高兴,而我却深深感悟到给予我的历史使命将是更大更重的。
妈妈,刚才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想起小时候,您微笑着给我盛了满满一碗米饭,当时虽然您是微笑着,但眼睛里却含着泪水……
那天就是我的生日,是妈妈您给予我生命的日子,12月19日。应该是我在浦项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吧。
妈妈您经常对我说:
“明博啊,你已经长这么大了,该懂得为别人做事了。”
哪家邻居有红白喜事之类的,您总是让我过去帮忙,还叮嘱我说:“干活卖力点,但绝对不能吃人家的东西,一口水也不能喝。”
那时候我虽然不明白妈妈的意思,但我还是按您的话去做了。其实,在别人家碰钉子的次数也不少,但我怕妈妈您难过,没告诉您。有的人家以为我不是去帮忙,而是去混饭吃的,所以看我的目光都是冷冰冰的。我觉得委屈,心里也抱怨过;但是后来,我懂得了妈妈的心意。虽然我们很穷,但我们还是可以堂堂正正地去帮助别人,甚至帮助富人。在时时刻刻担心温饱的处境中,妈妈把我培养成了一个心灵富足的人。所以后来在社会上,无论遇到多么位高权重的人,我都可以毫不畏缩、堂堂正正地说出自己的信念。
在小时候那么贫穷的状况下还能对邻居有所帮助,这一点让我养成了很好的习惯,即不是从他人那儿得到些什么,而是相反地给予别人的习惯。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那种助人为乐的态度也是因为有了当时的体验。正是从那时候起,我养成了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习惯。
妈妈,如果不是您的教导,我怎么能在一生中遇到那么多帮助我的人呢?您的那句“和从别人那儿得到相比,给予别人才是更幸福、更有价值的”的话,比起这世界上任何学校的教育更有价值。
您对我的教导几十年来一直鞭策着我。我在12月7日发表了捐出全部财产回报社会的声明,也是因为有您的教导。有人嘲笑说这是为总统选举拉票而玩弄的权术,但您知道我不是这种人。我会遵守这个约定的,因为这也是跟您的约定啊。
请妈妈监督我。
我要遵照您的话,做一个为国家献身、没有任何私心的总统。
我将要做的事情很多:
我要用战胜不堪回首的贫穷的经验,建设一个让那些努力工作的人能成功的国家;
要在这个国家消除贫穷,让所有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要把国民放在首位服务于他们,让我们的国家充满生机;
要使我们的国家朝着再次繁荣的目标奋勇前进。
妈妈,我会一直在前面,竭尽全力飞奔的。
只要我还有些力气,我就会不停息地奔跑的。
妈妈,我爱你!
别让爱逾越规矩
很多爸爸妈妈懂得身教的重要性,可有时候,却忽视了身教的细节。我想问问妈妈们,当孩子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吃饭的时候,一大桌子菜全上齐了,这时候,你首先会怎么做呢?
“宝贝,妈妈特别为你炒的这盘菜,赶快多吃一点。”你可能会不顾劳累,第一个想到给自己的宝贝夹他最爱吃的菜吧?而爷爷、奶奶都很疼孙子、孙女,也会不甘示弱地说:“乖宝贝,这两盘菜也很好吃。”然后夹菜喂孙子、孙女吃。
这样,所有的家人都争着为孩子服务,孩子能不产生自私的心理吗?
要培养一个懂得分享、不自私自利的孩子,你首先要成为一个以身作则的父母。教育不是讲大道理,而是在一言一行中慢慢渗透。“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长辈为先,晚辈在后,这是我们都懂的道理。这么简单的道理,在孩子面前怎么都忘了呢?夹菜的先后顺序做错了,为人子之道就错了,同时为人父母之道也错了。
别再这样宠溺孩子了,此时,如果你把第一口菜夹给爷爷奶奶吃,孩子看到了,虽然小的时候他不懂,但好善好德是人的天性,他自会效仿父母的做法。教孩子从小孝顺长者,对长者有礼敬的态度,时时刻刻为长者着想,他就不会自私,也不会贪心。
在中国生活的这些年里,我更加体会到韩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深,在教育方面更是与中国有很多共同之处。讲究礼貌、尊重长辈是韩国少儿教育的基本要求。韩国父母也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敬老孝老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尊重长辈,走路不和老人并肩而行,而是错后一步。和同伴在一起时,尊重比自己年长的人,对老师和家长也要恭恭敬敬。
我们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女儿真爱和儿子峻康。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对一双儿女的宠溺都是不自觉的,有时候会忘了规矩的存在。但我们也会时常地反省,看看这段时间对他们的教育是不是合理,并常常告诉自己:养育孩子,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让爱逾越规矩。
逢年过节给老人买东西,我们总是让孩子们知道,还常常让他们去为长辈挑选礼物;周末郊游,总是在带孩子同行的同时带上家里的老人,既让他们放松心情,也让我们共享天伦之乐;遇到烦心事,我们也总是听取父母的意见。我们也从不在小孩面前掩饰自己的爱:餐桌上,在给真爱、峻康夹菜的同时不忘给爸爸也夹一筷子;一个西瓜切开,总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偶尔一方不在,就留一部分等对方回来吃。
爸爸妈妈们,教育孩子要慎于开始,精于细节,从小一定要教对的。什么才是做人处事正确的态度?假如父母都不明白,怎么能正确地引导孩子?教子教女,先教己,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做孩子的好榜样。我们自己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自己支配
很多爸爸妈妈会觉得,要让孩子不自私,让他多和别的小伙伴分享他的东西就行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前边我们已经提到,强迫孩子分享会导致孩子所有权认知混乱。也就是说,分享是以拥有为前提,建立在快乐基础上的。一个不懂什么是“我的”的孩子,也不会懂什么是“你的”。
面对孩子的“自私”行为,父母首先不要以道德角度去评判,他也许只是缺乏所有权意识,以及表达自己情绪、关注他人感受的能力。矫正开始的时候,首先要培养他的“所有权”意识。让他知道,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培养孩子的“所有权”意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孩子早期的“索爱”体现很关键。0~6岁是孩子索取爱的阶段,孩子时常会伸出双臂,表示“妈妈,抱抱”。只有在这个阶段,父母给予孩子足够多的爱,孩子享受到被爱的幸福,才会有把爱回馈给别人的意识。在这个阶段,孩子会模仿爱,父母如何爱他的,他就会模仿并把爱回馈给父母。
当孩子出现霸占别人的物品、过度保护自己的物品的情况时,我们不应感到不可理解。维护自己的东西是自我意识的萌芽,是所有权意识建立的必然过程。父母可以通过示范、游戏、故事、绘本等方式让孩子理解交换、借还等所有权概念,明白什么是“我的”“你的”;教会孩子如何恰当表达自己;制定必要的规则,温和而坚定地执行。若孩子经常抢夺别人的玩具,可让他多和稍大些的孩子一起玩,让他学会收敛自己,假如他的玩具经常被别人抢夺,则可让他与小一些的孩子玩,这样也利于他自我意识的发展。不要强迫孩子将自己喜爱的玩具让给别人,这样不仅不会让他懂得礼让,还会让他误会大人也要抢夺他的玩具,从而护得更紧。
培养孩子的所有权意识,还要尊重孩子的物品,不随意乱动和处置孩子的东西。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爸爸妈妈们自己先要不越界,在尊重孩子成长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做约定,自己带头执行。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对“我”“你”“他”的概念便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这种强烈的占有欲、“自私”就会明显好转,对别人的玩具感兴趣时会懂得借,也会把自己的玩具与小伙伴分享。
另外,“所有权”的延伸意义还有,必须遵守物品使用的规则。比如所有公共用品,谁先拿到谁就有权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这有利于孩子长大后适应公共生活的规则。
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在实际生活中适时插入言语教育。比如,在给孩子买好吃的东西时,对他说:“这么好吃的东西,我们应该送去爷爷奶奶家,让他们也尝一尝!他们平时也给你吃了很多好吃的,对吗?”或者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得很开心时对他说:“你开心吗?和大家一起玩这些玩具是不是比你一个人玩要有意思多了呢?下次还要和大家一起玩啊!”随时随地给孩子灌输一点分享的思想,让他的意识里不再只有自己,而能关注到别人。
此外,要给孩子创造分享的机会。比如,定期举行家庭聚会,让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分享食物,在这个过程中适当表扬乐于分享的小孩,使其成为其他小孩的榜样。另外,还可以邀请孩子的小伙伴来家中做客,给他们举办小交流会,鼓励他们互相分享自己收藏的小物件。这样既能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的乐趣,又能让孩子拓展视野,学到更多知识。
不要迁就他的私欲
“妈妈,我要这个小飞机!”
“不是已经给你买了一个了吗?”
“这个好,再买一个!”
“我们买个机器人好不好?你看它多有趣。”
“不嘛,我就要小飞机!”
“今天已经买了这么多东西了,看妈妈都提不动了,咱们下次再买好吗?”
“我不,我就要这个!”
见软磨不起作用,峻康又故技重施,大哭起来。
这样的伎俩已经用过很多次了,这次,我实在无法迁就他了。
“峻康,在这么多人面前哭闹,你很自豪吗?”
“你给我买小飞机,我就不哭了。”
“你都学会和妈妈讨价还价了。”
“妈妈……”
“家里已经有一个小飞机了,还是崭新的,怎么还要买?并且,妈妈跟你说了,今天买的东西太多了,妈妈提不动了。”
峻康看妈妈来硬的了,只得见好就收,慢慢停止了哭闹,来拉我的手。
“妈妈,我给你提这个袋子……”
我掐了一把峻康的小脸蛋,对他笑了笑。
很多父母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又是独生子女,当然要给孩子特殊的关心和照顾。还有的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多照顾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这种“一切为了孩子”的深情和责任心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我们是不是要满足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呢?还是只满足其中合理的一部分?
明明知道孩子是在无理取闹,我们当父母的,特别是妈妈会觉得,他们的要求无非是买点好吃的或买点玩具,没什么大不了,在孩子撅嘴、发脾气等一系列威胁下便妥协了。而孩子的又一次轻易得逞则会让他的要求越来越多,变本加厉。可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加之从小一直要什么有什么,他的欲望也会越来越多,胃口越来越大。当我们不愿再满足他或是没有能力满足他时,他所有的自私蛮横行为就会爆发出来。到彼时才想起来如何控制这样的局面,往往就难了。同时,孩子越是轻易得到满足,越是不能体会父母获取他所需要的东西时所付出的艰辛和代价,从而会加剧孩子的自私心理。
孩子有自私的情况出现时,我们要先问清楚他的目的和想法,讲清楚自私是不好的习惯,并且帮助他分析哪些是属于正常的要求,哪些是不能满足的。我希望父母们都“狠”一点,不要被孩子牵着走,不要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孩子提出要求时,要区分要求的性质,坚决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各种需求,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合理的需求应予以满足。因为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太缺失一些东西,长大后反而会出现自私的现象。但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应予以拒绝。还可以在满足孩子的同时向孩子“吐吐苦水”,“买的东西太多了,妈妈提不动了。”让孩子明白他所得到的都不是轻易获取的,让他体会生活的难处,体谅父母,并学会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