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孩子伤人都是因为临场控制不了自己,坦诚地跟他交谈,很容易使其领悟到自己的过失并真心悔过。如果事态严重,可陪孩子到医院看望受伤的小朋友,教孩子送礼物作为慰问,并诚恳地进行道歉。让孩子明白,及时而诚恳的道歉是赢得原谅和尊重的好办法。
王女士在谈起自己的儿子时说:“儿子长得人高马大,在班里坐在最后一排,平时调皮捣蛋,总喜欢惹别人。我经常被他的班主任叫到学校去,因为经常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说他欺负人。对于他喜欢攻击他人,崇尚武力的恶习我一度无计可施,只会在家里狠狠地批评他,有时实在气不过就会打他。但这个办法根本没有效果,他后来变得越来越老油条,一副很无所谓的样子,真让我气不打一处来。”
后来,王女士无意间听到儿子对他奶奶说:“妈妈不讲理,经常欺负我,却要我别欺负小朋友。其实我只想和他们好,又不是要欺负他们。”听到这句话后,王女士开始反省自己一贯的教育方法,觉得应该和儿子多沟通沟通。
很多时候,儿子都想对小朋友表示友好,但是没有用正确的方法,或是没有掌握好分寸,于是王女士就会劝儿子做事“温柔”一点,用嘴表示“友好”就行了,没有必要用手去抓或推;有时儿子欺负小女孩,王女士就告诉儿子这不是男子汉应该做的事情。儿子虽然才一年级,但非常崇拜男子汉的气概,于是王女士就用“男子汉不会哭”、“男子汉不欺负人”这样的话激励他,效果真的很不错。
暴力倾向严重的孩子是讨人厌的。大多数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不要和喜欢打架的孩子玩!这可以使“小霸王”感到孤独,如果再得到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他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克制。如果你的孩子崇尚暴力,那么他身边不会有很多朋友;如果你的孩子经常被别的孩子欺负,让孩子逆来顺受也是不行的,但绝不能让孩子以牙还牙,而应该让孩子学会适当地保护自己,必要的时候作出反击。
一项调查表明,90%以上的幼儿有都有攻击行为。多数父母认为这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未给予足够重视。而专家认为,男孩的攻击性比女孩子突出,男孩受到攻击后,会急切地报复对方,如果任其发展到成年,这种行为就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因此,父母要引起重视。
针对攻击性强的孩子,家长可采取与孩子讨论、讲故事等方法,使孩子明白打人是不对的,解决问题不能靠武力。告诉孩子,当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可采取以下步骤:①倾听别人的想法;②平静地陈述自己的想法;③协商达成共识。
7让孩子改掉说脏话的毛病
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骂过人。在骂人的时候,难免会冒出难听的脏话。或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或是怒不可遏,肆意发泄;或者仅是觉得好玩,有口无心。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偶尔说几句脏话,并不要紧,因此没有在意;有些家长却把孩子骂人、说脏话视为洪水猛兽,严厉惩罚孩子。
几天前,小雷和邻居家的小辉在一起玩耍时,小雷搬小椅子时不小心碰到了小辉。可能是被碰疼了,所以小辉冲过来对小雷破口大骂,言语中有很多脏话。正在不远处和别人聊天的小辉的妈妈徐女士看到后,赶忙过来制止小辉,小辉却气呼呼地说:“谁让他碰我了,他碰我我就要骂他!”徐女士很生气,不由分说地扇了儿子一个巴掌。这下好了,小辉闹个不停了。儿子骂人、说脏话已经不止一两次了,对儿子这样的不文明言语,徐女士不知如何纠正,感到很苦恼。
想让孩子改掉说脏话的毛病,父母应该讲究方法。放任自流肯定不可取,过于严厉也行不通。应该让孩子明白说脏话是不礼貌、不文明的,是不讨人喜欢的,应用恰当的方式发泄心中的怨气。
要知道,孩子骂人、说脏话可能是因为没有是非观念。他们看到别人说脏话,于是也跟着学。特别是孩子刚学说话,好奇心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尔听见别人说脏话,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
陈建是个淘气鬼,一天他玩耍时把手指弄破了。吃晚饭的时候,妈妈让他去洗手,他说手疼,不肯去。妈妈只好带他去洗手,洗手的时候,陈建大声地说了一句:“我靠。”
妈妈听了很惊诧,以为自己听错了,就问:“你说什么来着?再说一遍。”
陈建得意地说:“我靠,我靠,我靠,我靠……”
妈妈生气极了,她严肃地问:“我们家没人说这些话,你是跟谁学来的?”
陈建低着头说:“隔壁的赵胆。”
妈妈说:“这些话大家不爱听,因为那是脏话,所以呀,如果你想让大家喜欢你,以后千万不要再说这些话了。”陈建点点头。
为了证实一下儿子说的话真实与否,妈妈在之后与赵胆的几次接触中特别留意了他的话,结果发现赵胆满口脏话。于是妈妈认真而温和地对儿子说:“赵胆喜欢说脏话,你不要跟他学,而且最好不要和他来往太多,说脏话不是好孩子,知道吗?”陈建连连点头,表示以后不学人家的脏话了。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超强的,当发现孩子说脏话时,父母应该了解一下孩子的脏话是否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另外,父母也应该检点自己的言行,如果自己经常说脏话,孩子很容易染上说脏话的恶习。
有些父母虽然自己不说脏话,但是听到孩子(特别是幼儿)说几句脏话,觉得挺好玩,不但不制止,反而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这样是极不可取的,等于默许孩子说脏话的不良行为。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咱不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孩子养成了出口成“脏”的习惯时,对孩子及家长的影响都不好。因为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一个经常说脏话、骂人的孩子一起玩耍,家长也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喜欢说脏话的孩子交朋友。同时,孩子说脏话,也会让人觉得家长很没有礼教。因此,如果你的孩子习惯了说脏话,应该想办法纠正他的这一毛病,否则他的人际关系肯定会受到严重影响。
第一,教导孩子用恰当的方式和恰当的词语宣泄不满。一般情况下,孩子之间发生了矛盾,特别是对方骂了自己,孩子很可能会以牙还牙。你骂我,我就骂你,以此来发泄不满。其实这是不恰当的发泄方法。这时父母千万不能劈头盖脸地训斥孩子或袒护自己的孩子,而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让孩子用谦让的态度解决纠纷。教育孩子表达情绪和处理矛盾时的文明用语和方法。例如,当发生争执和被人骂了时,让孩子说:“你住口!”“请你走开!”“你不讲道理,我很不高兴。”或让孩子先走开等等。
第二,用最浅显的道理劝导孩子不要骂人、说脏话。生活中,孩子总会遇到麻烦,例如,东西被他人偷走、走路不小心被他人撞倒等等,往往就会骂人、说脏话。
一天,一个孩子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得不高兴了,孩子就骂了同伴的妈妈。这个孩子的妈妈非常生气,但她强压住了愤怒,平静地问孩子:“儿子,你爱妈妈吗?”孩子一本正经地回答说:“妈妈最爱我。”她说:“你说的很好,妈妈爱你,你也爱妈妈,但你骂别人妈妈,别人妈妈也会难过的。你想想啊,如果别人骂你妈妈,我也会难过啊!”
父母应学会用浅显的道理劝导孩子改正说脏话的毛病,教育孩子以平常心看待这些不如意,让他们明白骂人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让孩子学会克制自己的骂人行为。
第三,赞扬孩子的进步和正确做法。不良行为一旦成了习惯,克服它就需要一个过程。在帮助孩子纠正骂人、说脏话的坏习惯时,发现孩子有了进步,父母应该赞扬孩子的正确做法。例如,可把“不骂人”列入“一天的行为要求”中,如果孩子做到了,就一定要表扬,坚持下去,定会有成效。
8别让孩子太较真儿
生活中,有些孩子“眼里揉不得沙子”,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有些对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喜欢斤斤计较,或是耿耿于怀,不懂得顾及别人的感受。
5岁的奇奇是个特别有原则的小家伙,在他眼里,对的就应该做,做错了就必须认错。例如,他会对妈妈说:“妈妈,你经常告诉我要节约用水,可你却把水弄洒了两滴!”他会对老师说:“老师,培培把那么多废纸放在抽屉里,乱糟糟的,你经常告诉我们要把书桌收拾干净的。”
奇奇做事讲原则,说明他是非分明,这是好的现象。可是对于一些非原则问题,如果他依然斤斤计较,就显得太较真儿了。这样会让别人很烦的,不利于孩子与人交往。
6岁的咪咪经常被父母教育:“不能随地吐痰,不能乱丢废弃物。”咪咪很听话,都按父母教育的那样做,因此是一个很讲卫生的孩子。她的房间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床单被子被弄得很整洁。但是,她有个毛病,那就是较真儿。
有一次,妈妈去学校接咪咪回家。在校门口,她看到咪咪和一个女同学在那里争论什么,只见咪咪不停地说对方是个坏孩子。看到咪咪的妈妈来了,那个孩子不好意思再争辩什么,于是气愤地离开了。妈妈问咪咪:“你刚才和那个同学争论什么呢?”咪咪说:“那个同学上厕所的时候没有把用过的手纸扔进垃圾篓里,洗手的时候还浪费了几滴水,我说她,她还不认错。”妈妈笑着说:“咪咪真是个好孩子,但是你不用那么较真啊!”咪咪似乎不以为然。
在她们从学校回来的路上。由于那天妈妈感冒了,所以总想吐痰,还不时擦鼻涕。但是妈妈一时找不到垃圾桶,就把痰吐到路边的灌木林里,把用过的手纸仍在路边。
这下咪咪可不依了,说妈妈乱丢垃圾是个“坏孩子”。声音之大惹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当时妈妈真有点下不了台,可转念一想:孩子的话是对的。没办法,妈妈只好向女儿道歉:“对不起,妈妈做错了。”并老老实实地把自己扔的手纸捡起来。最后,妈妈走了很远才找到了垃圾桶。
孩子较真儿是认真的表现,这是一个优良的品德,大人应加以保护。孩子是单纯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他们喜欢照搬原则,没有灵活变通的能力。大人没有必要强行干涉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太较真儿,父母有必要提醒孩子改变一下。因为在与人相处中,太较真儿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只有懂得变通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凡是都有“度”,很多时候较真儿是好的,但有时候太较真儿往往会事与愿违。为了让孩子有个好人缘,家长在教给孩子正确是非观念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改变太较真儿的毛病。
第一,较真儿的话好好说。
儿子斐斐有较真儿的毛病。让妈妈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位朋友带了5岁的儿子来串门。斐斐很大方地拿出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玩,可是那个小客人把玩具摆了一地。斐斐非常生气,还向小客人的妈妈告状说:“玩具玩好了应当摆放好的,看!多乱嘛!”弄得对方一脸尴尬,本来很融洽的气氛让斐斐一句话给破坏了。
其实,斐斐说的一点都没错,大人们不满意的只是他说出话来的后果。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指出别人的错误时,一定要注意方法。让孩子知道,如果发现大人有什么错,可以先告诉爸爸妈妈,由爸爸妈妈来转述;发现小伙伴有什么错,也不要当众大声斥责,而是要私下里小声地提醒对方。只有这样,才能既照顾到别人的感受,又可以帮助对方改正错误。这样对方才能虚心接受你孩子提出的意见并喜欢你的孩子。
第二,不能机械地照搬原则。
有一段时间,乐乐特别爱“斤斤计较”。这并不是说他小气,例如他很喜欢和小伙伴们分享好吃的、好玩的,但是别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或是没有打招呼动了他的东西,他就追着人家,让人家向他道歉。他说:“碰到人家要道歉的,动人家东西要事先跟人家打个招呼。”
孩子年龄小,父母通常只是告诉孩子一些与人相处的原则,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变通,什么情况下没有必要死抠原则。这样,孩子就习惯了“按原则办事”,即什么时候都讲原则,搞得别人非常难堪。
因此,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要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下,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没有必要守着原则不放,什么时候应该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这样孩子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懂事的孩子。
第三,看透孩子较真儿的原因,也许他只是在宣泄。
平时,父母不小心对孩子犯了错,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问题。可是有一天,女儿缠着爸爸要他道歉,这让爸爸莫名其妙。爸爸想了一会儿才明白。原来,刚才他打电话的时候女儿跑过来跟他说话,爸爸随便对女儿挥了挥手,让她先出去。女儿当时就阴沉着小脸,在爸爸旁边站了半天才转身走开。
是不是这件事引起的呢?爸爸把女儿拉进怀里,告诉她:“刚才爸爸打的电话很重要,没办法跟你说话,对不起。”
听了这话,女儿竟然哭了,一边抽泣一边说:“爸爸,刚才你对我挥手,让我走开的样子讨厌死了。”爸爸拍拍女儿的肩,说道:“爸爸下次一定注意。”
如果父母留心观察,发现孩子有时很反常,例如,平时很大度,突然变得很较真儿,说明孩子心中可能有事情。他是借助较真儿引起父母的注意,寻找父母的安慰。知道这一点后,再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就应该找出孩子较真儿的真正原因,帮助孩子化解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