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有个好人缘
24754400000008

第8章 把孩子培养成人见人夸的小绅士和小淑女(2)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特别是一些小孩子,我们不必以成人的交际礼仪来要求他们,但最基本的站姿和坐姿还是要帮助孩子养成的。如:站立时,身体站得正,腰部挺得直,头部端正;坐时,上身应当挺直,不能佝偻“塌方”,眼睛不要四处漫游,手不要到处乱摸,也不要插在衣袋里,玩弄笔和纸等等。

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站姿和坐姿,会影响脊柱的生长,一旦养成了不良习惯,就容易形成弯腰驼背的姿态,给人一种无精打采、委靡不振的感觉。试想,一个原本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却像霜打的茄子,别人会对他产生什么感觉呢?

5别让孩子养成打断别人说话的陋习

“大人讲话,小孩不要插嘴”,这是中国家长的口头禅。很多时候,孩子喜欢打断别人说话,喜欢插话,不仅仅表现在插大人的话,在孩子与同学、伙伴相处、说话的时候,也喜欢无缘无故地打断别人。他们不懂得耐心倾听,而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观点,常常给人际关系制造麻烦。

对于孩子喜欢打断别人说话的毛病不仅要及时给予指正,而且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有一天,王女士正在跟一个朋友通电话,她们聊得正带劲的时候,儿子爬过来拉她的手,并大声叫道:“妈妈,到外面去看看吧,好多风筝啊!”王女士一手按住话筒,一边轻声对儿子说:“妈妈正在跟阿姨打电话,请不要打断我们,等我打完电话,就陪你去看风筝。记住,保持安静哟!”儿子很听话地在一旁等候,直到妈妈打完电话。

这位母亲的教子方法是高明的。她充分考虑了孩子的感受,不是当着他人的面批评孩子的不礼貌行为,而是在事后和孩子交流。很多家长并不是这样做的,他们一发现孩子插话,就怒不可遏地吼道:“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滚开,谁叫你插嘴的!”这都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李强是一个心直口快的孩子,在班会上或与别人谈话时,总喜欢抢着说话,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当别人说话时,他常常中间打断,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这一陋习,他自己没有感到是无礼的,是让人反感的,反而觉得自己的话能给别人很大的启示。

一开始,同学们碍于情面,对李强这种做法并没有过多的介意。可时间一长,同学们对他就有看法了,很多同学不愿意与他过多来往。这让李强很纳闷,为什么大家会这样对待自己呢?

李强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好的。问题就在于他总是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不愿意做个耐心的听众。这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久而久之,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对于孩子而言,爱打断别人讲话,是再正常不过的。那是孩子们情感的自然流露,说明他们思想活跃,想了解一些更多的事情,对待问题有自己的看法,这是好事。但是胡乱插话和打断他人说话,会显得孩子没有礼貌,缺乏教养,不尊重别人。

正是因为孩子打断别人说话、插话既有好处也有不好的方面,才导致很多家长不知如何应对。有的家长抱着“孩子插话是有好奇心、有想法的表现”,不予教育和纠正,任其发展;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随便插话、打断大人说话,是一种“大不敬”的表现,于是采取强硬封杀,最终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思考力。

因此,教育孩子不要随意打断别人说话要注意方法,既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思考力,又要让孩子懂得礼貌待人。只有这样,家长的教育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才能获得好人缘。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插嘴,当你家中来了客人,你可以事先提醒孩子。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打断了别人说话就打骂孩子,尤其是在孩子还没有学会在恰当的时间表白自己观点之前,更不能在客人面前责怪孩子。这样只会使孩子和客人都觉得难堪,并且容易损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你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想插话,可以举起手给我一个暗示,我可以考虑让你说话!”当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也应该认真倾听。

如果你的孩子“屡教不改”,那么你可以和孩子做一个换位游戏,从而让他看到自己的毛病,学会尊重他人。比如,当孩子和他的朋友聊得正欢的时候,你可以扮成一个多嘴的家长,滔滔不绝地向他的朋友提问题或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无视他人的沉默。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感到厌烦,然后就可以抓住机会教育孩子,让他知道倾听别人讲话的重要性。

培根曾说:“打断别人,乱插话的人,甚至比发言冗长者更令人生厌。”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无礼的行为,结果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破坏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因此,为了让孩子有个好人缘,就必须要帮助孩子改掉随便打断别人说话或插嘴的陋习。

6别让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经常这样教育他们,可是孩子不一定能够真正做到。在学校的宿舍楼里,一些孩子经常把那儿当做自己的私人空间,在那里大声喧哗,严重影响了其他人工作和休息。

上高一的韩草,中午吃完饭回到宿舍,打算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但他刚有点蒙眬的睡意时,宿舍走廊里就传来了嘈杂的说话声。过了一会儿,斜对面的睡房里又有人放声歌唱。韩草知道,这是同年级的一个同学在那里洗衣服,他已经习惯了边洗衣服边大声唱歌。韩草不知领教过他的歌声多少次,难听得要命。当然,韩草恨透了那个同学,因为他经常打扰韩草休息。听着听着,韩草气愤地爬起来,干脆不睡了。

旁若无人地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想唱就唱,完全不顾周围人的感受,似乎是中国人多年遗传下来的毛病。作为家长,我们有必要教育孩子改变这种不良的行为,因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只会引来大家的厌恶,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别人也不会主动和这种人接近。

在教室里,中午的时候经常会有同学趴在桌子上午休。如果某些孩子完全熟视无睹,在那里大声说话,绝对会招致午休的孩子的记恨。有时候实在忍无可忍,可能会提醒一下大声说话的孩子。但是,有的孩子在接到提醒后仍旧会毫不收敛地继续为所欲为,他们认为“这是公共的地方,又不是你的家,我爱怎么说话就怎么说话”。试问,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受人欢迎,又有多少孩子愿意和他们一起玩?

除了在学校和宿舍里有这种大声喧哗的现象,在一些演出、会场上也经常会有孩子在那里追逐打闹,真是大杀风景。

法国一位非常着名的女音乐家应邀来到中国某城市演出。很多家长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特意把孩子带到音乐会场。结果会场时时有孩子的尖叫、哭闹,时时有人起身离席出去休息、买吃的,严重干扰了这位女音乐家的表演。最后,女音乐家竟然被中国观众气哭了,导致演出半途终止。

类似音乐会、电影院、图书馆这样的场所,如果没有公共意识而大声喧哗,那么整个场面会显得乱糟糟的,让观众没有心情欣赏音乐、电影、书籍。因此,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孩子才会在公共场合表现得有礼貌、有教养。如果家长自己就是一个习惯了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人,那么孩子自然会像家长那样当众喧哗。

让孩子懂得在公共场合表现出自己的礼貌和教养,做到不大声喧哗,并不仅仅表现为不大声说话、唱歌,还应做到动作轻点。特别是在学习的地方,如教室、图书馆,还应注意手机、耳机等产生的噪声。试想,大家周末难得看一次电影,虽说电影情节扣人心弦,但是如果手机铃声此起彼伏,岂不是让人很扫兴?

7让孩子养成守时的习惯

让孩子养成守时的习惯,可以避免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意义体现在与人交往方面。例如,你的孩子与几个伙伴约定了一个时间见面,然后开展一个集体活动。但是如果他没有按时到达,就会影响活动的开展,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如果是由于意外事情导致没能守时,还能得到别人的原谅,但如果经常不守时,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和好感,不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伟大的革命家列宁是严格讲究准时的人。他组织召开的会议,只要时间到了,不管到了多少人,他都会准时开会。如果有人迟到,列宁会让人将迟到者的名字记录下来,并且注明迟到几分钟。列宁严肃地警告一再迟到的人:“再迟到就登报!”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也是严守时间的人。有段时间,他的秘书总是迟到,还说手表不准时。华盛顿就直截了当地提出:“或者是你换一只表,或者是我换一个秘书!”

如果你的孩子是上文中的迟到者,他会得到上司或是同事的好感吗?他会在所在的单位获得好人缘吗?守时是守信的一个表现。如果孩子不守时,就等于毁坏了他的名声,会让人很反感。这是获得好人缘的大忌。

教育孩子养成守时的好习惯,我们可以向德国人学习。在德国,人们无论大事小事都喜欢定约会。比如去理发店做头发,去看医生,去拜访朋友,他们都会事先约定一个时间。在约定的时间里,德国人会如约而至,基本上是一分钟的出入都没有。怎么做到这么守时?那就是,早到了您就在门外等,出门时把可能塞车的时间都算上。当然,这样做也不能保证绝对守时,但是却可以避免无缘无故地失约。

1779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朋友威廉·彼特斯约好了,说自己将于3月2日上午11点钟之前到达。

在去老朋友家的路上,有一条河。当马车来到河边时,细心的车夫说:“先生,实在对不起,不能再往前走了,桥坏了,很危险。”

康德下了马车,确认了桥已断裂,便焦急地问车夫:“附近还有别的桥吗?”

车夫告诉他,附近有桥,但是如果从那座桥上过去就不能按时到达朋友的家。

计算了一下时间,康德最终决定买下桥边的一个农夫的旧房子,从破房上拆下几根长木头搭桥。在农夫的帮助下,他们修好了桥。马车平安地过了桥,飞奔在乡间的路上,10点50分康德赶到了老朋友的家。

老朋友彼特斯在门口迎接他说:“亲爱的朋友,您可真守时啊!”康德在与老朋友相会的日子里,根本没有对其提起为了守时而买房子、拆木头过河的经过。后来朋友知道了此事,写信表示很感动。而康德在回信中说:“在我看来,在一定意义上说,无论是对老朋友,还是对陌生人,守时就是最大的礼貌。”

对待陌生人,如果你的孩子能做到守时,会获得别人的一份好感;对待朋友,如果你的孩子能够做到守时,那么会获得朋友的信任和敬重;对待长辈,如果你的孩子能做到守时,更会赢得长辈的青睐。守时,会让你的孩子获得好人缘。

如果父母没有守时的习惯,孩子们也受到影响;孩子不守时,如果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他不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别人。所以,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做好榜样,其次还要严格要求孩子。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才会逐渐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8让孩子用“打招呼”赢得他人的好感

很多孩子看到长辈、老师后装作没看见,或是干脆躲开,而不是主动上前和长辈、老师打招呼;见到同伴的家长也不搭理,只顾自己一个人玩;孩子从外面回来,旁若无人地冲进厨房,也不向爷爷、奶奶问个好;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也不主动向对方打招呼……

一位母亲说她的儿子今年5岁,读幼儿园中班,他有一个坏毛病就是不跟人打招呼。母亲带儿子去单位的时候,遇到她的同事,她就会叫儿子跟对方打招呼,例如,叫叔叔、阿姨,但是儿子死活不叫,理都不理人家,母亲也只好替儿子叫;当别人跟她儿子打招呼的时候,儿子也不理人家,显得非常不礼貌。

然而,一回到家里,儿子就唧唧喳喳评论刚才在单位看到了叔叔、阿姨,说那个叔叔怎么了,那个阿姨怎么了。特别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他也不跟老师打招呼,最好的表现是向老师招招手,更没有与小伙伴们打招呼的意识,在幼儿园不太受大家欢迎。

遇到长辈、熟人不打招呼,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表现。有些家长很在意,但是苦于没有好的教育方法;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太在意。但是,如果想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小绅士或小淑女,就应当让孩子学会与身边的人打招呼。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打招呼是一件很讨人喜欢的事情,只需在见到熟人的时候,向对方问个好,表达关切之意。父母还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些演练,给孩子示范一下打招呼的常用话语及应该注意的。比如,让孩子面带微笑,热情地对别人说“阿姨,您好!”“叔叔,再见!”等话。

当然,如果你的孩子热情地与别人打招呼,通常情况下,他能得到别人同样热情的回应,但是有时候也难免“热脸贴到冷屁股”,这时候孩子可能觉得很失望。作为家长,应该安慰孩子,开导孩子,可以告诉孩子:“或许叔叔心情不好,不要放在心上!”“或许叔叔没有听到你的招呼,不要难过!”这样才不至于打击孩子与人打招呼的热情和积极性。

暑假的一天傍晚,秦采桑和妈妈、奶奶在公寓的楼底下散步。突然一个阿姨骑着自行车迎面而来,秦采桑很热情地叫道:“王阿姨,王阿姨。”可是王阿姨一句话都没说就经过了她们的身边。当时,秦采桑很失落,这时奶奶不高兴地对她说:“不喊她了,以后不喊她了,看她什么德性。”秦采桑的妈妈连忙对女儿说:“女儿,阿姨可能没听见。”然后她又对秦采桑的奶奶说:“妈,您别这样对采桑说,要不以后她见了人就不打招呼了。”

后来一次,秦采桑放学回来,在公寓楼底下,看见几个大点的男孩儿放学回来,秦采桑很高兴地大喊:“哥哥,哥哥,哥哥……”那些大哥哥也友好地招呼秦采桑,这让秦采桑感到很高兴。后来,她和那些大哥哥经常一起玩,关系非常融洽。

当然,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和陌生人打招呼,例如,班里转来了一个同学,可以让孩子热情地和对方打招呼;班里换了个新老师,可以让孩子主动与他打招呼。这些举动都是小绅士、小淑女应该有的。这样很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事实上,打招呼虽然简单,但是需要显示出真诚。尽量让孩子做到发自内心,而不是敷衍,哪怕一个点头或微微一笑,都足以显示孩子的礼貌和教养。

9做错了要学会礼貌地道歉

孩子们一起玩闹、游戏的时候,经常会无意间碰到甚至碰伤别人。如果及时向对方道个歉,请求对方的原谅,一般来说,都会很快消除矛盾,继续保持和谐友好的伙伴关系。

周浩林10岁,是个精力充沛的孩子。不久前的一个早晨,周浩林和邻居伙伴追闹时不小心把一个老人撞了一下。看着老人略带痛苦的表情,周浩林急忙过去搀扶老人,嘴里连声说对不起,还说要把爸爸叫过来带老人去医院检查。老人本来想发火,但是看到周浩林态度诚恳,就叮嘱他以后小心点,然后挥挥手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