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日看尽长安花
24781300000029

第29章 大江东去浪淘沙(3)

写与女伴们一起游玩,写得非常好。她结婚后与丈夫感情很好,丈夫外出做官,离别后她十分思念,写了一首《醉花阴》,寄给她的丈夫。词曰: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其中以最后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几句最有名,是极为人称道的佳句。据史料记载,她的丈夫收到后,一看此词写得太好了,但有点不甘心,不服气,于是闭门谢客三日,一共写了50首《醉花阴》;把李清照寄来的这一首也一并抄写放在当中,然后请他的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看后,大加赏识说,士隔三日,刮目相看,你的词大有长进,其中最好的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听到这样的评论后,赵明诚长叹一声说,其他词都是我写的,惟独这一首不是。这一段故事,传为佳话。

李清照晚年的词比较凄婉,其中《声声慢》是她的名篇。词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样一连串的叠字最为人称道。叠字是我们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修辞手法,叠得好,效果会很好的。这首词接下来就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下面写她愁苦的心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得非常好。

在这里,我要介绍一下,我们北京大学有一位有名的教授叫吴小如先生,学问非常好。吴小如先生的文章,每一篇都有他自己的新意。他给自己立下一条规定:没有己意不动笔。例如,对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历来人们都是解释为:满地黄花(即菊花)凋谢了,堆满了一地。大家知道,春天的花是落瓣,秋天的花是落朵。如果菊花都已经凋谢成那样了,还有什么用不用摘的呢?吴小如先生认为,历来人都讲错了。“满地黄花堆积”,并不是说黄花都凋零了,而正好相反,指的是黄花开得非常茂盛,花团锦簇,一朵一朵重重叠叠的菊花,构成“满地黄花堆积”的视觉效果。菊花是那样美,而我的心情却是那样的凄苦,“憔悴损”,不是说菊花,而是说词人自己面容憔悴,谁还有心情去欣赏和采摘那样的菊花呢!这就是“如今有谁堪摘?”我认为,从古到今,只有他讲对了李清照的真实意思。

李清照晚年写过一首《永遇乐》,说最难熬就是在帘儿底下听别人欢声笑语,这种愁苦可以说是最为不堪,最难以忍受。这首词是这样写的:

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另外像晚年的《武陵春·春晓》也写得很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她晚年飘泊到金华时写的。春天来了,风光非常好,她“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们说双溪的春光明媚,自己也想去观赏一番,但就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就担心双溪那小小的船啊,它承载不了我内心这么多、这么沉重的愁啊!写得多好啊!从来没有人把“愁”写成有重量的。“愁”是属于精神情绪,怎么会有重量呢?历来写“愁”的有几个名句:

第一个就是李后主用长江水来比喻“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长江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滚滚无尽”,是用长江的滚滚无尽来写自己愁绪滚滚无尽。

第二个就是北宋的秦少游,在《千秋岁》一词中写道:“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这也是名句,用大海来比喻愁。大海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是“浩浩无边”;用“愁如海”,来形容愁之浩浩无边。

再一个是北宋的贺铸,在《青玉案》一词中写道:“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在这里他用三种事物来比喻愁。“一川烟草”的特色是什么呢?是茂盛;“满城风絮”的特色是什么呢?是缭乱;“梅子黄时雨”的特色是什么呢?是“绵绵无绝”。这是博喻,用三种事物来比喻愁之盛、之乱、之绵绵无绝。

还有很有名写“愁”的诗句,就是李白《秋浦歌》中的: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的比喻好在哪里呢?以上的比喻虽然都很好,但所有的比喻都跟“愁”的情绪没有什么关系,“江”跟“愁”没有关系,“海”跟“愁”也没有关系,“梅子雨”跟“愁”同样没有关系。惟独“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中的“白发”与“愁”是有关系的,因为“愁”很多而愁白了头。

在所有这些写“愁”的名句中,李清照能别出新意,说“愁”有重量。她这个人很有创造力,不肯重复别人,她创造性地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就是说,我担心上船后会把船压沉啊,为什么会压沉呢?因为我满怀的愁绪,实在太多了,太重了!

李清照是位女子,但她非常泼辣,敢于反对流俗。例如,古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偏偏才情洋溢。再如一般女子不能喝酒,她却很喜欢喝酒。只要翻开她的词,几乎篇篇都有“酒”。如:“三杯两盏淡酒”,“浓睡不消残酒”,“东篱把酒黄昏后”,“未成沉醉意先融”,还有“沉醉不知归路”等等,几乎都离不开酒。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个人不随流俗的性格。

从唐代到宋代,李清照之前有很多词人名家,像唐五代的温庭筠、韦庄、李煜,宋代的晏殊、欧阳修、柳永等,都没有一个人写过词学理论著作。而到了李清照的时候,她写了一篇著名的词学理论著作,那就是《词论》。这是中国词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理论著作。我经常说,一个人要是能留下一个“第一”,此生不虚也!当然要是好的“第一”了。在这篇著作里,李清照以女子无羁的才华横扫须眉,一一评点前人。说晏殊怎么怎么样,说欧阳修怎么怎么样,说秦少游怎么怎么样,说苏东坡怎么怎么样,一个人一个人地点评了一遍,每个人都有不足。这是何等的气概!何等的才华!

我上次说过,她有一篇《夏日绝句》写刘邦和项羽的楚汉相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五绝共20个字,真让千古男儿为之汗颜。这么好的诗句,而在她以前有那么多的伟大诗人却没有写出来;在她以后又有谁能及呢,也都没人能超越她。写楚汉相争的诗句中,最好的就是这豪气干云的20个字。

晚唐诗人杜牧认为项羽不应该自刎乌江,应该过江去招集江东弟子,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他在《题乌江亭》绝句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北宋政治革新家王安石不同意杜牧的看法,认为垓下一败,大势已去,即使江东弟子还在,难道他们还肯为项羽去争天下吗?他在《乌江亭》绝句中针锋相对地写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这些观点都不如李清照发自内心的称赞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壮举,这就是男子汉的气概,虽然失败了,但也是失败的英雄。相反,有的人虽然胜利了,但却不一定是英雄。项羽自刎了,但自刎得好,这是英雄。李清照的观点是不满南宋的投降主义,跑到长江以南去,以长江为天险,在临安苟延残喘。一个女子在当时能够发出这样的时代强音,非常了不起!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她,怀念她。

李清照还有一篇散文《金石录后序》,写她与丈夫的日常生活,写得非常好。她们两口子很喜欢金石字画,当时他们还能看到唐人的字画,甚至王维的字画,南北朝顾恺之的字画。有一次看到一件很好的字画,两口子喜欢得不得了;可是要价太高了,两人把家里的家具首饰全加起来都还不够,只好把这件字画又还给人家了。可惜北宋灭亡后,她家的字画都散失掉了。下面我要接下来讲讲南宋的词人,那是从1127年到1279年。南宋的首都是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曾有诗人林升写诗《题临安邸》讽刺南宋的统治集团。诗曰: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统治者们在杭州花天酒地,不想打回到北方去了。在北宋灭亡之后,最强的呼声就是抗战的呼声,就是要恢复中原,这是当时时代的主旋律。在这样的主旋律当中,产生了一批杰出的诗人和词人。

比较突出的,例如岳飞。她的母亲曾在他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三位伟大的母亲。第一位就是“孟母三迁”的孟子之母,因为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要选择。后来孟子成了儒家的“亚圣”。第二位就是“欧母画荻”的欧母,欧阳修之母。欧阳修四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家境非常贫寒。可是她的母亲一心要把自己的儿子抚养教育成人,家里没有钱,她就用芦荻在地上划字教自己的孩子。后来欧阳修成了文坛领袖、政坛宰相。第三位就是“岳母刺字”的岳母,岳飞之母。岳飞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主要是戎马征战,抗金卫国。可惜后来被秦桧害死了,他的才华没有得到充分展示,不但是武的才华,文的才华也没有得到展示。他写的脍炙人口的《满江红》,大家都可以背诵。特别是在********尖锐的时候,这首词就成为激励人们前进的号角。词曰: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现在对这首词略有争议,我认为不要争议。有人对“壮志饥餐胡虏肉”提出异议,认为“胡虏”也是少数民族,不能吃他们的“肉”。我认为,这是历史呀!倘若不歌颂岳飞,难道要歌颂卖国的人吗?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胡虏”现在是我们的兄弟民族,那是后来历史发展的结果。岳飞满腔热情地要收复中原,可是朝廷的主要矛盾是,一个主和,一个主战,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宋王朝是一个软弱的王朝,有人称之为“鼻涕宋”,像鼻涕一样软软塌塌地提不起来。在北宋的时候,政治上的主要矛盾是革新与保守的矛盾。在南宋时,主和派老是占上风,主战派老是掌握不了实权。所以岳飞一直都很愁闷,他写了另外一首词,叫《小重山》。如果说《满江红》写的壮怀激烈,那么《小重山》写得低沉悲愤。这是他不同风格的两首词。《小重山》词曰: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他满腔的悲愤,盘郁着深深的激情,没法喷发出来。一个人能写出“怒发冲冠,凭栏处”这样豪放的词,又能写出“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样低沉、委婉、悲愤的词,是非常难得的。

其他词人例如张孝祥,也是主战派的人物。他的《六州歌头》我们这里就不说了。他有一首词叫《念奴娇·过洞庭》,是一首写中秋很著名的词。关于写中秋的词,历来人们最推崇的当属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词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