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日看尽长安花
24781300000028

第28章 大江东去浪淘沙(2)

二、 北宋中期的词

重点讲一讲苏东坡,他是我最喜欢的古代文人,生卒年是公元1037~1101。有人说他生于公元1036,也没错,因为他生在农历腊月。按农历是公元1036,按阳历是公元1037。苏东坡是千古第一文豪,千古第一才子,才如江海。他的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散文八大家中最有名的四家中,有所谓韩文如潮,柳文如泉,欧文如澜,苏文如海之说。他的文章有4800多篇。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诗有2700多首。词有360首,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书法,是北宋四大家“米、蔡、黄、苏”之一,他所书写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几年我访台时去看过,看到了真品,确实非常之好。中华民族的珍品,最好的东西都在那儿。******当年临走时一抢运文物,二抢运人才,三抢运黄金。我有一个观点,文物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也不要紧,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人也是炎黄子孙。保存得好好的,没有关系。还有绘画,他和表哥文与可都善画墨竹,他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中说,画竹当胸有成竹。在画墨竹之前,先铺好纸,凝神细看,想象怎么画,但不动笔。等到构思成熟,才急起振笔,用笔墨追自己的构思,一下子把它画出来,此即所谓“胸有成竹”。苏东坡在哪一方面都可以算是大家,而且是集众家之长,成一家之大。旷达人生,旷达胸怀。他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朋友们如果到成都,眉州三苏祠有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上联说的是其父苏洵、苏轼和其弟苏辙;下联四大家说是指韩、柳、欧、苏。

他的思想非常解放,文学观点非常通达,兼容并包,主张美是多样的,不是单调的。他有诗《次韵子由论书》说:“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他还说“短长肥瘠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美女也要允许有不太漂亮的一点;美玉是椭圆也不要紧。杨玉环胖乎乎,赵飞燕瘦得能在掌上跳舞,都美,美是多样的。他有一首诗写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写西湖写得最好的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西子,巧妙地取其共同的一个“西”字,只要本质美,在阳光下面有明朗之美,纤毫毕露;下雨时有朦胧之美,后者更能激发人的情思和审美的好奇心。人的审美特征之一是,越是看不清楚的东西,越想看清楚。写西湖的词,则是白居易的《忆江南》写得最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苏东坡对问者回答说,写文章应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他的诀窍是:“如流水行云,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此而已。他主张风格多样,还创造了一种“神智体”的诗,是以汉字字型特点,以字体长短、大小、正反、疏密、离合、笔划多少作出一首诗来。宋神宗时有一个北朝使者到东京来,自许能诗,说中原谁都不行,目中无人。皇帝就叫苏东坡去会他。苏东坡提笔写了一首题目叫《晚眺》的七言绝句请他读一读。那位使者看了,惊得目瞪口呆,连一个字都认不出来,声言“自后不复言诗矣”。原诗是:“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每行只写三个字,第一句亭字细长,景字扁短,繁体画字框中无人;第二句老字写得很大,拖字横过来写等等。)读这种诗,是“以意写图,令人自悟”;旧时以其设想新奇,启人神智,故名神智体。再如《闺怨》:“月斜三更门半开,横枕长夜意心歪。别离到今无口信,望断肝肠无人来。”(第一句“月”字斜写,三个“更”字叠在一起,“门”字用半边,等)。女的独守空归,指没有丈夫在家,而丫鬟保姆都不算。门半开,是希望丈夫有可能回来。如闭门,则意味着彻底失望了。没有朋友在一起也叫独,如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长沙》首句说“独立寒秋”即是指没有朋友一起游。在中国文化史上,能创造一个东西,是很了不起的。

苏东坡有一首词《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去年写过一篇小文章,就是今天发给大家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在一次出游遇雨,没有了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但他浑然不觉,处之泰然,在雨中走,别有一番风味。后来雨过天晴,他也不为之过喜。“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胸怀坦荡、旷达。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奋斗了一生,退休了回过头来静静想想,“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得”没有了,“失”也没有了;欢乐过去了,痛苦也过去了。再过三十年,在纪念他诞生1000周年时,大家还健在,我们都会怀着虔敬之心,为我们中国曾有苏东坡这个人而感到生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苏东坡才如江海,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实际上他写词的地方(黄冈)并不是当年大战的赤壁(嘉鱼),有所谓文、武两个赤壁。而后是写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是总结了上文,“一时多少豪杰”是启下。下片是从多少豪杰中选出一个豪杰。谁呀?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小乔初嫁了”,英雄美人相得益彰。“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最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非常明朗,非常豪迈。

苏东坡是大才华、大手笔,还在于他能以同样的一个词牌,写出两种不同风格的词来。如我们经常称道的《江城子》,是悼念他亡故十年的妻子王弗的。这是悼亡词中最好的一首: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悼亡词中感情真挚,一往情深,而且风格细腻,婉约。同样的《江城子》词牌,他还写了《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非常豪放。两首《江城子》风格迥然不同,非常难得。真是说不尽的苏东坡!

其他词人再讲两位,苏门的四学士之中,最有代表性的有黄庭坚和秦少游。黄是江西词派的代表,主张把前人词句改一改,能“点铁成金”,但效果有时比较生硬,往往不好,成了“点金成铁”。还有一位陈师道(无己),黄庭坚有诗曰:“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说陈师道一有诗兴,就跑回家关起门来,蒙在被子里苦苦思索,家里人知道他要作诗了,就赶紧把鸡狗都赶走,怕干扰他,过了一会儿他从床上推被而起,一首诗就作好了。陈黄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我们以前讲过黄庭坚有“《汉书》下酒”的典故。《汉书》是东汉的班固所著,继承司马迁《史记》的体例,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4年(23)共229年的历史。黄庭坚特别喜欢读《汉书》,一次到他岳父家,吃过晚饭,他就提了一壶酒,进书房读《汉书》。第二天早上一壶酒就没有了,第二天又是这个样子。他的岳父感到很惊讶,悄悄地看他是怎样喝酒的。看到他打开《汉书》,他读到张良指使勇士去刺杀秦始皇,一椎棰下,没有打到始皇,误中了副车,他一拍桌子:“惜乎未中矣!”然后满饮一杯。又读到一个地方,“哎呀!没有弄好呀”,又饮一杯。他的老丈人在门边听后说:“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多矣!”在座的先生们,晚上可以一边读唐诗一边喝酒,读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时,满饮一大杯。黄庭坚的词就不说了。

秦观(少游)是江苏高邮人,词的成就还是很突出的。苏东坡非常喜欢秦少游,去杭州路过他的家乡高邮,曾去访问过他;在他去世后,苏曾说“少游已矣,虽万身何赎!”对他评价很高。他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还有李清照)。举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月七日,天上云彩的样子变化非常巧妙,民间有乞巧节,闺中女子比赛针线活,常把云彩的样子刺绣下来。牛郎织女聚会,不忍心回顾离别之路。最后两句是历来为人们称道的千古名句。以前在座的朋友们两地分居非常难解决,这首词为两地分居找到了一个理由。但联系到整个词的意思和他其他的词作,我写过一篇文章说,总觉得他是在故作旷达,实际上渴望的还是想朝朝暮暮,因为在现实中不能朝朝暮暮。我在北大讲课说如今年轻人情感太随意了,明知两情不久长,愣是要朝朝暮暮,卿卿我我,耳鬓厮磨。古时谈恋爱和情人幽会,不能在阳光下,月光还嫌太明亮,希望有片云遮月,可以温存一下。有一首词:“仗谁传与片云也,遮取片时则够。”月光都嫌太亮,而现在的年轻男女,在太阳下都敢亲热在一起。

他有一首《满庭芳》:“山抹微云,天黏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也非常好。

秦观的诗歌也写得比较柔弱,有“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之句,后来被金人元好问讥之为女郎诗,说:“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山石》是韩愈(退之)写过的一首诗,开头四句是:“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用后一句来比较秦少游的这两句,秦诗就显得柔弱像女郎诗了。后来清人薛雪又写了一首诗反驳元好问,说:“先生休讪女郎诗,《山石》拈来压晓枝,千古杜陵佳句在,香雾云鬟也堪师。”“杜陵”指杜甫,他是诗圣呀!谁敢说他的诗不好?他有一首《月夜》,明明是他困在长安时想念远在鄜州的妻子儿女,诗中却说是妻子在想念他——久久伫立月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种手法被清人浦起龙称为“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秦少游的文。他写有《进策》30篇,《进论》20篇,共50篇,有一篇写用人之道说:“勿以寸朽而弃连抱之材”,这个观点非常好,不能因有小缺点而舍弃大才。还有一篇小散文,写一个妓女《眇倡传》,很巧妙。少一目即为眇,我认为汉字奇妙无比,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遗产。文中写一个十分喜欢这个女子的少年说:“自余得若人,还视世上女子,无不余一目(多余一只眼睛)者。夫佳目得一足矣,又奚以多为!”文章写的是一种缺陷美,写得很精彩。研究完整的秦少游,发现他是很不错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代表性的文学。唐诗宋词可以说将中国人的情感写尽了,后人超不过它们了。但后人可以通过新的文学形式和题材胜过前人。文学是不断发展的,但每个时代的高峰都是不会再重复出现的。

宋代在中国文学历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它的诗词和散文可以说是总结了过去,中国的诗词和散文到了宋代发展到全面鼎盛阶段,以后的元明清就再也没有这样突出了。它的小说和戏曲开创了未来,宋代的小说和戏曲成为未来元明清文学的主流。它是中国文学从正统的“雅”文学向“俗”文学转化的时期,因为小说戏曲在当时都属于“俗”文学,而诗词则属于“雅”文学。

李清照是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生于公元1084年,一生经历了南北宋的交替,北宋灭亡时44岁。她是济南人,是著名的“济南二安”之一:女的是李易安,即李清照,男的是辛幼安,即辛弃疾。北宋灭亡后,北方的人都往南方跑,她的丈夫赵明诚南下江宁(今南京),她也到江宁去了。可是第二年,她45岁的时候,赵明诚不幸去世,她便漂泊在江南。所以她的前半生是非常美好的,在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能遇上一个志同道合的丈夫是非常难得的;而她的后半生却是很凄惨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我认为她是最伟大的女诗人,文学成就很了不起。中国古代文学本来就是男性为主的文学,女性是很弱的,历史上能留下名字的很少。在这当中,第一个是蔡琰(文姬),东汉蔡邕的女儿,她有著名的《悲愤诗》传世。唐代有不少的女诗人,但真正数得上的也就是那几个,像薛涛、李冶、鱼玄机等,总的说来成就也平平。而在宋代最了不起的就是李清照。她的词并不多,一共才30多首,加上存疑的也不过50多首,可是每一首都可以称得上是精金美玉。

她的词有记录她少女生活的,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